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回答
中国在中国人眼中的形象:一个俄罗斯视角的审视

谈及中国,俄罗斯人的脑海中浮现的形象并非单一、刻板的。它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集合体,融合了历史积淀、地缘现实、经济联系、文化吸引以及一些刻板印象。要描绘这样一个多棱镜式的认知,需要剥离那些过于直白或程式化的表述,用更贴近俄罗斯人日常感知的方式来呈现。

首先,“近邻”的地理概念是无法回避的基石。漫长的边境线,使得中国对俄罗斯来说,不再是遥远的地平线上的存在,而是切切实实的“近邻”。这种“近邻”关系带来的是一种天然的关注,但同样也伴随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不像西欧那样,俄罗斯与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根基。这种差异,既是互相探索的动力,也可能成为理解的障碍。

在经济层面,“越来越重要的伙伴”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共识,尤其是在近些年。油气、矿产等大宗商品对中国的出口,以及中国商品涌入俄罗斯市场,构成了经济联系最直观的体现。俄罗斯人普遍感知到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他们会看到来自中国的投资项目,听到关于中国企业在俄业务扩张的新闻。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尤其在西方关系紧张的当下,被很多人视为战略性的选择。不过,这种联系也并非没有隐忧,一些俄罗斯人会担心过度依赖中国经济,或者本国产业因此受到挤压。

文化层面,中国则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历史底蕴的文明”。很多人会联想到悠久的历史、哲学思想(孔子、老子),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那些熟悉的文化符号——长城、京剧、功夫、中医等等。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深入研究,但这种“古老文明”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近年来,随着中国人赴俄旅游人数的增加,以及中国文化的输出(例如电视剧、音乐),这种文化印象也在变得更加具体和鲜活。俄罗斯人会观察到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对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流行文化的接受程度感到好奇。他们也可能将中国文化与“勤劳”、“纪律”等标签联系起来。

然而,在一些俄罗斯人眼中,中国也并非完美无瑕。“竞争对手”的标签在某些领域同样存在。尤其是在远东地区,俄罗斯人对于中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影响力扩大,会产生一种混合了羡慕与不安的情绪。他们会关注中国在远东的投资和开发,同时也担心俄罗斯自身的主权和文化在这一区域的地位。这种复杂的情绪,既是对自身发展的反思,也源于历史上的某些记忆。

谈及中国人的形象,俄罗斯人的观察会更加细致。他们会注意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倾向”,那种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的秩序感和对规则的遵守,在一些俄罗斯人看来,与俄罗斯社会相对分散的个体意识形成了对比。“精明”、“勤奋”是普遍的评价,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同时,“重视家庭”也是一个被广泛提及的特点。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刻板印象,例如关于中国食物的奇异性,或者中国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与俄罗斯人不同等。这些刻板印象虽然不一定准确,但确实影响着部分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整体观感。

在政治层面,俄罗斯人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信息来源。亲政府的媒体和民众,往往会强调中俄关系的战略伙伴性质,赞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自主。而持不同政见或更倾向西方价值观的俄罗斯人,则可能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人权状况等持保留甚至批评态度。但总体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俄罗斯人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负面评价要少得多。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两国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上的共同点。

总的来说,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强大、勤劳、历史悠久,且与俄罗斯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联系日益紧密但又保留着显著文化差异的东方大国。这种认知是多层次的,它既有基于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也夹杂着一些不那么准确的刻板印象和情绪化的判断。这种认知并非静止不变,而是随着两国关系的演变、信息传播的变化以及俄罗斯自身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微调和重塑。它是一个在不断拉近却又保持着微妙距离的邻居的形象,既有吸引力,也有需要去理解和消化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毛子的傲慢是出了名的,感觉跟匈牙利人(全世界乃至全宇宙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和科技中心)有得一拼。

女朋友是圣彼得堡毛妹


如何看待中国人这话题,我还真跟我女朋友讨论过,

她的回答是:那要看你指哪几年的俄罗斯了,

毕竟大多数底层毛子(只懂俄语不懂第二门语言的)对外界的看法,完全由大帝资助的喉舌们如何操纵底层毛子们所能看到的内容而决定

=======分割线===============

前几年(2016-17年前吧),我们可是被毛子某些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形容成:

