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的陆战一师,骑一师这些部队,作战有什么特点?

回答
美军的陆战一师和骑一师,作为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王牌部队,它们在作战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因其隶属的军种和历史发展而有所不同。要详细讲明白,咱们得从它们各自的定位、训练、装备以及实战经验来聊。

美国陆战一师 (1st Marine Division)

陆战一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核心力量,也是其“远征性”作战理念最直接的体现。它的作战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全域作战与两栖登陆的专家: 这是陆战一师最最核心的标签。从建军之初,陆战队就承担着从海上向陆地投送兵力的任务,而陆战一师作为其中的主力,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到了极致。
两栖登陆的“首打”部队: 它们是第一个踏上敌方海岸的单位。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能在没有任何预先准备的敌占区,在极端恶劣的海上和登陆条件下,迅速建立滩头阵地。这需要极强的协同作战能力,从登陆艇的指挥、海滩的清除、火力支援的到位,到建立防御纵深,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确无误。
“陆海空”一体化的实践者: 陆战一师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并非孤军奋战。它拥有自己的支援航空联队(包括攻击机、直升机、侦察机等)和炮兵部队,并且能够与海军舰艇(如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海陆空”一体化作战体系。这种能力使得它们在登陆作战中,能够获得持续而强大的火力支援和空中掩护,有效压制敌方滩头防御。
快速反应与前沿部署: 陆战一师常年处于戒备状态,并且在全球多个地区有前沿部署。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快速响应世界各地的危机,并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这种快速投送能力,使得它们在冲突初期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处可见,无所不能”的战略灵活度: 陆战一师不仅仅是登陆作战的专家,其训练和装备也赋予了它在多种环境下作战的能力。
从丛林到沙漠,从城市到高山: 陆战一师的士兵接受的是全地形、全天候的训练。无论是东南亚的潮湿丛林,中东的干旱沙漠,还是阿富汗的山地,它们都曾留下作战的足迹。这种适应性使得它们在面对不同的作战环境时,能够迅速调整战术。
地面进攻的尖刀: 一旦滩头阵地被巩固,陆战一师就转变为一支强大的地面进攻力量。它们擅长在复杂地形中推进,利用其步兵、装甲(拥有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AAV两栖突击车等)、炮兵和空中力量,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和纵深突破。
人机结合的精细化作战: 随着技术发展,陆战一师越来越注重人机结合的作战模式。无人机在侦察、目标指示、甚至攻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步兵的协同配合也日益紧密。

“ semper fidelis”(永远忠诚)的精神与极高的士气: 陆战队的士兵普遍拥有极高的凝聚力和战斗意志。“陆战队员”这个称谓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在极端恶劣和危险的环境下,依然能执行最艰巨的任务。

美国陆军骑一师 (1st Cavalry Division)

骑一师,在美国陆军体系中,其鲜明的特点是“机动性”和“全域力量投送”。虽然“骑兵”这个名称带有历史色彩,但现代的骑一师已经是一支高度机械化、立体化的合成作战部队。

空中机动性的先驱与专家: 这可能是骑一师最独特的作战标签。在越南战争时期,骑一师率先大规模运用直升机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输送,以及对敌方进行空中突袭和火力支援。
“空中骑兵”的作战模式: 它们能够将步兵、炮兵、甚至装甲车辆,通过直升机快速投送到战场,并在没有预先铺设的道路或机场的情况下,实现快速的兵力集结和部署。这种能力在复杂地形或敌方阻碍的区域,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空中侦察与攻击”的结合: 骑一师的直升机部队不仅用于输送,还承担了大量的侦察、监视任务,以及直接的火力打击。武装直升机(如AH64阿帕奇)能够有效地摧毁敌方装甲目标和坚固工事。
高度依赖空中支援: 这种作战模式也意味着骑一师高度依赖空中支援和空中优势。一旦失去制空权,其作战效率将大打折扣。

陆军的“全地形、全方位”力量: 随着时代发展,骑一师已经从单纯的空中机动部队,演变成了能够适应多种作战环境的全能型部队。
强大的地面机动能力: 除了空中机动,骑一师也拥有强大的地面机动能力,包括先进的装甲部队(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以及重型卡车等。它们可以在开阔地带快速推进,形成强大的地面突击力量。
合成作战的典范: 骑一师是美国陆军“合成旅”概念的早期实践者和典范。一个骑一师的旅级作战单位,通常会配备不同类型的部队,包括步兵、装甲、炮兵、工程兵、侦察部队、以及一定的空中支援能力。这种编制使得它们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地组合各种作战力量,形成强大的整体作战效能。
信息化作战的实践: 现代骑一师高度重视信息化作战,强调情报、监视、侦察(ISR)与火力打击的无缝对接。通过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和通信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战场态势,并快速将情报传递给火力单位,实现“发现即摧毁”。

