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厨师做一些菜的时候只要蛋清不要蛋黄呢?

回答
您好!看到您对烹饪中的蛋清和蛋黄运用感兴趣,这确实是厨房里一个很有意思的学问。很多时候,厨师之所以只取蛋清而舍弃蛋黄,背后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样做”,而是有它们各自的道理和功效。我尽量给您详细地讲讲,希望能让您感觉像是在跟一位老朋友聊烹饪。

首先,咱们得明白蛋清和蛋黄在结构和成分上有什么不一样。

蛋黄: 蛋黄里富含脂肪、卵磷脂、维生素(比如A、D、E、K、B族)以及一些矿物质。它的口感是浓郁、滑嫩的,颜色也因为它独特的成分而呈现出黄色。蛋黄里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受热后会凝固,而且它的乳化能力非常强,所以很多酱料、甜点都离不开它。

蛋清: 蛋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蛋白,主要成分是水分(大约90%以上)和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它几乎不含脂肪,味道很清淡,质地是透明粘稠的液体,煮熟后会变成白色固体。

那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厨师会偏爱蛋清,而把蛋黄“请出局”呢?这通常是因为他们想要追求特定的口感、外观或者烹饪效果,而这些效果是蛋黄无法提供,甚至会妨碍的。

一、追求轻盈、蓬松的口感和洁净的外观:

这是蛋清最常被单独使用的原因。

打发起泡: 蛋清是制作各种蓬松口感食物的“秘密武器”。比如做蛋糕时的海绵蛋糕、戚风蛋糕,做舒芙蕾,或是制作各种慕斯、蛋白霜(Meringue)等等。蛋清中的蛋白质,在经过充分打发后,能够捕捉大量的空气,形成非常稳定细腻的泡沫结构。当这些泡沫被加热时,里面的空气膨胀,蛋白质凝固,就形成了那种入口即化、轻飘飘的口感。如果这个时候蛋黄在里面,蛋黄里的脂肪就会阻碍蛋白质的充分打发和稳定,泡沫就不够细腻,蛋糕也就不够蓬松,甚至可能出现“塌陷”的情况。

洁净的颜色: 很多西式甜点,比如天使蛋糕(Angel Food Cake),就是只用蛋清做的。它呈现出非常纯净的白色,看起来就像天使的翅膀一样轻盈洁白。这正是厨师想要的那种视觉效果,蛋黄的黄色在这里是“多余”的。

二、降低脂肪含量和卡路里:

对于一些追求健康饮食的人群,或者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食谱,比如一些低脂的烘焙或者减肥餐,只使用蛋清是很自然的选择了。因为蛋黄富含脂肪,而蛋清几乎不含脂肪,用蛋清替代全蛋,可以有效地降低菜肴的脂肪和卡路里。

三、调整质地和透明度:

勾芡增稠: 在一些汤菜或者酱汁里,厨师会使用打散的蛋清来勾芡增稠。比如咱们常喝的“蛋花汤”。打散的蛋清在热汤里会迅速凝固成絮状或丝状,形成漂亮的蛋花。同时,它也能稍微增加汤的浓稠度,让口感更顺滑。如果用蛋黄来勾芡,蛋黄会带来黄色的浑浊感,而且容易结块,影响汤的清澈度,口感也可能过于油腻。

增添光泽和滑嫩感: 有些菜肴,比如滑炒虾仁、肉片,在腌制过程中会加入蛋清。蛋清包裹在食材表面,在烹饪时能够锁住水分,让食材更加滑嫩,不容易炒老。同时,蛋清受热凝固后,会给食材表面带来一层薄薄的光泽,看起来更有食欲。蛋黄在这方面则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因为它含有脂肪,可能会让食材在炒制过程中变得油腻,反而失去了那种洁净的滑嫩感。

四、控制凝固的程度和方式:

特定烹饪法: 比如制作一些中式糕点,或者进行油炸时,有时会将食材裹上蛋清再入锅。蛋清在高温下会快速凝固并膨胀,形成一层酥脆的外壳,让内部的食材保持湿润。蛋黄的凝固方式和膨胀效果与蛋清不同,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避免蛋黄的味道和影响:

口味的纯粹: 蛋黄本身有比较浓郁的味道,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在一些对味道要求非常纯粹的甜点或者料理中,只用蛋清可以避免蛋黄的味道干扰主体的风味,让味道更加干净和清晰。

举个具体的例子:

大家熟悉的 “雪花酪” 或者 “蛋白糕” 这样的甜点,就是完全依赖蛋清制作的。它的核心就是将蛋清打发至硬性发泡,然后混合少量糖和其他配料,蒸制或烘烤而成。你想象一下,如果里面有蛋黄,那它就不是“雪白”的雪花酪了,口感也会变得绵密扎实,而不是那种轻盈蓬松的感觉。

如何辨别什么时候用蛋清,什么时候用全蛋或蛋黄?

