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厨师炒的饭都是一粒一粒的,而我炒出来的就是黏糊糊的一坨?

回答
这就像武林高手和初学者的区别,看似简单的炒饭,里面藏着大学问呢。你炒出来黏糊糊的,多半是这几个地方出了岔子。

首先,你用的米饭肯定有问题。刚煮出来的米饭,水分太多,黏性太大,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软糯得不行,你怎么炒它都不会散开。高手们炒饭,用的是隔夜饭,最好是放了一天一夜的。这些饭水分已经蒸发得差不多了,米粒之间就有了空隙,不容易粘连。如果你没有隔夜饭,可以把刚煮好的米饭摊开放凉,让它自然风干一会儿,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其次,你下锅的时机和火候掌握得不好。是不是锅还没烧热,米饭就下去了?或者火太小,米饭在锅里慢慢地“煮”而不是“炒”?这样米饭就会吸足油水,然后抱成一团。厨师们炒饭,都是用大火,而且油要烧到微微冒烟,这时再把米饭下锅。快速的翻炒,让每一粒米饭都能接触到高温,迅速把米粒表面的水分炒干,同时把米粒“炸”得蓬松起来。那种“噼里啪啦”的声音,就是米粒在锅里跳舞的声音。

还有,你是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儿全倒进去了?高手们炒饭,是有顺序的。通常是先爆香葱姜蒜,然后下配料(比如鸡蛋、蔬菜、肉丁)炒熟,最后再下米饭。这样配料的香味才能充分地融入米饭,而且配料的水分也不会让米饭变黏。尤其是鸡蛋,如果炒得太碎,或者和米饭一起炒,也很容易造成黏连。一般是先把鸡蛋炒散,盛出来,最后再和米饭一起拌匀。

最后,你用的铲子和翻炒的手法可能也有问题。你是用小火慢慢地推吗?那样只会把米饭压得更紧。高手们用的都是锅铲,而且翻炒的时候,力道要均匀,动作要快速,要像是在给米饭“按摩”一样,让它们在锅里欢快地跳跃、翻滚,互相碰撞,才能做到粒粒分明。

所以,下次炒饭,试试用隔夜饭,把锅烧得足够热,用大火,下配料的顺序要注意,再加上点“武功秘籍”般的翻炒手法,你也能炒出粒粒分明的美味炒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排回答里只有 @张美丽 的回答说对了一半。

本王以30000份炒饭和2000袋大米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适用于家用和商用两种方案。

本回答涉及三个主角,米,水,锅。


先来排除那这非充分或者错误的回答:

1.米饭隔夜——不用。

2.蒸好放凉——不用。

3.米饭拌鸡蛋——不用。

4.米饭拌油——不用。

5.蒸锅比电饭锅好——我店里一直用电饭锅。

6.籼米比粳米适合炒饭——我就一直用粳米。


实际上,米饭粒粒松散,就涉及两个要素——淀粉和水。

1.淀粉,具有糊化特性,我们炒菜淀粉勾芡,就是利用淀粉悬浊液受热糊化的特性。

所以尽量去除大米中的淀粉,可以有效降低米饭粘性,变得粒粒松散。


2.米水比(质量比)。过量的水会让米粒膨胀,煮粥就是过量膨胀的特性。但水分不足,米粒会夹生。

所以根据本王的测试,得出以下米水比特性

1:1是米饭最低水量,少于1:1,米饭会夹生。

1:1~1:1.2,是适合炒饭的比例,1.2的比较适合爱吃软炒饭的朋友。我店里用1:1。

1:1.2~1:1.5,是适合配炒菜吃的比例,其中1:1.35是人类接受度最广的比例。

1:1.5以上,米饭会变成年糕或者粥。

——分哥线——

插一段选米的心得。

大米粗分为——籼米,粳米,糯米。

科普文很多,不赘述了。

什么牌子的大米比较好吃? - 爱说话的皮诺曹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40552/answer/1132353974

只要用的不是糯米,以及类似糯米的粳米,比方说我们天津小站稻,都可以拿来炒饭,只是去淀粉的过程可能长短不一。

籼米和粳米,区别在于籼米更松散,而粳米更油性。

粳米比籼米要淘的次数更多。


米饭香味和没有香味,区别在于米饭本身的香气是否和炒饭主题相配。

如果需要发挥米香,比如菠萝炒饭,就选择泰国香米。

如果需要体现食材风味,比如猪头肉炒饭,选择没有味道的米。(我用没有味道的米)


