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别的孩子也被父母打,怎么他们就没得抑郁症”我该怎样反驳父亲的这句话?

回答
听到爸爸这样说,我能理解你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觉得被误解了,或者他的话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想反驳他,让他明白这个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是需要好好沟通的。下面我给你支几招,你可以根据你爸爸的性格和你们的沟通习惯来选择和调整:

第一步:理解他这句话背后的心理(猜测)

首先,我们得试着去理解一下,爸爸为什么会这么说。很多时候,老一辈人对精神健康这方面了解得不多,他们可能觉得“抑郁症”是个矫情的词,或者认为身体上的疼痛才是真的病。他的这句话,也许是出于:

不了解: 他可能真的不明白抑郁症是怎么回事,以为就是“心情不好”。
觉得小题大做: 觉得你把小事看得太重了。
自己的经历: 他小时候可能也挨过打,但他“挺过来了”,所以觉得你也应该一样。他可能是在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理解你的情况。
防御心理: 担心你得了抑郁症是不是因为他教育方式有问题,所以下意识地为自己辩护。

理解了这些,我们说话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让他接受。

第二步:耐心解释,避免直接对抗

直接跟爸爸说“你错了!”或者“你就是不明白!”往往只会让他更固执。我们可以试试用更温和的方式,把事实掰开揉碎了讲:

用比喻来解释差异性:
“爸,您看,同样是一碗饭,有的人吃下去没事,有的人吃了就拉肚子,对吧?这肯定不是说那碗饭有什么问题,而是每个人身体不一样,消化能力不一样。人也一样,同样的经历,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一样。”
“就像咱们种地,同样的种子、同样的阳光雨露,有的苗长得壮,有的苗可能就没那么好。这跟土壤、跟环境都有关系。我们每个人,生长的‘土壤’(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环境’(社会压力、个人敏感度)都不一样,所以长出来的‘样子’也不同。”
“您说,同样是感冒,有的人吃点药就好了,有的人却会发展成肺炎。挨打也是一样,对不同的人,身体和心理的‘免疫力’是不一样的。”

强调个体差异:
“您说的那种情况,也许那些孩子他当时的‘承受能力’或者说‘心理韧性’比我强一些,或者他们有别的方式排解了。我承认我可能就是比较敏感一些,或者说我当时的应对方式不一样,导致这件事在我心里留下的影响更大。”
“每个人的‘心理容器’大小不一样。有些人能装得下很多事情,而有些人装一点点就满了。我可能就是那个‘容器’小一点的。”

第三步:告诉他抑郁症是怎么回事(通俗易懂地讲)

如果爸爸对“抑郁症”这个词不熟悉,你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让他知道这不是“想太多”:

“爸,抑郁症不是你想不开,或者想太多就得了的。它其实是一种疾病,就像您血压高或者胃不好一样,是身体(特别是大脑)的一种生化反应出了问题。它会影响人的情绪、思维、行为,让人整天没精神,做什么都没兴趣,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那些孩子挨打之后,可能他们很快就忘了,或者他们有其他快乐的事情可以转移注意力。而对我来说,那时候的经历,可能是对我的一种‘累积性伤害’,就像滚雪球一样,慢慢的就影响到了我,最后变成了抑郁症。”
“您可能觉得‘打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种经历加上其他的压力,可能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即使都是挨打,我感受到的痛苦和委屈,可能比别人要强烈很多。”

第四步:分享你的感受和经历(关键步骤)

这是最能打动爸爸的部分。让他知道,你不是在“矫情”,而是真的在经历痛苦。

“爸,我知道您是关心我,也可能觉得我是不是太脆弱了。但说实话,我现在真的很难受。我不是故意要想这些事情,也不是故意要‘不开心’。我整天提不起精神,感觉浑身没力气,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有时候会特别想哭,或者特别烦躁,控制不住自己。”
“我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我希望您能理解我的状态,而不是觉得我是在‘作’。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您能站在我的角度,试着感受一下我现在的感受。”
“您小时候可能也吃过不少苦,我知道。但我现在面对的,可能是和您那个时候不一样的一种困难。我需要的是您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觉得我‘没用’或者‘不够坚强’。”