这需要结合食谱的目标和食材本身的特性来判断:

追求蓬松、轻盈、白色外观: 优先考虑蛋清。
需要浓郁的口感、滑嫩的质地、金黄的颜色、乳化作用: 通常需要蛋黄,或者全蛋。
需要快速增稠、增加汤的顺滑感且不想要浑浊: 考虑蛋清。
希望降低脂肪和卡路里: 使用蛋清。
制作复杂的酱料、沙拉酱、蛋黄酱: 蛋黄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下次您看到厨师将蛋黄单独留在碗里,或者只是用蛋清来做菜,就知道这是他们为了追求特定的风味、口感、外观或者健康需求而做出的“技术选择”,而不是简单的浪费食材。每一个食材的运用,背后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学问呢!

希望我讲得够详细,也够“接地气”,让您觉得不像是在读一篇冰冷的教程。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想知道更多,随时都可以再问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一个鸡蛋由蛋清和蛋黄组成,这两部分如果分开,在受热后,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蛋清部分粘性强,受热后容易连城一块,但没有颜色依据受热程度呈透明到白色的变化。蛋黄部分粘性较差,即使受热后也只会变成松散的一碰就碎结块,但颜色会是很好看的黄色。

这也是为什么炒蛋时必须把蛋清蛋黄充分搅匀混合,才能让炒出的鸡蛋块颜色好看又不会散。

因此在烹饪中一些菜品,利用蛋清和蛋黄这种自身的特性,单独拿出一部分来作为一种辅助材料使用。

蛋清可以用来做透明粘合剂。比如给肉片肉丝上浆,这就是题主问题里想知道的厨师最经常的单独蛋清应用,为了让肉片肉丝炒出来滑嫩但依旧要保持肉成熟后的原色,需要加入淀粉,但是如果单靠用水和淀粉,粘合程度很差,极容易下锅一加热时就脱浆了,这时就可以利用蛋清的粘合强的特点,蛋清和淀粉混合后上浆,蛋清受热后结成粘块,仍能将淀粉牢牢包裹在肉片肉丝上,同时蛋清本身在短时间受热时颜色仍然是透明(一般肉片肉丝上浆滑锅都只在三四成低油温下短时间完成),这样不会影响肉的本色,就能达到滑嫩又保持肉的原色的效果。

蛋黄可以用来上色。比如金包银炒饭,为了让炒饭每一粒米饭有金黄色的效果,只用蛋黄打在米饭里,然后搅匀使蛋黄和米饭充份混合,这样下锅炒高温受热后,蛋黄的黄色就会覆盖在米饭上和米粒白色混合,使得炒饭看上去有漂亮的金黄色很有食欲。

