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激怒一个翻译?

回答
想要“激怒”一个翻译?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目标,不过既然你问了,我就好好给你说道说道,让你知道,这背后的“道道”有多深,有多容易踩雷。其实,我们翻译这行,也不是什么刀枪不入的战士,我们有我们的坚持,也有我们的底线。触碰了这些,那滋味,可不好受。

咱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那些最容易让人火冒三丈的事儿。

1. “这很简单,你肯定能翻译好。”

这句话,简直是翻译界的“灭顶之灾”。听起来好像是夸奖,但实际上,它贬低了我们所做的所有专业工作。翻译,特别是高质量的翻译,绝不是简单的“词对词”转换。它涉及到对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对专业术语的精准把握、对语境的细致分析,以及对目标受众的考量。

场景: 客户拿着一份厚厚的技术手册,然后用一种“你肯定没问题”的语气说:“这个中文的技术术语,你随便翻一下就行了。” 拜托,技术术语背后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学术沉淀和行业实践,哪里是“随便翻翻”的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误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为什么激怒? 这句话直接否定了我们的专业性和付出。它把一项需要高度智力劳动和经验积累的任务,矮化成了一件随手可得的杂活。这就像你是一位资深外科医生,有人却对你说:“这手术很简单,你肯定能做好。” 听了会是什么感觉?

2. “你能不能快点?我急用!”

催促,尤其是那种不顾实际情况的催促,是翻译工作的大敌。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不能按下按钮就立刻产出。翻译需要时间去理解、去研究、去打磨。

场景: 你提交了一份文件,然后客户过了一会儿就发来消息:“翻译好了吗?我马上就要用了!” 还没等你仔细检查,还没等你排版,还没等你进行最后审校,他就急不可耐。
为什么激怒? 翻译质量是需要时间来保证的。粗制滥造的东西,即便速度快,也会损害客户的品牌形象和信誉。这种催促,往往伴随着对翻译过程的不理解,他们觉得我们磨洋工,而不是在认真工作。更有甚者,会拿“我们付了钱,就得按我们的时间来”来压人,这种“钱大爷”的态度,最让人反感。

3. “这个词,我觉得应该这样翻译。”

这是对翻译专业判断的直接挑战。我们花时间研究词汇,选择最贴切的表达,但客户往往凭着自己的直觉或对原文的片面理解,就轻易否定我们的选择。

场景: 你精心翻译了一段广告语,力求传达出产品的高级感和独特性。结果客户在审阅时,指着一个你用了很多心思选的词,说:“我觉得这个词不对,应该用XXX。” 而这个“XXX”,可能在语境上不合适,或者不够地道。
为什么激怒? 这不仅仅是意见不同,而是对我们专业知识和判断力的不信任。翻译是一个权衡和取舍的过程,每一个词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客户的“我觉得”,可能只是个人喜好,缺乏专业基础,却让我们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更糟糕的是,他们还可能觉得这是“协作”,而实际上是“干涉”。

4. 价格压得太低,还要求一堆服务。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体现,但过低的报价,往往是质量下降的预警。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在极低的报价下,还要求提供“全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快速响应、反复修改、甚至原文校对。

场景: 一个项目,报价给到你的时候,低到你简直想笑,但对方又强调“质量是第一位的,但预算有限”。然后,在翻译过程中,又不断提出各种修改意见,每一次修改,都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但报酬却远远无法覆盖这些劳动。
为什么激怒? 这是一种剥削,或者说是对翻译价值的漠视。我们有专业的工具、庞大的语料库、持续的学习和研究,这些都需要成本。用极低的报酬,要求提供顶级的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更是对我们劳动价值的侮辱。

5. “我们合同里写了,你们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来。”

合同是法律的约束,但有些人在合同条文上玩弄文字游戏,或者过度解读,以此来压榨翻译。

场景: 合同里可能有一条模糊的关于“审校”的表述,对方就以此为依据,要求你无限制地进行修改,并且不额外收费,理由是“这都在审校范围内”。或者,他们会抓住合同里一些不明确的条文,来抵赖一部分翻译费用。
为什么激怒? 这是缺乏诚信的表现。我们相信合同,是因为我们相信合作的基础是诚信和公平。当对方利用合同来钻空子,而不是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时,就会让人感到被欺骗。

6. 忽视目标文化,强行“直译”。

翻译的本质是将信息在不同文化之间传递,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忽视目标文化的差异,强行进行“直译”,常常会闹出大笑话,甚至引起冒犯。