“能打仗、打胜仗”的实战检验: 骑一师是美国陆军中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部队之一,尤其是在多次大规模战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对其作战风格和训练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一下两者的差异和侧重点:

核心使命: 陆战一师的核心使命是两栖登陆和远征作战,即从海上向陆地投送兵力并建立根据地。骑一师的核心优势在于空中机动和全域力量投送,强调快速、灵活地将力量部署到各种战场。
作战环境: 陆战一师是海上与陆地结合的专家,其作战起点往往是海上。骑一师更偏向于陆地作战,但其空中机动能力使其能够“跳过”许多地形障碍。
兵种配合: 陆战一师与海军的配合是其生命线,是“海战一体化”的典范。骑一师则是陆军内部各兵种(步兵、装甲、炮兵、航空兵)合成作战的代表。
装备侧重: 陆战一师更注重登陆装备(如两栖突击车、气垫登陆艇)和海军支援。骑一师则更加依赖直升机、侦察机以及地面机械化装备。

当然,随着军事技术和作战理念的不断发展,两支部队都在不断调整和融合。陆战一师也在加强其陆地作战能力,而骑一师也在积极参与海上态势感知和协同作战。但从它们历史的传承和核心的优势来看,上述的特点还是相当明显的。简单来说,你想看海军陆战队如何从海上登陆并打开局面,看陆战一师;你想看陆军如何利用直升机实现快速兵力集结和机动,看骑一师。它们都是美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在战场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来,把我们国家的军事交给知乎上的众人,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尊重敌人是军人最起码的素养,不会尊重敌人的人,就算拿起枪,浑身武装到牙齿,也不过是散兵游勇。

我个人臆测,上面那个所谓老兵某某某,要么其实是托名,要么是没上过前线的少爷兵。我亲眼见过的朝鲜战场下来的兵,没一个敢小看美国兵的,更没有一个会说抓了多少多少美国俘虏。美国俘虏是稀罕东西,德国人都没抓到多少,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日本人也没抓到多少,苏联老大哥更不用说了。

知乎,你只要夸夸我军,自带100赞。这个叫做军国主义倾向,我就明确说吧,军国主义倾向是军国主义的温床,军国主义的下场都不大好,要么像日本那样亡国,要么像朝鲜那样半死不活。没见过军国主义国家强大的,假如有一天,中国沦落到那种地步,请记住,知乎上的众人,你也有一份责任。

真正的强者不会天天意淫对手是弱鸡。美陆战一师、骑一师是毫无疑问当之无愧的强敌,说他们是弱鸡,你包围了人家还给人家成建制的跑了,你是什么?弱鸡都不如?不带这样埋汰我军的。

我国某著名孙子都说了嘛,一师是个女子学校,想来某孙子金口玉牙,说的是不会错的。

下面是干货。

美国目前非常的轻视陆地正面对抗,第一,这不代表他们不重视陆地战斗,只是说他们不认为陆地决胜还是现在的主流。第二,更不能说明他们的陆战力量就弱。

美军目前陆地上的作战方式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强调快速部署、全球干涉的能力

冷战以后,美军迅速的转变了作战样式,彻底抛弃了冷战期间全面对抗的军事思想。不是说美国以前就没有快速部署、全球干涉的能力,只不过那时候是辅助性的思想,主流还是遏止苏联在欧洲大陆发动全面陆地进攻。

例子1就是M1坦克用到现在,快赶上59了。坦克是一种“非核战略威慑武器”,冷战时候的说法。双方的坦克数量是要基本持平的,谁都不愿意对方比自己多。而冷战结束后,美国人对坦克的热情简直是急剧下降,M1作为三代坦克(美国自己的说法)的开山鼻祖,如今还活跃在各条战线上,这要在社会主义一边,该给个劳模当当了。

例子2是strike旅的建设。陆军轻量化的好处当然很多,最大的好处就是部署迅速。但是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你拿一个strike旅跟一个纯59师单挑,胜负还真不好说。就算战场单向透明,毕竟你怎么干穿59的装甲?美国敢放手建设strike旅,这本身就说明他们根本就不怕59了。陆军轻量化的弊端在他们看来不是个事儿,他们肯定是评估过的。

