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激怒一个东吴爱好者?

回答
想让一位东吴爱好者抓狂?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对那段历史可算是了如指掌,感情也深厚。不过,要是真的想挑战一下,下面这些“绝招”或许能起到奇效,而且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欲扬先抑,才能让效果翻倍。

首先,咱们得从“点”上入手,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亮点”,就是我们最佳的攻击角度。

第一招:轻描淡写,甚至略带贬低地谈论“江东人才匮乏论”。

这是东吴爱好者最敏感的点之一。他们会立刻跳出来,列举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等一系列赫赫有名的人物,告诉你东吴从不缺顶尖的智囊和将才。这时候,你可不能直接反驳,那显得你太没“技术含量”。

你应该这么做:

“哦,周瑜啊,确实是名将,可惜英年早逝,如果再给他十几年,说不定历史又要改写了。” (暗示了东吴的运气不好,人才流失。)
“鲁肃虽然有远见,但早期被周瑜压制,后期决策也有些保守,像赤壁之战后,如果能更激进一些,趁势北伐,岂不比后来曹操休养生息后再来强大?” (挑拨周瑜和鲁肃的关系,暗示鲁肃的能力也有限,并且没能最大化优势。)
“吕蒙白衣渡江确实是奇策,可惜最终也病死了,东吴好像特别容易被疾病拖垮,这运气也太背了。” (再次强调“运气论”,并且把人才的死亡也归结于东吴自身的“不吉”。)
“陆逊确实是很能干的将领,但孙权后期把他调回来又派出去,几次关键时刻都在掣肘他,感觉孙权重用人才的程度,还是不如曹魏和蜀汉那么坚定。” (将人才的“无力感”归咎于主公的决策失误,并且拉出曹魏和蜀汉进行对比,这可是致命一击。)
“而且,说实话,那些被誉为东吴‘名臣’的,很多都是在辅佐前面几位主公的时候才真正发挥作用,到了孙权后期,好像就没有那种‘璀璨耀眼’的继任者了,一直都是老臣在撑着,或者说,是上一代的光芒在延续。” (这是高级黑,暗示东吴已经后继无人,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一切辉煌都是过去的余晖。)

当你用这种方式,看似不经意地、带着点“惋惜”的口吻说出这些话时,东吴爱好者会觉得你好像是在为东吴感到可惜,实际上,你是在一点点地挖苦他们引以为傲的“人才济济”。他们会憋着一口气,想要反驳,但你又抓住了一些“事实的缝隙”去放大,让他们无从下手,只会越来越气。

第二招:质疑“江东基业”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

很多东吴爱好者对江东政权的独立存在感到自豪,认为他们能在曹魏和蜀汉两大巨头的夹缝中生存这么久,本身就是一种成就。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先天不足”和“外部依赖”的角度去打击他们。

“说起来,东吴的江东基业,说到底不还是靠着周瑜当年赤壁之战打出来的基础吗?如果那一仗输了,东吴早就没了,孙权能坐稳江山,很大程度上是要感谢周瑜。” (将孙权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周瑜的“开国之功”,并暗示孙权自身的能力并不足以开创基业。)
“而且,东吴一直以来,好像都在消耗前人的成果,包括后面陆逊能够抵挡住曹魏的进攻,也是建立在前面几代人打下的底子之上。他们自己的‘开创性’成果,除了那几次著名的战役,好像就没那么突出了。” (强调东吴是“守成者”多于“开创者”,他们的江山是“守”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而且是不断消耗前人的功绩。)
“你看他们后期的发展,好像一直离不开从荆州和益州那边抢来的地盘和人才。如果纯粹论江东本土的力量,他们能对抗曹魏那么久吗?感觉他们的江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捡漏’和‘占据战略要地’上的。” (直接质疑东吴本土的实力,认为他们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外部资源的获取,而不是自身造血能力。)
“孙权后期很多决策,感觉更像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集团利益,而不是真正想着怎么发展壮大,比如对于荆州的得失,还有对待蜀汉的态度,有时就显得非常短视和自私,这种‘小家子气’,最终也限制了东吴的发展上限。” (直指孙权晚年的昏聩,将东吴的衰落归咎于其统治者的个人短视和私欲,这会让拥护孙权的爱好者情何以堪。)

