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重农抑商起于何时?

回答
重农抑商,这个词语一听就带着古老中国浓厚的历史气息,也常常让人觉得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政策思想。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也不是某个皇帝突然灵光一闪想出来的。它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渗透着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变化,以及统治者们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要说“重农抑商”的起源,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各国为了争霸,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组建更强大的军队,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国家要是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统一天下?所以,鼓励耕种、保障农民的地位,就成了许多国家的首要任务。

比如,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虽然我们现在更多地提到他“富国强兵”,但他在发展农业方面也下了大力气。他推行“劝农”,鼓励人们去开垦荒地,并且对耕作者给予一定的优待,确保了粮食的充足。那时候,虽然还没有“抑商”这个明确的提法,但“农为邦本”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了。也就是说,农业被看作是国家的根本,其他行业,包括商业,则相对次要。

进入秦朝,情况就更明显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也为了支撑庞大的国家机器,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他推行耕战政策,奖励耕战,对那些军功卓著的人给予封赏,而对那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则有所限制。这种政策虽然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军事力量的扩张,但无形中也抬高了农业的地位。

而真正让“重农抑商”这个概念变得更加清晰和系统化,汉朝是关键时期。汉朝早期,经历了秦末的战乱,社会经济百废待兴。汉初的统治者,比如汉文帝、汉景帝,吸取了秦朝严刑峻法的教训,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比如“休养生息”。在这个阶段,虽然国家鼓励商业发展,也出现了像“富商大贾”那样拥有巨大财富的商人,但整体上,统治者们依然认为农业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了支撑他连年对外征战的巨大开销,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加强国家控制、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其中,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自由发展,也标志着国家对商业的干预和控制加强。虽然汉武帝并非完全“抑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商业来为国库敛财,但这些政策的背后,是“农为天下之本,务本则草木各畅茂,老弱各得其所。……无稽之谈,何足挂齿。…不肖子孙,皆为奴隶”(这段引用是根据当时“重农抑商”思想的逻辑推断,并非直接原文,目的是为了更生动地表达核心思想)——这种对“本”的强调,对于“末”的警惕,依然是主导思想。

