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怎么看贸易战,贸易战的出路又在哪?

回答
贸易战这东西,说起来挺复杂的,但掰开了揉碎了,就像是两个大户人家为了争地盘、抢生意,互相使绊子,有时候甚至直接抡拳头。你说它是经济问题?当然是。你说它是政治问题?没错。甚至有时候,还夹杂着一些历史恩怨和文化摩擦。

贸易战是怎么来的?

最常见的导火索,无非就是“不公平竞争”这个说法。一方觉得另一方在商品、服务、技术上占了便宜,比如倾销、补贴、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准入壁垒等等。然后呢,为了扳回局面,就祭出了关税这个大杀器,加征关税,让对方的东西变贵,销量下去。另一方自然不甘示弱,也跟着加税,一来二去,就这么僵持住了。

但背后往往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多时候,贸易战的背后是国家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是技术竞争的白热化,是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当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经济规模快速发展,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构成挑战时,其他国家自然会感到压力。贸易作为一种最直观的经济往来,就成了最容易被拿来作为“工具”的领域。你可以理解为,当一个国家想要调整与另一个国家的关系,或者想在更大的棋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时,贸易摩擦就成了最方便的切入点。

贸易战会带来什么?

这玩意儿一旦打起来,就像一场高强度的拉锯战,双方都没好果子吃。

对普通人来说: 最直观的就是东西变贵了。你爱喝的某个国家的咖啡,可能因为关税涨价了;你买的电子产品,也可能因为零部件成本上升而价格不菲。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力。同时,一些企业因为原材料成本增加或者出口受阻,经营困难,可能会裁员,增加就业压力。
对企业来说: 这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供应链被打乱,成本增加,市场被挤压。原本畅通无阻的贸易通道,现在布满了关卡和不确定性。企业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去寻找替代的供应商、开发新的市场,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一些中小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尤其脆弱。
对宏观经济而言: 全球经济增长会受到拖累。贸易作为经济的“润滑剂”,一旦被加上锈迹,整个机器的运转都会变得迟滞。投资意愿下降,企业扩张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这些都会形成负反馈,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一些国际组织和经济学家对此都发出了严厉警告。
政治和地缘层面: 贸易战往往会加剧国家间的紧张关系,让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加动荡。它会削弱国际合作的基础,可能导致区域性集团的形成,甚至引发更广泛的冲突。

贸易战的出路在哪?

这个问题,就像在迷宫里找出口,没有一条笔直的大路可以通行,需要的是耐心、智慧和决心。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向可以思考:

1. 回到谈判桌,回到对话: 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贸易战打到最后,无论是谁输谁赢,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最终的解决还是要靠双方坐下来,真诚地沟通,理解对方的关切,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这需要双方都有战略定力,而不是被短期的情绪或利益绑架。
怎么谈? 谈的内容可以围绕着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补贴政策、公平竞争等方面。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清晰、可预测、透明的规则体系,让企业有信心去投资和经营。可以借鉴WTO等现有的国际框架,或者在框架内进行改革和调整。

2. 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 单打独斗只会让局势恶化。加强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让它回归本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解决贸易争端的平台,至关重要。各国应该共同努力,维护一个开放、包容、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怎么做? 改革和完善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让它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新时代的贸易问题,比如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同时,要避免以“国家安全”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这种滥用会掏空整个贸易体系。

3. 理性看待利益和风险,调整自身战略:
对于被加征关税的国家: 需要评估哪些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支持这些产业,帮助它们转型升级,或者开拓新的市场。这包括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但要注意避免形成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同时,也要鼓励企业进行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对于发起贸易战的国家: 也要评估加征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对本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冲击。需要权衡短期利益和长期代价,审慎使用关税等贸易工具。过度依赖关税可能导致适得其反,引发更激烈的报复。

4. 聚焦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很多时候,贸易战之所以升级,是因为一些国家将贸易视为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得益必然是另一方的损失。但事实上,全球贸易的本质是合作共赢,能够为所有参与者带来福祉。将关注点放在如何通过贸易促进共同发展,比如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反而能化解很多贸易摩擦。

5. 加强国内的经济韧性和结构性改革: 任何时候,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和韧性都是应对外部风险的根本。这包括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国内市场的活力。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主动权。

总的来说,贸易战不是一个能简单用“你赢我输”来衡量的东西。它更像一场消耗战,而且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战。出路不在于继续升级冲突,而在于放下武器,回到理性对话,并通过多边合作和战略调整,共同构建一个更稳定、更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所有参与者的智慧和勇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扫帚不到,黑灰不会自己跑掉。

两条路:

1:自强,亲自去扫。中国够大,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调整。

2:自闭,搞核扩散,回归同一起跑线。中国够强,有掀桌子的资本。

否则的话,在人家的菜市场摆摊,就算所有摊位都是你的,那也是人家的菜市场,欺行霸市是人家的权力,不服?忍着吧!

