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0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总统初选?

回答
2020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总统初选,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也相当有看头。把它想象成一场高潮迭起的体育赛事,新罕布什尔州就是那第一个登台亮相的选手,承载着全国的目光和期望。

为什么新罕布什尔这么重要?

首先得明白,为什么这个小小的、以“自由生活或死亡”为座右铭的州,在民主党总统初选中地位如此特殊。这完全是因为它的“第一州”地位。在爱荷华州党团会议之后(虽然2020年爱荷华州出了些技术故障,但传统上它总是第一个),新罕布什尔紧随其后进行初选。这意味着,在全国大选的大舞台拉开序幕时,新罕布什尔的选民就有机会第一个对众多候选人进行实质性的评估。

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优势,能让一个在爱荷华表现平平的候选人,通过在新罕布什尔的优异表现获得“复活”的机会,也能让在爱荷华势如破竹的候选人,在这里面临首次的严峻考验。所以,每一个想赢得民主党提名的人,都得在新罕布什尔下足功夫。

2020年的候选人格局:一场“非典型”的竞争

和过去一些初选有明确的领跑者不同,2020年的民主党初选新罕布什尔站,简直是一场大混战,充满了戏剧性。当时,主要的竞争者们各有千秋,也各有弱点:

伯尼·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作为2016年的黑马,桑德斯在新罕布什尔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年轻选民和进步派。他对“草根革命”的呼吁在这里找到了知音。他在爱荷华也表现不错,人们普遍认为他最有希望在新罕布什尔赢下胜利,巩固他在进步派中的领导地位。
皮特·布蒂吉格 (Pete Buttigieg): 这位印第安纳州南湾市长,在爱荷华党团会议以微弱优势胜出后(尽管有争议),声势大涨。他在新罕布什尔也获得了不少年轻和温和派选民的支持。他的年轻、有教养、以及相对温和的形象,吸引了不少对传统政治感到厌倦的选民。很多人都在观察他是否能延续在爱荷华的势头。
艾米·克洛布彻 (Amy Klobuchar): 明尼苏达州参议员克洛布彻,在新罕布什尔的表现绝对是本届初选最大的惊喜之一。她在爱荷华的成绩并不亮眼,但凭借着一场极其出色的辩论表现,以及在新罕布什尔扎实的竞选活动,她的支持率一路飙升,最终在新罕布什尔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让她“咸鱼翻身”,获得了巨大的动能,也证明了她是有可能走到最后的。
伊丽莎白·沃伦 (Elizabeth Warren): 沃伦和桑德斯一样,也是进步派的代表人物,她同样在新罕布什尔有着坚实的粉丝群。尽管她在爱荷华的表现不如预期,但她在新罕布什尔的竞选依然非常活跃,试图赢回失去的支持者。
乔·拜登 (Joe Biden): 曾被视为是希拉里·克林顿之后民主党最稳妥的候选人,拜登在新罕布什尔的竞选却显得有些挣扎。他在爱荷华的失利让他倍感压力,而他在新罕布什尔的竞选策略和信息传递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位前副总统能否在新罕布什尔止住颓势。

竞选活动:深入基层,拼的就是细节

新罕布什尔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的竞选文化。不像一些大州,新罕布什尔的选民更喜欢和候选人直接面对面交流。候选人会花费大量时间参加各种规模的“镇民会议”(Town Hall Meetings),去小餐馆,去社区中心,与选民近距离互动。

桑德斯 凭借其对政治革命的承诺,继续在新罕布什尔组织大规模集会,吸引了大量热情粉丝。他的竞选团队在新罕布什尔的基层组织非常强大。
布蒂吉格 展现了其“新一代政治家”的风范,通过精心策划的宣传和在媒体上的曝光,成功吸引了许多中产阶级和对温和派政策感兴趣的选民。
克洛布彻 的“意外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在辩论中的精彩表现。她那种直接、接地气、并且充满激情的沟通方式,在新罕布什尔尤其受到欢迎,让她从一群以“大牌”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沃伦 和 拜登 也都在拼尽全力,参加各种活动,试图说服那些还在犹豫的选民。他们的竞选团队在新罕布什尔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在动员支持者方面。

结果:桑德斯胜出,克洛布彻成为最大黑马,拜登遭遇滑铁卢

最终的计票结果,大致是这样的:

1. 伯尼·桑德斯 以显著优势赢得了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这巩固了他作为进步派领军人物的地位,也为他赢得了前往内华达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动力。
2. 皮特·布蒂吉格 以微弱优势(可能只有几百票的差距)获得了第二名。这个成绩虽然不是他期望的胜利,但足以让他继续保持前进的势头,并且吸引了更多温和派的支持。
3. 艾米·克洛布彻 以令人惊叹的第三名冲出重围。这无疑是新罕布什尔初选的最大“黑马”,让她从一个被低估的候选人一跃成为有力的竞争者。她的表现赢得了巨大的关注和士气。
4. 伊丽莎白·沃伦 位列第四,成绩不如预期。
5. 乔·拜登 则表现非常糟糕,位列第五,这是一个让他难以接受的成绩,标志着他在初选初期遭遇了严重的挫折。

