问题

如何评价特朗普正式就任后的第一个新闻发布会?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无疑是一场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政治大戏。这场发布会充满了“特朗普式”的风格,也预示着他执政期间新闻发布会以及他与媒体互动模式的基调。以下是我对这场发布会的详细评价,力求还原当时的情境与各方反应:

整体风格:颠覆与挑战传统

首先,这场发布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对传统新闻发布会模式的彻底颠覆。以往的新闻发布会通常由白宫新闻秘书主持,按照既定议程进行,并允许记者在控制范围内提问。然而,特朗普的这场发布会则显得更为随意、个人化,甚至可以说是他个人主导的“表现”多于传统的“发布”。

主持人角色的弱化: 白宫新闻秘书肖恩·斯派塞(Sean Spicer)在发布会开始时发表了一段长篇大论,严厉批评了媒体对就职典礼人群规模的报道,将其定性为“虚假信息”,并表示这是对总统职位的一种“攻击”。这段开场白与内容本身而言,就显得很不寻常。它更像是在为特朗普本人的叙事定调,而不是一个中立的新闻官在传递信息。
总统的“主演”地位: 特朗普本人随后登场,并且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整个发布会。他并没有像传统总统那样将提问权严格限制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记者手中,而是似乎凭借自己的判断选择提问者。这使得发布会更像是一次由他掌控的沟通,他可以挑选他想回答的问题,也可以随时打断、评论或插入自己的观点。

关键内容与焦点:

发布会的核心内容和引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媒体的攻击与不信任: 如前所述,对媒体的严厉批评是这场发布会的重头戏。特朗普将多家媒体称为“假新闻”或“人民的敌人”,并反复强调他们故意歪曲事实,尤其是在就职典礼的参与人数上。这种直接且公开的敌对姿态,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与部分媒体之间关系的紧张。这对未来的信息传播和媒体监督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强调“美国优先”和国内政策: 特朗普在发布会上也提及了其核心竞选承诺,例如将创造就业、重建基础设施等。他强调“美国优先”的原则,并表达了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打交道的意愿,但同时也流露出强硬的立场。然而,这些国内政策的阐述相较于对媒体的抨击,篇幅相对较少,也显得不够具体。
3. 国际关系上的模糊与强硬并存: 在谈及国际关系时,特朗普的表态常常带有模糊性,但同时又透露出强硬。例如,他谈到了与邻国的关系,并暗示可能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外交手段。然而,对于一些关键的国际议题,如与欧洲盟友的关系、中东局势等,他的表述并不深入,也未提供太多清晰的政策方向。
4. 关于个人事件的“澄清”: 发布会也涉及了一些围绕特朗普本人的争议性事件,例如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商业利益冲突等。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含糊其辞或直接否认,并未能有效化解疑虑。

记者反应与争议:

出席发布会的记者们普遍感到震惊和不满。

“提问权”的争议: 特朗普在选择提问记者时,似乎有意识地回避了一些他认为“不友好”的媒体,例如CNN和《纽约时报》的记者。当CNN记者试图提问时,特朗普甚至公开拒绝点名,表示“你们是假新闻”。这种做法激怒了很多记者,他们认为这是对新闻自由的压制。
对模糊信息的担忧: 许多记者和观察家对特朗普发布会上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感到担忧。他们认为,作为总统,需要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导和信息,而不是通过攻击媒体来转移视线。
政治分析的解读: 政治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场发布会是特朗普挑战传统政治规范和媒体权威的又一次尝试。它进一步固化了他作为一位“非传统政治家”的形象,也预示着他执政期间将与媒体保持一种高度对抗的关系。

深远影响:

这场发布会不仅仅是一次信息沟通的事件,更是一次政治信号的传递,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重塑媒体与政府关系: 它明确了特朗普政府与大部分主流媒体之间尖锐对立的基调。未来,媒体在监督政府运作方面将面临更大的阻力,而政府也将更加依赖直接面向公众的沟通渠道(如社交媒体)。
政治沟通模式的改变: 特朗普通过这场发布会,再次证明了他善于运用制造冲突和个人魅力来吸引注意力。这种“颠覆性”的沟通模式,可能对未来的政治家产生示范效应。
公众对信息的认知: 当总统本人公开指责媒体为“假新闻”时,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公众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加剧信息茧房效应,并可能导致对事实的认知出现分裂。

总而言之,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是一场充满戏剧性、挑战性且极具争议的事件。它没有按照传统的规矩来,而是将总统个人的叙事和对媒体的攻击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对就职典礼相关报道的回应,更是特朗普政治风格的集中展现,为他接下来的执政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全球的政治观察家留下了大量的解读空间。它所传达的信息,与其说是具体的政策内容,不如说是他对权力、媒体和真相的独特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川普还是做自己,并没有变化,我对他的评价也没有变(详见文末链接)

