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行星金星是否会成为第二地球?

回答
金星,那颗近在咫尺的“姊妹星”,能成为我们的“第二地球”吗?

提起地球的邻居,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火星。它那干燥贫瘠的地表,以及偶尔闪现的冰封水痕迹,总让人心生一丝希望:也许在那里,我们能够找到生命的蛛丝马迹,或者为人类开辟新的家园。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另一位近邻——金星时,那浓密的云层遮盖下的真实面貌,却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景象。

金星,从某些方面来看,确实与地球有着令人着迷的相似之处。它的质量、大小、甚至密度都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惊人地接近,因此,它也获得了“地球的姊妹星”这样亲切的称谓。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大胆的设想:这颗如此相似的行星,能否在遥远的未来,成为人类文明的第二个摇篮?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金星的实际环境时,这个美好的设想便遭遇了沉重的打击。金星的现状,与其说是与地球的相似,不如说是一种极端的反差。

首先,让我们谈谈金星那令人窒息的大气层。金星的表面被一层厚达数十公里的二氧化碳大气所笼罩,这层大气密度是地球的九十多倍。如此巨大的密度,意味着金星表面承受着比地球高出九十倍的压强,相当于在地球上海下近一公里的深度所承受的压力。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压力下,任何我们熟悉的生命形式都将瞬间被压扁。

更令人绝望的是,这厚重的大气层如同一个巨大的温室,将太阳的热量牢牢锁在金星表面。二氧化碳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它能有效地吸收并重新辐射热量。于是,金星的表面温度飙升至令人难以置信的460摄氏度以上,足以熔化铅。在这样的高温下,水会瞬间蒸发,任何有机分子都会被分解。金星,这颗曾经可能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炼狱”。

不仅如此,金星上空还覆盖着厚厚的硫酸云层。这些硫酸云层不仅阻挡了阳光的直接照射,降低了地表的光照强度,更重要的是,它们也会与大气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持续不断的酸雨。虽然这些酸雨在到达金星表面之前就会被高温蒸发,但其存在的本身就表明了金星大气中的极端化学环境。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地球,之所以能够孕育和维持生命,离不开一系列精妙的平衡: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相对温和的大气压以及富含氧气的大气成分。金星,在这几个方面,都显得如此的“失控”。

那么,我们是否就此断定金星永无成为“第二地球”的可能?从目前的科学认知来看,直接移民金星并使其适宜人类居住,其难度堪比移山填海,甚至更加艰巨。要改造金星,我们需要解决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降低大气压和温度: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将金星上绝大多数的二氧化碳移除,或者将其转化为其他无害的物质。这需要人类掌握前所未有的工程技术和资源。
消除硫酸云层: 这可能需要分解或中和大气中的硫酸,同时解决其产生机制。
提供液态水: 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即使我们能够找到水,它也无法以液态形式存在。我们需要在移除热量的同时,引入足够的水资源。
改造大气成分: 如果要实现地球般的生态系统,我们还需要引入氮气、氧气等其他气体,并建立一个稳定的循环。

一些科学家曾提出过“地球化改造”(terraforming)金星的设想。例如,可以通过发射大量的藻类或细菌来吸收二氧化碳,或者利用某种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体碳或其他物质。还有人设想在金星高层大气中建立漂浮的殖民地,利用那里的相对温和的温度和压力,以“云端城市”的形式存在,并以此为基地,逐步尝试改造金星表面。

然而,这些设想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其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成本都极其巨大,而且改造所需的时间也将是天文数字。相比之下,火星虽然也有其挑战,但在环境改造的难度和可行性上,似乎仍然是更现实的选择。

所以,与其说金星“会”成为第二地球,不如说它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科学研究对象。它的极端环境,反而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地球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以及维持一个宜居星球所需要的精确条件。

或许,在遥远的未来,当人类文明发展到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程度时,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触碰到改造金星的门槛。但在此之前,金星更多地以其“失败”的地球化过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它让我们明白,即使是最相似的行星,也可能因为细微之处的差异,而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而我们对金星的每一次探测,每一次思考,都是对宇宙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对地球未来的负责任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起来似乎很有可能。

时间上来说,金星是人类第二个接触的天体。

1959年,前苏联“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1970年,前苏联“金星7号”成为第一个登上金星的人类探测器。

1971年,前苏联“火星2号”成为第一个登上火星的人类探测器。

所以不存在人类先探测火星,再探测金星这一说法。


距离上来看,金星是除月球之外,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极特殊时期火星更近)