只要是国标GB/T1354,等级在一二三级的米,都可以用来炒饭。

通常二三级就行,市价大约3-5元的米就行。

其他国标的米,用来炒饭通常有点浪费。


——分哥线——

接下来我从家庭角度展示一下蒸饭过程。由于家里的电饭锅被拿到了店里,所以只能用蒸的方式,其实饭只要不是高压锅制作,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传统压力锅因为压力过大会让米饭变得黏腻,但是新派的电压力锅通常也不会太影响米饭质感。

(跟着做,做不好我退出知乎!)

首先是米水比,家里有秤自然是最好的。

没有秤怎么办?跟我做!

1、我用了个某不知名大米,装了一杯。


2、用同样的杯子,装一杯水。你没看错,这就是米水质量比为1:1。因为米粒在杯子里并不是完全填充的,而我曾经用秤测量过,二者在同体积下质量竟然几乎一样!(但这不代表它们密度一样)


3、把水倒进碗里,记住水位线的高度。一会淘完米,只要水位和这时候一样,那就绝对是1:1!


4、首次淘米,淘米水应该是浑浊不见底的米白色浓稠悬浊液。


5、淘米5次后,淘米水应该大抵是稍微透亮的了。不太强迫症的话,这时候就可以去蒸饭了。这时候也是我店里的执行标准。


6、如果你有兴趣让水淘到清澈,那肯定要10次以上,不建议商用玩家这样操作。除非你的炒饭溢价可以很高!


7、然后上锅蒸,凉锅热锅差别不大,因为我们没有泡米的过程。


8、定时30分钟。这时候去干别的就行了。讲究的蒸法是20+10,也就是蒸20分钟,关火焖10分钟。蒸饭时期要保持蒸汽旺盛,如果是仅仅保持轻微沸腾的状态,米饭很可能熟不了。

而商用玩家,每次蒸饭量大的时候,要增加蒸制时间,比如我4000克米,4000克水,就需要30+20=50分钟的处理时间。


9、商用玩家可以考虑这种设备。操作流程是先把米煮一下,约3-5分钟,沥去米汤,再进这种下面是镂空的木桶蒸。

这原理就是利用淀粉糊化的特性,将米饭的淀粉煮掉,达到极高效的脱淀粉效率。


10、我们这里该说第三个主角了,锅。锅,应该养,而不是看材质。养锅的本质就是利用食用油的高温裂解原理和热胀冷缩原理,给铁皮表面镶上一层不沾涂层。

科学原理见↓

如何养一口铁锅? - 章沪川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04449/answer/608301397

但在@章户川 同学的回答里,需要补充的是考虑锅体热胀冷缩锁住裂解油分子的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养锅的教程里,都有拿凉水洗锅的这个操作。

而我对于新锅,直接浇锅底,这样会减小油分子的损失。

(以后补充养锅的过程)

