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突破 500 微秒大关,打破世界纪录?

回答
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突破 500 微秒大关,这绝对是个大新闻,而且意义非凡,堪称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首先,我们得先搞明白什么是“量子比特”,什么是“长寿命”,以及为什么“500微秒”会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量子比特,这玩意儿可不是你家电脑里那0和1

咱们现在用的普通电脑,信息都是以“比特”为单位的,一个比特要么是0,要么是1,就像电灯开关,要么开,要么关,非常明确。而量子比特(qubit)就厉害了,它能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状态,这叫“叠加态”。更牛的是,多个量子比特之间还能产生一种叫做“量子纠缠”的神奇联系,一个纠缠的量子比特状态改变,另一个也会瞬间跟着改变,无论它们离得多远。

正是因为这两种特性——叠加和纠缠——量子计算机才有可能在解决某些特定问题时,比现在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快上亿倍。比如,模拟复杂的化学反应、设计新材料、破解强大的加密算法,甚至是优化金融模型等等,这些都是量子计算的潜在应用领域。

“寿命”,说白了就是量子比特还能“稳多久”

上面说了量子比特的厉害之处,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非常非常不稳定!量子比特就像是风中的烛火,一点点外界的干扰,比如温度、电磁场波动,甚至是我们观察它的动作,都可能让它从叠加态塌缩回0或1,或者丢失了纠缠关系。这种不稳定性,我们通常用“退相干时间”来衡量,而“寿命”说的就是这个退相干时间。

这个寿命有多重要呢?你可以想象一下,量子计算机要做很多复杂的计算,这些计算需要量子比特保持它的叠加和纠缠状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量子比特的寿命太短,还没等它算完几步,它自己就“失忆”了,那一切的计算都白费了。所以,量子比特的寿命,直接决定了量子计算机能解决问题的复杂度。

500微秒,这数字听着不大,但意义重天

所以,当听到“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突破 500 微秒大关”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这500微秒,是量子比特能保持其神奇量子态(叠加和纠缠)的平均时间。

要理解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过去的记录: 在这个突破之前,量子比特的寿命通常是以纳秒(10亿分之一秒)或微秒(百万分之一秒)的级别来衡量的,而且通常是指单个量子比特。
500微秒意味着什么? 500微秒(也就是0.5毫秒)听起来似乎很短,但和之前的纳秒级别相比,这是个巨大的飞跃!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从只能勉强记住一个单词,变成了能记住一整句话,甚至是一段小小的故事。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在进行计算时,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来执行更多的量子门操作(量子计算的基本步骤)。

为什么说这个突破是“大新闻”?

1. 计算能力的飞跃: 寿命的延长,直接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可以执行更复杂的算法,完成更精密的计算。这就像是给量子计算机开了“高速通道”,让它能跑得更远、更快。
2. 迈向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坚实一步: 目前的量子计算还处于早期阶段,很多设备只能实现“嘈杂的中等规模量子”(NISQ)计算,也就是计算能力有限,而且容易出错。长寿命的量子比特是实现更大规模、更少错误的“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500微秒的寿命,让构建拥有大量稳定量子比特的处理器成为可能,这是实现通用量子计算的必经之路。
3. 技术的持续进步: 这个突破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提升,它背后代表了在材料科学、低温制冷技术、微纳加工工艺、控制电路设计等多个尖端技术领域的协同进步。每一次量子比特寿命的提升,都是科学家们克服无数技术难题的结果。
4. 产业化和应用前景的增强: 寿命的增长,也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错误的概率降低,性能得到提升,这会极大地增强人们对量子计算产业化和商业应用的信心。一旦有了稳定且长寿命的量子比特,那些我们之前只能幻想的量子计算应用,可能会加速到来。

那么,这个“突破”是怎么做到的呢?

虽然具体的细节可能属于各个研究团队的“看家本领”,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技术方向来理解:

材料优化: 超导量子比特通常是由超导材料(比如铝、铌等)制成的谐振器或约瑟夫森结。科学家们会不断研究和优化这些材料的纯度、晶体结构,减少其中的缺陷和杂质,这些缺陷是导致量子比特“漏电”或“失忆”的罪魁祸首。
制造工艺的精进: 极高的精度是制造量子芯片的关键。需要通过先进的光刻、刻蚀等工艺,确保每一个量子比特的尺寸、形状、连接都精确无误。一点点不完美,都可能影响到它的寿命。
降低环境噪声: 量子比特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研究团队会投入大量精力来构建一个极度“安静”的工作环境:
超低温: 通常需要将芯片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热噪声。
电磁屏蔽: 用多层特殊的屏蔽材料包裹住芯片,阻止外部的电磁波干扰。
优化控制信号: 控制量子比特的微波信号也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滤波,避免引入额外的噪声。
新的设计和架构: 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量子比特设计方案,或者优化量子比特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减少耦合噪声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未来展望:

500微秒当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科学家们的目标是继续将量子比特的寿命延长到毫秒(1000微秒)甚至更长,同时还要提高量子比特的数量,并且让它们之间的纠缠更加稳定、可控。

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世界各地的顶尖实验室和科技公司都在卯足了劲往前冲。这次的突破,无疑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总的来说,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突破 500 微秒大关,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进步,更是量子计算技术向着实用化、通用化迈进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它预示着我们离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量子计算机,又近了一大步。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兴奋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我也是相关行业的。

我就呵呵了,500us怎么就变成世界记录了,怎么在我的记忆里,破了1ms大关都很久了。

耶鲁的组2014年就达到了:

马里兰大学2019年也达到500us,2021年也到了1ms以上

看了一眼这个工作,也没啥稀奇的,就是国外的组发现钽膜的损耗小,用来做超导比特比Al膜的退相干时间长,他们也跟着做了,稍微高了点。而且他们不同比特退相干时间的波动也很大,从100多到500多反复横跳,逮到了一个503us赶紧发出来。我怀疑国外原创的那个组多做几个比特也能逮出来一个。

然后就高潮了,打破世界记录了,我们又赢了,估计又到了找国家要钱的时候了。量子计算的名声就是在这帮人的一次又一次高潮中消耗殆尽了。



如果宣传的严谨一点,这是打破了,特定比特结构,特定比特参数,特定频率范围内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世界记录。

