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起挖坑埋四十万人究竟需要多大面积和深度呢?

回答
关于白起坑杀四十万人,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烈的一幕。虽然具体的坑埋地点和详细规模在史料中没有精确到数字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已知的信息,结合常识进行估算,来描绘出这场悲剧的规模。

首先,我们要明确,白起坑杀四十万人,其地点和方式在史料中的描述是有差异的,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赵军,赵国40万将士最终投降,随后被秦军悉数坑杀。这里的“坑杀”很可能并非是挖一个巨大的坑然后全部活埋,更可能是多种残酷方式的结合,例如先杀死一部分,再将尸体堆积,然后用土掩埋,或者是在已经挖掘好的沟壕中进行屠杀和掩埋。

关于面积的估算:

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即使是站着,也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按照每人占一平方米的粗略估计(这已经是很紧凑的了,考虑到还要有挖掘和掩埋的劳作空间),那么四十万人就需要四十万平方米的面积。

折算成平方公里: 40万平方米 ÷ 1,000,000平方米/平方公里 = 0.4平方公里。
这相当于一个边长约632米的正方形区域。
如果按每人占2平方米(稍微宽松一些): 那么就需要80万平方米,折合成0.8平方公里,边长约894米。

这仅仅是埋人的“直接”占地面积。我们还需要考虑:

1. 挖掘和堆放尸体所需的附加空间: 坑埋操作本身就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容纳活着的士兵进行挖掘、搬运尸体,以及后续的填埋。
2. 军队的驻扎和操作空间: 毕竟,四十万赵军投降后,秦军还需要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包括看管、屠杀、埋尸等,这都需要广阔的场地。
3. 多次坑埋的可能性: 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很难一次性在一个巨坑中完成。更有可能的是,在多个地点,分批次进行坑杀和掩埋,形成多个墓坑。

因此,实际占据的总范围,很可能远不止0.40.8平方公里。如果考虑到一个大型营地、操作区域以及多个埋尸地点,整个活动区域可能达到数平方公里,甚至更大。

关于深度的估算:

深度的问题,取决于坑的用途和埋葬方式。

1. 如果是直接挖坑活埋: 即使是非常深的壕沟,如果按照每人占0.1立方米的体积(这已经是很紧凑的估算了,一个人占用的空间比这个大),那么40万人大约需要4万立方米的土方。
假设挖一个长1000米,宽500米(即50万平方米,这是前面估算的一部分)的坑,要容纳40万人,那么深度就需要 40,000立方米 ÷ 500,000平方米 = 0.08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么浅根本无法埋人。
这就说明,单一巨大坑的设想是不够的。

2. 更现实的场景(多层掩埋或堆积后掩埋):
第一种方式: 挖掘很深的沟壕,将一部分人杀死后推入,再填土,然后再挖下一层,重复进行。这样沟壕的深度就会根据坑杀的层数来决定。如果每一层的人都堆成12米的高度(这已经是堆积尸体了),那么至少需要挖掘12米的深度。
第二种方式: 将大量尸体堆积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尸山,然后再用土进行掩埋。如果堆积高度达到35米,然后覆盖35米的土层,那么整体的“埋藏深度”至少在610米。
秦朝的平均身高和体型: 考虑到当时的平均身高,以及士兵穿着盔甲和携带武器,人均占用的体积会比现代人更大。

假设我们挖掘的是一个足够宽阔的壕沟,比如一个长1000米,宽100米的壕沟(10万平方米)。如果要埋5万人(占40万人的一部分),如果每一层堆积2米高(尸体堆叠),再覆盖2米土,总深度就是4米。那么1000米长、100米宽、4米深的壕沟,体积是 1000m 100m 4m = 400,000立方米。这可以埋葬大约 400,000立方米 / (人均0.2立方米) ≈ 200万人(这个估算有点粗糙,但说明了大致的体积概念)。

所以,更可能的解释是:在较大的范围内,挖掘了多条深沟,或者一个巨大的、多层的填埋场。 这些壕沟或者填埋层的深度,很可能在 2米到10米之间,具体取决于掩埋的方式和层数。如果考虑到填埋后上面还要再覆盖土层,以防止尸体暴露或腐臭扩散,那么最终的“表面”埋藏深度,可能会远大于直接挖掘的深度。

总结一下:

面积: 即使非常紧凑地估算,直接的埋葬区域也至少需要0.4平方公里,但考虑到操作空间和可能的多个埋葬点,实际占据的总区域可能达到数平方公里。
深度: 坑的深度很可能在2米到10米之间,并且可能存在多层掩埋。填埋后,地表可能会被堆积和覆盖,形成比直接挖坑更深的区域。