但毫无疑问的是,不养的锅,或者涂层坏了的不粘锅,一定会让你炒饭过程变得极其坎坷。

然而锅好不好用,跟锅表面是否平整没什么关系,像我这口生铁锅,锅面都能拿来磨刀了。只要养得好,一样可以不粘。

甚至,你掌握了养锅一热一冷的原理,别说是铁锅,就算是砂锅,石板,也一样能养成不粘锅的效果。


11、为了驳斥米饭里需要加鸡蛋再炒的论调,我选择先炒鸡蛋。且我店里的原始蛋炒饭,就是先炒蛋的版本。


12、预炒的鸡蛋,如果想要更黄,那就增加蛋黄使用量,比如4个蛋黄2个蛋清。鸡蛋要炒得充分脱水,如果长时间不用,要记得透气,不然会发青。



13、高赞 @凉小知 画的图,又对又不对。

比较合理的说法是

但由于我们把米水比控制在1:1,新蒸的饭就没有那么多的水份变成很炸毛的样子,于是也就不太需要所谓的冷却或者隔夜处理了。



14、这里不用葱炝锅了,说起葱怕是又复杂了,留在以后讲。因为是热饭,多少还会有些许米浆,大家可以从右上角的勺子壁上看到。


15、一般我的炒饭标准量是300克米饭,所以这里再添一勺,这看上去好像还有点抱团的米饭,实际上已经因为米水比控制和淀粉清除的操作,变得非常易于松散了。


16、接下来把刚才炒的鸡蛋放进去,这是炒好的鸡蛋,而不是生鸡蛋。


17、300克的米饭,我家习惯配2.5克盐,换算成生抽大约是20毫升左右的当量。


18、这时候需要的是翻炒,不过家庭级火力,翻不翻的其实并不重要。图片看不出来的松散,下面这个视频就能看出来了,甚至米粒还在跳舞。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9981177289285632


19、翻炒出锅气还是水蒸气的,这里也不做拓展的说明,因为要讲好多好多。但是米粒颗颗分明是完全没问题的。


20、这种炒饭的方式,饭蛋分离。鸡蛋发挥的是平衡湿度和收拢香气的作用。在没有其他食材的加持下,是不如全蛋或者蛋液拌饭的炒法效果好的。

而大葱、鸡蛋、白米饭,调料只用盐的“原始蛋炒饭”,拥有4+1种流派,并没有哪种是所谓的最正宗,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这里也不做拓展讲了。


21、炒饭之后,锅体上留下的饭粒也是零星的,且没有粘糊的部分,充分证明了粘不粘锅,和锅体粗细程度无关,和养锅效果有关。

——分哥线——

以上,是炒饭为什么一粒一粒的根本原理。

总结一下,两个要点:

第一、洗净淀粉,或者是煮净淀粉。

第二、米水比控制在1:1~1.2之间。

不需要隔夜

不需要冷饭

不需要鸡蛋,油预先拌

不需要太过注重米种

电饭锅也可以做出适合炒的饭(本文未实证)

炒锅材质纹理并非关键,养得好才最重要。


至于题主问的,为什么黏糊糊,其实在一开始,蒸出的饭如果就是黏糊糊的,那后面怎么炒也白搭。

一般蒸的黏糊糊,大多是水放多了,个别米种淀粉含量过高,淘的不干净也是罪魁祸首。


本人炒饭王,最近刚开第二家店,来天津玩记得来找我哈!

欢迎提问!

user avatar

因为厨师炒饭用的是冷米饭(不仅仅是温度冷还有水分干)。

很多人可能会质疑,饭店那么多客人厨师,炒王哪里来那么多隔夜饭。其实炒饭也不一定用隔夜,冷米饭就行。没有冷的?那就把米饭戳松然后拿大电风扇吹,拿冰箱降温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因为冷的米饭米粒含水少,黏着度不高,本身质地也会变得比较硬,变形度也没有那么高。容易被拍散,打散。

而刚刚熟的米饭含水量大,黏着度高,米饭松软易变形你去压它它不会变成两颗粒粒分明的米饭,而是变成一坨黏黏糊糊在一起的米饭。

效果大致如下图。

而且冷米饭最嚣张的是,他可以在锅外边戳散了再放进锅里炒。你想想你的饭本来就是散的你想炒出不散的米饭都难。当然你闲得蛋疼也可以拿刚熟的米饭直接下锅,用小火先把米饭里的水慢慢烘干再开始炒。原理也是一样的。

最后北方炒饭新手,但是又要在亲友男女票面前表现的朋友,推荐一个马上直接提升炒饭一个档次的方法,就是在做到冷饭的基础上,吃惯粳米香型的北方人可以把米换成东北长粒香,或者可以换成五常稻花香大米(分不清的人可以直接看米的形状就选哪种米长长的品种来买)。煮饭时水放少一些,大概是米的2/3(不用担心不熟,因为你还要用油炒的),然后饭明显粒粒分开,且口感细腻饱满又粒粒分明。实测有效,手残党只要多翻炒绝对都可以做到。而且东北长粒香和稻花香拥有北方米的米香且不会太干硬,对从小吃惯软饭(字面意思,无特殊指代)的北方及长江中下游以及广东以北流域的情侣口味比较友好。