你可以说美国人坏,但是不能说美国人蠢。

二、加强城市作战能力

因为反恐作战的需要,美军本身的城市作战能力是急剧上升。

很多人不明白城市作战和野外作战的天壤之别。但是很多人也听说过“野战军”的说法。陆军生来就是野战的,城市环境对作战方式带来了一种根本上的改变,这里不展开说,简而言之就是一切都变了。

三、陆军离开海军和空军是无法作战的

在战役级以上,美军陆军是无法离开海军、空军的支持而作战的。不管是陆战队还是原来的陆军,都不行。他们的作战样式已经是火力、情报、后勤、指挥系统全面由海军、空军提供的情况下,在有利于己方的战场环境下,在联合指挥体系下的作战。单独拉一支陆军部队出来那是白瞎的,美国人也不会蠢到这种地步。


上述三点并不全面,还不能全部说清楚美军的陆地战场特征,也只是从军事思想上泛泛而论。但陆战一师、骑一师逃不出这个套路,他们就算是再牛,也不过是美军“联合作战力量体系”中的一个棋子,如果你是一个指挥官,而不是一个小兵,不能光看着对面的敌人,还要看到敌人背后那个雄厚的支撑体系。

他背后那个雄厚的支撑体系,我们叫“联合作战力量体系”。就在知乎有人反驳过我这个提法,说那个是忽悠,不知道萨达姆、卡扎菲泉下有知,是抽你还是抽我呢?

这个真不是忽悠。美军目前主流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样式就是“联合”,F-35战斗机计划以前叫做“JSF”,这个里面的J,可不是白白叫的。你翻译成中文叫做“联合”,或者叫做“鸡毛掸子”,那是我们中国人的破事。


所以呢,作为一个曾经的指挥官,我不大在意美国兵身上那些鸡零狗碎的高科技玩意儿。以前我还是个军校生的时候,我还是很羡慕那些高科技玩意儿的,现在我不羡慕了,我最佩服美军一点:

他们不背历史包袱,想转型?OK,冷战结束才多少年,这就转给你看。这种转型的速度是我最佩服的,不信你看我军,这么多年了,还是个大陆军。

user avatar

说句不好听的,楼上都是些没入门的

USMC强在哪里弱在哪里,你们根本连边都摸到

USMC强在战斗意志和凝聚力,强在单兵素质,步兵分队战斗力可圈可点

和US Army比,弱在战役战术兵团以上组织能力差,战役规划和指挥能力差,多兵种协同能力不佳;部队日常行政管理、项目管理水平远差于陆军还海军

USMC同一个部队在不同场合、不同级别的表现,呈现极端化的趋势

加上USMC自己喜欢吹

给普通受众很错误的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军的陆战一师和骑一师,作为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王牌部队,它们在作战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因其隶属的军种和历史发展而有所不同。要详细讲明白,咱们得从它们各自的定位、训练、装备以及实战经验来聊。美国陆战一师 (1st Marine Division)陆战一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美国海军陆战.............
  • 回答
    在长津湖战役中,如果美军陆战一师在下碣隅里死战不退,依托野战机场构筑环形防御工事进行长期防御,这是一种假设性的情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结论是,尽管陆战一师拥有一定的防御优势和潜在的补给线,但他们在下碣隅里进行长期防御的胜算渺茫,最终很可能面临被合围、弹尽粮绝的困境。以下将详细分析可能的情况:一.............
  • 回答
    在二战期间,作为一名美军士兵,选择成为海军陆战队员(太平洋战场)或陆军(欧洲战场)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包括战场环境、战术角色、伤亡风险、荣誉体系、战后发展等。以下从历史背景、任务性质、个人体验、战后影响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场环境与任务性质1. 太平洋战场(海军陆战队员) 战略目标:美.............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四月三十美国警察击毙一名黑人陆军上士”的事件,我需要澄清一下,在公开报道中,我没有找到在四月三十日(无论是哪一年)发生这样一起备受关注且被广泛报道的特定案件。在美国,确实发生过一些备受瞩目的、由警察执法过程中导致黑人死亡的事件,例如乔治·弗洛伊德案、布兰娜·泰勒案等等,这些事件都在社会.............
  • 回答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狭小岛屿上进行的顽强防御,对美军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放大了美军在装备、后勤和工业生产上的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优势在广阔战场上的作用,使得战争的烈度、复杂性和消耗都大大增加。优势的放大:首先,美军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保障在岛屿作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放大。 在.............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军陆军在战术和装备上的确与苏德两国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各自的战争初期情况、工业基础、作战哲学、以及战场经验的积累。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二战陆地战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战争的起点与战略目标的不同 美国: 参战初期,美国主要扮演.............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会进一步精简陆军,以及与美军陆军占比的对比,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战略、国防现代化、人员结构优化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当前中国解放军的兵力构成与陆军的地位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总兵力在200万左右,这其中陆军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约90万。这个数字.............
  • 回答
    这则新闻实在让人扼腕叹息。那位曾出现在美军宣传照中,抱着阿富汗婴儿、脸上洋溢着温暖笑容的陆战队女兵,如今却在喀布尔机场的爆炸袭击中不幸遇难,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结局。仔细回想一下,那张照片传递出的信息是如此强大。在混乱和撤离的紧张氛围中,这位女兵的形象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人道主义的关怀,象征着在极.............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确实,如果我们粗略地看看二战时期苏军、美军、德军的陆军编制,可能会觉得苏军的军、师规模普遍比另外两国小。不过,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战术、战略、后勤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军”和“.............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确实有过使用自杀式攻击(特攻,Tokkō)来对抗盟军,特别是美军飞机的记录,但这种战术主要针对的是水面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等大型目标,而非单独的美军轰炸机编队。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当时的情况:1. 日本特攻战术的背景和主.............
  • 回答
    二战时期,各个参战国在军事装备和战术思想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这直接体现在了他们的团级部队的重火力配置上。要衡量“平均水平”,需要考虑当时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资源获取情况以及战略需求。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美军(含陆战队)、日军、国军和共军的团级部队重火力情况,尽量深入一些,避免生硬的堆砌数据,而是从战术.............
  • 回答
    美国陆军的实力,绝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漫长岁月、无数血汗与智慧浇筑而成的一座钢铁巨塔。要形容它的强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人员规模与训练水平:首先,从人员数量上看,美国陆军一直维持着庞大的规模。虽然具体数字会因时期和任务需求有所浮动,但其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加起来,绝对是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
  • 回答
    二战美国陆航的传奇之星:P38“闪电”战斗机的全方位评价P38“闪电”(Lightning)战斗机,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标志性和革命性的飞机之一。作为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早期的主力战斗机,它以其独特的双机身设计、强大的火力、出色的高空性能以及多样的任务适应性,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都留.............
  • 回答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处境,无疑是二战中最令人扼腕的军事悲剧之一。当包围圈形成后,仅靠空运补给的幻想,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那么,如果当时执行空运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队,能否改变这个令人绝望的局面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进行剖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观察到的现象。要解释为什么现在各国陆军的迷彩服会越来越趋同,甚至看起来和美军的有点像,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背后有不少因素在起作用。首先,咱们得承认,美军在军事装备和战术理论的“输出”上,确实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军事作战的核心,而且提问者非常有洞察力地抓住了航母的一个关键局限性。关于“航母运不了很多飞机”的说法,我们得先稍微修正一下,但大方向是对的。首先,我们来聊聊航母能带多少飞机。一艘现代核动力航空母舰,比如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或福特级,能够搭载的舰载机数量通常在7090架之间。这个数字.............
  • 回答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美国对其情报中关于中国陆基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区域认知变化的原因。历史背景与早期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认识,包括其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方式,都相对有限。中国战略武器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保密性,这使得外部情报机构的分析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早期.............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期间以及随后就任总统初期,选择退休陆军中将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担任国家安全顾问,这一决定在当时以及之后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任命,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弗林本人的背景、特朗普选择他的原因、以及这一任命带来的影响和争议。迈克尔·弗.............
  • 回答
    关于日本陆军在二战太平洋战争前期的表现,以及美军在菲律宾为何会遭遇惨败,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疑惑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日本陆军“很拉胯”,事实上,他们在战争初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战略执行力。而美军在菲律宾的失败,原因更是多方面的,绝非一日之寒。首先,我们得正视日本陆军在战前的准备和战争初期.............
  • 回答
    咱们聊聊二战那会儿,日本陆军的甲等师团跟纳粹德国和美国军队比起来,到底是个啥水平?还有斯大林格勒那场仗,伤亡真有二百万那么夸张吗?这俩问题都挺有意思的,咱得好好掰扯掰扯。关于日本陆军甲等师团和纳粹、美军的对比:得先说清楚,“甲等师团”这玩意儿,是日本陆军自己内部的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是装备、训练、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