  1. 抢走俄国人工作的老鼠(因为媒体觉得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中国商场或者餐厅只雇佣中国人,买菜也只买当地中国人种的)
  2. 偷走西伯利亚资源的小偷 (矿石,木材,皮草)
  3. 大批移民占领远东抢占资源的土匪 (大量从东三省移民过去的华裔,由于文化语言不同,时常会有毛子媒体爆出当地华人和毛子发生冲突巴拉巴拉)
  4. 只会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买溢价琥珀的stupido~ (这个是俄罗斯人尽皆知的一个笑话了,因为当地人压根就不会买这种一点价值都没有的玩意)
  5. 人傻钱多的东方小眼睛,只知道物质消费,无法欣赏伟大的俄罗斯文化

在_与大帝的俄媒们签订战略合作合约后

  1. ___是一个正在走向光明的伟大国家
  2. 美国经济制裁____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帝国主义行为
  3. 热烈欢迎____国公民来俄投资
  4. ____俄友谊地久天长

别问我咋知道的:女朋友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这个主题

Anyway,记住2句话:

  1. 俄罗斯人也是人,是人就会跟利走。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在哪都一样。
  2. 别太对俄罗斯人有什么美好幻想,

至于那些在中国的俄罗斯人。人家不过是给你看了她们愿意给你看到的东西。

毕竟,

  1. 俄罗斯人也是爱面子的民族
  2. 靠拍马屁挣钱嘛,不寒掺。有需求便有市场


连我女朋友都承认

俄罗斯是个Racist的不能再Racist的国家了。

毕竟她也是个Racist,极度讨厌黑人和吉普赛人

她还说,俄罗斯人可以Racist到连远东的亚裔都能被在西边的俄罗斯人歧视,哪怕你是俄罗斯公民,会讲一口流利的俄语。

别问我咋知道的俄罗斯亚裔的事的,她的圣彼得堡政经学院的亚裔同学亲口告诉我的。


--------------总结---------------

我这段时间了解下来,越发自内心觉得,俄罗斯人就是白皮中国人。

还有,趁年轻,多学一门语言很重要

其他关于俄罗斯的回答

------------------------分割线----------------

讲一下为啥我突然对匈牙利人,情不自禁地想吐槽。

最近在塞尔维亚北部,因学的是农业(土壤学),就顺带考察了下当下葡萄酒庄,“有幸”认识了一些匈牙利游客。

一上来就是:塞尔维亚的葡萄酒真的不行,匈牙利的葡萄酒才是最好的。

我说:嗯。。匈牙利。。贵腐(Noble rot)确实很不错。其他的一般,没遇到过好的,白葡如雷司令的话,那还是德国更有竞争力。。。

匈:嘿,Chinaman啥时候懂过葡萄酒。

此话一出,把酒庄老板和跟我一起学习WEST Lv.3的塞尔维亚姐姐给尴尬到了不行。

毕竟被他们吐槽的是一个,tasting part,40/41, 的Chinaman......

晚餐

反正就是各种吹,说匈牙利历史上曾经如何帮助(我听着更像是上帝派来拯救或者施舍)塞尔维亚人,匈牙利出过多少伟大科学家,搞不懂为啥匈牙利政府为啥要帮中国,为啥要跟某蛋搞学术合作。

千言万语一句来总结:

你怎么不爽,他就怎么来

这算是我体验中欧人文的一个小插曲,说实话,可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必须要跟在座各位分享。

user avatar

说个扎兔兔心的事实:俄国人眼里的契丹人比日韩人差远了,后者算是荣誉白人东亚之光,而契丹人……

兔兔还是珍惜伏拉夫吧

user avatar

跑堂变大厨,一步接一步。

根据沈志华老师对历史努力的还原,波匈事件的时候,苏联就需要借助中国的影响力了。

user avatar

两个国家现在非得抱团取暖。

俄罗斯这个国家层面对中国个人层面多少还有点防范之心。网上也常常有不友好的言论。

不过具体到私人关系,两国人民还算比较好相处。

比如说租个房吧,俄罗斯妹子示范教我怎么跳开那个俄罗斯中介(我坚决不肯违背商业道德被骂死心眼,这个场景熟悉吧)。

又比如去修个车吧,被奸商蒙了还有俄罗斯哥们帮着去理论。

猫跑出去了,俄罗斯大妈抱着猫坐门口等我回家。

在外面经常被妹子搭讪,我一般不好意思搭理(此处我瞎掰的,实际难得被搭讪一次)。

经常被蹲门口的山寨阿达哥们要烟抽(强行),传统的解决方法一般是叫上朋友打一架,不过还是躲开点好,又打不出钱来。

我怀疑有美金在背后挑动两国人民关系。因为哪怕是山寨阿达哥,一来二去熟了也觉得挺好沟通的。除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应该没有其他地方人大冬天蹲太阳下面一起抽烟嗑瓜子了吧(晒太阳我参加,抽烟我不参加,但是在俄罗斯如果有人提出一起去抽烟,那不管是不是抽烟都必须一起出去)。