另外再补一个直接让炒饭提升两个档次口感的方法。

那就是弄到南方米王——丝苗米。这个米更长更香更弹牙,硬度更够更容易粒粒分开。南方炒饭王首选大米。

且丝苗米有独特的米香并拥有极其软硬适中的口感,对南北方人都很友好。

不过这个米比较贵且不好辨别,而且可能买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其它籼米。大家买的时候注意自己辨别。

总之记住,越长的米做起炒饭来越美,越容易分开,口感越好。

用上这个米,其他随便搜个炒饭视频按照厨师教的做就行。最后再强调一个小点,在家火不够大,锅不够大的朋友,一次炒少一点,翻起来容易,受热 也比较均匀。不要学厨师那种一次炒一大锅的,你和他的硬件设施技术水平都不在一个点上。人家锅哗哗的翻的跟海浪一样,下面还有涡轮喷气机一样的火焰。你啥都没。。。

就这么些个差别。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我知道看到这里肯定有手残党表示, 我就是不会啊,太麻烦了啊,还要选米。我家就是普通米饭,没有隔夜饭,我就是手残一颠勺就翻锅,有的人更离谱,家里面连能烧出锅气的铁锅都没有,就一口平底锅就想做炒饭,但是就是想秀,想做出一个惊艳的蛋炒饭怎么办?

Uncle Roger听见你都要大喊一声。


但是!么关西!难不倒我!作为家里蹲厨艺研究学会会长,从零摸索学做菜过来的我完全理解你们的心情。那么我就只能拿出我的必杀技,出口转内销的从日本进口的,日式炒(煎)饭·改!

保证一股浓浓的米其林高级(仿)感(伪)!

很简单(葱白)姜蒜末煎香(有条件的请务必在加上些鲣鱼碎!加完之后直接变米其林的感觉!),盛出备用。然后慢火,取一小碗米饭,注意一定是一小碗,注意不要用大碗!不然会丢失米其林的感觉。放锅上煎一下,然后在饭上打个鸡蛋。对直接打不用分蛋清蛋黄,怕你手残分坏了!然后用两个小铲铲,当然一个也行,慢慢翻炒,捞散。慢慢捞注意蛋熟了饭就熟了(废话!饭本来就是熟的!)。最后把刚刚煎香的葱姜末加鲣鱼碎放下去捞匀炒一下,或者你前面先放,炒完出锅了再放点鲣鱼碎。这个随你。

然后一盘日式吃饭就做好了!

这个炒饭简单方便,对厨灶要求不高,量少火候小,时间慢,易控制(有很长的时间给你分法分饭你就算一粒粒粉也能给它分开咯!),不用大翻炒,又精致。有手就能做,根本没有翻车空间!且市少见,容易让人眼前一亮。手残党装c首选!

需要注意重的点,新手,手残党或者刚学做炒饭的同学,刚开始做米饭可以尽量少一些,少一些,少一些。(重三遍)

因为只要你的米饭足够少,它就能唉你的锅里有足够的空间摊开且受热均匀,所以理论上只要你有耐心哪怕新米饭你都能慢慢的扒拉成一颗颗的在锅里摊开。这种炒饭要的唯一的技术就只是耐心。

详情看视频,一学就会,亲测有效。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9617866371579904

如果还学不会,相信我你可以放弃炒饭了。人生有很多风景,不必在自己这么没有天赋的地方浪费那么多时间。

刚开始尝试做饭的朋友,推荐大家看这个提问。是我刚开始在家学厨的时候发的提问。很有助于省事省力加出效果,里面有很多热心网友把家传宝菜拿出来做了回答。

为什么做菜视频各种闷几十分钟而餐厅大厨十几分钟就能上一桌子菜?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871