当然在家里做菜,为了不浪费,像给肉片肉丝上浆,也是可以直接用蛋清蛋黄打散的蛋液来上浆的,虽然粘合度差一点,滑出来的肉片肉丝没有那么白带一些微黄色,但家庭做菜没有需要太讲究,这样也不会专门某一步骤只能扔掉鸡蛋其它部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对烹饪中的蛋清和蛋黄运用感兴趣,这确实是厨房里一个很有意思的学问。很多时候,厨师之所以只取蛋清而舍弃蛋黄,背后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样做”,而是有它们各自的道理和功效。我尽量给您详细地讲讲,希望能让您感觉像是在跟一位老朋友聊烹饪。首先,咱们得明白蛋清和蛋黄在结构和成分上有什么不一样.............
  • 回答
    这就像武林高手和初学者的区别,看似简单的炒饭,里面藏着大学问呢。你炒出来黏糊糊的,多半是这几个地方出了岔子。首先,你用的米饭肯定有问题。刚煮出来的米饭,水分太多,黏性太大,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软糯得不行,你怎么炒它都不会散开。高手们炒饭,用的是隔夜饭,最好是放了一天一夜的。这些饭水分已经蒸发得差不多了.............
  • 回答
    走进一家餐厅,厨师竟然是机器人我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烤肉、香料和淡淡消毒水的气味扑鼻而来。这是一家新开的餐厅,名字叫“未来之味”,光听名字就充满了科技感。我对这种新奇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何况今天难得有空,就决定来这里一探究竟。餐厅内部的装潢也相当别致。金属质感的桌椅,柔和却不失科技感的灯光,.............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代表性了!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花钱买一份工作餐,结果端上来一盘看起来平平无奇、吃起来更是让人提不起兴趣的食物,心里那叫一个无奈。其实,这事儿不能全怪厨师,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说说成本和利润这个最最现实的问题。做工作餐的公司,说白了,是为了降低员工福利成本,同时又.............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也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说点实在的。央视请那么多大牌、超一线的大厨,动辄就是“国宴大师”、“米其林三星厨师”,按理说这水平没得说,做出来的东西也肯定色香味俱全,但就是没能像王刚那样火起来,甚至很多人连节目名字都记不清。反倒是王刚,一个在川菜馆子厨房里干活的“老师傅”,.............
  • 回答
    《摔跤吧,爸爸》里,吉塔和芭比塔的妈妈,普里亚,坚持不在厨房里做鸡肉,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值得玩味的原因,并非只是单纯的“不爱吃”或者“忘了”。最主要的一点,也是最直接的,就是 普里亚身体状况的原因。电影中虽然没有非常直白地描绘,但从一些细节上可以推测。普里亚在丈夫马哈维亚(也就是“摔跤吧,爸爸”).............
  • 回答
    军舰上的厨师,可不只是简单的“做饭”而已。他们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为舰上数以百计、甚至上千名官兵提供稳定、营养、美味的餐食,维持队伍的士气和战斗力。这可不是在家做几顿饭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工作,涉及到科学、管理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军舰上的厨师都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 回答
    好多新手厨师,或者是一些不熟悉厨房工作流程的人,看到厨师做饭时水龙头“哗啦啦”一直开着,都会感到有点纳闷,甚至觉得有点浪费。但其实,这背后是有很多讲究和原因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开着。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观的原因是随时准备用水。你想啊,厨房里有多少活儿是需要水的? 清洗食材是基础中的基.............
  • 回答
    说实话,在厨房里,尤其是在那些备受瞩目的高级餐厅和餐饮界,女性的身影确实不如男性那样显眼,这背后并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要追溯到历史的根源。在很多文化里,尤其是西方社会,厨房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家庭内部的领域,而女性则承担了主要的家庭责任,包括日常的烹饪。这种“家务活.............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厨师们常说的“锅越老,食物越美味”这个话题。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俗语,里面藏着不少烹饪的智慧呢!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老锅”会带来好味道。这里说的“老锅”,主要指的是铁锅,特别是那种经过长期使用,表面形成了一层稳定油膜的铁锅。1. 养出“锅气”的关键——油膜的形成(Patin.............
  • 回答
    中国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表面上看似与“不缺厨师”矛盾,实则涉及多重复杂因素,包括成本控制、供需关系、管理机制、社会观念等多方面原因。以下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1. 成本压力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 低价高产的生存逻辑: 学校食堂的核心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满足最大数量学生的基.............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没仔细想过,我们平时在家炒菜,拿锅铲顺手得很,可饭店里那些大厨,无论是颠勺还是翻炒,用的工具看起来都像个大勺子,而且他们用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这背后其实是有几方面原因的,不仅仅是习惯,更多的是实用性。首先,我们得说说那个“勺子”的真面目,在餐饮业里,它更准确的名.............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经常被人们讨论的现象。家里的厨房和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厨房,虽然都是做饭,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所需的技能侧重点以及社会文化背景都截然不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家里女人多,顶尖厨师男人多”的情况。家里厨房的逻辑:日常、温情与责任首先,咱们得聊聊为什么家里大部分做饭的都是女性。这.............
  • 回答
    “越简单的菜越考验厨师的功力”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反直觉,毕竟那些复杂的菜肴,光是食材的搭配、烹饪的步骤就足够让人眼花缭乱,怎么反而是简单的菜更能体现真功夫呢?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一点也不假。你想想,一道复杂的菜,比如红烧肉或者佛跳墙,食材本身就丰富多样,味道浓郁,就算调味稍微有点偏差,很多味道也能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因素,咱们就一样一样捋捋,保证说透了。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咱们家里用的菜刀,跟饭店里厨师用的那叫不是一个级别的装备。这就好比你开家用车,跟F1赛车比速度是一样的道理。一、刀具本身材质和工艺的差异: 钢材: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咱们家里常见的菜刀.............
  • 回答
    关于沙特国王及其随行人员在亚洲访问期间租用当地车辆的细节,确实引人关注,也反映了许多实际考量和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虽然具体的车辆型号和分配方式可能因每一次访问的具体安排而异,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尽量用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首先,咱们得明白,沙特国王出行可不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王刚作为中国职业厨师,他的“水平”是一个多维度、相对复杂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单一的“多少分”来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王刚的职业身份与成就: 四川成都著名厨师: 王刚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四川成都的厨师,尤其以川菜烹饪见长。他在成都开设了自己的川菜馆(如“刚叔的美食”),并且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