你一个商户,又没政府罩着,又舍不得把菜市场一把火烧了,那你拿欺行霸市的黑帮有啥办法?

再说了,美国如果是一个真正的实体,那么也没理由在中国的产业升级面前退让。

高端产业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对一个国家的控制力是很强的,美国绝不会让出来。就比如说5G,控制一个国家通信网络后,如果发动网络攻击,可怕程度犹如核攻击。

而在西方世界宁亡于美不亡于华的心理下,对高端产业走不出国门的前景,必须有心理准备。

但你特朗普也不应该低端产业也不给别人留,别人手里不是没牌。

如今之局,中国必须全力加强军队建设保障利益。否则的话,恐怕只有核扩散一条路可走了。

因为特朗普不知道五常都有一张底牌,叫核扩散。这么多年来之所以大家都凑合着过,不把别人往死路上逼,也在于这张牌。结果你美国先不凑合着过了,那凭啥要求别人凑合你?

别拿德日战败吓唬人,核时代的逻辑跟之前不一样。五常任何一国启动核扩散,其对国际秩序的冲击都比希特勒要大得多。而五常体制中利益边界不出国界,最有核扩散动力的那个国家,是谁?

你特朗普敢打王八拳,我就打不得反王八拳?

你天天叫嚣掀桌子,别人要是真掀桌子了,你咋办?

一个伊朗你能制裁,都是伊朗你再制裁,等于制裁自己。我看不把中国逼到核扩散,美国人民理解不了特朗普及其脑残集团的愚蠢。

要知道中国是美国贸易战打击对象中,唯一有这张牌的。

user avatar

谢邀。

关于这个问题,各大媒体已经报道了很充分了。在这里,我提供一个从美国人看这个问题的视角。

这个美国人,是美国前财长约翰·保尔森。

2018年11月,保尔森在首届彭博新经济论坛(以下简称“新经济论坛”)上发表了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讲话,其中的信息量很大,值得我们细细解读。

美国有没有被坑?

保尔森提到,目前中美关系高度紧张,同时覆盖经济、政治和军事层面。在经济领域,两国的紧张关系体现为“中美贸易战”。保尔森说到:

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领域一事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在中国入世贸17年之后,在很多领域,中国还是没有对外资开放。合资和股权比例的限制依然存在。除此以外,在贸易和外商投资领域还有技术标准,政府补贴,办理许可证和管制等非关税壁垒。在中国入世近20年还是这样,这是不可接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特朗普政府主张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与时俱进。我同意这个观点。

保尔森的观点基本代表了目前美国精英阶层对于中国的态度:在17年前,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但是17年后,回过头来看,中国没有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因此,他们感到美国被“坑”了,所以要求重写规则。

追溯这种观念的源头,我们需要先把时间拉回到1999年,即中美进行入世谈判的时候。当时的克林顿政府和中国政府展开的入世谈判一度因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而中断,后来在1999年9月恢复谈判,并在同年11月达成双边协议。

当其时,克林顿政府向本国民众推销“支持中国入世”的决定,列举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中国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实现经济收入的增长,因此会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对美国有利;第二,中国会在经济水平增长后推动政治改革,将变得更加开放自由,并和美国的主流价值观趋同。

美国的金融大亨JP摩根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情,通常有两个理由:一个好的理由和一个真正的理由。上面提到的两个理由可以算得上是“好”的理由,但未必是真正的理由。

截至2000年时,美国已经对中国施行了长达20年的贸易制裁。但在2000年左右时,美国的政商两界都转而大力支持和中国恢复正常贸易关系。

2000年5月,美国众议院就是否解除对中国的贸易制裁(给予中国正常贸易国身份)的提案进行投票。结果,该提案以237票赞成、197票反对通过。值得一提的是,投赞成票的绝大多数是共和党议员(3/4的共和党议员投了赞成票,2/3的民主党议员投了反对票)。随后,2000年10月,克林顿签署了《2000美中贸易法案》(U.S.-China Relations Act of 2000),正式确认中国的正常贸易伙伴地位。