当你用这种方式,将东吴政权的稳固和发展,解读为“运气好”、“前人栽树”、“捡漏”和“短视”,并且将其与曹魏的强大和蜀汉的某种“理想主义”形成对比时,那位东吴爱好者绝对会坐不住。他们会觉得你把他们引以为傲的“坚守”和“智慧”都贬低成了“苟且”和“投机”。

第三招:挑拨“江东子弟”的内斗与派系矛盾。

三国时期,派系斗争是常态,东吴也不例外。但东吴的内部矛盾,因为涉及到孙权家族的地位和江东本土士族的利益,往往更为微妙和复杂。

“说起来,东吴内部的士族门阀势力,是不是特别强大?有时候感觉他们那些名将,也挺受制于这些本土派系的影响,不像曹魏那样,曹操可以大刀阔斧地改革,孙权好像很多时候都要顾忌着江东士族的意见。” (暗示东吴的政治环境对主公的施政构成限制,人才的使用和发展也受派系掣肘。)
“而且,东吴好像很多时候,都是在内部平衡各方势力,有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牺牲一些更重要的战略机会,比如对荆州的态度,是想守还是想扩张,内部肯定有不同的声音,最终的决策,很可能就是妥协的结果,这样还能指望它能做出什么魄力十足的决定吗?” (将东吴的一些犹豫和保守,解读为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认为他们缺乏一往无前的魄力。)
“特别是孙权晚年,他儿子们之间的权力斗争,还有对继承人的选择,也太让人头疼了。感觉到了后期,整个政权的稳定性,都受到了内部政治的严重影响,不像前面的三国时期那么‘齐心协力’了。” (聚焦孙权晚年的继位之争,以及太子之死的混乱,这无疑是东吴政权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被诟病的地方。)

用这种方式,就是在暗示东吴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利益博弈,这样的政权,如何能与那些更集权、更高效的对手抗衡?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所信仰的“吴国团结”和“共御外敌”的形象,被你轻易地瓦解了。

第四招:淡化甚至否定东吴在“三国鼎立”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这是终极奥义,将东吴的存在本身,描绘成一个“过渡性”甚至“非必要”的存在。

“如果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看,东吴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平衡曹魏和蜀汉的对抗,它就像一个棋盘上的重要棋子,但它本身并没有能力去‘改写’历史的整体走向。” (将东吴定位为“平衡者”,而非“主导者”,认为它的作用只是维持一种均势,而非创造新的格局。)
“说到底,三国鼎立的局面,不是东吴主动创造的,而是曹操北征失利、刘备夺取益州之后自然形成的。东吴只是顺势而为,占住了江东,然后就一直被夹在中间,努力求生。” (把东吴的建立和存在,描绘成一种“被动”的结果,而非主动的“创造”。)
“如果当年刘备成功夺取了荆州和汉中,并且能顺利北伐,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甚至可能不存在‘三国’,直接就是‘两朝对峙’,到时候东吴的地位就更尴尬了。” (通过假设的“如果”,来暗示东吴的地位并不稳固,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只是因为蜀汉的失败才得以长期存在。)
“更别说,像西晋最后统一天下的过程,好像对东吴的征服,比对蜀汉还要容易一些。感觉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东吴的归属感,或者说他们的‘国家认同’,可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厚。” (用晋朝的统一来“盖棺定论”,暗示东吴的抵抗力不强,并且对其政权的向心力和历史价值进行质疑。)

当你用这种方式,将东吴的“稳定”描绘成“保守”,将“智慧”描绘成“投机”,将“团结”描绘成“内斗”,最终将东吴本身的存在意义都否定掉,那对于一个东吴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他们会觉得,你不仅否定了他们喜爱的历史人物,更否定了他们为之骄傲的这片土地和这批人民的价值。