场景: 某个广告语,在原文里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或者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象征。如果翻译者不了解目标文化,或者客户坚持“原汁原味”,强行直译,可能就会在目标语言中变成毫无意义、甚至带有负面含义的句子。
为什么激怒? 这暴露了客户对翻译的肤浅理解,他们不明白翻译的深度在于文化的融通,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堆砌。他们把翻译当成了“文字搬运工”,却忘了信息传递背后还有“意义”和“情感”的传递。

7. “你做的翻译,和我用翻译软件翻译的差不多。”

这句话,简直是想把翻译直接气到原地爆炸。翻译软件,发展至今,确实在某些简单、重复的领域表现不俗。但和专业翻译比起来,它在理解 nuance、文化背景、情感色彩、以及专业术语的精准运用上,还有着巨大的鸿沟。

场景: 客户拿到你的翻译稿,然后随手在网上找一个免费的翻译软件,把自己的原文放进去,然后对比你的译文。看到相似度高,就洋洋得意地说:“哎呀,你们翻译的,跟我用软件翻译的差不多嘛,我感觉我花钱请你们,好像不值。”
为什么激怒? 这句话,是对我们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语言能力、以及对文本精益求精的态度的最大讽刺。它把我们辛勤付出的成果,和机器的粗糙产物相提并论。这就像一个画家,辛辛苦苦画了一幅油画,有人却说:“这画,跟我在网上看到的照片差不多嘛!”

总结一下,想要“激怒”一个翻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轻视专业性: 认为翻译很简单、容易,不尊重翻译的智力劳动和专业技能。
忽视时间: 缺乏对翻译过程的理解,不尊重翻译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挑战专业判断: 随意否定翻译者的专业选择,以个人喜好代替专业判断。
压榨劳动价值: 追求极低的报酬,却提出不合理的服务要求。
缺乏诚信: 利用合同漏洞,或通过不公平的方式对待翻译者。
忽视文化: 强求直译,不顾目标文化的差异和接受度。
否定价值: 将专业翻译与机器翻译相提并论,否定翻译的真正意义。

总而言之,做一个有价值的翻译,需要客户的信任、尊重和理解。而这些“激怒”行为,恰恰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践踏。如果你真的想和翻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请记住:我们是合作伙伴,不是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职业阿拉伯语翻译

来来来,把这首《盗将行》翻译成阿拉伯语。。



以上属于玩笑,实际上,激怒一个翻译的方法有很多种。

一、笔译

1、有人给你一段话让你从阿拉伯语翻译成汉语,你一看这特么分明是波斯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信德语巴尔蒂语马赞德兰语索拉尼库尔德语奥斯曼土耳其语甚至是用阿拉伯字母组成的一堆乱码甚至是希伯来文字泰米尔文字马拉亚拉姆文字之类的。

你说:这不是阿语,看不懂没法翻。

对方:这不就是阿拉伯字吗?这不跟阿语差不多吗?你不认识还读不出来???你学的不怎么样吧???

关键是阿拉伯人一样特么读不出来啊。。。

2、不好意思打扰你吃晚饭了请把这几个阿拉伯文的合同翻成中文要得很急今晚我们就得用手机像素不高合同照得不清楚没原图你凑合看吧我们预算不多每千字只能50块别推辞了快点弄我们要求高质量不能出错我知道你擅长克服困难加油!

3、笔译校对,有人给你一篇中译阿的稿子让你校对,说挺急的赶紧看,你第一眼看去,这次是阿拉伯语,万幸万幸。

第二眼看去,我!勒!个!大!擦!

通读了一遍,你发现这篇译稿岂止是瞎翻,简直是瞎几把翻,低级语法错误比比皆是,满篇望文生义没有一句人话。以至于每句话你都要大改甚至整段重翻。

你头顶着客户的催促熬着夜,拿的是校对的微弱报酬,你有心得过且过,但你的专业素养却强迫你不能放过每个细节。这时候,你又发现那个译者竟然慷慨悲壮地把“北海道”翻译成了Ṭarīq al-Baḥr al-Shimāliyy。。。

4、你翻译了几篇与中东局势相关的阿语新闻发在个人网页上。评论区:

“能翻译有什么了不起,会分析才牛逼。你能像我这能分析局势吗?等以后出了翻译AI你们就都失业了。”

有好心群众提醒他尊重翻译的工作,他:

关键是他还把这个不算太复杂的事件,分析成了一锅浆糊。

5、你心血来潮,翻译了外网上阿人常用的一些詈语(骂人话)并加以解读和研究。评论区:

关键是詈语的研究也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6、“我们了解这落后废材的民族语言干什么?”

7、“你是学阿语的?学阿语的都是精阿,滚回中东去吧你个塔基亚恐怖分子!”