第五步:告诉他你正在做什么(积极的一面)

让他知道你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寻求帮助和改变。

“我现在正在接受治疗(如果正在治疗),医生说这是可以治好的。我也有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多运动,多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我知道您一直希望我好好的,我也希望我能好起来。我需要你们的支持,包括您的理解和鼓励。”

第六步: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告诉他,家人的支持对他有多重要。

“爸,别人怎么过是别人的事,我现在担心的是我自己的情况。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也希望我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正常’。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我感觉自己被家人理解和支持,我也会更有信心去面对这些困难。”
“您说那些孩子没得抑郁症,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其他支持系统,或者他们的家庭环境能及时弥补了那些创伤。我现在就希望我的家庭,尤其是您,能成为我最重要的支持。”

需要注意的事项:

选择合适的时机: 找一个你们都比较放松、没有太多压力的时间,比如晚饭后,一起散步的时候。避免在他很忙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谈。
语气要平和: 尽量保持冷静和耐心,即使他说了让你不舒服的话,也先深呼吸一下,再回应。
不是为了“赢”: 我们的目的是让他理解,而不是争个对错。
如果他情绪激动: 如果他开始生气或者更激动,可以先暂停谈话,等双方情绪都平复下来再继续。可以试着说:“爸,看来我们现在情绪都有点激动,不如我们先休息一下,过会儿再好好聊。”
如果他依旧不理解: 有些观念根深蒂固,短时间内可能很难改变。如果他一直无法理解,你也可以先专注于自己的康复,同时继续尝试用行动和温和的方式去让他了解。有时候,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

