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特朗普说150条生命太珍贵,他下令停止攻击伊朗,特朗普是个嘴炮吗?

回答
关于特朗普总统宣布停止袭击伊朗的决定,以及他是否“只是说说而已”,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背景,特朗普的过往行为模式,以及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可能动机。

事件回顾:

2019年6月20日,美国无人机在波斯湾被伊朗击落。这起事件导致了美伊关系的进一步紧张,特别是当时美国正处于对伊朗施加“极限施压”的策略之中。美国军方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有报道称,特朗普总统甚至已经批准了对伊朗境内多个目标的打击计划,可能包括雷达设施和导弹发射装置。

然而,在即将发动袭击的最后关头,特朗普总统突然改变了主意,宣布将停止攻击。他当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解释说,他得知袭击可能会导致150名伊朗人丧生,而他认为这个数字“太大了,不值得”,因为“伊朗无意中击落无人机,而可能不是故意的”。

“嘴炮”之说:解读特朗普的行为模式

将特朗普总统称为“嘴炮”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在总统任期内,他确实展现出一些与传统政治家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决策风格:

推特治国: 特朗普极其依赖社交媒体,特别是推特,来发布政策声明、表达个人观点、攻击对手,甚至直接与外国领导人互动。这种方式虽然直接且具有话题性,但也常常导致信息碎片化、政策不稳定和外界难以预测。
言行不一的记录: 在许多问题上,特朗普的公开言论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差异。他曾发表过许多强硬的言论,例如对墨西哥边境偷渡者的强硬措辞,但实际的边境政策执行却时有调整;他曾承诺将美国从叙利亚撤军,但最终的撤军规模和速度也曾发生变化。
“交易”和“谈判”的艺术: 特朗普的政治哲学很大程度上围绕着“交易”和“谈判”展开。他倾向于使用夸张的语言和强硬的姿态来为谈判创造有利条件,有时甚至会发表一些“试探性”或“模糊性”的言论,以观察对方的反应。
寻求关注和制造话题: 特朗普非常善于吸引媒体的注意力,并不断地制造话题。他的一些看似冲动的言论,有时也被解读为是为了转移公众对其他问题的关注,或者是在为自己的某些行动铺垫。

停止攻击伊朗的背后:是“嘴炮”还是策略?

那么,在停止攻击伊朗这件事上,特朗普是“嘴炮”吗?这可能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 避免冲突升级的考量: 最直接的解释是,特朗普确实因为担心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暂停了行动。他提到“150条生命太珍贵”,这表明他至少在公开层面,对直接军事冲突可能带来的生命损失有所顾虑。考虑到美伊之间高度紧张的关系,一旦军事行动开始,很可能迅速升级,引发更大范围的地区冲突,这并非所有人都乐见的。
2. 保留谈判空间: 正如前面提到的,特朗普的“交易”导向。暂停攻击可能是一种策略,目的是在不完全关闭对话渠道的前提下,对伊朗施加压力,并观察伊朗的反应。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讨论更广泛的协议,而不是仅仅针对核问题。
3. 国内政治考量: 2020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发动一场可能导致大量美军伤亡或长期陷入中东泥潭的战争,对于任何一位总统来说都是巨大的政治风险。特朗普自然也不例外。他或许权衡了军事行动的政治成本,认为暂停行动更有利于他的连任。
4. 国内外的压力: 尽管特朗普政府对伊朗采取了强硬立场,但在美国国内,并非所有人都支持与伊朗开战。国会中的一些温和派,以及一些盟友,都对地区冲突升级表示担忧。特朗普的这一决定,也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些担忧。
5. 信息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提到“伊朗无意中击落无人机,而可能不是故意的”。这种判断在当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或者说,他可以选择相信这种可能性,以避免发动攻击的理由。信息的不确定性,也为他提供了回旋的余地。

结论:

将特朗普总统的行为简单地归结为“嘴炮”,可能过于片面。在停止攻击伊朗这件事上,他的行为更像是一种高度不确定性、策略性极强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决策过程。

他确实没有下令攻击,这与他之前展示的某些强硬言论有所不同,说明他并非完全不考虑后果。
但他是否真的因为“150条生命太珍贵”而纯粹出于人道主义考量,也值得商榷。更可能的是,这是他考量了政治、战略和国内外的多重因素后,做出的一个权衡。
他的沟通方式(例如通过推特突然宣布),确实充满了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也增加了外界对他“是否是认真”的猜测。