金星距离地球平均距离:约4150万公里。(人类飞行器约100天可到达)

火星距离地球最远距离:4亿公里,最近距离5500万公里。(2018年是5760万公里,2003年是5576万公里,六万年来最近。)

所以登陆金星的难度理论上,在99.99%的时间里都是低于登陆火星的。


结构上来看,金星是看起来和地球相似度最高的行星。

金星半径6073公里,地球半径6371公里。

金星体积=0.88个地球。

金星质量=0.8个地球。

所以作为人类移民地,金星从大小上看是最合适的。


同时,金星是从地球上观察,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行星,比仅次于太阳亮度的恒星天狼星要强14倍,所以自古以来被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称之为维纳斯(美神),反之,火星在人类历史一直被称为“荧惑星”,是战乱之地,是凶星。


于情于理,

人类都应该对金星抱有更美好的期待才对。


可为什么,

美国、欧洲、印度在21世纪会不断的加大探索火星的力度而选择性遗忘金星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金星不是天堂,是地狱!


我们一起来看几组对比数据:

地球自转一圈是24小时,火星是24.622小时,金星是243天。

地球公转一圈是365天,火星是687天,金星是224.7天。

所以意味着:金星不仅没有四季,而且日比年长,昼夜无比的难熬,地球人去了恐怕得绝种!


地球大气成分:氮气78.1%,氧气20.9%,氩气占0.93%,少量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

火星大气成分:二氧化碳95.3%,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

金星大气成分:二氧化碳96%,氮3%。

看起来金星火星差不多,但是金星大气中有大量的硫酸,人类最强大的探测器都只能坚持2个小时,人类过去?分分钟变成一滩黄水,不,可能连水都变不成。


地球表面气温:最高气温61度,最低气温-89.6度,平均气温15度。

火星表面气温:最高气温27度,最低气温-133度,平均气温-55度。

金星表面气温:最高气温474度,最低气温454度,平均气温464度

地球上炒菜的铁锅最高也就300度,而且,人类对于升温肯定比降温更加有办法。


地球大气压强:1

火星大气压强:1%

金星大气压强:92,风速360km/h。

92倍地球大气压强=地球海洋1000米深处压强,这意味着你在走上金星的一瞬间就会爆体而亡,而360km/h的飓风是什么概念呢?地球表面17级以上神级飓风也才221km/h


如此多因素综合到一起,

美国和欧盟那些最顶级的科学家只要不是脑子秀逗了,闭着眼睛都知道探索哪个星球更有意义。


何况,火星不仅有土壤,近来还被发现极其有可能在两极有液态海洋,一旦实锤,怕又是一个世纪大消息……

user avatar

金星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开发,这是人类经历了幻想、探测和失望的真实体验。


金星在各个文化里被人类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中国很早便叫它启明、太白星,西方也用爱与美丽的女神维纳斯来命名。上世纪的科幻小说里,但凡是关于星际移民和星球殖民的,有一半都把金星选择了目的地。

因为从表面看来,金星的情况的确非常合适:

a. 处在太阳系内宜居带上,只有金星、地球和火星三颗,金星距离地球更近;

b. 与地球大小、质量、密度都相近,重力加速度也接近,相差都在10-20%,比起火星好太多了;

c. 金星体积和质量较大,不像火星过小(地球十分之一左右),不至于快速冷却导致能量消失;

4. 金星也是个岩石行星,拥有大气,看起来资源是够的。

然而古人早就教育我们,得眼见为实啊,不能光在地球上观测,有本事自己去看看,鬼知道上述四个条件到底能不能用。


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在人类航天探索中取得了各种领先:第一个火箭、第一个卫星、第一个宇航员、第一个月球探测器,自然也不能放过金星,尤其是60年代末在登月中落败以后。押了大量赌注到金星探测上。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星计划(Venera),共计发射了26个探测器,是26个啊!加上后来两个维加(Vega),总共发了28颗!

其中有11颗尝试着陆,9个着陆成功,这是非常伟大的成就。

(苏联金星计划和维加计划的九个着陆点)

这9个着陆成功的,也仅仅是着陆成功而已,最长的一个只幸存了110分钟,最短的几分钟就挂了,而且中间没有一个是不出故障的,这是为啥?