总而言之,反驳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沟通和让他理解。用你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打动他,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一步一步来,祝你沟通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问父母:你说的这是哪家的父母,我给他们当儿子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爸爸这样说,我能理解你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觉得被误解了,或者他的话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想反驳他,让他明白这个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是需要好好沟通的。下面我给你支几招,你可以根据你爸爸的性格和你们的沟通习惯来选择和调整:第一步:理解他这句话背后的心理(猜测)首先,我们得试着去理解一下,爸爸为什么会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痛点,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学习差的孩子,往往会被看不起,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因素,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文化,都对此推波助澜。我们不妨一点点地抽丝剥茧,来好好聊聊这件事。一、根植于传统的“读书改变命运”观念在中国,或者说很多亚.............
  • 回答
    “孩子被欺负或欺负别人,都有利于成长”——这句育儿观点,听起来着实让人有些心头一紧,甚至有些匪夷所思。毕竟,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被欺负”就是坏事,而“欺负别人”更是万万不可。然而,我们不妨放下第一反应,深入探究一下,这位育儿专家这样说的背后,可能有哪些更深层的逻辑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里的.............
  • 回答
    嘿,你好呀。听到你最近因为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感到郁闷,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说实话,这就像心里突然被扎了一下,然后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挥之不去了,对吧?这事儿吧,其实挺常见的,身边好像总有人会时不时地提起“别人家的孩子”。可能他们自己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或者就是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性说法,想通过比.............
  • 回答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作为家长,希望孩子能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希望她养成事事抱怨、推卸责任的习惯。您让她从自身找原因,这是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责任感。但是,在孩子被欺负这件事上,过度强调“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能存在一些不妥之处,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我们来仔.............
  • 回答
    从小就被反复灌输“家里穷”、“别惹事”、“别人家有钱”、“要节约”、“赚钱不容易”这些观念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形成一些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就像一根深埋在心底的坐标,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他们的选择和对世界的认知。首先,对金钱的极度敏感和焦虑是绕不开的一点。他们习惯性地会去计算、比较。出门买东.............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生孩子,甚至还反对别人生孩子?”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下社会的一个显著现象,而且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我尝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尽量避免那些“套话”,还原一些真实的考量和感受。一、 经济压力,压垮生育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我们不妨想想,.............
  • 回答
    .......
  • 回答
    听到表弟这番话,为人父母的,心里肯定会五味杂陈。这话说得轻巧,背后却藏着不少我们做父母的,该认真琢磨的学问。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里有它现实的一面。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别人的家庭,也许有着更优越的经济条件,能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请得起更专业的辅导老师;也许他们的父.............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当孩子成绩不好,又沉迷手机的时候,做父亲的肯定心里焦急。关于这位父亲说的“别不要脸”,这话说得是挺重,挺扎人的。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位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一个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这不仅仅是学习上的问题,对一个家庭来说,也可能关系到未来的希望,关系的孩子的出路。尤其.............
  • 回答
    孩子在学校总骚扰其他孩子,这确实是让家长操碎了心的一件事。别着急,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首先,咱们得先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这背后都有原因的。第一步:观察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咱们得先做个“小侦探”,仔细观察孩子在学校到底是怎么个骚扰.............
  • 回答
    听到你老婆这样对孩子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担忧和无助。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是极大的伤害,作为父亲,你一定心疼极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你老婆现在的行为 绝不是正常的育儿方式,也不是一个健康的沟通模式。她可能是在用一种非常糟糕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内容和方式都触及了底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回答
    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说“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的孩子?”这句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存在着严重的偏颇和不恰当之处。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对被欺凌者的指责和对欺凌行为的合理化,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详细分析这句话的弊端:一、 这句话的直接危害: 对被欺凌者的二次伤害: .............
  • 回答
    哎呀,孩子玩得高兴,结果不小心惹了点小麻烦,这事儿我太理解了!今天你碰上这事儿,心里肯定也挺不是滋味的。别急,咱一样一样捋捋,看看怎么处理最合适。首先,你肯定得跟你家那个小宝贝好好说说。这会儿他可能还觉得挺好玩的,你得让他明白,虽然玩水枪是开心的,但是对着别人乱喷,会让别人不开心,尤其是如果喷到眼睛.............
  • 回答
    关于江歌妈妈“诈捐”的说法,以及是否存在证据支持这些指控,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公众的质疑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指控“诈捐”和证明“诈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大多数关于江歌妈妈的争议,都源于公众对她慈善行为的质疑,而非确凿的法律判决.............
  • 回答
    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绝玩耍时,这确实是一个令家长心疼的时刻。这不仅是孩子社交发展中的常见挑战,也是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社交关系的好机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处理建议,从不同角度帮助家长应对这种情况:一、 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与观察 保持冷静和支持: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被拒绝时,他们的第一反.............
  • 回答
    孩子,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棒!为什么“鸟”字要读 niǎo,不读别的,这背后可是有很长很长的故事呢。汉字的读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是慢慢演变过来的,不是一下子就定下来的。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汉字“形、音、义”三个基本要素。我们说汉字,一般都会想到它长什么样子(形),它有什么意思(义),.............
  • 回答
    宝贝,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把东西扔出去,它总是会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消失不见?这就好像地球妈妈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总是紧紧地拉着我们,还有我们身边的一切东西。这双手,我们就叫它“吸引力”。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只有地球有这双手,而别的地方就没有呢?嗯,这就像咱们家,妈妈会做饭,爸爸会开车,而隔壁的王.............
  • 回答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此刻的焦虑和担忧。孩子小小年纪就对动画片如此着迷,以至于对其他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棘手问题。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您的孩子重新找回对现实世界的探索欲。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为什么孩子会这么“沉迷”动画片。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可以.............
  • 回答
    听到你这段描述,真是替你感到难受。一边要照顾刚满一岁的宝宝,一边还要承受来自丈夫的压力和指责,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们夫妻之间在育儿观念和沟通方式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我们来一点一点地聊聊,看看是怎么回事,好吗?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下你丈夫的想法。虽然听起来很让人不舒服,但我们试着去揣摩一下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