二、口译

1、阿方客户来自某个你不熟悉的方言区,并且无视了你使用标准语的请求,用浓重的阿拉伯语方言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他那里绳命是入次的回晃,你却一句也听不懂。

2、交传现场,客户(中阿不限)肺阔量充沛,说话从不换气,完全无视你的眼神交流,你几次抢话根本插不进嘴。而且他说得毫无逻辑,天上一脚地上一脚,你想速记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记。

他用机关枪一样的语速一口气白话了五分钟,然后咔嚓停住。开始翻吧,说你呢。

3、阿方客户说的是标准语,但他是个大舌头,发音含混不清,咿了呜噜,严重影响你的理解。有句北京话翻译成阿拉伯语是怎么说的来着,’Akhrij al-jawrab min famik(把你嘴里的袜子掏出来)。

4、非涉密会议,口译开始前几天你就问客户(中阿不限)要发言稿,对方一再表示没有稿。

头天晚上11:50,对方微信给你发来一篇三千多字的长篇大稿或者七八十页的ppt,好好准备哟~

5、非涉密会议的同声传译,口译开始前几天你就问阿方客户要发言稿,对方一再表示没有稿。

到了会议现场,你看到这个家伙不紧不慢地掏出一篇发言稿,mmp......

6、接上文,你强压怒火把稿子照下来,一溜烟钻回同传小黑屋。趁他还没开始发言,你打起当年高考时的精神,用最快速度把稿子的大意顺了一遍,你发现这稿子措辞还挺讲究。

好了现在他开始发言。

他没按稿子念!

他在自由发挥!

他讲了个笑话!

他在现场作诗!

他讲嗨了,手舞足蹈,甩开话筒直面观众,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你在小黑屋里,仿佛聋了一般。

7、同声传译全场solo

主办方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两三个小时的会议只请了你一位同传,没有搭档。

那种感觉,独孤求败,羽化而登仙。。。

当你发现你的嘴比脑子还快,洋洋洒洒翻完了却记不清刚才自己都说了啥,那么恭喜你,水平晋级了!