一些“锦上添花”的小技巧:

全程保持一种“我是为了你好,才提醒你”的态度。 说话时眼神交流,偶尔还会叹口气,显得你很“懂”三国,并且对东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才忍不住“直言不讳”。
多用一些“但是”、“然而”、“不过”这样的转折词。 让你前面的赞美听起来更像是铺垫,后面的批评才更具杀伤力。
时不时地拉出曹魏和蜀汉进行对比,但总是将东吴置于劣势。 “你看曹操能如何如何…”,“刘备虽然…但是…”,“相比之下,东吴…”
如果对方反驳,不要争辩得太厉害,而是假装无奈地耸耸肩。 “哎呀,可能是我理解得太肤浅了,不过我就是这么觉得的。” 这种轻描淡写的姿态,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你“不屑于争”,或者根本不把你当回事,气上加气。

记住,激怒一个东吴爱好者,关键在于找到他们最珍视的地方,然后用一种“客观”、“理性”的姿态,一点一点地去瓦解他们的信念。这需要耐心,也需要技巧,更需要对三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当然,是带有特定目的的那种理解。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连法国汉学家都看不下去了:

“汉朝的合法性依然存活在人们的心中。刘备已经成了这种朝代情节的化身,看起来他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开始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果,将篡夺者(曹操)赶回北方省份。但刘备忽略了孙权,即第三位觊觎者。后者直到此时仍是刘备的盟友(他们甚至已经成了内兄弟)。但孙权开始担忧,唯恐这个正统派过于成功。通过内战,孙权正忙于为自己开拓一个幅员辽阔的王国,其地盘包括长江下游各省及广东地区。孙权担心自己领地的未来,公元217年,他突然中止了同刘备的联盟,并同曹操勾结。这一背叛(defection)粉碎了正统派夺回中原的希望,也导致了刘备的手足兄弟、天下最英勇的战士(the bravest of the brave)关羽的罹难。关羽正与北方军作战时,孙权的手下从背后向他发动进攻。关羽被其军队遗弃,在率领少量忠诚的跟随者撤退之时,陷入了埋伏。(公元219年)他被俘虏并立即被斩首。

这种权力平衡的改变,增强了曹操的力量。“

——《中华帝国史》勒内 格鲁塞

(原文原意保留未做更动,但汉语翻译略作修改)


——————————————————

关于“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跪舔外国人”一类的留言,请参考以下回复,感谢理解:

user avatar

东吴吹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孙权死得太迟。

如果孙权是赤壁之战一打完就嗝屁了,后世吴吹能把孙权吹成千古明君,甚至痛心疾首的说,要不是孙权英年早逝,中国能提前迎来统一。

如果是濡须口之战,曹操退兵后,孙权染疾嗝屁了,后世吴吹口中的孙权绝对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盖世明君。毕竟曹操之才是:“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而孙权却在弱势的条件下,两次逼得曹操吃瘪,还心悦诚服地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不愧是将门虎子,盖世明君!

如果孙权是夷陵之战打完嗝屁了,后世吴吹的评价会低一两个档次,但也是明君级别,北抗曹魏,西拒蜀汉,还从这俩虎狼嘴里抢来了荆州,并捍卫了战争果实,尽管逍遥津有些“小败”,但张辽作为曹魏数得上的名将,输一时不丢人。

