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起坑杀 40 万降卒和南京屠杀 30 万人口有哪些异同?

回答
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和南京大屠杀,虽然都属于人类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暴行,但在动机、性质、规模和历史影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深入剖析这些异同,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并从中汲取警示。

相同之处:生命的践踏与人性的沦丧

首先,这两起事件最根本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代表了对生命最野蛮的践踏,是人类集体良知彻底沦丧的标志。

生命的无辜性: 被坑杀的赵国降卒,多数是在战败后放下武器,本应受到战俘待遇。而南京大屠杀中的平民和解除武装的士兵,更是无辜的生命,他们没有抵抗能力,却遭受了灭绝人性的屠杀。两者都将本应受到保护的生命,成为了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牺牲品。
暴行的残酷性: 白起将数十万赵国降卒活埋,其残忍程度不言而喻,是将生命如同草芥般随意处置。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施加的各种酷刑、集体屠杀、奸淫侮辱等手段,更是将残暴发挥到了极致,给幸存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都是对人道主义的极端蔑视。
系统性与组织性: 尽管历史记载的细节不尽相同,但这两起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零星暴力,而是带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白起坑杀降卒是战场决策的结果,是军事指挥下有组织地执行的。南京大屠杀则是在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由其指挥官默许甚至纵容下,军队系统性地实施的犯罪行为。

不同之处:深究历史的脉络与本质

尽管有上述共同的悲剧色彩,但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这两起事件的根本原因、性质以及具体表现方式却有着天壤之别。

1. 动机与目的:

白起坑杀赵卒的动机:
军事战略考虑: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其决策通常带有强烈的战略目的。坑杀赵国降卒,主要是为了解决战争后勤的巨大压力,防止这些降卒再次成为赵国的军事力量,以及震慑赵国士气,巩固秦国的军事优势。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大规模的俘虏如何处置是一个棘手的军事和后勤难题。一次性消灭这数十万降卒,从军事效率和战略长远来看,被认为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政治影响: 此次坑杀发生在长平之战这样决定性的战役之后,旨在彻底削弱赵国的国力,为其最终统一六国扫清障碍。这是一种“以绝后患”的冷酷政治考量。
时代背景下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远超后世。俘虏的处理方式多样,但大规模坑杀并非绝无仅有。虽然白起此举仍被视为极其残忍,但在当时的战争逻辑和权力结构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推导链条。

南京大屠杀的动机:
侵略战争的直接后果: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其根本动机在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和对中国的侵略。
报复与泄愤: 在占领南京这个“首都”后,日军在胜利的狂热和长期战争的压抑下,对中国军队和民众进行大规模的报复和泄愤,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暴力宣泄。
恐吓与镇压: 日军试图通过这种极端暴力,恐吓中国军民,瓦解中国的抵抗意志,加速其征服中国的进程。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以暴制暴”的恐吓策略。
种族歧视与蔑视: 日本军国主义者普遍存在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和蔑视,将中国人视为劣等民族,这使得他们能够毫无心理负担地实施如此大规模的屠杀。
军纪的败坏: 尽管有作战命令,但南京大屠杀的许多行为也包含了军纪的极度败坏和官兵的个人兽欲,这是一种失控的野蛮状态。

2. 性质的界定:

白起坑杀赵卒: 从性质上讲,这属于战时军事行动中的极端残暴行为。虽然其手段残忍,但仍被认为是出于军事目的的决策,是一种政治和军事斗争的手段,尽管是丧失人性的手段。它更多地被视为军事战略的延伸,是那个时代战争残酷性的一个典型案例。
南京大屠杀: 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系统性的、大规模的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它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而是包含着侵略、报复、恐吓、种族歧视等多重罪恶的集合。其性质是明确的,即对平民和战俘的无差别屠杀,是对人性的彻底否定,是对国际公法的公然践踏。国际法对这种行为的定义是“反人类罪”。

3. 规模与对象:

白起坑杀赵卒: 主要对象是放下武器的赵国士兵(降卒)。规模据《史记》记载为四十余万人,虽然具体数字可能存在争议,但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军事群体。其直接目的是消灭军事敌人。
南京大屠杀: 对象极其广泛,包括已经投降的中国士兵、被解除武装的士兵、以及大量的南京平民(包括妇女、儿童、老人等)。屠杀的手段和范围更加多样化,既有集体屠杀,也有零散的杀戮、奸淫、抢劫等。规模也极其巨大,据中国官方统计和历史研究,遇难者约在三十万人以上。