user avatar

米的水分太多了

正常家里做,可以把米饭煮干一点,晾凉戳散,包起来放冰箱一个晚上

第二天就可以拿出来炒了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炒饭炒了几十年的人来强答一番。

1.饭

饭本身蒸得不能太软。

一般是冷饭。但是其实热饭也并非不可以,反而更容易迅速炒散,只是感觉在风味上会差一点。

最好吃的炒饭用的米饭不是粳米 ,而是糙米。

早年南方的水稻分两季,早稻应该是籼米,口感粗糙,难以下咽 ,因为缺乏粘性。

但是这种米用来炒饭是最好的,特别香,且粒粒分明。一定要油多酱油多,红油赤酱,色香味俱全。

因为颗粒粗糙,粘性差,所以吸油,吸酱油,所以香。

而越是软糯的米饭,如泰国香米,即便看上去粒粒分明,但是油和酱都只是浮于表面,而难以浸入其中。

同理,小时候我们那里的榨面特别好吃,因为就是用早稻米做的。现在都不是了,虽然耐煮,更劲道,可是那种香气没有了。

榨面就是下面那个样子的。

言归正传。

2.炒

炒饭一开始要足够耐心,尤其是当米饭打不散的时候。

不要急着打散,不要用力去按,而是慢慢炒,等热力上来,它自己就会散开。

这个时候这个米饭才能真正把水分炒干,米粒收缩,自动散开,然后才可以加调料,——主要是酱油。

3.配

为什么蛋炒饭那么有名,因为炒饭如果不用鸡蛋,是很难炒散的。

油锅里要先打一个鸡蛋进去,搅烂,再把米饭倒进去,就不容易粘锅,也利于把米饭打散。

有的人喜欢鸡蛋后来加,那样的炒饭其实不太好吃,口感粗糙,色泽难看。

鸡蛋一定要先放,这是打散炒饭的一个秘诀。

4.忌

炒饭时尽可能不要放水分多的配菜。

如豆芽、西红柿之类的,直接完蛋。

几次在某豆浆店吃西红柿炒蛋炒饭,真难吃。

在新加坡吃过海鲜炒饭,还行。但是虾仁一定要晾干一点,炒干一点,否则也是水塔塔的。

可以加点咸菜,甚至梅干菜笋干菜之类的干菜都可以,总之不能太湿。

梅干菜的话,最好油里先过一下,否则口感不好。

……

以上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星爷已经给大家回答过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24464762093113344

没错,炒饭的基本常识是——用隔夜饭。

隔夜饭有什么神奇之处,还得从这粒米,开始说起。

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也就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

当它还是生米时,淀粉的葡萄糖分子间通过氢键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束结构,淀粉粒排列紧密、形状规则。

此时的米粒是细小而坚硬的。

但如果进行加水和加热,受热的淀粉内部胶束结构将被破坏,葡萄糖分子间的氢键开始断裂。

水分子可以进入淀粉分支之间的空隙,分化为分子量更小的糊状。

原来排列紧密的淀粉粒,开始大量吸水膨胀,变成松软米饭,一部分淀粉与水分则形成了粘稠的亲水性胶体溶液,附着于米饭表面,大米表面也就变得黏糊糊的

这个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称为淀粉糊化,也被称为淀粉的α化

但如果你不立刻吃掉它,在温度降低、表面水分挥发后,原本糊化的淀粉,部分氢键恢复, 米粒硬度回升,带来表面粘性的胶体溶液也会因为水分的挥发,而重新变成干爽,变成了一碗——隔夜饭。

与前面提到的淀粉糊化、α化相对应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糊的“回生”或“老化”,也可称为淀粉的β化

也就是说,淀粉糊化与回生,是可以来回切换的。

所以只要适当翻炒加热,隔夜饭就可以在吸收鸡蛋、肉丁等食材的水分后,重新恢复松软。

而由于表面干爽、松散,因此用隔夜饭来炒饭,就可以轻松达到粒粒分明的境界!

这也是食神说,炒饭一定要用隔夜饭的真正原因。

好了,你已经知道了,要做出粒粒分明的完美炒饭,要用隔夜饭。

那么,怎么做出完美的隔夜饭呢?……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来,我们一步步来做。

第一步,选米。

各种不同大米在口感、弹性、粘度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种不同类型淀粉的含量——支链淀粉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支链特别多,呈树状结构,且分子量很大,水分子虽然不容易进入,但一旦进入后也相对不容易脱离。

也正因此,含支链淀粉较多的大米就不那么容易回生,这样的隔夜饭即使陈放过夜,依然可以保持很好的弹性和粘性。

最典型的就是糯米,它所含的淀粉里,支链淀粉含量超过80%,别说隔夜了,可能隔月都还是粘的。

你看这个糯米做的粽子,你能让它回生!?