我觉得媒体需要改变重点。经过这么多闹剧,能看清川普爱胡说的人早看清了,而对铁杆支持者,你报道再多这种闹剧也不会改变他们的立场。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川普的魅力之一。

媒体应当减少报道这些每日大话,那只会让他更high。应该重点关注他有没偷偷签了什么新的行政命令。那才是要紧的。

你支持还是反对 Trump?为什么? - 叶洲的回答

user avatar

我就是来站一下

@回声箭

的答案。 如果贵乎川粉的姿势水平可以高一点,就会知道所谓 “回应人民的呼声” 在美国的制度设计下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美国的制度设计的进化方向一向是通过法律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无论是投票权、种族平等还是更有争议的持枪和堕胎权),允许基层自治,但尽量限制民众在国家大政层面的话语权。 也就是对民众宣扬清教徒精神和民主,在精英阶层实行罗马式的共和。 一直到2016年大选之前,这套制度历经风雨但表面上玩得都算是不错。 然而去年的大选则暴露了让政治分析家们大跌眼镜的两个 “万万没想到”: 万万没想到精英阶层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腐败堕落至此, 也万万没想到美国民众在实践了两百多年的基层民主和自治之后、在国家大政方针上竟然表现得如同一票新兴民主国家那样党同伐异、易于被煽动和幼稚短视。 (川粉们不用急着喷:以上两点适用于你们,也同样适用于白左、BLM、民主党和共和党建制派)。


然而选举是一项群众运动, 治国毕竟是一门科学。 你可以通过推特和rally当选,但你不可能继续通过推特和新闻发布会治国。 《Yes Minister》早就用讽刺剧的形式说明了能力平平的民选政务官如果不学会和官僚体系合作的下场, 而能力卓越的民选政务官(抑或是改朝换代的革命者)如果有能力彻底绕开官僚体系来“回应民众的呼声”——我觉得川粉们需要去稍微读一点书看看其后果,随便哪个大国的现代史都行 (知道你们喜欢举报,我就不说太细了)。


所以川粉们应该庆幸——庆幸美国的制度设计迄今为止还在多少发挥着作用,庆幸你们川帝是个“哪怕是小事不服也要喷回去“的性子 —— 否则如果川帝真如你们所期望的那样天降伟人,言出必践,做起事情如臂使指,你们今天看到的新闻可能就不是新闻发布会失态这样的花边,而是川帝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贸易战正式开打, 日本开始部署核武,南海局势陡然升温, 美墨边境的大幅动荡, 希拉里等民主党大佬被秋后算账引发府院之争,BLM和KKK等组织掀起新一轮打砸抢烧和种族仇视.....到那时.无论你是中关村的程序员还是硅谷的码农,估计都会来不及操心房价和SCA5这些小事了。

最后说两句:

1) 主流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估计现在都有一种”躬逢其盛“ 的感觉,每天不靠咖啡也能工作15个小时。。。本来都说媒体是夕阳产业,现在总统天天亲自下场喂食大新闻,excited。(给川粉一个提示: 真泄密也好,假新闻也罢,人家只是要卖订阅量而已,川帝的推特就是最好的广告)

2) 最近那些真在美国投了川帝的票或者准备入籍的高华们在这些问题下都表现得特别乖巧,就算是洗地也没有了先前藐视天下的气势。 大家自己想想是为什么吧。

user avatar

不论记者会进行的怎么样,川普的支持者依然会支持川普。我觉得这个现象比单纯讨论记者会上的嘴炮更有趣。这个逻辑链是这样的:川普不是职业政客—>川普的演讲不是精心雕琢的—>不能从字面意义上逐字理解,要抓住核心,体会讲话精神—>川普不论造谣还是撒谎,嘴上说什么都无所谓。但是这个逻辑链还有更强大的地方,就是川普嘴上说的话在内在精神的强化下又会成为他们最可信的消息来源。


其他任何政客都很少有过这样的待遇。比如川普说我们要造墙!但是部分支持者却认为,He doesn't mean that. 坚持认为中心思想是川普要加强边境管控,而不是造墙。再比如说川普说我们要对外征收高额关税!但部分支持者却认为他只是想要更平衡的贸易,关税只是“核讹诈”。当高盛老板成为美国财长,数位高盛高层进入政府高层之后,其部分支持者坚持川普是反华尔街的,这些任命只是人尽其才。