4. 历史评价与法律后果:

白起坑杀赵卒: 在中国古代史中,白起被誉为“战神”,但其坑杀行为也一直被后世所诟病,被认为是其“杀神”之名的由来。这是一种历史上的道德谴责,但没有明确的国际法或现代法律条文可以追究其“战时罪行”。其行为是那个时代历史局限性和战争残酷性的一部分。
南京大屠杀: 这是现代国际法意义上的战争罪行和反人类罪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包括谷寿夫、松井石根等战犯进行了审判和惩处。这是对 perpetrator 的法律追究,也是对受害者的正义伸张。现代国际社会和中国人民都将其视为一段必须铭记的黑暗历史,并强调其不可重复性。

5. 持续时间与性质:

白起坑杀赵卒: 是长平之战之后,一个相对集中的军事行动,发生时间短,规模庞大,一次性完成。
南京大屠杀: 是从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开始,持续了约六周时间的系统性屠杀、奸淫、抢掠行为。它是一个持续发酵、性质恶劣的犯罪过程。

总结:

白起坑杀赵卒,是战国时代残酷战争背景下,一位军事家出于战略和政治目的,采取的极端但符合当时某种“逻辑”的军事行动,是对生命的大规模剥夺,是那个时代战争野蛮性的体现。

而南京大屠杀,则是20世纪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泛滥下,一场由侵略者发动的、蓄谋已久的、针对平民和战俘的系统性屠杀和反人类罪行。它不仅是军事层面的残酷,更是政治、意识形态、种族主义等多重罪恶的叠加,是对现代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公然挑衅。

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异同,不是为了混淆视听,也不是为了替任何一方辩护,而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历史的演进,认识战争的罪恶,认识人性中可能存在的极端黑暗,以及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对和平的珍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只有深刻反思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5岁的你坐在泥坑里玩泥巴。