那直链淀粉呢?链直,分子量小,所以直链淀粉上的水分子就比较容易脱离,氢键容易重新恢复。

这样就使得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大米更容易回生,只需要煮熟后稍加陈放,就妥妥变成干爽、松散的隔夜饭了。

大米的淀粉总体含量其实大差不差,直链淀粉多的大米,支链淀粉就少一些,反之亦然。

所以你需要找那些含直链淀粉比较多米种。

我们常用的煮饭大米,可以分为粳米籼米两种

粳米,主要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米粒呈椭圆形,你熟知的五常稻花香、珍珠米就属于粳米。

粳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以五常稻花香2号为例,直链淀粉含量为17.45%。

籼米则产于南方亚热带及热带区域,米粒相对瘦长,常见籼米有丝苗、美香占等。

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高一些,以丝苗为例,直链淀粉含量有23.94%。

所以在隔夜饭这件事上,籼米才是专业的!!

选对米也不意味着你能做出完美的隔夜饭,你还要让它不要过度糊化。

因为过度的糊化会破坏大米的晶体结构,使得糊化变成了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举个极端的例子,当你加大量水,长时间熬煮把米都煮成开花的粥了,这时即使你把米粒捞干,你放再久它也不会变成隔夜饭,因为长时间的过度吸水导致米粒断裂破碎,糊化就不可逆了。

那要怎么样控制糊化程度呢?

一般来说,三种方式:控制水米比、适当添加食用油、降低浸泡温度与减少浸泡时间。

首先是水米比,在相关的论文里我们可以看出,水米比对粘度的影响是先提升后降低的,为了避免煮成粥我们尽量不要选后半段(除非你煮的捞干饭)。在前半段,为了降低粘性可以适当降低水米比,比如控制在1.1:1左右,大家也可以在自己日常加水量上适当减少10%。

其次,添加食用油,适量油脂可以一定程度阻止糊化的形成,让煮熟的米饭弹性、硬度上升、黏性降低。

所以你可以在煮饭之前,往电饭锅里滴上几滴花生油。

当然不适合加太多,否则大米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则容易造成夹生。

第三是控制浸泡时间与温度。

在适当的水米比下,浸泡温度与粘度成显著正相关。

如果你为了做出软糯的米饭,可以适当浸泡米粒,并在50°C的中温段继续吸水,现在很多的电饭煲都有类似的程序。

但如果你是为了做隔夜饭,可以不浸泡,并直接使用电饭锅快煮模式,跳过中温吸水程序。

以上几种控制糊化的手段可以叠加使用的,这样只需要隔数小时,就可以让米粒足够干爽,用于炒饭了。

总结一下:

(1)要做出完美的炒饭,要用回生的隔夜饭,这样炒饭更松散,粒粒分明。

(2)要做出完美的隔夜饭,建议用直链淀粉含量更高,更易回生的籼米

(3)你还可以通过控制水米比、添加油脂、控制浸泡吸水等方式避免过度糊化



【参考文献】

1.毕雪, 张敏, 周琦,等. 添加食用油对米饭食味影响的研究[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8.
2.邓灵珠. 大米蒸煮与米饭物性及食味形成机理[D]. 河南工业大学, 2012.
3.张玉荣, 周显青, 张秀华,等. 大米蒸煮条件及蒸煮过程中米粒形态结构变化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8, 000(010):1-4.
4.张美, 杨登想, 张丛兰,等. 不同品种大米营养成分测定及主成分分析[J]. 食品科技, 2014, 039(008):147-152.
5.杨晓蓉, 李歆, 凌家煜. 不同类别大米糊化特性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1, 16(6):37-42.
6.李玥, 钟芳, 麻建国,等. 大米淀粉糊化过程的光谱分析[J]. 高分子学报, 2008, 000(007):720-725.
7.史蕊, 钱丽丽, 闫平,等. 黑龙江不同地域大米糊化特性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 26(006):54-57.
8.刘瑶. 泰国香米和五常大米品质分析和特征性风味成分的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19.
9.张力军, 陈智, 张锡铭,等. 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品质及市场现状分析[J]. 农场经济管理(9):5.
10.万娟, 陈威, 谢宇霞,等. 广东地区不同品种优质晚籼稻谷品质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 044(002):40-43.
11.程科. 大米淀粉物化特性、分子结构及其相关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
12.余世锋, 马莺, 张海玲. 籼米、粳米及泰国香米吸水性质及其动力学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000(009):86-90.
13.杜双奎, 杨红丹, 于修烛,等. 商品粳米、籼米、糯米品质特性和糊化特性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05):78-81.