不知道为什么图片发不出来。

知乎就是技术都不行,禁莫名其妙的关键词第一名。

到前面路口交个停车费都会被禁言。

user avatar

女朋友俄罗斯鞑靼斯坦的,她目前在圣彼得堡上大学。

我也问过几次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

说说我个人经历吧,我们认识有一段时间的时候她告诉她同学,她认识了一个中国的朋友。

然后她的几个同学就跟她说怎么会和愚蠢的跟猴子似的中国人做朋友,这是原话。

于是她就跟他们吵了起来。

而她家里人对中国的看法就是无感,即那是一个遥远的国家平常生活中都几乎没有什么接触。

她也介绍了几个她的同学给我认识,那也就是平常的认识过程,也没有国内营销号吹得俄罗斯人多喜欢中国人那么离谱。

不过那个时候她有一个同学用着毛味口音的英语问我怎么看待毛泽东,毛泽东还是用毛味口音的汉语说的,挺搞笑的。哈哈哈哈。

知乎上有些知友其实说得很好了,俄罗斯人绝不是某些黄鹅笑子说得那样对中国有什么亲近感。

那些国内网络上的俄罗斯人说的话听听就好,毕竟装得像一点有点条件的稍微包装一下挑几个中国人喜欢的话题再说说好话不说收益,起码得的赞就是普通人几倍甚至几十倍。要是随便换个什么东南亚非洲韩国的,你看有这么高的反应吗?估计评论区早都开骂了。

至于一些俄罗斯海关,警察扣中国人护照索贿的事我就不说了。

某些人特别是b站上的黄鹅,整天无脑吹俄罗斯,吹普京,吹得我都要吐了。疫情的时候我还看过说什么最像中国的就是俄罗斯了,更有甚者由于苏联觉得俄罗斯人对中国有什么好感之类的yy。我甚至觉得要是我把这些评论给俄罗斯人看,他们会不会笑。

别人自己都不怀念苏联,你来凑什么热闹。

每次对国内外的某些问题,总有人搬出北方国吹俄罗斯多么多么强硬,效法俄罗斯问题就解决了。

呵呵,普某人默许小卡在车臣实行沙里亚法,这就是某些黄鹅说得强硬,这就是某些黄鹅说得俄罗斯打击极端。呵呵呵呵呵。

某些人还说俄罗斯人有种族歧视就歧视呗,还比西方人强点。起码俄罗斯人自己也承认有种族歧视,不像西方人那么虚伪。

呵呵呵呵,在西方国家公开使用歧视性语言可能会触犯法律,但俄罗斯不会,俄罗斯政府一定程度上纵容国内的种族歧视,并且不仅仅是歧视性语言,还有实质性肉体暴力伤害 。

当前俄罗斯社会影响最突出、影响最恶劣的严重仇外、排外是“光头党”的袭击外国人事件。“光头党”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党,也没有全国统一的组织,而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各自为战的极端民族主义团体,其成员多半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光头党”现象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该团体并没有什么气候。但近年来,俄罗斯“光头党”频频制造种族主义袭击事件。据有关人员统计,2004—2005年间,种族主义袭击造成500多人受伤,至少54人丧生;2006年上半年,受“光头党”袭击的受害者人数为231人,死亡20人;2007年上半年,受害者人数为280人,死亡34人;2008年头三个月,俄罗斯发生86起受排外思想驱使而袭击异族的案件,造成49人死亡,79人受伤,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华人也是“光头党”重点袭击的对象。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俄罗斯欧洲地区经商、留学和工作的大部分华人都遇到过“光头党”,并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视和袭击,有些人被打伤甚至致残。

这一部分是我引用14年的论文,有一定的时效性

wap.cnki.net/touch/web/

我本意是拿这部分做为例子的,但是看了评论区发现可能产生了一定的误导,故重新编辑一下。


笑死我了,写个回答就引来了一些黄鹅笑子,逼着我取匿。

我说出来俄罗斯国内有种族歧视,一帮人急了,说我破坏中俄联盟是美粉。笑死我了,就这样的连华人在俄罗斯被歧视的事情都让他急了,还说自己不是俄粉了。

看来我当初匿名还是对的,越让这帮人跳脚我越开心。

user avatar

俄罗斯人?