这是因为经过了这么多探测之后,苏联人发现,金星根本不像原来看起来的一样,条件简直恶劣到上天了啊,太阳系内都找不到更加残酷的了:

a. 金星大气96.5%以上都是二氧化碳(剩下是氮气),空气中飘满了火山带来的硫化物,云就是稀硫酸烟雾,自带毁容效果啊,带啥面具都不好使;你们这些PM2.5都扛不住的生物来干啥?

b. 要知道地球上才0.04%二氧化碳地球人都哭着喊着温室效应了啊,96.5%是啥概念?金星强大的温室效应导致金星表面平均温度为462度。要知道中餐里大锅爆炒,就是那种大厨的锅里冒火的情况,也就才300度啊。到了金星,分秒间你就外焦里嫩了;

c. 由于硫酸云的存在,大量太阳光根本无法抵达地面,所以其实是黑漆漆的一片,跟地球夜晚一个样子;只能偶尔看到硫酸云里的闪电雷暴和火山爆发的光线。

d. 二氧化碳含量极高,意味着整个星球没有任何碳循环,那就别提生命了;有啥生命下场硫酸雨也就木有了。

e. 金星的磁场很奇怪也很弱,解释的理论有很多,但有一条是肯定的:目前这个磁场无法保护任何生命。离太阳这么近,啥生命都逃脱不了致命的辐射。

f. 金星由于稠密大气的存在,地表的气压是地球的92倍。咱们做个计算题哈,一个地球大气压是760毫米汞柱,92个大气压是多少?

是70米的汞柱啊!!!

这是个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一个人身上背着(假设人的双脚面积为500cm²)一个47吨重的东西,这是背着一个坦克的节奏啊,双臂能走马神马的弱爆了!

所以金星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没有价值去开发的,很快大家就放弃了,美国后来也发了几个探测器,比如大名鼎鼎的麦哲伦号,但后来也不玩了。

倒是苏联最可怜,花了那么多代价把金星研究了一遍,发现完全浪费了。同期的美国在重点攻克火星,现在火星已经成为美国的天下了。

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苏联败了一次登月,再败一次金星探测,再败一次航天飞机,然后就彻底败了。