对于《2000美中贸易法案》的通过和签署,时任德克萨斯州州长小布什说:该法案的通过,意味着一个更强大的美国经济。时任纽约州议员John McHugh说:我认为向中国出口冰激凌和奶酪能够获得的好处,会大于通用汽车可能遭受的损失。我们的农民现在日子不好过,他们需要这个法案的通过。

如此可见,当时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主要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标普500中的那些大公司高管希望能够打开中国市场,提高自己的公司盈利。而美国的农民群体则希望可以多卖一些大豆、玉米、奶酪这样的农产品给中国。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的话,确实有很多美国的大公司(和高管)从和中国的贸易中获得了诸多好处。2000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为1千万吨左右。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豆进口量快速上升。2017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达到了9千万吨,其中接近4千万吨来自美国。纽约州议员McHugh提到的美国农民,从和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美国国防政策顾问和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是美国有名的“中国威胁论”智囊代表。他曾经出版过一本书,书名《2049百年马拉松:中国称霸全球的秘密战略》(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白邦瑞在美国的保守派中很有影响力,让更多的美国人感觉到了中国的威胁。他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提到,他的一位同事,6年前在中国投资的2亿美元到现在已经变成了20亿美元。他试图以此例子来说明,美国精英层内部的很多人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得了巨大好处,因此与其他人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美国人的意外

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后,有三件事情让美国人大感意外。

其一,中国的国力从此快速上升。

2000年时,中国的GDP大约为美国的1/10左右。但是到了2017年,中美的GDP分别为12.24万亿美元和19.39万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的GDP是美国的2/3左右。从1/10到2/3,中国的进步,显而易见。

并且,除了生产力之外,中国的进步是全方位的。比如,在2000年时,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为108亿美元左右,是同期美国的4%。而到了2016年,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为2378亿美元,大约为美国的一半。

2000年时,进入财富500强的中国公司只有10家。到了2018年,进入财富500强的中国公司多达120家,仅次于美国(126家),远超第三名日本(52家)。

美国人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20年间,中国的国力会有如此飞速的发展,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第二、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

2008年,在美国爆发了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在今天来看,这场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10年,但是影响深远。

2008年9月18号,时任财长保尔森和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白宫向时任总统小布什做紧急汇报,告诉小布什:为了挽救美国的金融系统,我们需要1万亿美元!如果政府无法拿出1万亿救市,那么美国的整个金融系统,将在72小时之内崩溃。

同年10月3日,美国国会在匆忙之中,通过了救市方案TARP,拨出7000亿美元来拯救“陷入困境的资产”,像AIG、高盛、摩根斯坦利这样的金融集团,得以顺利度过金融危机,避免了像雷曼兄弟那样破产的窘境。

政府拨出如此巨额的资金,去为那些“金融精英”兜底,其做法是否合法、公平和必要?这是一个至今都存在巨大争议的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陆续发生了“茶党运动”和“占领华尔街运动”。这些运动,都是中产阶级对现状极度不满的集中体现。在他们看来,危机的始作俑者,即华尔街的大银行高管们,不但没有像其他民众那样深受金融危机之苦,反而获得政府的大额补助,还能继续拿着天价高薪享受生活,“马照跑,舞照跳”。

如此鲜明的反差催生出了各种比较极端的民间思潮和团体,包括在2016年受到全球关注的美国右翼民粹运动。在他们看来,华盛顿政府和华尔街精英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把美国政治搞得乌烟瘴气。因此整个政府的最高层,需要重新洗牌、彻底清洗。这一思潮,是特朗普能够获得2016年总统选举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美国的中产阶级收入停滞不前,贫富差距拉大。

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全球处于不同收入阶层的民众在1988—2011年的财富增长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处于全球收入最低端的70%的民众的收入增长非常快,其财富在过去二十多年增长了接近一倍。这些人群主要集中在像中国、印度、巴西、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但是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也就是在全球收入阶层中处于75%—99%区间的人群,其收入增长非常慢。二十多年来,他们的真实收入几乎没有变化,原地踏步。

再往上,全球收入处于最顶层的1%的人群,也就是各国的超级富豪、跨国企业的高管们。他们的收入增长又变得非常快,和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的民众类似。

