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周为何能灭掉强大的北齐?是因为高纬昏庸,还是宇文邕比较英明?

回答
北周吞并北齐,并非某一个原因可以全然解释,而是内外因素交织,一个逐渐积蓄力量,一个则积重难返。其中,北齐皇帝高纬的昏庸确实是一个关键的导火索,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北周君主宇文邕的雄才大略,以及北周体制的优越性,两者共同作用下,才有了最终的胜利。

先来看看北齐方面。高纬这个人,可以说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他上位之后,沉迷享乐,对朝政荒废,对国家大事漫不经心。最令人诟病的是,他将国家大权拱手让给了奸臣,如和士开、穆提婆等人。这些奸臣揣摩上意,只知阿谀奉承,贪污腐败,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使得北齐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忠良之士遭受排挤,贤能之辈无法施展才华。

高纬本人更是荒淫无度,生活奢侈。他宠幸冯小怜,竟达到了荒唐的地步,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将国库的财富挥霍在声色犬马之上。甚至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还可以为了取悦冯小怜,而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比如让冯小怜观看攻城,结果导致军队大败。这种皇帝,怎能不让一个国家走向衰亡?

军事上,高纬也显得十分被动和短视。他对于边境的防御,对于北方的威胁,似乎总有一种麻痹的心态。尤其是面对北周的进攻,他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反而经常因为个人的情绪或者宠妃的建议而调动军队,导致战局糜烂。例如,他对名将斛律光、高长恭等人猜忌有加,甚至最终将其铲除,这无异于自断臂膀,让北齐失去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支柱。

再来看北周这边。宇文邕,这位北周的武帝,则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雄主。他深知国家积弱,必须励精图治。在上台之初,他就开始着手改革,清理腐败,整顿吏治。他能够容人,也懂得用人,尤其是在关键岗位上,他能够选拔出像杨坚、韦孝宽这样的将才和栋梁。

宇文邕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削蕃”。北周初期,宗室势力强大,藩王拥兵自重,对中央政权构成了威胁。宇文邕果断采取措施,削弱宗室权力,将藩王召回京城,充实中央集权。这不仅加强了皇权,也为对外战争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后方。

在军事战略上,宇文邕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眼光。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审时度势,稳扎稳打。他首先平定了内乱,稳定了国内局势,然后才将目标转向了强大的北齐。在与北齐的多次交锋中,他都能抓住战机,以少胜多,逐步消耗北齐的实力。