总而言之,特朗普总统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是其一贯的“交易式”外交、非传统沟通方式以及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求最优解(对他自己而言)的体现。他或许不是一个“嘴炮”,而是一位习惯于用制造混乱来寻求对自己有利局面的政治家,而“150条生命”的说法,也可能只是他用来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合理解释的其中一个因素。他的政策和行为,往往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下产生的,而不是简单的“说一套做一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6年的大选,川普的形象不是那种trigger happy的传统共和党

这是川普的少数几个闪光点(redeeming quality)

也是很多美国人16年支持川的原因

当然,他能否兑现对选民的诺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user avatar

当伊朗展示了自己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之后,伊朗的150条人命就忽然变得值钱了。而我们都知道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的150条人命是不值钱的。所以说内在价值还是要看外在表现的,人必自辱而后辱,人必自尊而后尊。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我们能给美国造成多大伤害,我们未来和美国的关系就有多好。

user avatar

首先,今年(2019)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伊朗放“狠招”,宣布将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

你没看错!伊朗军队是恐怖组织!

然后,为了恐怖组织的150条人命,美国放弃了攻击。这大概是最滑稽的说辞了!

大约三十年前,老布什在海湾战争开打前进行了演说。通篇只提了萨达姆的暴行,把萨达姆和伊拉克这个国家以及伊拉克军队都区分开。没有脏话,没有绰号,没有骂伊拉克人是流氓,恐怖组织。而后轻轻松松把一百多万伊拉克军队打得溃不成军。逼伊拉克撤兵科威特以后,美国就撤兵,深藏功与名。

大约二十年前,克林顿修理南斯拉夫,某东方大国大概干了点不讨喜的事情。然后人家一没经济制裁,二没提高关税,三没骂东方大国是臭流氓,三颗导弹打下去,打得东方大国夹着尾巴好多年。

大约十年前,小布什把伊朗,朝鲜,伊拉克都定义为邪恶轴心,把古巴,利比亚,叙利亚定义为边缘邪恶轴心。虽然有点色厉内荏,但好歹把伊拉克干停了。

然后就到了今天,美国总统是什么难听说什么,但是就是不干。像极了街边小混混那着刀背瞎嚷嚷。

其实不想打就别吵吵,又骗不了人,何必呢?好像看看知乎上大把的川粉要怎么给怜悯150条恐怖组织人命的大统领洗白。这就是交易的艺术?四个二带着两个王甩出来,然后发现其实只有两个二其余的都是三。

