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总统特朗普?

回答
看待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这就像是在审视一个充满戏剧性、争议与力量的政治现象。他不是一个容易被简单标签概括的人物,其执政时期和个人风格,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

首先,从他的执政理念来看,特朗普的核心主张可以概括为“美国优先”。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贯穿他内政外交的指导原则。在国内,他强调放松管制、减税,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为美国本土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他在能源领域也持开放态度,支持页岩油和煤炭产业,与前几届政府的绿色能源政策有所不同。他对于贸易逆差问题尤其关注,认为这是美国经济利益受损的关键,因此推行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例如对中国、欧盟等经济体加征关税,试图重塑全球贸易规则,让美国企业在国内获得优势。

在外交政策上,“美国优先”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质疑传统的国际联盟和多边协议,认为这些是对美国资源的消耗和主权的侵蚀。他对北约的批评,对联合国事务的冷淡,以及退出《巴黎协定》和伊核协议等举动,都展现了他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和重塑意愿。他更倾向于双边谈判,并通过“交易式”的外交方式,试图为美国争取更大利益。例如,他曾试图重新谈判一些贸易协定,并对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直接接触方式。这种外交风格既带来了突破,也加剧了国际上的不确定性。

个人风格是特朗普政治身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善于利用社交媒体,特别是推特,直接与支持者沟通,绕过传统媒体的过滤和解读。他的语言风格直白、尖锐,常常带有攻击性,但这种风格也让他能够迅速抓住公众注意力,并且与那些对传统政治精英感到失望的民众产生共鸣。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立场,这种“真诚”——尽管有时显得粗鲁和不顾忌——反而成为他吸引和凝聚支持者的重要因素。他的竞选和执政过程充满了煽动性的语言和情绪化的表达,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特朗普主义”的独特气质。

然而,特朗普的总统任期也充满了争议和批评。他的许多政策,如移民政策、对媒体的攻击、对民主制度的某些言论,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他的支持者认为他是一位打破陈规、为民发声的领导者,而批评者则认为他破坏了美国民主的根基,加剧了社会分裂,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声誉。例如,他对“假新闻”的攻击,以及在某些事件中的言论,被许多人视为对媒体自由和民主制度的威胁。他的竞选团队与俄罗斯的接触问题,以及两次被弹劾的经历,更是将他的总统生涯推上了风口浪尖。

理解特朗普,需要认识到他并非一个孤立的政治人物,而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冲击、技术变革对就业的影响、以及一部分民众对精英阶层的不满,都为特朗普这样的民粹主义领袖提供了土壤。他精准地抓住了这些社会情绪,并通过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沟通方式,将这些情绪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力量。

总而言之,看待特朗普,就像是看着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有人在其中看到了强大的力量和变革的火花,有人则看到了粗糙的打磨和潜在的危险。他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他的言行深刻地改变了美国政治的运作方式和政治话语的生态,并且他的政治遗产将继续在未来的政治舞台上发酵和被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法国一直走黎塞留的路,大英将永无崛起之日。。

但是就算法国打王八拳,大英霸权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从亚伯兰罕平原到特拉法加,从大陆封锁到滑铁卢。这之间也有过无数次失败,打赢的每一仗也都不是轻松打赢的。当初踏上这条路时,谁也不敢说能赢。

别被英美“砖家”忽悠了,当年不是法国挑战英国霸权,而是英国挑战法国霸权。

user avatar

有人说他戒烟戒酒所以牛逼,可是这哥们儿不戒色。老婆大肚子的时候跟妓女乱搞这基本算是实锤。其实你要是给中国哪个男人开出条件,嫩模随便上,条件是戒酒戒烟。我敢打保票,做的到的人几乎超过80%.

诸葛亮说,“非淡泊以明志,非宁静以致远”诸葛亮是不戒酒的!去游说东吴的时候也是会跟东吴名士们把酒言欢的。可是诸葛亮的意志力,志向,为人谁又能够怀疑呢?