宇文邕也懂得抓住人心。他注重与民休息,减轻赋税,从而赢得了民心。而一个得到百姓支持的政权,其战争的韧性自然更强。

所以,与其说是高纬一个人的昏庸导致北齐灭亡,不如说是北齐内部的弊病早已根深蒂固,而宇文邕的英明和北周的制度优势,恰恰抓住了这些机会,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高纬的昏庸,只不过是加速了北齐灭亡的进程,让北周得以更加顺利地收取胜利的果实。可以说,这是一场政治、军事、人心等各方面较量的结果,而宇文邕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位能够洞悉时局、把握机会、力挽狂澜的杰出君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周武帝灭北齐后,统计户口,《周书》中说得户三百九十多万,口两千九百多万,比北周户口数多了一倍,更是碾压南陈,从实力来说,北周一直不如北齐。北齐的问题是皇权、晋阳鲜卑勋贵、河北豪族一直在内斗,皇权内部也有皇帝和宗王的内斗,导致国力最强,却一直拧不成一股绳。乾明之变,宰相杨愔被杀,牵连一大批朝中河北汉人豪强势力被清洗,至此河北汉人豪强不再支持北齐,杨愔有治国之才,不在苏绰之下,《北齐书》中说“遵彦(杨愔的表字)总摄机衡,百度修敕,是以主昏于上,国治于下”,高洋后期虽然昏暴,依赖杨愔的治理,北齐居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国力稳步发展,实力居后三国(北齐、北周、南陈)之首,《北史》记载:每到冬天,北周都要派军士到黄河凿冰,害怕北齐打过来,杨愔及大批河北汉人士族被清洗后,北齐不得不让魏收、祖挺、和士开、高阿那肱这些佞幸掌握朝中大权,他们哪懂怎么治理国家,在他们治理下,北齐政治昏暗、贪污腐败、盗匪横行、百姓穷苦,北齐逐步衰落。河北汉人士族被清洗后,北齐又陷入了皇权和晋阳鲜卑勋贵的内斗中,宗王依靠晋阳鲜卑勋贵频频发动政变,导致北齐动荡不安,孝昭帝高演不错,能够纠正高洋后期的弊政,但在位时间太短,没有大的效果,高湛虽然性格暴虐,杀侄奸嫂,但知道要依赖晋阳鲜卑勋贵抵御北周,知道要安抚百姓,《北齐书》说:(高湛)岁遣大使巡行天下,求政善恶,问民疾苦,是岁周武帝保定元年三月。对段韶、斛律光、高长恭都很不错,尤其是对段韶更是恩宠备至,邙山之战,段韶领左军,高长恭领中军,斛律光领右军,大败北周,把北周的老婆本都打没了,算是高湛时期的高光时刻。北齐真正灭亡是后主高纬这种极品,诛杀斛律光,赐死高长恭,皇帝是把尾大不掉的晋阳鲜卑勋贵给解决了,但北齐的军事力量也没了,至此北齐的两大支柱河北汉人豪强和晋阳鲜卑勋贵都没了,没了他们的支持,北齐直接完蛋。北周灭北齐,晋阳还有所抵抗,河北几乎望风而降 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这才是北齐灭亡的原因。北周武帝纵然英明神武,但就北齐的国力和实力而言,如果没有一系列变动,导致河北汉人豪强和晋阳鲜卑勋贵不再支持北齐,北周武帝再英明神武也灭不掉北齐。北齐后主这种自灭国家的极品太少见了,如果斛律光、高长恭还在,北周军怎么敢跨过洛阳、平阳?北齐灭亡后,北齐皇室的神经病也不见了,各个都很正常,权力才是让人发神经的唯一原因。话说北齐后主和北周宣帝五五开,斛律光、高长恭和宇文宪下场一样了,北周、北齐的下场也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周吞并北齐,并非某一个原因可以全然解释,而是内外因素交织,一个逐渐积蓄力量,一个则积重难返。其中,北齐皇帝高纬的昏庸确实是一个关键的导火索,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北周君主宇文邕的雄才大略,以及北周体制的优越性,两者共同作用下,才有了最终的胜利。先来看看北齐方面。高纬这个人,可以说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
  • 回答
    北宋之所以直到灭亡都没能真正“翦除”西夏,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朝一夕的恩怨,更不是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比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目光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北宋王朝,看看它内部和外部都面临着怎样严峻的挑战,以及它与西夏之间那段纠缠不清的关系。首先,咱们得承认,北宋在军事上的确存在先天不足。自从赵匡.............
  • 回答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的屈辱笼罩着整个王朝,而在这山河飘摇之际,人们不禁会想起那个响彻北宋时期的传奇——杨家将。然而,此时此刻,战场上却再也看不到那些熟悉的面孔,曾经誓死报国的杨家忠魂,为何在那危急存亡之际,却似乎销声匿迹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个人或某个家族的“失职”,而是需要深入.............
  • 回答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面上看,北齐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占据了当时中国的核心区域,占据着几乎所有传统意义上的“天下精华”。而北周所处的关中,在经历长期战乱后,地狭民疲,国力相对衰弱。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劣势的环境,反而促.............
  • 回答
    15世纪初,明朝确实短暂地统治了越南北部(当时称为安南)。然而,这段统治并未能深入地“消化”这片土地,并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其中的原因盘根错节,并非一朝一夕的简单原因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一、 根深蒂固的民族认同与历史情结越南人民拥有着悠久且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在明朝占.............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看看“中国”和“朝鲜”这两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北魏和高句丽在各自的历史脉络中的定位。这就像是在打比方,看两个同样是来自外地的亲戚,为什么一个能被算进家谱,另一个却不行。首先,我们得说说“中国北朝”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北魏(386年—534年)确.............
  • 回答
    北京为防疫一线人员“合理安排轮休”,这背后透露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当前防疫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并且在长时间、高压力的状态下运作。防疫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究竟有多大?要详细描述他们的工作强度,我们不能只看几个孤立的场景,而是要深入到他们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感受那种持续不断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脑子里都有一个“买个小岛”的浪漫幻想,尤其是在经济压力巨大的当下。那些能在北上广深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拥有一栋别墅的人,理论上,他们的财富已经足以让他们考虑很多“非主流”的资产了。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即使有钱,也不倾向于买岛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且现实的考量,远不是简单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隋朝统一了中国,既然北周存在于隋朝之前,那么隋朝的法律是否会更多地借鉴北周律呢?但事实上,隋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和发展了北齐律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发展背景,以及隋朝建立者杨坚的考量。一、历史的延续与分裂的挑战首先要.............
