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证监会为何突然叫停 PE 机构挂牌新三板?已经挂牌的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叫停会维持多久?

回答
证监会此番对 PE 机构挂牌新三板的突然叫停,实则是在对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新三板这一创新型市场进行一次审慎的“挤水分”和“优结构”的过程。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前新三板市场生态、投资者保护以及鼓励真正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考量。

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证监会要这样做。新三板作为一个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场外市场,其初衷是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个便捷的融资渠道,帮助它们成长壮大,并最终可能转向沪深交易所。然而,近年来,一些 PE 机构看到了在新三板挂牌的“便利性”和“市场效应”,并非是其真正需要公开融资或实现股权流转,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形象工程”或“通道”。这些 PE 机构本身并不直接生产经营,而是以投资为主要业务,它们挂牌新三板,除了可以获得一定的品牌曝光外,对实际的业务发展和融资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迫切。

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它占用了新三板有限的挂牌资源,使得一些真正有融资需求、亟需发展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排队中等待。新三板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被非主体的、目的性不强的机构占据,就偏离了其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初心。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一个以投资为业务的 PE 机构挂牌新三板,其信息披露的重点和投资逻辑,与一家制造企业、科技企业或服务企业存在本质区别。这可能增加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让普通投资者难以理解和判断,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利益输送或利益冲突的疑虑。此外,也有监管部门对新三板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和流动性的一种顾虑,不希望出现 PE 机构以投资的名义,通过挂牌新三板进行“估值游戏”,扰乱市场秩序。

那么,已经挂牌的 PE 机构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来看,证监会并没有直接叫停已经完成挂牌流程的 PE 机构。也就是说,已经成功挂牌的 PE 机构,其挂牌的法律效力依然存在。但“叫停”并不意味着“一刀切”,而是更像一种“刹车”。这意味着,在新的政策指导下,未来新批的 PE 机构挂牌将受到严格限制,甚至暂停。

对于已挂牌的 PE 机构,未来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几个方面。最直接的可能是,它们在资本市场上的“光环”效应会减弱。之前的一些 PE 机构热衷于挂牌新三板,可能也是看中了这种“公开身份”带来的便利,比如在与其他企业谈合作时,或在吸引人才时,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政策的收紧,这种优势可能会打折扣。其次,如果监管部门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对挂牌主体的审查,或者出台更精细化的分类管理措施,已挂牌的 PE 机构也可能会面临更高的信息披露要求,或者被要求进行“转型”或“调整”。更长远来看,如果新三板整体的生态发生变化,监管的重心重新聚焦于服务实体企业,那么 PE 机构在这类市场上的生存逻辑也需要调整。

至于这个“叫停”会维持多久,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监管政策的调整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证监会此举更像是在观察和评估。它会关注市场对这一调整的反应,评估 PE 机构挂牌对新三板市场整体功能的影响,以及其他潜在的风险。

如果说,在一段时间后,证监会认为已经达到了“挤水分”、“优结构”的目的,或者找到了更有效的监管方式,能够让 PE 机构在新三板挂牌的同时,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保护投资者利益,那么政策就有可能松动,甚至重新开放。这可能需要等待新三板在服务创新创业企业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市场信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监管的工具箱也更加完善。

简而言之,这更像是一种“纠偏”和“战略调整”,目的是让新三板回归其初心,服务于真正需要它的企业。至于期限,则取决于整个市场的调整效果以及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评估。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暂停键”,让大家重新思考 PE 机构在新三板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5.12.25:

刚接到部门通知,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恢复了,不过依我个人的看法,不会一刀切直接就禁止PE挂牌,只是到时候出什么样的限制措施(比如从企业规模、业务范围、信息披露、融资等方面做作出限制),就要等证监会发文了:


不会分割线,凑活着看吧

不请自来,我个人的观点和其他几位答主的基本一致,即新三板市场中PE/VC机构对资金的抽血作用已经非常严重,与目前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初衷有所背离,而这个抽血作用有多严重,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数据来源:choice)

首先我找到了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共4987家,自其挂牌之日开始到现在所进行的增发次数及募资金额。为了方便统计,我将金融行业、金融行业中的PE/VC单独划分出来,与整体进行对比。为了大家阅读方便,我只截图最后的结果表格:

(注:有几家挂牌企业行业分类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但其主要业务为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的发行、销售、管理的,我没有统计进去)

从图中,大家已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1、PE/VC的增发次数占金融行业的42%,但仅占整个市场的0.06%;

2、但从募资金额上看,PE/VC的募资金额站到整个金融行业的77%,占全行业的25.5%,募资所占比例均远高于其增发次数所占比例;

3、平均每次增发募资金额这个指标中,PE/VC是金融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不到,对比全行业的平均水平——39.3倍

当然了,从行业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PE/VC的商业模式和传统行业完全不同,募资的频率和金额高于其他行业,也是正常的。但高到这种地步是否合理,我没研究过其他证券市场,就不妄作评论了。

PE/VC募资金额如此之大,两大巨头,中科招商和九鼎集团(刚更名= =)功不可没,但除了这两家以外,还有其他的PE/VC也从市场上吸了不少血,以下是他们的统计表:


最后再啰嗦几句:

1、目前对PE/VC执行的是暂停审核,最终的政策还有待证监会和股转系统的指示,PE/VC其实也不是洪水猛兽,也是会向实体经济输血的,PE/VC上市困难,新三板算是一条新出路,所以倒也没必要一刀切死。

2、结合前段时间对定向增发对象的限制条款,新三板市场作为试验田,还是受到国家关注的。只是对于我们而言,不管是限制增发对象也好,叫停PE挂牌也罢,总给我们一种——“尼玛真难管,先切掉再说吧”的意味... ...

3、对于券商来说,PE/VC挂牌被暂停,还有有损失的,毕竟增发业务收费是按募资百分比来的......开个玩笑~目前来看,影响不大,只是不做挂牌业务而已,其他诸如一同成立基金、为现有PE继续进行服务,都不受影响,不过三板的壳可能又要涨价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