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非常清晰地概念,有的人把戒烟戒酒当作是一种炒作,以此标榜自己“强大的意志力”但是意志力强大或者说真正有境界的人根本都不会标榜这个。该抽烟的时候也会抽烟,该喝酒的时候也会喝酒,最关键的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

川普是一个特别注重外在表现的人,也是一个对所谓“面子”在乎到极点的人。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是一个特别虚荣的人,他最想要的是别人的夸赞和崇拜

领导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几乎不需要别人的夸赞的人。这种人有自己对局势的判断,他最需要的手下的人如实地告诉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最喜欢的人就是能够实事求是的人。

第二种是特别喜欢别人夸赞的人,只要有人夸赞就开心,有人贬低就记恨。

第三种是二者兼而有之,一方面爱听好话,另一方面又很在乎信息的真实性。

三种领导的差异性跟性格相关,但还跟各自的自信心有更大的关系。通常越是雄才大略自信满满的君主,就越对真相和事实更执着。反过来对自己越是不自信,越会更加在意外在的评价。其实联系我们自己,我们也是如此。当我们涉足新的领域,新的知识的时候,周围人的评价,老师的肯定对我们的影响巨大。许多人往往就是因为某个“启蒙”老师的贬低,一辈子都学不好一门课。

因此,川普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自信,相反他一直很怀疑自己,只是他不能够承认错误,因为他一旦承认错误,那么他苦心经营起来的“霸道总裁”形象就会崩坏,到时候支持他的选民也会反过来反对他。

所以川普其实是被自己建立起来的形象所裹挟,而不得不强硬到底的总统。譬如最近(2019年5月)与中国重开贸易战,这件事不能完全说川普是错误的,因为遏制中国是美国两党和精英的共识,区别只在于用什么样的手段。抛开意识形态和是非判断,国家与国家之间出现利益矛盾用低烈度的冲突手段尝试解决问题谈不上是多么错的选择。但最奇幻地地方在于,当特朗普对中国极限施压后,各方面反应都不符合其预期之后。他立刻宣布,要给墨西哥加关税,还要把印度的最惠国待遇取消。

这种事情看似匪夷所思,但几十年前另外一个国家也干过类似的事情。一场战争还未结束,就迫不及待地开启另外一场战争。没错,就是日本。按理说,在跟中国进入对峙的情况下应该想办法抽身再进行另外一场战争。但日本人觉得,只要扩大战争,就能获得全胜。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整个日本欢呼雀跃,人人都觉得胜利即将到来,战争马上要结束,大日本帝国荣升世界霸主指日可待。

分析日本二战的表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日本不是没有有识之士对日本的政策进行干涉,这些人也不见得就多么爱中国,可是他们非常清晰,以日本的国力根本不足以对抗美国,甚至在中国一直折腾下去也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想用政治手段保证日本的既得利益。如果这些政客的目的达成,那么台湾,朝鲜,乃至东北至少两个省都要落到日本手里,今天的中国在太平洋上将毫无任何空间,甚至陆地发展都要被日本制约。但是,这些有识之士都被暗杀或者罢官,最后日本的内阁变成了一个只能扩大战争这一种意见的地方。

回来看川普,一种似曾相识地感觉也出现了。当他把民族主义,右翼的热情激发出来以后,他本人也不能全身而退了。《交易的艺术》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作为公司的一把手,他有着绝对的不可动摇的权力。换句话说,他赚钱了,大家开心,他赔钱了,那么他裁员,没有人能够动摇他老板的地位。有这种掌控权,极限施压如果踢到钢板上,那么就立刻顺坡下驴,改换脸面就是了。事实上,川普很多的商业交易也都是如此,先恐吓,当恐吓不住的时候就立刻笑脸相迎,签个协议。可是国家不是商业,总统不是老板,当川普强硬的时候,他的支持者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可是如果他发现局势不妙想要停手的时候,他的支持者却可能会大失所望,然后把他从总统的座位上赶下来。这种情况下,川普为了保住总统的位置,就不得不强硬到底。

既然手段只有强硬这一种,那么在与中国的贸易战受挫之后,唯一的手段就是“找软柿子捏”那么对墨西哥和印度开炮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只要墨西哥和印度屈服,或者不敢对美国进行报复,那么川普就又可以用“胜利”来让大家相信,强硬的方法是没有错误的!我们还应该更加强硬!此外,这个胜利还能为川普本人赢得更多的自信。你没看错,他其实也在焦虑之中。

这一次跟中国的交手可以看出完全打乱了川普的计划,本来他可能只是想在最后再要一下价,而后开心地签订一个特别棒的协议,并以此获得无限荣光。没有想到,中国这次是真的不让了,不仅不让还开始了全国动员,要打持久战,而后川普又封杀华为,依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