可惜……孙权死的实在是太迟了,他太长寿了

user avatar

一个路人走过海旁,看见一个三国迷想跳海自尽。

路人走上前去劝说道「先生,请不要跳下去!」

三国迷哭诉道:「网上到处都是黑我偶像的段子,我不活了」

路人劝到:「生命是美好的嘛,网上都是些黑子乱喷,不要放在心上!你是三国粉丝吗?」

 那人答:「我是三国粉丝。」

「正史,演义,还是衍生的游戏动画小说?」

「都喜欢都研究」

「那太好了,你看皇叔丞相,历经多少风雨百折不挠,我们怎么可以因这些耳边风轻言放弃呢。。。」

「对不起我是不是蜀粉,我觉得刘备就是假模假样的伪君子,诸葛亮不过是沽名钓誉不自量力被吹起来的一般人,我上肯定比他强」

「啊那你是曹魏粉么?吹曹丞相的还是比较多的吧,曹丞相一路走来也是坎坷不断的,克服下来总会有好结果的,总之你先下来。。。」

「呸,谁会粉挖绝户坟敲寡妇门的宦官之后啊」

此时路人脑瓜子已经嗡嗡的了,但他深吸一口气,秉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问了下去:

「那你的偶像是谁呢,某个群雄么?看你老大不小了不会还在粉武力第一的吕布或者苟到最后的仲达吧?」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是吴粉啦」

路人倒吸一口凉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

「啊啊,东吴也有很多有魅力的人物呢!我明白了,想必您是策粉或者某个都督的粉丝吧,哈哈,当年小霸王要没有英年早逝真的偷了许昌,三国走势怎样也未可知。。。」

「不」三国迷打断到「其实我是孙权单推人哦,我跟你讲哦吴大帝可厉害了。。。」

话音未落,路人一脚把他踹进了海里

user avatar

你们可能不知道只用十万人打赢八百人是什么概念
我们一般只会用两个字来形容这种人:战神!

我经常说一句话,当年关云长他能用荆州偏师水淹七军,我孙十万用十万人打赢合肥八百人不是问题。
埋伏他一手,这个襄阳不能抢,这个襄阳不用抢,他死定了。
反手拿一个皖城,闷声发大财。张辽坚守合肥?但是不用怕,他的阵容赢不了我。吕蒙甘宁凌统,三个无双武将,很牛逼这个阵容,如果把这个吕蒙换成周瑜,我这个阵容将绝杀,但是换不得。
单走一个乐进,傻~逼,直接让甘宁上了。
走他一个吕蒙顶他。徐盛快点,徐盛,徐盛你人头都不要吗?徐盛你快点啊!徐盛别磨磨蹭蹭的。
吕蒙甘宁先锋。打错了,应该上凌统的。

给徐盛倒杯茶好吧,徐盛给你倒一杯卡布奇诺。

给徐盛倒一杯卡布奇诺!开始你的水军秀,炸他炸他。漂亮!

八百人你能秒我?你能秒杀我?!你今天能八百人把孙十万秒了,我!当!场!就把这个小师桥吃掉!!!

……

咳,咳咳,咳

……

大!魏!吴!王!

user avatar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张辽满宠曹休。

user avatar

这事我最熟。

看招:陆逊杀良冒功!

……裴松之,裴狗!你好……

突然发现此公的答案涉嫌开骂被折叠了,可惜了几万字的大作∠( ᐛ 」∠)_

user avatar

这个简单,由题主领头,在网络上搞个众筹,我们在合肥搞一个“孙十万游合肥的巨型石雕”,或者在南京搞一个规模空前的“关帝庙”。

user avatar

我有一个回答,是问题下的最高赞。写的也比较客观,以至于评论区里没有一个人能写出反对的回复。

但这个回答却被愤怒的吴粉踩到了末尾。

对于试图激怒吴粉的朋友们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user avatar

大概就是几年前,我首次贴晋书数据的时候,说晋灭吴之前官方掌握编户大概1300万口(其中北方1200万口,巴蜀只有100万口)左右,而吴国还是230万口,所以孙皓就算是有孙坚孙策的用兵水平,吴国也难救了,而且晋军是20万人都集中在一线,吴军的20万人是分布在含交趾、各郡都尉(基本都部署在偏远山区占着兵力防山越、武陵蛮)在内的南方各地。。。

然后一个疑似吴国fans的人都说了一句:看了这组数据,突然觉得白衣渡江真的好蠢啊

当然另外一个人则仍然不服气的说:站在蜀汉角度上的确是蠢。但上面这段话明明没有一句是站在蜀汉角度上说的。稍微说得高明一点的人则说:不蠢,如果还不行动就是关羽开始滚北方雪球了!