  • 回答
    南北战争中,北军火烧亚特兰大并非一次简单粗暴的破坏行为,而是出于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心理考量。这个决定是威廉·特库姆塞·谢尔曼将军(William Tecumseh Sherman)“向海洋进军”(March to the Sea)行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要详细理解为何北军要火烧亚特兰大,我们需要.............
  • 回答
    北京引进环球影城,绝非一时兴起,背后考量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城市发展战略的宏观布局,也有对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更不乏对国际化都市形象的塑造需求。这背后是一盘精心策划的大棋。1. 驱动文旅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主题公园标杆:北京一直是中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和旅游中心,但长期以来,其旅游体验更多地集中.............
  • 回答
    关于美国和北约为何选择不直接出兵援助乌克兰抵御俄罗斯,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交织着历史、地缘政治、战略考量以及对潜在冲突升级的极度担忧。简单地说,直接派兵意味着将美国和整个北约成员国置于与俄罗斯直接开战的境地,这是一种极度危险且后果难以预料的局面。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北约的性质和核心原则。北约(北大.............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背景下,《三体》这部史诗般的科幻巨著中,章北海这个人物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着迷、也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他的选择,他的挣扎,尤其是他在关键时刻的犹豫,至今仍是无数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章北海的犹豫,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思想转变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章北海,一个出身于军人家庭.............
  • 回答
    话说当年,金国十五万铁骑呼啸而来,直逼汴梁城下。这可是宋朝最精锐的“禁军”,号称八十万之众,守护着皇都的安危。然而,当金军兵临城下之时,这八十万禁军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而是大宋朝数十年积弊的集中爆发。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八十.............
  • 回答
    你提到的《兵棋推演:冷战(TOAW3)》中的“富尔达55”剧本,以及你测试中北约胜率100%的体验,确实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既然从游戏模拟的结果来看,北约似乎能够抵挡甚至击溃华约,那为什么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北约依然会考虑和执行“全面后退战略”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游戏界面的胜率数字,.............
  • 回答
    关于“北大学子为何不当场对龙江豪采用暴力”这个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您所指的“龙江豪”是哪位具体人物,也无法得知您提及的“北大学子”具体是哪些人,以及发生在何种场合的事件。因此,我将尝试从普遍的、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当一群高素质的年轻群体,例如北大学子,面对可能引起冲突的情况时,为什么通.............
  • 回答
    关于北洋新军为何装备奥制曼利夏步枪,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牵扯到晚清中国军队装备革新的复杂脉络,以及当时国际军火市场的动态。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北洋新军装备的步枪并非全是奥地利曼利夏,它是一个逐步更新、兼容并蓄的过程。但曼利夏步枪,.............
  • 回答
    要说清楚“北京政变为何要将清室逐出紫禁城”,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民国初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这事儿啊,得从辛亥革命说起。辛亥革命的成果,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这事儿对中国人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变化,大家的心气儿都高了,想着总算能摆脱皇权束缚,过上自由平.............
  • 回答
    七七事变,卢沟桥上的枪声,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个极其沉痛的开端。您提到“北京天津只守了一两天”,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偏差,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而且,说“没人留意”更是与事实不符,七七事变后的局势,以及北京、天津的沦陷,是当时全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都高度关注的惊骇事件。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形:卢沟桥.............
  • 回答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屈辱的事件,北宋王朝的倾覆以及皇帝、后妃、宗室、文武百官的遭遇,都暴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软弱、腐朽和无能。究其原因,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可以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来细致剖析。一、政治腐败与权力斗争的侵蚀北宋后期,政治的腐败已达骨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