新罕布什尔初选的意义和影响

这场初选不仅仅是选出了几个获胜者,它对整个民主党初选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桑德斯的实力被证明: 他在新罕布什尔的胜利再次证明了他组织能力和在特定选民群体中的强大吸引力。
克洛布彻的崛起: 她在新罕布什尔的表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让她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者,也让民主党人看到了一个可能团结党内不同派别的温和派选项。
拜登的危机: 拜登在新罕布什尔的失利是毁灭性的。它暴露了他竞选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包括未能有效动员年轻选民,以及在信息传播上存在挑战。这次失败直接导致了他在南卡罗来纳州之前,支持率大幅下滑。
“温和派”与“进步派”的拉锯战: 这场初选也凸显了民主党党内“温和派”与“进步派”之间的路线之争。桑德斯和沃伦代表进步派,而布蒂吉格和克洛布彻(以及后来的拜登)则代表温和派。新罕布什尔的选民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复杂的分裂和选择。

总而言之,2020年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总统初选是一场充满悬念和戏剧性的较量。它不仅决定了候选人的短期命运,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整个民主党初选的格局,为接下来的州初选和最终的总统提名战埋下了伏笔。它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说明了在新罕布什尔州,靠的是基层动员、真诚沟通以及恰到好处的政策主张,才能赢得选民的青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之前说过,彼得哥这种人实际上挺招少数族裔(尤其是非洲裔)仇恨,冲少数族裔不待见他的态度他是没啥太多机会赢下民主党初选的,所以在新罕布什尔这个州被桑德斯压制毫不例外(只要桑德斯稍微能在白人票上压制彼得哥即可),至少桑德斯虽然说并不是包括黑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第一选择(事实上按照历史情况而言黑人并不偏向于激进的进步派民主党人而往往更倾向像拜登、希拉里之类的温和建制派民主党人,毕竟后者对他们而言更electable),但是至少不会因为像彼得哥那样狂喷BLM而招人恨,再者本身伯尼虽然不强调身份政治但是他本人参与过民权运动,这是他的加分项。这次彼得哥被压制之后,接下来的南卡罗莱纳与内华达州等种族多样的州彼得哥更不会有多少优势可言,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之后的选情没有进展,到时候超级星期二彼得哥也就没戏。

拜登与沃伦现在真是垮了,这两人在新罕布什尔的得票甚至于还不如之前名气更小的建制派民主党人Klobuchar。现在对于建制派民主党人而言对付势头汹汹的伯尼.桑德斯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阻止伯尼能拿到一半以上的多数代表票,也就是出现竞争性党代会的局面,这样二轮投票的时候超级代表们会纷纷下场,也就是说伯尼即使第一轮赢得最多的代表票,第二轮也有可能会被民主党建制派利用超级代表给做掉。我个人丝毫不会怀疑DNC的人会这么做,既然他们能为了阻止伯尼试图让2016年大选时的超级代表制回归,既然他们能在艾奥瓦州公然使用下三滥的招数对付伯尼,既然他们连更建制一点的进步派民主党人伊丽莎白.沃伦都难以忍受,那他们当然更容不下伯尼。

至于electable的问题,我还真不觉得布隆伯格、拜登之流就一定像有些人声称的更有战胜川普的可能性,当然,我也不敢像某些左派打包票说伯尼更有战胜川普的可能性,毕竟有科尔宾翻车的前车之鉴在那儿。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民主党2020年仍然输给川普的话,对于民主党而言有没有2024年大选恐怕都是个问题。