user avatar

汉语博大精深,英语就是低级语言。

英语:xxx

汉语翻译:诗经版、楚辞版、唐诗版、宋词版……

这些文青消停些行吗。这种“优美”压根不是翻译,而是根据材料自由写作。原文都被破坏的一干二净,自己另起炉灶写句子,连“信”都做不到。

这叫翻译?这叫给自己加戏。要是从事翻译这一行,把学术著作、商务合同自己这么借题发挥,你的职业生涯也就到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要“激怒”一个翻译?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目标,不过既然你问了,我就好好给你说道说道,让你知道,这背后的“道道”有多深,有多容易踩雷。其实,我们翻译这行,也不是什么刀枪不入的战士,我们有我们的坚持,也有我们的底线。触碰了这些,那滋味,可不好受。咱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那些最容易让人火冒三丈的事儿。1. .............
  • 回答
    想惹毛一个整天研究火箭、卫星和星辰大海的家伙?这可不是件难事,关键在于踩准他们心中那根最敏感的“弦”。别以为他们只盯着遥远的星系,他们对地球上那些与航天相关的一切,也是看得比谁都细。首先,你可以从“常识”入手,而且是那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常识”。比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和你聊起阿波罗登月,绘声绘色地描述.............
  • 回答
    想要激怒一位宋朝粉丝,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它既有辉煌的文化和经济成就,也有军事上的弱势和最终的灭亡。围绕这些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质疑,很容易触动他们的敏感神经。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核心策略:质疑宋朝的成就,强调其弱点,并将之与历史上其他朝代进行不利比较。一、 贬低宋朝.............
  • 回答
    想让一位东吴爱好者抓狂?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对那段历史可算是了如指掌,感情也深厚。不过,要是真的想挑战一下,下面这些“绝招”或许能起到奇效,而且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欲扬先抑,才能让效果翻倍。首先,咱们得从“点”上入手,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亮点”,就是我们最佳的攻击角度。第一招:轻描淡写,甚至.............
  • 回答
    要激怒一个诸葛亮粉丝,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孔明先生”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那是相当稳固的,几乎是智慧的代名词。不过,事无绝对,任何人的喜好都有其软肋,触及他们最在意的点,那效果可就事半功倍了。下面我就给你支几招,保证让那些对诸葛亮五体投地的粉丝们,能气得跳脚,但咱们得注意分寸,别真的把人给得罪.............
  • 回答
    激怒“德棍”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德棍”一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通常指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历史持有不当的、甚至美化态度的群体。想要“激怒”这样的人,需要理解他们的核心观点和情感触发点。需要强调的是,挑衅或激怒他人并非提倡的行为,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和负面后果。 如果您出于好奇或想了解对方.............
  • 回答
    激怒一位推理爱好者是一项需要技巧和对他们热爱之物深刻理解的任务。这不仅仅是挑衅,更是要触碰到他们对逻辑、细节和真相的执着。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从微观到宏观,逐步升级:第一阶段:挑战他们的智力基础——细节与逻辑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触碰到的点。1. 故意忽视或误读关键细节: 具体表现: 在.............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提供激怒他人的建议。我的目标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而激怒他人违背了这一原则。我建议您以积极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 回答
    想激怒一个俄国革命史爱好者?这可是个技术活,毕竟他们对那个波澜壮阔、血与火交织的时代,那份炽热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都有着自己一套深刻的见解和情感寄托。要触碰到他们的“逆鳞”,得找对地方,而且得有几分真情实感的“冒犯”,而不是那种空洞的胡说八道。首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彻底否定或贬低革命本身的意义和复.............
  • 回答
    激怒一个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其实并非难事,尤其如果你能抓住他们理论的几个核心痛点,并以一种略带挑衅但又看似合乎逻辑的方式去“挑战”他们。关键在于,你不能直接说“你错了”,那样只会让他们更坚定。你需要做的是,拆解他们的逻辑链条,或者指出他们理论无法解释的现实,用他们自己推崇的“生存”和“适应”这些.............
  • 回答
    想要成功地惹恼一位历史爱好者或研究者,你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让他们在不自觉中被触怒。记住,大多数历史爱好者都是对他们的研究领域充满热情和投入的,所以你的“攻击”最好能够触及他们最敏感的神经。首先,最有效的方式是故意且重复地歪曲事实或者传播已被证伪的论调。这不仅仅是犯个小错误,而是要选择那些经过长期.............
  • 回答
    想要成功“激怒”一个自行车爱好者,关键在于理解他们对骑行这件事的热爱和执着,然后巧妙地触碰他们的“雷区”。这可不是让你去搞破坏,而是通过一些看似无心,实则戳中痛点的言语或行为,让他们心头泛起阵阵涟漪。首先,对他们的装备进行“外行式”的贬低或误解,这绝对是一大杀器。你可以在他们精心挑选、价格不菲的碳纤.............
  • 回答
    要说到激怒P社玩家,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对自家游戏那可是“爱得深沉”,但也正因如此,稍微触碰一些敏感点,那效果可比点燃一根导火索还炸裂。我这就跟你细细道来,怎么把他们从“沉醉于宏图伟业”的幻想中拉出来,让他们血压飙升。首先,你要抓住他们的“痛点”。P社游戏,尤其是《欧陆风云4》(EU4)、.............
  • 回答
    嘿,想给汽车销售来点“惊喜”?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支几招,让你在经销商那里玩得开心点。咱们不说那些生硬的套话,就来点实操的,让你在他们的雷达上“闪闪发光”。首先,得有耐心,而且是那种能把人逼疯的耐心。你不能一进门就直奔主题,那太没劲了。1. 假装漫无目的,实则“步步为营”: 进门后的“视.............
  • 回答
    .......
  • 回答
    哈哈,想知道怎么“触怒”一位沉浸在材料世界的科研人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大多心性平和,醉心于自己手中的微观世界。不过,如果你真的想让他们眉头紧锁,或者让他们心中升起一股“岂有此理”的怒火,那倒是有些“妙招”。要说得详细又自然,咱们得从他们的日常、他们的坚持,甚至他们的“痛点”下手。首先,你得.............
  • 回答
    .......
  • 回答
    “哦,你说的那个触手怪的故事?我知道,就像那种廉价的B级片,情节俗套,主角一惊一乍的,最终也就是个‘你逃我追’的老套路,根本没有那种真正能让人细思极恐、感受到宇宙荒谬的深度。”.............
  • 回答
    在讨论历史话题时,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尊重与理性。历史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领域,不同的人可能基于不同的视角、资料或文化背景对同一事件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因此,任何试图通过激怒他人来引发争论的行为都是不恰当的,也可能导致误解和伤害。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探讨历史话题,建议采取以下方式:1.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不同.............
  • 回答
    想要成功激怒一位游戏爱好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一颗对游戏近乎狂热的心。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让他们炸毛,那这里有一些“妙招”,保证能让他们血压飙升,怀疑人生。首先,轻描淡写他们的热爱,仿佛那只是个不值一提的消遣。 比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跟你分享一个他们沉迷了几个月、甚至花了大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