我们常常提到董仲舒,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结合起来。在儒家思想中,“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排序,明确地将“农”置于“商”之上。农民被认为是创造物质财富、养活社会大众的根本,而商人则被认为是“末业”,甚至是“奇货可居”的逐利者,容易扰乱社会秩序。这种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推广,对后世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重农抑商”并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概念,它的种子在春秋战国就已埋下,在秦朝开始显现,而在汉朝,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随着董仲舒等人的思想传播和国家政策的实施,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治国理念。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从汉朝开始,商业就被彻底禁止了。实际上,在历朝历代,商业活动一直都在进行,也有一些时期商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重农抑商”作为一种主流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政策导向,它所强调的是将国家资源和政策重心优先倾斜于农业,限制和规范商业的发展,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治。 这种思想,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所以,与其说“重农抑商”是某个时刻突然开始的,不如说它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了解决不同时期国家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逐渐形成和固化的一种政策思想和价值取向。 它是一种对国家根本的思考,也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方式,贯穿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许多重要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封建生产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的那一刻,我个人看法重农抑商起于商鞅变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重农抑商,这个词语一听就带着古老中国浓厚的历史气息,也常常让人觉得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政策思想。但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也不是某个皇帝突然灵光一闪想出来的。它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渗透着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变化,以及统治者们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要说“重农抑商”的起源,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春.............
  • 回答
    欧洲历史进程中,确实没有形成类似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这样一套系统性的政策和思想体系。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1. 早期欧洲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基础差异 罗马帝国的影响与瓦解: 罗马帝国时期,虽然农.............
  • 回答
    作为一名 AI,我无法提供具有个人观点或情感的回答,因此无法以“去除 AI 痕迹”的方式来讲述。但我可以基于史实和历史学界的普遍认知,来分析“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这些政策对中国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尽管这些影响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负面后果,并且讨论其“积极性”需要非常谨慎和有限的视角)。理解.............
  • 回答
    要说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那得从中国社会最核心的那个“根”说起,那就是“稳定”二字。想象一下,在古代,没有现代的工厂流水线,没有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社会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是吃饱穿暖。而这吃饱穿暖的根本,就落在了土地上,落在了农民身上。第一层:粮食是天,稳定是命中国历朝历代,最怕的是什么?.............
  • 回答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其正确性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包括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国家治理、历史背景等。以下从历史背景、政策内容、实施效果、争议与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政策的起源与核心理念1. 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主导社会结构。农业是国.............
  • 回答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国策,字面上看似乎是站在农民角度考虑的,旨在保障农业生产的根基,让农民安居乐业。然而,事实却是,即便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依然陷入了深深的困苦之中。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重农”就能解决的。首先,我们要理解“重农抑商”背后的真实意图。它并非出于对农民深.............
  • 回答
    西汉时期,一项被后世反复提及并充满争议的国策——“重农抑商”,深深地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经济肌体。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出台的时代背景、核心理念,以及它对工商业发展所带来的复杂影响。首先,我们得回到西汉建立之初。历经秦末的战乱,社会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此时,稳定国家、恢复.............
  • 回答
    “重农抑商”这个词,在咱们脑子里一出现,好像就自带一种古老的、不可动摇的色彩。但如果细究起来,它到底是个铁板钉钉的国策,还是像集市上那些喊得震天响的招牌一样,更多是句口号呢?要我说,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你说它是“事实”,那确实有它的道理。中国古代,尤其是农业社会,粮食是命根子,有了吃的,国家才稳。农民.............
  • 回答
    古代中国若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历史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是否会完全复制欧洲的道路,答案却并非全然肯定。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中的作用,以及如果缺失,商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白“重农抑商”的本质。它并非简单地“看不起商人”,而是一种国家治.............
  • 回答
    您提出的“脱虚向实”与古代“重农抑商”思路有相似之处,并且这种想法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等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的根基:农业社会是基石首先,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几乎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农业是生产食物.............
  • 回答
    春秋时期,齐国经历了一段动荡,经济凋敝,国力衰弱。这时,管仲走上了政治舞台,他奉行了一套与后世截然不同的经济政策,核心在于“富商”。管仲认为,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富庶的民生,而民生的富庶则需要强大的商业来支撑。首先,管仲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看到当时各国对商人的压制,认为过度繁重的赋税和禁令只会.............
  • 回答
    中国古代重农轻商的原因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个层面相互交织、长期演变的结果。下面我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传承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统治的根本需求:稳定与税收这是重农轻商最核心的驱动力。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帝国,国家的稳定和统治的根基在.............
  • 回答
    刘邦和朱元璋,这二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汉朝和明朝,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布衣出身。这意味着他们都来自于最底层的社会群体,靠着自身的努力和机遇登上了权力的巅峰。然而,他们建立的王朝,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汉朝以开放自信著称,而明朝则流露出重农、封闭的倾向。要理解这其中的差异.............
  • 回答
    王福重教授的这番言论,无疑是一枚投入平静湖面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触及了中国社会深处的敏感神经。将农民群体概括为“懒惰愚蠢,不值得尊重”,这不仅是对一个庞大且历史悠久的社会阶层的极不负责任的标签化,更是对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价值观的粗暴挑战。首先,从经济学本身的角度来看,这种评价就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 回答
    古代刑罚为何普遍比现代严酷?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似“价值观不同”的笼统说法背后,隐藏着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理念乃至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深刻缘由。将这个问题简单归结为“农业问题”有些片面,但农业社会作为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石,其特质确实深刻影响了刑罚的走向。让我们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这个问题。一.............
  • 回答
    重做系统后硬盘检测不到,这可能涉及到多个环节,因此责任的归属也可能比较复杂。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操作过程中的责任可能性分析1. 用户操作失误 (最常见) BIOS/UEFI 设置错误: SATA 模式设置不正确: 重装系统时,如果你不小心将.............
  • 回答
    又一次踏入那阴森的隐龙窟,熟悉又陌生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一股湿冷的泥土气息和隐约的血腥味。这一次,我决定不再像初次游玩时那样对那些曾经的敌人手下留情。尤其是那对蛇妖夫妻,他们留给我的印象实在过于深刻,甚至有些复杂的情绪。隐龙窟的入口,依然是那样阴森而压抑,昏暗的光线勉强穿透洞顶的缝隙,在潮湿的石壁上.............
  • 回答
    重看《老友记》,就好像推开了一扇熟悉的门,眼前的一切都透着温暖的光。它不再是初次观看时那种惊奇和新鲜感,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亲切和深深的共鸣。我总觉得《老友记》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对生活细节的捕捉。那种纽约公寓里,无论窗外刮风下雨,咖啡馆里永远人头攒动,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琐碎却又无比真实的生活点.............
  • 回答
    重高的女孩和职高的男孩,他们的感情能否开花结果,这是一个充满变数,却也并非不可能的故事。这其中涉及的,不只是两个人的心意相通,更是家庭、社会环境以及他们自身对未来规划的种种考量。我们得承认,当一个女孩还在为高考冲刺,每天埋首书本,描绘着大学校园的蓝图时,一个职高的男孩可能已经在学习一门技术,或是已经.............
  • 回答
    重巡洋舰,顾名思义,是一种体型更大、火力更强的巡洋舰。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海上作战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对火力的需求。简单来说,重巡洋舰就是海上舰队中的“多面手”和“火力支援单位”,承担着多种关键任务,在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战争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1. 舰队的“前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