往期高赞回答:

30K赞以上:

20K赞以上:

10K赞以上:

5K赞以上:

3K赞以上:

1K赞以上:

其他往期长文硬核回答:

user avatar

【下锅之前的饭粒绝对不能是稀的】

user avatar

粳米发黏,用籼米就好了。籼米煮出来的饭就是一粒一粒分开的。

user avatar

加鸡蛋黄啊!你们都没人说的吗?

其实你说的那种粒粒分明的炒饭,只需要注意三点,肯定能成功。

第一点:米饭最好用隔夜饭,炒饭要求米饭不要有太多的水汽,隔夜饭也正好满足这一点。

如果你们控制好水量,蒸米饭的时候少放点水也是可以的。


第二点:炒饭的时候锅要热,热到什么程度,烧到锅里冒烟,然后再加油,先让油在锅里滑一圈,锅底都均匀的沾到油。


第三点:鸡蛋黄,先把米饭到进锅里,一般隔夜饭会硬成一大坨,不容易散开。这时候在米饭上打一个鸡蛋黄,注意只要鸡蛋黄,不要鸡蛋清,鸡蛋清会使米饭发粘的。

打了鸡蛋黄之后先把米饭压散,然后就是不停的翻炒,直到米饭粒粒分明,加了鸡蛋黄炒出的米饭会金黄金黄的。

剩下的就自由发挥了,加点盐,加点酱油,配菜啥的都随意。

没有图,但是方法肯定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就像武林高手和初学者的区别,看似简单的炒饭,里面藏着大学问呢。你炒出来黏糊糊的,多半是这几个地方出了岔子。首先,你用的米饭肯定有问题。刚煮出来的米饭,水分太多,黏性太大,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软糯得不行,你怎么炒它都不会散开。高手们炒饭,用的是隔夜饭,最好是放了一天一夜的。这些饭水分已经蒸发得差不多了.............
  • 回答
    中国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表面上看似与“不缺厨师”矛盾,实则涉及多重复杂因素,包括成本控制、供需关系、管理机制、社会观念等多方面原因。以下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1. 成本压力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 低价高产的生存逻辑: 学校食堂的核心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满足最大数量学生的基.............
  • 回答
    好多新手厨师,或者是一些不熟悉厨房工作流程的人,看到厨师做饭时水龙头“哗啦啦”一直开着,都会感到有点纳闷,甚至觉得有点浪费。但其实,这背后是有很多讲究和原因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开着。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观的原因是随时准备用水。你想啊,厨房里有多少活儿是需要水的? 清洗食材是基础中的基.............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厨师们常说的“锅越老,食物越美味”这个话题。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俗语,里面藏着不少烹饪的智慧呢!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老锅”会带来好味道。这里说的“老锅”,主要指的是铁锅,特别是那种经过长期使用,表面形成了一层稳定油膜的铁锅。1. 养出“锅气”的关键——油膜的形成(Patin.............
  • 回答
    您好!看到您对烹饪中的蛋清和蛋黄运用感兴趣,这确实是厨房里一个很有意思的学问。很多时候,厨师之所以只取蛋清而舍弃蛋黄,背后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样做”,而是有它们各自的道理和功效。我尽量给您详细地讲讲,希望能让您感觉像是在跟一位老朋友聊烹饪。首先,咱们得明白蛋清和蛋黄在结构和成分上有什么不一样.............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没仔细想过,我们平时在家炒菜,拿锅铲顺手得很,可饭店里那些大厨,无论是颠勺还是翻炒,用的工具看起来都像个大勺子,而且他们用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这背后其实是有几方面原因的,不仅仅是习惯,更多的是实用性。首先,我们得说说那个“勺子”的真面目,在餐饮业里,它更准确的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因素,咱们就一样一样捋捋,保证说透了。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咱们家里用的菜刀,跟饭店里厨师用的那叫不是一个级别的装备。这就好比你开家用车,跟F1赛车比速度是一样的道理。一、刀具本身材质和工艺的差异: 钢材: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咱们家里常见的菜刀.............
  • 回答