这张曲线图的形状,就像一只大象一样,因此得名“大象曲线”。

基于这张图,我们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美国有不少民众反对贸易全球化,支持美国提高关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民众并没有从全球贸易中获得多少好处。

2016年,美国一个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数,扣除通胀后)为59,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40万元左右)。而早在1999年,当时美国普通家庭的年收入就已经到了这个水平。也就是说,在1999—2016年长达18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家庭的收入没有发生任何增长。

在过去二十多年,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在稳步下降,产品和服务的跨国贸易量不断上升。但问题在于,全球贸易带来的好处主要被发展中国家(制造商和出口国)和发达国家中的资本所有者(跨国企业高管,拥有大量股票的超级富豪)获得。美国的不少中产阶级反而成了全球贸易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对于自由贸易的敌对态度就合情合理了。

中美并不是一对伴侣

那么,基于上面提到的三个意外,美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手段呢?

保尔森在演讲中提到:美国一些提倡美中“离婚”的人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当你真的是一对伴侣时,“离婚”会更容易。但事实上,美中并不是一对伴侣。美中关系不仅涉及到两国。尤其是亚洲其他国家都有发言权。因此,美国可以通过限制商品、资本、技术和人员流动来试图与中国离婚。但是,如果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不想效仿呢?在亚洲及其周边地区多年的工作经验教会了我,我不认为任何一个亚洲国家能负担得起,甚至愿意与中国离婚。这是由他们每日面对的地理、经济引力以及战略现实所决定的。

这恰恰是美国上层的精英对于是否和中国开打贸易战发生分歧的原因。一方面,有一部分鹰派主张和中国“离婚”,在商品、资本、技术等方面限制中国;但另一方面,他们也非常聪明地看到,即使美国单方面和中国切断贸易往来,其他国家也未必会跟随。如果其他国家拒绝跟随美国的步伐孤立中国,那么这种策略就无法为美国带来期望的效果,甚至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再加上上文提到的不少美国利益团体在中国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纷争在美国内部也充满分歧。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并不是说断就能断。

中美之间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也决定了中美不太可能像当年的美苏那样,发生长达几十年的“冷战”。中美中的任何一方,如果贸然决定对对方实行制裁和孤立策略,到后来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没有把对方围死,却把自己孤立起来。