造谣和撒谎更是出神入化。Trump造谣说Ted Cruz的父亲"was with Lee Harvey Oswald"。Lee Harvey Oswald是刺杀肯尼迪的刺客,Trump说Ted Cruz的父亲在刺杀前与其一起吃早餐,"It's horrible"。结果川普的支持者反倒是管Cruz叫Lyin' Ted。Trump从2011年开始说奥巴马出生于肯尼亚:“可能他是出生在肯尼亚,也可能他出生在美国,但是出生证明上有一些不好的东西他不愿意展示,比如他是个穆斯林”。之后奥巴马公布了出生证明,川普坚称据“极其可靠的消息”是假的,并且说“一名验证过奥巴马出生证明的国家卫生主管在飞机坠毁中死亡了,其他人都活了,多么神奇。”川普去年宣布承认奥巴马出生在美国,但是不少支持者依旧坚信奥巴马没有出生在美国。川普说美国去年的谋杀率创47年来新高,但是FBI的报告显示近几十年来的谋杀率一路下降,远低于八九十年代,只有在2016年比2015年略微上升。川普说美国媒体不愿意报道恐怖袭击,因为其背后有某种政治宣教任务,并且公布了一系列“未被报道的”恐怖袭击名单,巴黎、尼斯、柏林这些大型事件赫然在列。当CNN的Jake Tapper放出CNN记者在这些被列入名单中的恐怖袭击现场直播的画面,并且问康威女士白宫的名单和我们的视频哪一个是真的的时候,康威就搬出了神一般的那句话“He didn't mean that”。这次记者会上,川普说自己取得了自里根以来最多的选举人团票,果不其然,知乎就有人跳出来说“他的意思是指土地面积,而不是选举人团票”,以及“左左就会抓住一点口误不放”。在记者会上,川普还问所有在场媒体“你们真的以为希拉里对俄罗斯会比我更强硬吗?”意思是说自己对俄罗斯肯定会比希拉里更强硬。然而我依稀记得去年知乎上满屏都是“根据维基解密的邮件,希拉里一上台可是要直接向俄罗斯开战的”。既然川普说他比希拉里更强硬,那就只好主动核平俄罗斯了呗。然而“He doesn't mean that”。