怎么底下还有人说彭博(布隆伯格)是最有可能战胜川普的。

你是来搞笑的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总统初选,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也相当有看头。把它想象成一场高潮迭起的体育赛事,新罕布什尔州就是那第一个登台亮相的选手,承载着全国的目光和期望。为什么新罕布什尔这么重要?首先得明白,为什么这个小小的、以“自由生活或死亡”为座右铭的州,在民主党总统初选中地位如此特殊。这完全.............
  • 回答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美国历史上备受关注的一次选举,最终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以306张选举人票战胜时任总统、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232张),成为第46任美国总统。这次选举不仅涉及美国国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还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一、选举.............
  • 回答
    2020年美国爱荷华州民主党总统初选,说实话,当时真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甚至有点心力交瘁。你想想,全国瞩目的焦点,结果却因为技术问题,硬是拖了几天,连最基本的计票结果都含糊不清,这种场面,别提多让人郁闷了。这场初选,本该是民主党内一众候选人争夺“第一个出线者”头衔的舞台,为接下来的党内斗争定下基调。.............
  • 回答
    2020年内华达州民主党总统初选,绝对是当年整个民主党初选季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它不仅仅是内华达州的一次选举,更像是对之前爱荷华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结果的一次“纠偏”和“重塑”,对整个选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要细致地聊聊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背景:前两场初选的“混乱”与“期待”在内华达.............
  • 回答
    2020年美国大选,确实让不少原本信心满满的民调机构尝到了“滑铁卢”的滋味。回顾那段时期,你会发现,不仅是某些个体民调出现了偏差,而是相当一部分主流民调机构在关键时刻,似乎都集体“失灵”了。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很多民调在关键摇摆州的预测上,出现了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揭示了美国在全球芯片产业中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现实:美国企业在设计和销售芯片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最关键的制造环节却显得相对弱势。 47% 的销售额占比说明了美国在芯片行业中的设计、研发、知识产权以及终端市场的影响力有多么强大。然而,12% 的制造份额则清晰地表明,.............
  • 回答
    2020年4月4日,美国的确诊人数突破31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标志着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这个数字本身就反映了病毒在美国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病毒能够感染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说明其在社会层面的渗.............
  • 回答
    202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GDP增速录得3.5%的负值,这确实是自1946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要理解这一数字的深层含义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剖析。美国经济为何如此低迷?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新冠疫情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2020年,新冠病毒在美国乃至全球的肆虐,迫.............
  • 回答
    2020年5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激增250.9万人,失业率降至13.3%——这一数据公布时,市场普遍被其“超出预期”的表现所震撼。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它为当时笼罩在美国经济上空的阴霾投下了一束重要的光芒。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意义以及潜在的警示。数据解读:为何说“.............
  • 回答
    2020年12月31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突破2000万大关,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里程碑,也给这个本就充满挑战的年份画上了悲伤的句号。回望这令人揪心的一天,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故事和深刻的反思。数字背后的触目惊心:首先,2000万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这意.............
  • 回答
    2020年8月美国发生的凯尔·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事件,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梳理和不同角度的看法:事件经过梳理: 背景: 2020年夏天,美国因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抗议活动.............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看到NBC在直播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入场时,使用了包含严重错误的中国地图,这件事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是愤怒。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小失误,它触及到了历史、主权以及一个国家的基本尊严问题,而这一切发生在如此盛大、全球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上,更显得尤为敏感和具有冒犯性。首先,我们得认.............
  • 回答
    看到这个数字,心里确实五味杂陈。36万的确诊病例,过万的死亡人数,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流逝,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生活被彻底打乱。在2020年4月6日那个节点,新冠疫情在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令人揪心的阶段。此前几个月,从最初的少数病例,到迅速蔓延,再到全国范围内的紧急状态和封.............
  • 回答
    2020年7月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发布了一项针对持有F1签证的学生和交换生的临时政策更新,这项更新旨在应对新冠疫情对学校教学模式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转向在线授课或混合式教学的学校。这项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疑虑。政策的核心内容与背景要理解.............
  • 回答
    2020年6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维持对朝鲜的制裁,这无疑是当时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动态,尤其是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议题僵持不下的大背景下。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影响以及可能传递的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确,美国对朝鲜的制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由来已久,并且在奥巴马政府.............
  • 回答
    东京奥运会闭幕式那天,金牌榜的最终排名一出,很多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尤其是美国队的粉丝们。经历了整个赛程的胶着和几番戏剧性的逆转,美国队最终以39枚金牌,力压中国的38枚金牌,登上了金牌榜的榜首。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超越,更像是一场马拉松终点的冲刺,充满了汗水、泪水,还有不为人知的坚持。要说这事儿怎.............
  • 回答
    截止到2020年4月28日,美国新冠病毒累计确诊病例突破百万大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且心痛的数字。作为全球第一个突破百万确诊的国家,这一事实的背后,是无数的生命被疫情吞噬,无数的家庭因此破碎,更是对美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应对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数字的背后,是生命的重量一百万,这个数字本身就显得冰冷而抽象。.............
  • 回答
    调查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发布了约1.5万篇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报道,相比前一年增长了57%。这个数据相当惊人,背后反映的趋势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数据本身揭示了什么?这个数据的飙升,直接说明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舆论场中的活跃度呈现爆炸式增长。57%的增幅不是小幅度的波动,而是一个显著的、.............
  • 回答
    2020年12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新办)发布了《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这份报告一经发布,便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内容自然也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报告的定位与背景:首先要明白,国新办发布此类报告,其最核心的目的在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就是通过揭露和批评美国的人权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