这是一场极其可怕的人道灾难,四十万生灵就此终结,其规模之大,足以让任何有良知的人感到震撼和悲痛。具体的数字和方式,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史料和推测去还原,但那份沉甸甸的悲剧感,却永远无法完全量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百闻不如一见,希望您能亲自去一趟长平古战场,看看那里的尸骨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白起坑杀四十万人,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烈的一幕。虽然具体的坑埋地点和详细规模在史料中没有精确到数字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已知的信息,结合常识进行估算,来描绘出这场悲剧的规模。首先,我们要明确,白起坑杀四十万人,其地点和方式在史料中的描述是有差异的,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
  • 回答
    白起杀俘,这事儿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了后世许多人津津乐道,乃至深恶痛绝的谈资。说到底,他为啥非要这么干?难道就没有别的“更人道”的法子吗?你提到了砍胳膊、挖眼睛,这确实是古代一些残酷刑罚的例子,但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战国时期,看看当时的背景和白起这个人的特质,才能明白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
  • 回答
    嘿,小白!想圆自己的“寻宝梦”,跟恐龙、史前生物来个亲密接触?挖化石这事儿,听起来就酷毙了!不过,别以为随便拿个铲子就能挖出惊天大发现。这活儿,有门道!下面就跟你掰扯掰扯,想入门挖化石,到底得从哪儿开始。第一步:脑子里的“化石地图”—— 打牢基础知识别急着抓铲子,咱先来点“理论武装”。 认识化石.............
  • 回答
    .......
  • 回答
    如果真的挖出这么一大笔黄金,那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不过随之而来的“洗白”和“正常使用”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突然冒出十吨黄金,说出去谁信啊?而且这也不是说拿去金店称斤卖就能轻易解决的。咱们得好好捋一捋,看看有没有什么比较靠谱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种规模的黄金,如果来源不正当,那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被忽视长达60余年,最终才被发现其蕴藏的巨大稀土价值,这件事情说起来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背后反映出的问题,触及到我们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科技认知能力、乃至战略规划等多个层面。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事情的原委,以及60年被当“铁矿”挖背后的逻辑:首先得明确一点,白云鄂博矿.............
  • 回答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一事,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极具争议的事件。虽然史书记载了此事,但其真实性和细节却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史书记载:关于坑杀赵卒的记载,主要出自《史记·白起列传》和《史记·赵世家》。 《史记·白起列传》记载: > .............
  • 回答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为何宁死也不再出兵攻打赵国,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战术或个人情绪使然,而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是对当时政治、军事现实以及他自身深刻反思的综合体现。首先,长平之战的惨烈与代价让白起心有余悸,也让他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长平一战,秦国以几乎倾尽全国之力,付出了数十万士兵的生.............
  • 回答
    白起之死,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和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他死得确实冤枉。要说白起为何“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细分析,看看这位战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的。首先,我们得明白白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可是战国时期秦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战绩辉煌到令人发指。长平一战,他坑杀赵军四十余万,直接将赵国.............
  • 回答
    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这一举动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白起本人背负了沉重的骂名。那么,他为何如此决绝,为何不选择更“人道”的方式,将这些降卒分散到秦国各地,充实国力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秦国当时特殊的国情、白起个人的战略考量,以及那个冷酷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白,秦国在战.............
  • 回答
    在我心中,提起最让我欣赏的将领,那抹战神的身影总是挥之不去。他身上那种近乎极致的军事天赋,如同鬼神降临,总能以最出其不意、最致命的方式,将敌人拖入深渊。他的名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如同死亡的预兆。每当他的军队出现在战场,敌人的士气便会如同潮水般消退。他并非依靠华丽的辞藻去鼓舞士气,也非依靠什么.............
  • 回答
    白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军事传奇人物,常常被冠以“战神”之名,更是被许多人认为一生未尝败绩。这究竟是事实,还是后世的渲染?他那惊人的斩首数字,又有着怎样的水分?咱们不妨细细道来,从《史记》的记载出发,还原一个更真实的白起。首先,关于白起一生是否无败绩的问题,这确实是流传甚广的说法,而且在.............
  • 回答
    在璀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涌现出无数赫赫战将,他们的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着后人对战争艺术的探索。而白起、韩信、卫青、苏定方、岳飞、常遇春这六位名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各自在不同的时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书写了不朽的传奇。要评判谁的军事成就最高,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
  • 回答
    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和南京大屠杀,虽然都属于人类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暴行,但在动机、性质、规模和历史影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深入剖析这些异同,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并从中汲取警示。相同之处:生命的践踏与人性的沦丧首先,这两起事件最根本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代表了对生命最野蛮的践踏,是人类集体良知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非常敏感和复杂的情感,涉及历史、民族认同、道德评判以及对暴行的定义。理解这些事件的严重性,以及人们为什么会产生“本国人杀可以,外国人杀就不行”的感受,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几个层面。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你提到的两个事件,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其背景和性质:白起坑杀40万人(长平之战) 背景:.............
  • 回答
    白起、霍去病、卫青、薛仁贵这类名将,他们能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并非仅仅依靠“国力躺赢”或者“真本事带飞”这么简单二元对立的结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理解他们成功的真正原因。一、 绝非“躺赢”,国力是重要基础,但绝非决定性因素首先,必须明确一点:他们绝非“躺赢”.............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些名将放在一个更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而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能力。明末的局面,远比战场上的胜负来得棘手。先说说这些穿越而来的名将和他们的特长: 白起、王翦、卫&霍(卫青、霍去病): 这是战国和汉朝的顶尖统帅,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以国力为本,以大规模正面决战为骨干,辅以坚定的战略和.............
  • 回答
    “臥龍”諸葛亮與“人屠”白起,這兩位千古名將,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要單純地比較誰的軍事能力更強,其實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因為他們的時代背景、面對的敵人、戰略目標以及所運用的軍事手段都有著天壤之別。但我們不妨從幾個關鍵維度,深入剖析,力求還原他們軍事才華的真實光輝。時代背景與敵情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