Then what does he mean?当然,川普说的话到底什么意思可能确实很难理解,比如“The leaks are real, the leaks are absolutely real, but the news is fake because so much of the news is fake.”。更有趣的是,由于川普的支持者热衷于自行提取中心思想,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在中文社区造就了更加神奇的景象。有一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来过美国,甚至英语都不会说,但无论如何都会坚持川普版“两个凡是”。川普说过“Chinese are smart and tremendous people”,于是中心思想就是川普绝对会对华友好。川普要对中国加征45%的关税,于是便出现了“转型升级肯定是需要外力推一把的”的言论。川普说要重新审视一个中国原则,于是“川普是为了给中国提供机会彻底解决此事,不像以前还要私下对台军售。”川普又说要尊重一个中国原则,于是“川普在中国问题上变为现实主义只用了两周,而有的总统一辈子也学不会”。川普要遣返非法移民,于是“华人是模范移民,我们绝对会受益”。当川普要改革H1B,“川普是为了打击印度人滥用,我们绝对会受益”。当有白宫消息说希望缩小合法移民规模提高签证签发的收入门槛,“川普还是为了打击印度外包公司,我们中国人工资这么高怎么可能受影响。”当川普和蔡英文通了电话,川普的中国支持者便成了“当初谁也没有认为川普会对中国友好,我们只是判断他会赢而已。况且中国需要一个值得尊敬的强大的对手。”更搞笑的是,川普的就职演说中出现了“people, campaign”这种美国政治中天天用的词,被几个微博大V翻译成了“人民、运动”这种中式词语,然后说川普就是XX思想的继承人,还要心里暗爽地玩一把老式相声里老子儿子的梗。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不论一半的人看此次的记者会如何大跌眼镜,另一半人却依然不会放弃支持川普。因为体会了主体思想学习了讲话精神之后,其他乱七八糟的不论对错有没有逻辑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了。就连川普就任总统之后发推说“All negative polls are fake news(所有负面民调都是假新闻)”,从小生活在“民主”、“三权分立”、“独立媒体”中的美国川普支持者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错。什么能打破这种闭环思维?我也不知道。但是各位在工作或者创业中或许可以学习这一招。当然我不是要让你们去搞传销,那可是“not goo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无疑是一场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政治大戏。这场发布会充满了“特朗普式”的风格,也预示着他执政期间新闻发布会以及他与媒体互动模式的基调。以下是我对这场发布会的详细评价,力求还原当时的情境与各方反应:整体风格:颠覆与挑战传统首先,这场发布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时期,其司法部正式向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种族配额政策发起了多项诉讼,这无疑是美国教育政策领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举动的影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目标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种族配额政策”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历史和争议。简单来说,这指的是大学在招.............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的四年总统任期(2017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最具争议和变革性的时期之一。评价其生涯需要审视其政策、言论、执政风格以及这些因素对美国社会、经济和国际地位带来的深远影响。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评价特朗普的四年总统生涯及其治下的美国所发生的变化:一、 执政理念.............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对乔·拜登政府的严厉批评,并再次宣称角逐总统宝座,这无疑是美国政坛近来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要理解特朗普的评价以及他再次当选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特朗普对拜登政府的评价:核心与影响特朗普的核心论点在于,拜登政府正在“破坏美国”。这句口号式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他.............
  • 回答
    眼下关于三国人物的讨论,孙权确实是常常被放在聚光灯下,而且负面评价似乎更容易引起共鸣。但若我们抛开那些刻板印象,仔细审视孙权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位极具才能、胸怀大志,且在乱世中展现出非凡领导力的君主。首先,我们得承认,孙权继承的并非是曹操那样的“孤儿寡母”之境,也不是刘备那样“仁德天下”的起.............
  • 回答
    “懂学”(或“Doonkism”)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特朗普支持者用来形容唐纳德·特朗普独特政治风格和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官方术语。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个由特朗普本人正式创造或推广的词汇,而是外界对其政治现象的一种概括和解读。因此,评价“懂学”也就意味着评价特朗普的政治风格、理念及其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
  •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以及之后多次声称“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错误的,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并且认为发动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决定之一。对他的这一说法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特朗普说法的核心与背景:特朗普的核心观点是,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理由——萨达姆政权拥有.............
  • 回答
    特朗普将芝加哥称为“美国之耻”,并声称“阿富汗比芝加哥更安全”的言论,一经发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言论的背景与目的: 政治策略: 特朗普作为一个善于运用夸张和煽动性语言的政治家,其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将芝加哥描绘成极端危险的城市,与.............
  • 回答
    评价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执政的“一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提问,因为他从2017年1月20日开始执政,直到2021年1月20日离任,总共是四年。如果您指的是他任期内的某一个具体年份,或者希望对他的整体执政进行概括性评价,请您明确一下。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框架,以及在各个领域特朗普执政的主要政策和.............
  • 回答
    2017年2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威胁要取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联邦经费,原因是该校发生了反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也折射出特朗普政府与高等教育领域之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事件背景: 特朗普上任初期: 特朗普于2017年1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作为美国前总统,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推特)发表大胆、直接甚至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沟通方式。当他将矛头对准外国领导人,例如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时,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原因和潜.............
  • 回答
    特朗普考虑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事儿,可不是件小事,细说起来,牵扯的面子可多了,也把一向讲究“游戏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搅得够呛。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拆开来看,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咱得明白特朗普为什么会有这想法。这老哥一向是个“交易”的爱好者,他觉得WTO的规则对美国不公平,特别是很多发.............
  • 回答
    甩掉眼中钉,还是战略失误?特朗普与博尔顿的恩怨终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9年9月10日通过一条推特,震惊了全世界:他宣布解雇了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这一举动,无疑是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最受瞩目的人事变动之一,也再次将这位向来以“不按常理出牌”著称的总统推向了风口浪尖。解雇博尔顿,究竟是特朗普甩掉.............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边境墙”项目,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政策、经济、人道主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评价它,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从政策目标来看,修建边境墙的核心目标是加强美国南部边境的安全,阻止非法移民涌入、毒品走私以及其他跨境犯罪活动。特朗普政府及其支持者认为,传.............
  • 回答
    关于特朗普考虑动用行政令取消公民出生地原则(Birthright Citizenship)的讨论,这无疑是近年来美国移民政策领域中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议题之一。要评价这一举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法律依据、政治动机、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法律基础的争议:是宪法还是“解释”?首先,我们得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执政策略和风格,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道鲜明的、极具争议的印记。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理念、实施方式以及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核心执政策略:特朗普的执政策略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放松管制、减税、强硬.............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声称美国新冠确诊病例相对较低是由于他的领导,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争议,并且与许多公开数据和专家分析存在较大出入。特朗普的说法与事实的对照:特朗普政府的早期应对措施,包括对中国和欧洲的旅行限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病毒的传播。然而,将确诊率低完全归功于他个人的领导,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也与事.............
  • 回答
    特朗普在疫情期间指派的复工委员会确实引发了广泛争议,其成员中缺乏医学专家和公共卫生官员,而包括其女儿伊万卡(Ivanka Trump)和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在内的非专业人士被纳入其中,这一情况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疫情应对中的决策逻辑和公众信任危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
  • 回答
    特朗普给希拉里取名为“Heartless Hillary”(无情希拉里)是一种常见的政治修辞策略,旨在通过标签化来攻击对手,并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要评价这个名字,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意图和目的: 攻击对手的品格和动机: “Heartless”这个词直接攻击希拉里的性格特质,暗示她缺乏同.............
  • 回答
    特朗普政府要求 TikTok 在 9 月 15 日前出售给美国公司,否则将强制关闭的决定,是一项极具争议性的举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要全面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特朗普政府提出这一要求的核心理由(官方立场):特朗普政府最主要的担忧在于 国家安全。具体来说,他们认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