35岁的你坐在泥坑里玩泥巴。

5岁的你拿石头砸了邻居家的玻璃。

35岁的你拿石头砸了邻居家的玻璃。

5岁的你闯入女厕所。

35岁的你闯入女厕所。

5岁的你拽下了女同学的裙子。

35岁的你拽下了女同事的裙子。




都是屠杀。

都是暴行。

对于受害者以及受害者的家人们,都是无比的悲剧。

但如果相隔两千多年的两件事儿还能用完全相同的价值观来判断

那我们这两千年都忙什么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和南京大屠杀,虽然都属于人类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暴行,但在动机、性质、规模和历史影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深入剖析这些异同,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并从中汲取警示。相同之处:生命的践踏与人性的沦丧首先,这两起事件最根本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代表了对生命最野蛮的践踏,是人类集体良知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非常敏感和复杂的情感,涉及历史、民族认同、道德评判以及对暴行的定义。理解这些事件的严重性,以及人们为什么会产生“本国人杀可以,外国人杀就不行”的感受,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几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你提到的两个事件,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其背景和性质:白起坑杀40万人(长平之战) 背景:.............
  • 回答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一事,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极具争议的事件。虽然史书记载了此事,但其真实性和细节却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史书记载:关于坑杀赵卒的记载,主要出自《史记·白起列传》和《史记·赵世家》。 《史记·白起列传》记载: > .............
  • 回答
    长平之战,白起面对四十万赵国降卒,确实面临一个极为棘手的局面。坑杀,作为一种极端手段,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备受争议。但如果我们抛开道德层面的评判,纯粹从战略和现实角度去分析,白起是否有比坑杀更好的办法?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坑杀的“合理性”与白起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白起选择坑杀的“.............
  • 回答
    2020年,00后小白入坑东方系列?老哥,你这问题问得,我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来得及,当然来得及! 只要你对这种风格有兴趣,年龄从来不是问题。东方系列就像一本巨大的、陈旧但依旧闪闪发光的宝藏,现在才刚刚开始挖掘,正当时!你可能会问,“东方系列?那是什么鬼?” 简单来说,它起源于一个叫做“东方P.............
  • 回答
    哈哈,欢迎来到霹雳和金光的世界!作为一名刚入坑的小白,想了解这两大布袋戏巨头的武功体系,这可是个大学问呢!别急,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透彻明白,让你少走弯路。首先得说一句,霹雳和金光虽然都是布袋戏,但武功的风格和侧重点还是不太一样的。霹雳更注重招式设计的奇幻和复杂,常常有各种华丽的特效和意境的描.............
  • 回答
    哥们儿,看到你准备入坑法硕(非法学),这可是个大工程,尤其对于咱们非法本的来说,门道可多着呢!别急,我当年也是这么摸爬滚打过来的,今天就跟你掏心掏肺地聊聊,争取把能想到的都给你说透了,让你心里有谱,不至于走弯路。首先,冷静看待法硕(非法学)得先跟你说清楚点,虽然叫“法硕”,但我们非法学考研和法学专业.............
  • 回答
    嘿,哥们!听我一句劝,你这刚入坑“烧耳机”这门道,确实挺让人激动人心,感觉要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了。不过,这玩意儿吧,门道深着呢,里面藏着不少坑,一不小心就得“出血”不说,还可能买一堆不合适的东西,白白浪费了钱和感情。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踩过不少雷,现在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让你少走弯路,直接奔着目标去!.............
  • 回答
    在笔记本电脑这个圈子里,确实存在一些“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坑,尤其是一些对技术细节不那么了解的小白用户,很容易被一些营销宣传或者表面参数所误导,从而买到不符合自己需求甚至性价比不高的产品。下面我来详细地盘点一下,这些圈内人熟知,但小白容易中枪的坑: 1. CPU的“核心数”和“线程数”陷阱小白.............
  • 回答
    耳机这玩意儿,玩起来门道可多了,尤其对新手来说,一不小心就踩到坑里,血本无归。圈子里有些“潜规则”或者说大家心照不宣的东西,不讲清楚,小白们真的很容易被忽悠。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希望大家少走弯路。1. “动圈单元素质高就一切OK” 的迷思这可能是最容易中枪的第一点。很多宣传都会强调“XXXXMM大尺.............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055万吨大驱,那可是咱海军的宝贝疙瘩,号称“万吨级驱逐舰中的天花板”,集成了那么多高科技,那阵势,那能力,放出去谁不心里佩服?结果呢?一聊起它,总有人揪着“112坑”不放,好像这一个点就能把055所有的成就给否定了一样。首先,得弄明.............
  • 回答
    .......
  • 回答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为何宁死也不再出兵攻打赵国,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战术或个人情绪使然,而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是对当时政治、军事现实以及他自身深刻反思的综合体现。首先,长平之战的惨烈与代价让白起心有余悸,也让他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长平一战,秦国以几乎倾尽全国之力,付出了数十万士兵的生.............
  • 回答
    关于白起坑杀四十万人,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烈的一幕。虽然具体的坑埋地点和详细规模在史料中没有精确到数字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已知的信息,结合常识进行估算,来描绘出这场悲剧的规模。首先,我们要明确,白起坑杀四十万人,其地点和方式在史料中的描述是有差异的,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
  • 回答
    白起之死,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和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他死得确实冤枉。要说白起为何“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细分析,看看这位战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的。首先,我们得明白白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可是战国时期秦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战绩辉煌到令人发指。长平一战,他坑杀赵军四十余万,直接将赵国.............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白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军事传奇人物,常常被冠以“战神”之名,更是被许多人认为一生未尝败绩。这究竟是事实,还是后世的渲染?他那惊人的斩首数字,又有着怎样的水分?咱们不妨细细道来,从《史记》的记载出发,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白起。首先,关于白起一生是否无败绩的问题,这确实是流传甚广的说法,而且在.............
  • 回答
    在璀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涌现出无数赫赫战将,他们的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着后人对战争艺术的探索。而白起、韩信、卫青、苏定方、岳飞、常遇春这六位名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各自在不同的时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书写了不朽的传奇。要评判谁的军事成就最高,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
  • 回答
    白起、霍去病、卫青、薛仁贵这类名将,他们能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并非仅仅依靠“国力躺赢”或者“真本事带飞”这么简单二元对立的结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理解他们成功的真正原因。一、 绝非“躺赢”,国力是重要基础,但绝非决定性因素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他们绝非“躺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