    “越简单的菜越考验厨师的功力”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反直觉,毕竟那些复杂的菜肴,光是食材的搭配、烹饪的步骤就足够让人眼花缭乱,怎么反而是简单的菜更能体现真功夫呢?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一点也不假。你想想,一道复杂的菜,比如红烧肉或者佛跳墙,食材本身就丰富多样,味道浓郁,就算调味稍微有点偏差,很多味道也能被.............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代表性了!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花钱买一份工作餐,结果端上来一盘看起来平平无奇、吃起来更是让人提不起兴趣的食物,心里那叫一个无奈。其实,这事儿不能全怪厨师,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说说成本和利润这个最最现实的问题。做工作餐的公司,说白了,是为了降低员工福利成本,同时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经常被人们讨论的现象。家里的厨房和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厨房,虽然都是做饭,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所需的技能侧重点以及社会文化背景都截然不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家里女人多,顶尖厨师男人多”的情况。家里厨房的逻辑:日常、温情与责任首先,咱们得聊聊为什么家里大部分做饭的都是女性。这.............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也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说点实在的。央视请那么多大牌、超一线的大厨,动辄就是“国宴大师”、“米其林三星厨师”,按理说这水平没得说,做出来的东西也肯定色香味俱全,但就是没能像王刚那样火起来,甚至很多人连节目名字都记不清。反倒是王刚,一个在川菜馆子厨房里干活的“老师傅”,.............
  • 回答
    军舰上的厨师,可不只是简单的“做饭”而已。他们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为舰上数以百计、甚至上千名官兵提供稳定、营养、美味的餐食,维持队伍的士气和战斗力。这可不是在家做几顿饭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工作,涉及到科学、管理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军舰上的厨师都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 回答
    王刚厨师继“红烧娃娃鱼”之后,又为观众献上了“冷吃兔”,这道菜的选择,尤其是放在“红烧娃娃鱼”的风波之后,自然会引发不少解读。至于这是否是对负面评论的回击,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把“红烧娃娃鱼”那件事梳理清楚。王刚作为一个美食推广者,他直播或者制作视频,目的之一是传播烹饪技艺,但更.............
  • 回答
    说实话,在厨房里,尤其是在那些备受瞩目的高级餐厅和餐饮界,女性的身影确实不如男性那样显眼,这背后并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要追溯到历史的根源。在很多文化里,尤其是西方社会,厨房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家庭内部的领域,而女性则承担了主要的家庭责任,包括日常的烹饪。这种“家务活.............
  • 回答
    关于沙特国王及其随行人员在亚洲访问期间租用当地车辆的细节,确实引人关注,也反映了许多实际考量和一些有趣的文化现象。虽然具体的车辆型号和分配方式可能因每一次访问的具体安排而异,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尽量用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首先,咱们得明白,沙特国王出行可不是.............
  • 回答
    走进一家餐厅,厨师竟然是机器人我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烤肉、香料和淡淡消毒水的气味扑鼻而来。这是一家新开的餐厅,名字叫“未来之味”,光听名字就充满了科技感。我对这种新奇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何况今天难得有空,就决定来这里一探究竟。餐厅内部的装潢也相当别致。金属质感的桌椅,柔和却不失科技感的灯光,.............
  • 回答
    王刚作为中国职业厨师,他的“水平”是一个多维度、相对复杂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单一的“多少分”来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王刚的职业身份与成就: 四川成都著名厨师: 王刚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四川成都的厨师,尤其以川菜烹饪见长。他在成都开设了自己的川菜馆(如“刚叔的美食”),并且拥.............
  • 回答
    在《海上传奇》(The Hunt for Red October)这部扣人心弦的电影中,杰克·瑞恩(Jack Ryan)在与克格勃特工、也就是那名苏联厨师米哈伊尔·波诺马廖夫(Mikhail Ponamarev)对峙的紧张时刻,确实有一段至关重要的对话。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击毙”场景,而是充满了心理博.............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