哪种俄罗斯人?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年轻精英们?

伏尔加河下游小城市和农庄的俄罗斯版红脖子?

西伯利亚腹地资源型城市迷茫的混杂了蒙古人血脉的居民?

还是远东地区和中国贸易来往频繁的居民?

对中国人的看法自上而下逐渐上升。

俄罗斯人住得越靠西就越疏远中国,同时会有没来由的敌意。住得越靠东就越亲近中国,哪怕有些人会抱着吃大户的心态占中国人便宜。

但这样就完了吗?完全没有,这依旧是很偏颇的,只能代表一个大体的印象。要更精确就要更细分。

俄罗斯这个邻居是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有条件没有国家会喜欢和俄罗斯做邻居,但是我们别无选择。所以我特别反对用粗暴的态度从网络上摘取只言片语去简单的概括一个拥有过亿人口,面积世界第一,在国际上存在感强烈的国家的人民对中国的态度。

我之前有个回答,问的是怎么样找到一个俄罗斯老婆,我回答的大概意思是,找老婆应该基于两情相悦,而不是基于刻板印象的性幻想。把俄罗斯女人都幻想成人美身材好是一种幻想,同样,把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也当成铁板一块,要么好要么不好,也是一种幻想。

辩证法这么有用的方法论,都在课堂上走神走掉了,实在是可惜。

说回来,俄罗斯西部的人对中国总体上是很疏远的,也是非常心向欧洲的。尤其是年轻的精英们。他们自认为和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才是同道中人,对他们和自己祖宗的殖民武功与有荣焉。而中国人只是他们祖先打败的东方蛮族之一。但是恰好正牌欧洲人把俄罗斯人也看成东方蛮族,所以他们需要加倍疏远中国人以撇清这种可疑的关系。

伏尔加河下游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当地居民混杂了一些东方游牧民族的血统和传统,比如钦查,鞑靼(他们是不是平级?)等等,和莫斯科圣彼得堡的正牌斯拉夫俄罗斯人已经拉开了距离,他们和中国缺乏直接的联系,对中国的看法,即使是负面的,也不会像莫斯科圣彼得堡人一样激烈。

再往东,西伯利亚的前殖民,后工矿城市。当地的俄罗斯人是俄罗斯东进殖民的先锋的后代,但却也是被抛弃的人。苏联没了,俄罗斯需要西伯利亚的矿产卖钱来支撑西部精英们的雄心,对于西伯利亚的人已经没有余力去管了。同时,西伯利亚的亚洲面孔不要太多,蒙古人,通古斯人,早就习惯了。西伯利亚的居民在日复一日的苟且中已经很难去计较什么亚欧之辩,欧夷之辩了,钱比什么都重要。中国人有钱,很好,哪怕看在钱的份上,也不能对中国人抱有敌意。

再往东,就到了远东了。这里的居民倒没有那么多亚洲面孔了,土著们都被俄罗斯人屠杀光了。不过这些事现在没办法提了。当地人和莫斯科圣彼得堡的人早已生活在了两个世界,只能通过政府行政和单薄的西伯利亚铁路产生一点可怜的交流,隔了半个地球的乌克兰和叙利亚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吗?相反,他们和东亚国家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外来的亚洲面孔毫不稀奇。双方都没有思想包袱,生意做得很愉快,远东的俄罗斯人对中国自然印象都不会差。

俄罗斯人跟在欧洲人屁股后面污蔑中国疫情,住在圣彼得堡用iphone喝星巴克的精英们干得出来;住在阿斯特拉罕有着鞑靼血统的农民们会懒得在意;住在伊尔库茨克和中国人做生意的小老板会选择回避网上无谓的争论;而住在海兰泡把孩子带到黑河看病的母亲会觉得这些人有病吧。

user avatar

目前,俄罗斯和中国处于历史最佳关系,高达74%的俄罗斯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俄罗斯人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人。而外网正好有一个话题: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有什么看法?