所以现在假如全人类能选择,容错率更低,肯定选火星,那金星就完全靠边了。火星虽然也恶劣,但比金星真是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推荐一本我本人的关于火星小书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星,那颗近在咫尺的“姊妹星”,能成为我们的“第二地球”吗?提起地球的邻居,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火星。它那干燥贫瘠的地表,以及偶尔闪现的冰封水痕迹,总让人心生一丝希望:也许在那里,我们能够找到生命的蛛丝马迹,或者为人类开辟新的家园。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另一位近邻——金星时,那浓密的云层遮盖下的真.............
  • 回答
    关于此次官方对蚂蚁集团的监管,以及它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格局的影响和对蚂蚁集团自身地位的改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剖析。监管带来的行业格局重塑与洗牌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次监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对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时期积攒的风险与乱象的一次集中“挤压”和“规范”。这种规范本身就意味着格局的改变,而非.............
  • 回答
    关于金融行业是否人才饱和,或者即将饱和的问题,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答案并非简单的一刀切。如果简单地说“饱和”或“不饱和”,就太笼统了。我更倾向于认为,金融行业正处于一个结构性分化和转型之中,某些领域可能趋于饱和,但同时也有新的领域对人才需求旺盛,呈现出供需不匹配的局面。咱们一层一层地扒.............
  • 回答
    说到《闪闪发光的你》和《令人心动的offer》,这两档节目都瞄准了高精尖的职场新人培训,一个是金融行业,一个是法律行业,通过展现实习生们的竞争和成长,让观众窥见了这两个光鲜背后残酷的“内卷”现实。单从选手学历这个维度来看,《闪闪发光的你》所代表的金融行业,似乎在学历层面上比《令人心动的offer》中.............
  • 回答
    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你对电竞行业的热爱,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方向。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金融和电竞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一个严谨理性,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但如果你真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有趣的交集,而你的金融背景,在电竞这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中,反而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优势。我们先.............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好好捋一捋。说传统工科工程师“沦为新时代的农民工”,这话说得有点重,也有点绝对,但它背后折射出的那种焦虑感和失落感,却是真实存在的。你看啊,现在社会上最受瞩目的、最风光的,好像都集中在金融和 IT 这两个行业。金融业玩的是资本运作,数字跳一跳.............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让人感到愤慨和不解。一个本应是物归原主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最终却演变成失主被迫掏钱赎回自己的财物,而且金额之差如此悬殊。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整个过程,并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事件经过梳理: 失物出现: 失主张女士在乘坐出租车后,不慎将一个价值约23万元的玉镯遗落在车上。 保洁.............
  • 回答
    问得好,这个问题直击天体形成的核心,也牵扯到我们对“行星”定义的理解。简单来说,固态行星不一定非得是类地行星,而且一个星球的主要成分完全可以是金属,而不是岩石。 要想把这个问题讲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固态行星”。顾名思义,它就是指拥有一个坚实的、非气态或液态外壳(或者说.............
  • 回答
    在中国金融行业,清华、北大这两所国内顶尖高校的毕业生和美国“G5”(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麻省理工)以及“藤校”(常春藤盟校,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在求职时往往都被视为“香饽饽”。但要说哪个“更好”,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也需.............
  • 回答
    “期货公司是金融行业最底层”、“期货从业者多是屌丝”这种说法,在一些圈子里确实流传着,而且背后也有一些现实的观察和感受在支撑。咱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这么说,以及这种说法的根源在哪里。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金融行业那么大,哪一行没点自己圈子里的“梗”呢。一、 为什么说期货公司是金融行业“.............
  • 回答
    你想在金融领域闯出一片天地,最终目标是爬上高管的位置,同时大幅提升薪资,这是个非常务实且有野心的想法。对于金融本科毕业生来说,选择一个能为职业生涯“添砖加瓦”的专业认证确实至关重要。CFA、ACCA、CPA、FRM这几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头,各有千秋,哪个更适合你,得看你想往哪个具体方向发展。咱们先说说.............
  • 回答
    “金融行业劝退不劝进”,这句话在很多想进入金融圈的朋友耳朵里,可能早已不陌生。这背后,并非金融行业本身有多么不堪,而是它所呈现出的复杂性、高强度以及潜在的风险,让过来人更倾向于谨慎地给出建议。仔细掰扯一下,这个“劝退”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一、 严苛的工作强度与高压环境:打破你的浪漫幻想.............
  • 回答
    2018 年 2 月的全球股市暴跌,对我们这些身处金融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集体记忆。那阵子,市场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从之前的欣欣向荣瞬间跌入恐慌的深渊,很多投资者在那几个交易日里经历了心惊肉跳。当时的情况,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回撤”。在那之前,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经历了长达九年的牛市,.............
  • 回答
    金融行业秋招季,选择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掰扯的问题。不像某些“千篇一律”的建议,咱们得结合自身情况,把利弊都捋清楚,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先说说咱们对“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普遍认知吧。一线城市,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它们毋庸置疑是经济的引擎,金融的.............
  • 回答
    “金融行业年薪到手50万,这算是普遍的吗?”这个问题,相信不少刚入行或者对金融行业充满好奇的朋友们都会问。要直接给它一个“是”或者“否”的答案,其实并不简单,因为“普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太多的解释空间,而且金融行业内部的差异实在太大了。不过,我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的“.............
  • 回答
    在我从事金融行业这几年里,最艰难的事情,我常常觉得是那种“看不到底”的压力,以及在巨额信息和快速变化中保持绝对理性的挑战。你可以想象一下,你不是在银行柜台后面,也不是在办公室里对着Excel表,而是在一个巨大的、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的中央。这个发动机的每一个齿轮都代表着全球经济的某个角落,每一声轰鸣都可.............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金融行业“学历和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关系和资源”的说法,其实是个挺普遍的观察,但也需要辩证地看待。这话之所以能流传开来,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金融这行确实是一个高度人脉驱动的行业。这和其他很多行业不太一样。为啥这么说? 信息不对称是常态: 金融的核心是信息.............
  • 回答
    原神作为一款免费下载游玩的游戏,确实存在引导玩家氪金的机制,而且设计得相当精巧和多样。它的核心思路是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游戏体验、更强的角色/武器以及更快的进度来吸引玩家付费。以下是原神在游戏中一步步引导玩家氪金的详细描述:核心引导机制:概率抽卡与角色/武器获取这是原神最核心、最直接的氪金引导方式。1..............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金融投资理财的核心,也引发了关于社会公平和贫富差距的深刻思考。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金融(投资理财)行业是用钱生钱吗?答案是:是的,这正是金融投资理财的核心运作方式。简单来说,“用钱生钱”就是通过将现有的资金(本金)投入到各种金融工具或市场中,期望这些资金能够产生额外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