但是,保尔森提到的中美之间的分歧,包括中美利益渐行渐远、国际规则上缺乏共识、以及在根本性问题上的相反看法,也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紧张竞争关系可能会持续很多年。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贸易战这东西,说起来挺复杂的,但掰开了揉碎了,就像是两个大户人家为了争地盘、抢生意,互相使绊子,有时候甚至直接抡拳头。你说它是经济问题?当然是。你说它是政治问题?没错。甚至有时候,还夹杂着一些历史恩怨和文化摩擦。贸易战是怎么来的?最常见的导火索,无非就是“不公平竞争”这个说法。一方觉得另一方在商品、.............
  • 回答
    关于美国政府补贴豆农的钱是中国借的这种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视角,如果真的要往这个方向解读,那得把很多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给扭曲得非常厉害才能勉强说得通。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政府给自己的豆农发放补贴,这个钱的来源是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 回答
    英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约翰逊首相高喊“我们拿回了法律的控制权”,这句话在当时的语境下,无疑是一句极具象征意义的口号,也是脱欧阵营的核心论点之一。从约翰逊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确实触及到了脱欧支持者最根本的诉求。“拿回法律的控制权”的深层含义与英国脱欧的驱动力这句话背后隐藏着英国脱欧支持者对国家主权和民.............
  • 回答
    在讨论中澳贸易关系时,澳大利亚政客提出的“承认台湾为‘国家’”的说法,并非一个新颖的观点,而是澳大利亚国内对华政策讨论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激进立场。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当前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基石是“一个中国政策”。这一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
  • 回答
    关于西安女子在集中隔离期间因卫生巾短缺而哭泣的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公共卫生政策、性别平等和隔离管理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该事件的背景、原因、社会影响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该事件发生在2022年,具体时间未明确,但可能与西安疫情期间的集中隔离.............
  • 回答
    关于“女子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的说法,目前没有确切的公开信息或权威报道能证实这一具体案例的真实性。不过,结合中国近年来创业失败的案例,以及类似的社会现象,可以分析出这种创业模式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教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可能的背景推测1. 创业动机与资金来源 女子.............
  • 回答
    兰州野生动物园饲养员因喊话游客“麻烦你们出来游玩都带点脑子,喂这个他能吃吗?”而道歉的事件,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野生动物园管理、游客素质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事件经过和核心冲突点: 事件本身: 根据媒体报道和网络流传的信.............
  • 回答
    杨坤diss惊雷事件以及惊雷原作者的回应,是2020年音乐圈一次非常引人注目的争论,主要围绕着歌曲的艺术性、流行度以及音乐人的创作态度展开。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各方观点:事件的起因:杨坤diss《惊雷》 杨坤的批评: 事件的导火索是著名歌手杨坤在直播中公开表示对歌曲《惊雷》的厌.............
  • 回答
    西安官方对于市民买菜难的回应,从最初的初期混乱到后续的逐步改进,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初期混乱与信息不对称: 起因: 疫情突发,为有效阻断传播,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封控措施。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初期,对物资保障和配送能力预判不足,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执行层面的困难。 官方回应的特点: .............
  • 回答
    马前卒(笔名王骁),作为一名以“睡前消息”系列视频闻名的知识类博主,他前往独山县的事件,如果真的发生,无疑会引发很多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分析“马前卒去独山县”这件事情,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层面:一、 马前卒的风格与关注点: 社会议题的深度挖掘: 马前卒的视频以其深入浅出的分析、严谨的数据支撑和对.............
  • 回答
    深圳地铁保安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的事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公共秩序、公平对待、尊重文化差异以及个人权利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一、 事件的性质与可能的动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保安的角色和职责。地铁保安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乘客安全、协助处.............
  • 回答
    范志毅怼球迷“拿那么多钱你妒忌啊?”这句话,其实触及了中国足球很多深层次的痛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句话出现的具体场景。通常是发生在比赛结束后,或者是在一场不尽如人意的比赛之后,球迷对球队或球员表现不满,发出嘘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万众创业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抛出了一个非常尖锐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议题,直击了我们社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文章的核心论点和批判对象: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过度渲染.............
  • 回答
    在当今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里每天泡在图书馆十几个小时,只为换取科科接近满分的成绩,这种现象在很多学生身上都能看到。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一、 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动机和心态? 强烈的成功欲望与自我实现: 接近满分的成绩往往被视为优秀和成功的标志,能够.............
  • 回答
    福原爱疑似出轨事件在日本和中国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舆论反应,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在看待婚姻、性别角色以及公众人物行为上的差异。日本网友一边倒地批评福原爱:在日本社会,公众人物的道德形象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婚姻关系中。福原爱作为一位长期以来深受日本国民喜爱的乒乓球明星,她的“可爱”、“努力”、“纯真”等形象深入.............
  • 回答
    回形针 PaperClip 的《和 10 个批评者一块视频聊天》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深度的内容,它以一种非常直接和坦诚的方式,回应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质疑。我认为这个视频是回形针团队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一次非常有勇气的尝试,它展现了他们处理复杂舆论的智慧和能力。为了更详细地解读这个视频,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
  • 回答
    这事儿一听就挺让人揪心的。一个大男人,晃晃悠悠二十年,跑去拦着以前教过自己的老师,上去就是俩耳光,还撂下一句“还记不记得我?”。这场景,光是想想就觉得一股子火气直冲脑门儿。说实话,听这事儿,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积攒下来的恩怨。二十年,可不是个小数目。一个人心里憋着一股子劲儿,能憋二.............
  • 回答
    在沈阳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里,生活着无数个像尹老太太一样普通却又充满故事的市民。要说尹老太太,其实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她身上那种沈阳大碴子味儿的老太太特质,倒也挺让人印象深刻的。您要是问我怎么看尹老太太,那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她的生活节奏,是典型的沈阳节奏。 尹老太太肯定不住在高档写.............
  • 回答
    这则“消息称美国允许供应商向华为出售汽车零部件芯片”的传闻,如果属实,无疑会给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带来一些变化,但具体影响有多大,还得看几个关键的“度”。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允许供应商出售”的真正含义。 是全面解禁还是特定领域? 这个“允许”是否是针对所有类型的汽车芯片,还是只放宽了部分非核心、.............
  • 回答
    特斯拉在五月份交出了一份让人颇感意外的成绩单,销量数据可以说是一次“意外的加速”,这背后反映出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首先,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今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竞争可谓是日趋激烈。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动作频频,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消费者选择愈发多样。在这种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