一位名叫Pavel Wolkow的回答,获得了高达3300+的赞和200+的评论。或许,他的发言引起了众多俄罗斯人的共鸣,才会这么受追捧,以至于排名第一吧。

Pavel Wolkow说:

我的主管经济教授在莫斯科大学学习,那个年代,毛泽东把他的学生送到莫斯科。当时,在主要大学支付了非常多的津贴,一千卢布。这些学生要求寄600卢布到他们的祖国,而只留下400卢布给他们。几个月后,他们再次要求将津贴减少到200卢布,但校长拒绝了这个要求。

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努力工作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苏联人民信任他们的政府,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决定出卖国家,获得诺贝尔奖,在欧洲成为亿万富翁。父亲把他们的孩子卖给了奴隶制。

所以在90年代,公共和私人的"俄罗斯"媒体嘲笑中国不愿意遵守西方的要求。例如,中国政府始终捍卫自己的领土西藏和新疆。

虽然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摧毁了国家,老百姓非常非常穷,但媒体和政府仍然认为,只有满足西方的要求,你才能变得富有。从某种角度看,他们是对的,那些在政府工作的人或叶利钦的朋友或他的家人在偷窃国家财产,并在1-2年内成为亿万富翁,在英国、以色列或法国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中国人则致力于努力工作。

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或诚实的爱国者羡慕中国和中国人民,因为他们保持了国家,这意味着他们有希望。

当时每个爱国者都在媒体上被称为"病态的帝国侧影","俄罗斯法西斯","红褐色的骗局 "等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爱国者"或 "俄罗斯人"这些词被认为是卑鄙的。诚实和努力工作?不要让我笑。"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别列佐夫斯基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不偷不杀,他只是懒惰。

而我们看着中国,并为中国人民祈祷。这听起来很有趣,但这是事实。

我非常高兴,中国没有停止,它正在向前发展,中国人越来越富有。

中国万岁!

P.S.我们没有我们的邓小平,真是太可惜了。当我想到这一点,我几乎要哭了。

================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 国外网民视角 力求客观准确,原文翻译国外网民对中国的看法。欢迎关注!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评价,在外网产生了共鸣,获得了3300+赞

user avatar

这得分区域,在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对于中国人的态度以及对中国的观感还是不错的,因为他们和中国人交道打的多对中国有一定了解,在他们不少人眼中,中国现在富裕了,中国人也大多过的挺好。