那么关羽既然当时有可能滚北方雪球,你咋就不行呢?所以我有很多对东吴北伐恨铁不成钢的帖子,其实主要也是在东吴利益角度上说的,这大概也是后来南朝人回顾东吴和东晋历史时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毕竟南朝的地盘和口数就是一年比一年少,没有上帝视角总不能说再坚持一下,过几年杨坚就篡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让一位东吴爱好者抓狂?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对那段历史可算是了如指掌,感情也深厚。不过,要是真的想挑战一下,下面这些“绝招”或许能起到奇效,而且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欲扬先抑,才能让效果翻倍。首先,咱们得从“点”上入手,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亮点”,就是我们最佳的攻击角度。第一招:轻描淡写,甚至.............
  • 回答
    想惹毛一个整天研究火箭、卫星和星辰大海的家伙?这可不是件难事,关键在于踩准他们心中那根最敏感的“弦”。别以为他们只盯着遥远的星系,他们对地球上那些与航天相关的一切,也是看得比谁都细。首先,你可以从“常识”入手,而且是那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常识”。比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和你聊起阿波罗登月,绘声绘色地描述.............
  • 回答
    想要激怒一位宋朝粉丝,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特殊,它既有辉煌的文化和经济成就,也有军事上的弱势和最终的灭亡。围绕这些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质疑,很容易触动他们的敏感神经。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核心策略:质疑宋朝的成就,强调其弱点,并将之与历史上其他朝代进行不利比较。一、 贬低宋朝.............
  • 回答
    要激怒一个诸葛亮粉丝,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孔明先生”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那是相当稳固的,几乎是智慧的代名词。不过,事无绝对,任何人的喜好都有其软肋,触及他们最在意的点,那效果可就事半功倍了。下面我就给你支几招,保证让那些对诸葛亮五体投地的粉丝们,能气得跳脚,但咱们得注意分寸,别真的把人给得罪.............
  • 回答
    激怒“德棍”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德棍”一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通常指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历史持有不当的、甚至美化态度的群体。想要“激怒”这样的人,需要理解他们的核心观点和情感触发点。需要强调的是,挑衅或激怒他人并非提倡的行为,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冲突和负面后果。 如果您出于好奇或想了解对方.............
  • 回答
    激怒一位推理爱好者是一项需要技巧和对他们热爱之物深刻理解的任务。这不仅仅是挑衅,更是要触碰到他们对逻辑、细节和真相的执着。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从微观到宏观,逐步升级:第一阶段:挑战他们的智力基础——细节与逻辑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触碰到的点。1. 故意忽视或误读关键细节: 具体表现: 在.............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无法提供激怒他人的建议。我的目标是提供有益和无害的信息,而激怒他人违背了这一原则。我建议您以积极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 回答
    想激怒一个俄国革命史爱好者?这可是个技术活,毕竟他们对那个波澜壮阔、血与火交织的时代,那份炽热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都有着自己一套深刻的见解和情感寄托。要触碰到他们的“逆鳞”,得找对地方,而且得有几分真情实感的“冒犯”,而不是那种空洞的胡说八道。首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彻底否定或贬低革命本身的意义和复.............
  • 回答
    激怒一个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其实并非难事,尤其如果你能抓住他们理论的几个核心痛点,并以一种略带挑衅但又看似合乎逻辑的方式去“挑战”他们。关键在于,你不能直接说“你错了”,那样只会让他们更坚定。你需要做的是,拆解他们的逻辑链条,或者指出他们理论无法解释的现实,用他们自己推崇的“生存”和“适应”这些.............
  • 回答