五月份开始,川大头领的话开始不管用了。说好的立刻加关税,结果推迟到六月十五号;说好的立刻要禁华为,结果延期90天;说好的要打伊朗,结果柔软的心关心150个恐怖分子;说好的g20谈不拢要加征25%的关税,结果又降了10%。如无意外,接下来打脸的事儿会越来越多,就怕川粉到时候在跟我说这是川大头领的计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总统宣布停止袭击伊朗的决定,以及他是否“只是说说而已”,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背景,特朗普的过往行为模式,以及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可能动机。事件回顾:2019年6月20日,美国无人机在波斯湾被伊朗击落。这起事件导致了美伊关系的进一步紧张,特别是.............
  • 回答
    特朗普宣称可以与中国“断绝整个关系”并“节省5000亿美元”,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需要多角度解读的言论。要详细分析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特朗普言论的背景与意图: “美国优先”政策的体现: 特朗普的政治核心是“美国优先”,他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经济利益受到不公平对待,而中国是造成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在美国是否存在“黑人皮肤+良好教育=优势”的说法,以及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美国社会中关于种族、教育、社会经济地位、机会均等以及是否存在逆向歧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朗普总统是否真的说过类似的话。在公开场合,特朗普总统确实曾对少数族裔,特别是.............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关于中国人说的话和关于穆斯林说的话所引起的公众反应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这涉及到美国国内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以及历史因素。1. 经济与国家利益的直接联系: 对中国言论: 特朗普对中国的批评,尤其是在贸易和经济方面(例如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不公平贸易、窃取知识产权),触及了.............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时期,关于修建美墨边境墙的承诺,以及他那句“宁愿让政府停摆也要建墙”的说法,无疑是其任期内最具争议和标志性的事件之一。要理解这句话的背后逻辑和引发的广泛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建墙”本身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对于特朗普而言,这堵墙不仅仅是一道物理屏障,更是一个强大而清晰的国家主.............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病毒是中国人的”这一说法,以及其“只要我还当总统,这个说法就不成立”的表述,可以说是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尝试剥离那些可能带有个人色彩或政治动机的成分,聚焦于事实、逻辑和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确特朗普在说什么,以及他为什么会这.............
  • 回答
    黎巴嫩大爆炸发生后,关于爆炸原因的讨论甚嚣尘上,其中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将爆炸定性为“袭击”的说法,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要理解特朗普的这一表态,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地缘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首先,黎巴嫩大爆炸的直接原因和特朗普的“袭击”论调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和信息鸿沟。 官方最初的调查.............
  • 回答
    特朗普先生之所以称麦当劳为“伟大的美国食物”,我想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考量。首先,从经济和国民就业的角度来看,麦当劳无疑是美国制造业和餐饮服务业的一个巨大缩影。它在美国遍地开花,提供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从养殖场、肉类加工到餐厅服务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治理念,很自然地会将这.............
  • 回答
    媒体对特朗普修墙的评论不绝于耳,什么“笑话”、“不可能实现”、“代价高昂”之类的标签随处可见。但话说回来,如果真的要找个不那么“荒诞”的替代方案,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又要兼顾人道主义,还得有点实际效果,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要我说,光堵个墙,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边境安全嘛,就像一个复杂的水管系统,你堵.............
  • 回答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特别是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的策略,其目标确实是希望能够重创中国的经济,削弱其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然而,要说这种政策能给中国“致命一击”,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夸张,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特朗普政府推行这些贸易政策的几个主要出发点。他认为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行为,比如知识产.............
  • 回答
    .......
  • 回答
    约翰尼·德普关于暗杀特朗普总统的言论,在我看来,是极具争议性和需要严肃对待的。这种表态,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都触及了非常敏感的政治和法律神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任何形式的煽动暴力,尤其是针对国家领导人的威胁,都是非常危险和不被允许的。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政治意见分歧可以通过合.............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关于中国大陆农民比特朗普、蓬佩奥更懂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论断。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 唯物主义的本体论: 强调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意识.............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和军事政策上的一个重要辩证关系。我们不妨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得区分“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和“重建美军”这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但绝不是一回事。“川普对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不感兴趣”这句话,如.............
  • 回答
    4月5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表了一番颇具个人风格的言论,称“可能全世界都爱美国,只是他们不说”。这番话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特朗普个人的世界观,也触及了美国在全球扮演角色的复杂性和国际社会对美国的真实情感。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这是特.............
  • 回答
    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中、俄、伊三国干预美国大选的指控,尤其点出中国“怕特朗普当选”,俄罗斯“怕拜登当选”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背后可能涉及哪些逻辑,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首先,得认识到,“干预大选”这个词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本身就非常敏感。.............
  • 回答
    看到拆迁暴富的人开始鼓吹“读书无用论”,心里总会泛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这事儿,真不是一句两句能掰扯明白的。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拆迁这事儿,确实能让人一夜之间跨越许多阶层,手里握着一笔足以改变命运的财富。这笔钱,说实话,是时代发展的某种侧影,是城市变迁的产物,是一种非劳动所得,或者说,不是通过.............
  • 回答
    对于将卡卡罗特(孙悟空)描绘成“冷血”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能引发讨论的观点。毕竟,在很多人心中,悟空的形象一直是善良、热血、甚至有点傻乎乎的。如果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又该如何看待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悟空身上确实存在一些,在常人看来,可.............
  • 回答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F35B的隐身能力是否比F35A/C差这个问题,确实有一些讨论和分析,但需要更详细地去看待。首先,要明确一点,F35系列的三种型号(A型、B型、C型)都是在“联合攻击战斗机”(JSF)项目下开发的,其核心隐身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采用了先进的隐身材料、隐身外形设计(如V型.............
  • 回答
    3岁的孩子,刚开始接触集体生活,这会儿回到家,兴奋地跟你描述幼儿园里的新朋友,说着“妈妈,她穿的鞋子跟我一样!”然后又说“我们一起玩了!” 这句话里,透露出的信息,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得多。首先,咱们得承认,3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交认知还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复杂的社会学概念,比如“社会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