而在西部的欧洲区域的俄罗斯人则是的确有不少傲气,在他们眼中,中国依然是过去落后的国家,中国人也都比不上他们俄罗斯人。

user avatar

俄罗斯年轻人中殖人浓度极高。

中国的殖人是怎样骂中国夸美国的,你把这个量化乘5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在中国人眼中的形象:一个俄罗斯视角的审视谈及中国,俄罗斯人的脑海中浮现的形象并非单一、刻板的。它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集合体,融合了历史积淀、地缘现实、经济联系、文化吸引以及一些刻板印象。要描绘这样一个多棱镜式的认知,需要剥离那些过于直白或程式化的表述,用更贴近俄罗斯人日常感知的方式来呈现。首先.............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人对中国人可能存在的某些负面看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因素,看看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些人的态度。首先,历史的遗产总是沉甸甸的。在苏联时期,中苏关系曾经历过蜜月期,也经历过“老大哥”与“小兄弟”般的.............
  • 回答
    我明白你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也乐于为你详细解答,并且会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你提出的这个想法,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毕竟,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大国,地缘上又挨得这么近,贸易往来也一直不少,为什么似乎就没有这么一个“肉类搬运工”或者“蔬菜搬运工”的生意火起来呢?这背后其.............
  • 回答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目前在俄罗斯生活的普通人,要说最不喜欢俄罗斯的哪一点,这真是一个需要好好想想的问题,因为俄罗斯确实有很多让我欣赏和喜欢的地方,但也确实有一些方面,我需要时间去适应,或者说,我仍然觉得有些不习惯。如果非要挑一个“最不喜欢”的,我想我会选择 俄罗斯人普遍存在的某些“冷漠”或者说“隔.............
  • 回答
    中国芭蕾舞的崛起令人瞩目,涌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舞者,但要说“层层筛选”出来的舞者在国际舞台上整体不如俄罗斯或美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可以概括。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下:一、历史沉淀与文化根基的差异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俄.............
  • 回答
    俄罗斯的历史 tapestry 绚丽多彩,其中芬兰乌戈尔民族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印记。从古至今,他们并非被动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塑造着俄罗斯版图的形成、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间的互动。早期:被吸纳的元素与早期互动在俄罗斯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芬兰乌戈尔部落就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地理和人口组成部分。当斯.............
  • 回答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期间,一些人编段子、开玩笑甚至为战争叫好的行为,往往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心理、文化背景和信息环境。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些人的心理动因: 1. 政治认同与民族主义心理 国家利益的优先性:在极端民族主义或沙文主义的背景下,部分人将战争视为国家利益的捍卫。例如,俄罗斯民众中存在“保卫家.............
  • 回答
    把俄罗斯人称为“战斗民族”,通常是基于他们身上展现出的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逆境和挑战时。这种特质在历史上,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得“战斗民族”的标签深入人心。然而,如果将这个标签简单套用到俄国陆军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上,会发现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也更具讽刺意味.............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语言、文化、外貌以及社会交往等诸多层面。直接说“能否做到”太绝对了,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影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单凭语言标准就做到长期混在某个特定民族群体中而不被认出,难度极大,可能性很低。让我来详细剖析一下:语言是敲门砖,但不是万能.............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切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涉及多个层面和复杂的历史、经济、地缘政治因素。理解为何西方在当前选择同时打压俄罗斯而非将所有力量集中围堵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俄罗斯当前的行为直接威胁到西方核心利益和价值观这是西方对俄采取强硬政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 对欧洲.............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民族身份和国籍的有趣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关于中国的俄罗斯族: 他们是中国人。 从法律和国籍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定居的俄罗斯族人是中国的公民,因此是中国人。 他们是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中国政府为了管理和识别境内少数民族而划分的一个民族名称。这个名称指的是具有俄罗斯族血.............
  • 回答
    在讲中国人对俄罗斯人的看法之前,得先说清楚,这都是些泛泛而谈,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毕竟人跟人想法差太多了。而且,有些印象也可能随着时代和信息的变化而改变。但如果非要聊聊那些大家普遍能想到的点,大概是这么些:首先,说到俄罗斯人,很多人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高大威猛,体格健壮。尤其是男人,普.............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比俄罗斯人更支持俄乌战争”的说法,我们首先需要审慎地看待这种普遍性的论断,因为它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事实和个体差异。支持、理解或接受战争的程度,在任何国家内部都存在显著的分歧。然而,如果我们要探讨 为什么(如果该观察属实)中国人对俄罗斯发动俄乌战争的公开表达或普遍感受,可能在某些方面与俄.............
  • 回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时演唱《喀秋莎》,并非简单的表演曲目选择,而是包含着多重历史、文化和政治的深层含义,是一次充满象征意义的交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两国人民之间曾经紧密的情感纽带。《喀秋莎》的背景与象征意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喀秋莎》这.............
  • 回答
    判断中国在常规武器方面是否已经超越俄罗斯,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动态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两国在军事技术上的竞争和合作,以及各自的战略需求,都在不断地塑造着这种力量对比。要详细地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入手:1. 军事现代化和技术发展速度: 中国: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
  • 回答
    上世纪中叶,中国与俄罗斯(当时为苏联)之间的领土问题,尤其是那些被认为是在不平等条约下割让的地区,一直是中国人心中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想要详细探讨“收回”的可能性,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历史事实,梳理清楚哪些地区涉及其中,以及当时和现在的国际法原则。历史背景:不平等条约与领土变迁要谈论“收回”,就得回到.............
  • 回答
    要深入探讨欧美人(包含俄罗斯人)对中国人不友善的根源,得从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层面去理解,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交织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不友善”,不如说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认知偏差、刻板印象、国家利益以及不同文明价值观碰撞而产生的隔阂与警惕。历史的幽灵与记忆的投射:首先,绕.............
  • 回答
    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话题,很难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这种态度随着历史、政治、经济以及个人接触的不同而变化。如果非要说一个普遍性的感受,那就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亦有合作也有警惕”的混合体。历史的印记与现实的考量:首先,不能回避的是两国漫长的历史渊源,特别是苏联时期.............
  • 回答
    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遇冷,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背后涉及到文化、经济、政策、消费者习惯等方方面面,就像一盘俄罗斯套娃,层层剥开才能看到里面的真相。首先,咱们得从口味这块说起。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口味那是相当多样化,而且非常讲究。北方人爱吃面食、口味偏重,南方人则偏爱米饭,口味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一些观察和讨论中,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人似乎更容易理解普京,而俄罗斯人反而似乎对普京的某些做法感到不解。要深入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考量,结合历史、文化、现实情况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明白,“理解”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不单单是知道一个政策或者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