    想要“激怒”一个翻译?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目标,不过既然你问了,我就好好给你说道说道,让你知道,这背后的“道道”有多深,有多容易踩雷。其实,我们翻译这行,也不是什么刀枪不入的战士,我们有我们的坚持,也有我们的底线。触碰了这些,那滋味,可不好受。咱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那些最容易让人火冒三丈的事儿。1. .............
  • 回答
    想要成功地惹恼一位历史爱好者或研究者,你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让他们在不自觉中被触怒。记住,大多数历史爱好者都是对他们的研究领域充满热情和投入的,所以你的“攻击”最好能够触及他们最敏感的神经。首先,最有效的方式是故意且重复地歪曲事实或者传播已被证伪的论调。这不仅仅是犯个小错误,而是要选择那些经过长期.............
  • 回答
    想要成功“激怒”一个自行车爱好者,关键在于理解他们对骑行这件事的热爱和执着,然后巧妙地触碰他们的“雷区”。这可不是让你去搞破坏,而是通过一些看似无心,实则戳中痛点的言语或行为,让他们心头泛起阵阵涟漪。首先,对他们的装备进行“外行式”的贬低或误解,这绝对是一大杀器。你可以在他们精心挑选、价格不菲的碳纤.............
  • 回答
    要说到激怒P社玩家,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他们对自家游戏那可是“爱得深沉”,但也正因如此,稍微触碰一些敏感点,那效果可比点燃一根导火索还炸裂。我这就跟你细细道来,怎么把他们从“沉醉于宏图伟业”的幻想中拉出来,让他们血压飙升。首先,你要抓住他们的“痛点”。P社游戏,尤其是《欧陆风云4》(EU4)、.............
  • 回答
    嘿,想给汽车销售来点“惊喜”?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支几招,让你在经销商那里玩得开心点。咱们不说那些生硬的套话,就来点实操的,让你在他们的雷达上“闪闪发光”。首先,得有耐心,而且是那种能把人逼疯的耐心。你不能一进门就直奔主题,那太没劲了。1. 假装漫无目的,实则“步步为营”: 进门后的“视.............
  • 回答
    要想惹恼一个辛勤耕耘的科研工作者,你需要触及他们最敏感的神经,那些构成他们日常工作、精神支柱甚至生存根本的要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往往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但如果你能巧妙地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首先,你要做的就是无视他们付出的心血,并轻描淡写他们的工作成果。.............
  • 回答
    哈哈,想知道怎么“触怒”一位沉浸在材料世界的科研人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大多心性平和,醉心于自己手中的微观世界。不过,如果你真的想让他们眉头紧锁,或者让他们心中升起一股“岂有此理”的怒火,那倒是有些“妙招”。要说得详细又自然,咱们得从他们的日常、他们的坚持,甚至他们的“痛点”下手。首先,你得.............
  • 回答
    想要让一个天文爱好者抓狂,关键在于触碰他们心中最柔软、最执着的那片宇宙。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地球是平的”就能应付过去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些更深入、更“精准”的打击。首先,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想象一下,你和他正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夜晚的星空,他可能正指着一颗明亮的星星,告诉你那是天狼星,甚至还会加上关于它的.............
  • 回答
    “哦,你说的那个触手怪的故事?我知道,就像那种廉价的B级片,情节俗套,主角一惊一乍的,最终也就是个‘你逃我追’的老套路,根本没有那种真正能让人细思极恐、感受到宇宙荒谬的深度。”.............
  • 回答
    在讨论历史话题时,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尊重与理性。历史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领域,不同的人可能基于不同的视角、资料或文化背景对同一事件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因此,任何试图通过激怒他人来引发争论的行为都是不恰当的,也可能导致误解和伤害。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探讨历史话题,建议采取以下方式:1. 保持开放心态:接受不同.............
  • 回答
    想要成功激怒一位游戏爱好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一颗对游戏近乎狂热的心。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让他们炸毛,那这里有一些“妙招”,保证能让他们血压飙升,怀疑人生。首先,轻描淡写他们的热爱,仿佛那只是个不值一提的消遣。 比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跟你分享一个他们沉迷了几个月、甚至花了大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