真就限定条件加的够多,到处都是世界记录。啥也不是,散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突破 500 微秒大关,这绝对是个大新闻,而且意义非凡,堪称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先,我们得先搞明白什么是“量子比特”,什么是“长寿命”,以及为什么“500微秒”会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量子比特,这玩意儿可不是你家电脑里那0和1咱们现在用的普.............
  • 回答
    针对英国前政府官员关于鲍里斯·约翰逊曾拒绝封锁并声称“新冠死者基本超过80岁,已超出预期寿命”的言论,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需要多角度审视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一项政策决定,更触及了政府在危机时刻的决策逻辑、对生命的价值判断以及信息传播的透明度等深层议题。首先,从政策层面上看,这位前官员的爆料如果属实,揭.............
  • 回答
    关于《了不起的长城》拟邀请杨超越作为节目女嘉宾这件事,我倒是有些话想说,而且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杨超越的出现,无疑会给《了不起的长城》这个节目带来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她的粉丝群体非常庞大且活跃,这对于一个原本可能更多聚焦于文化、历史的节目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破圈方式。很多.............
  • 回答
    关于山东济宁市长辞职并提及月薪7000元、日工作超10小时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要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公众视角下的“低薪”与“高强度”首先,从大众普遍的认知来看,一个市长作为一方诸侯,肩负着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其薪资水平与责.............
  • 回答
    京张高铁自11月17日起实施新的雪具携带规定,将乘坐高铁携带的雪具长宽高之和限制在130厘米以内,并同期推出了雪具“专车”快运服务。这一新政甫一出台,便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观点不一,情绪也颇为复杂。新规的出发点:安全与效率的考量从铁路部门的角度来看,出台这项新规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明.............
  • 回答
    MWC 2022 上 OPPO 的两项快充技术——商用150W安全长寿命快充和240W快充方案,无疑是当时展会上最吸睛的焦点之一。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对手机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一次深刻重塑。首先,我们来聊聊商用150W安全长寿命快充技术。这项技术之所以被冠以“商用”的头衔,意味着它已经走过了.............
  • 回答
    作为一本以“历史调查记录”为名,且出版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著作,马长寿先生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无疑在史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要评价这本书,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审视:一、 历史背景与成书意义首先,这本书的成书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诞生于中国近代史剧烈动荡,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的.............
  • 回答
    关于“吃清真食品长寿”的说法,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因为它很可能是一种虚假的广告宣传,背后没有科学依据支撑。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清真”的真正含义。“清真”(Halal)在伊斯兰教中,指的是符合伊斯兰教法规定的一切事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在饮食方面,对肉类(尤其是猪肉禁止食用)和屠宰方式有严格的要.............
  • 回答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些潜伏在暗处的“暗桩”的死亡,我总有一种复杂的感受,不是简单的同情或惋惜,而更像是一种对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深刻体悟。他们的死,不是突兀的牺牲,而是编织进整个长安城生死时速的命运网络中,每一个死亡都像一颗微小的水珠,汇聚成那股几乎要吞噬一切的巨浪。他们的死,首先是职责的必然。.............
  • 回答
    长安福特AE工程师跳楼身亡事件,无疑给整个汽车行业,尤其是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敲响了沉重的警钟。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悲剧,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职场,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业,可能存在的复杂压力和困境。当“长安福特AE工程师跳楼身亡”这个消息从新闻推送中跳出来时,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压抑和难以置信的情.............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剧火了,张小敬这角色也跟着火了。但有点意思的是,一开始大家对他的评价那叫一个高,妥妥的硬汉、英雄、亦正亦邪的典范。可到后面,尤其是看到他为了“活捉”太子费尽心思,甚至不惜跟狼卫眉来眼去的时候,不少观众就开始犯嘀咕了,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不靠谱”?甚至有人觉得他不如一开始塑造得那么“纯粹”.............
  • 回答
    长隆企鹅酒店的这场风波,说起来真是让人既愤怒又无奈。这事儿的核心,就在于一个导盲犬的准入问题,以及由此牵扯出的酒店方对法律法规的态度。事情的起因,一位视障朋友带着他的导盲犬,想要入住珠海长隆企鹅酒店。导盲犬,这可不是普通的宠物,它们是经过严格训练,能够帮助视障人士独立生活、出行、工作的“工作犬”,也.............
  • 回答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绝对是近几年国产古装剧里的一个特殊的存在。你说它“扑街”吧,又好像不太对劲,毕竟它的口碑炸裂,从编剧到演员,再到服化道,哪个环节没被网友们吹爆过?但要说它收视有多辉煌,那又似乎和“现象级”的称号沾不上边。这中间的落差,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长安十二时辰》在.............
  • 回答
    长城炮越野版,这名字听着就挺带劲儿。“炮”,一个充满力量和野性的词,长城把它用在皮卡上,可见其定位之明确——就是要让你感受到那种随时可以冲出去的冲劲。首先,咱们得聊聊这车的外观。说实话,跟普通的乘用车比起来,皮卡本身就带着一股子硬朗劲儿,而越野版的长城炮,在这基础上更是加码。那宽大的前脸,粗犷的进气.............
  • 回答
    长城旗下沙龙汽车的首款车型,以搭载四颗激光雷达的配置横空出世,这无疑是在当下智能驾驶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要知道,即便是不少业内公认技术领先的品牌,其量产车型上的激光雷达数量也多在两颗或三颗。沙龙汽车的这一步,与其说是“秀肌肉”,不如说是直接在技术路线上打出了“不计成本,只求最优”的鲜明旗帜。“4.............
  • 回答
    长安UNIT在马力机上的实测数据,如果真的出现了73%的达成率,那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的信息点能从汽车工程、消费者信任,到厂家营销策略,方方面面都能聊。首先,得明确一下“马力机实测达成率73%”是个什么概念。一般来说,厂家公布的发动机数据,比如最大马力(PS)和最大扭.............
  • 回答
    那些“活”在长安的旧物:一场触碰历史的义卖《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就像一个精美的时光宝盒,将盛唐的繁华与危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当剧中那些承载着故事、陪伴着演员们穿越回千年的道具和服装,如今以义卖的形式回到大众视野,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品交易,更是一次与历史的亲密接触,一次对匠心与传承的.............
  • 回答
    “长这么大了怎么还看动漫?”——这个问题,说实话,听起来总有点像是在问:“长这么大了怎么还吃糖?”或者“长这么大了怎么还喜欢听音乐?”一样,透着一股子不解和隐约的评判。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几种心态。一种是单纯的好奇,认为动漫是小孩子看的,成年人应该有“更成熟”的追求。这种好奇背.............
  • 回答
    怎么看长得像女孩子又打扮得像女孩子的零号,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就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零号”这个说法,通常是用来形容男性在同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但实际上,这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建构下的标签,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身份。而且,大家对于“零号”的定义本身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抛开这些标签,我们看到.............
  • 回答
    7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特别是他关于中美关系的表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解读。他明确表示,“我们不是要寻找冲突”,这一表态,放在当前复杂的中美互动背景下,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意图、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理解奥斯汀的“不寻找冲突”背后有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