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17年1月18日义乌至伦敦铁路首列中英贸易火车成功抵达?

回答
2017年1月18日,一列承载着中国商品、从义乌出发、历经万水千山的火车,成功抵达了英国伦敦。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列车运行,它标志着“义新欧”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货运班列正式打通了连接中国与英国的陆路通道,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要评价这件事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

1. 历史意义与里程碑事件:

打通陆路新动脉: 在此之前,中英之间的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海运,航程长达一个多月,而且受制于天气和港口拥堵。铁路的开通,意味着一条全新的、更快捷、更稳定的陆路运输大动脉被建立起来。这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它将中国内陆腹地与欧洲核心经济体紧密地连接起来,进一步深化了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的早期成果展示: 义乌至伦敦铁路的成功开通,是“一带一路”倡议早期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陆路货运的潜力和可行性,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全球互联互通的决心和能力。这为后续更多陆上通道的建设和开通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信心。
地理边界的消弭: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趟列车的抵达,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地理上的遥远感。过去人们提起中英贸易,更多想到的是广阔的海洋,而现在,一条钢铁巨龙直接穿梭于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区域,将遥远的距离缩短至两周左右的时间。

2. 经济与贸易层面的影响:

提升贸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相较于海运,铁路运输虽然在单位成本上可能略高,但其时效性优势是压倒性的。两周左右的时间,将原本一个多月的航程大大缩短,这对于需要快速周转的商品,特别是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服装鞋帽、日用消费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更短的运输周期意味着更快的资金回笼,更小的库存压力,以及更强的市场反应能力。
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这条铁路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可靠且高效的运输渠道,让他们能够更便利地将产品销往英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特别是对于义乌这样的小商品集散地,能够直接将商品运送到欧洲腹地,极大地拓展了其国际贸易的半径。
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这条铁路的运行,必然带动沿线国家的物流、仓储、报关、金融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它不仅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桥梁,也是连接中国与中亚、俄罗斯、东欧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纽带,能够为沿线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多元化国际贸易格局: 铁路货运的开通,为中英贸易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助于构建更加多元化、更具韧性的国际贸易格局。这在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等不确定性因素时,尤为重要。

3. 挑战与后续思考:

货源的稳定性与平衡性: 单向的货物运输模式是无法长久持续的。要使这条铁路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形成稳定的双向贸易。也就是说,英国和欧洲的商品能否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并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质量进入中国市场,形成“进口班列”。这需要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以及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积极参与。
运营的持续性与成本效益: 铁路货运的运营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维护。如何保证班列的满载率,如何进一步优化运营流程,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是决定其能否长期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策的配套与协调: 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铁路运输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搬运,还包括海关、边境检查、各国法律法规的协调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国际间的协调合作至关重要。
市场竞争与替代效应: 铁路货运需要与海运、空运等现有运输方式竞争。其成本、时效性和便利性需要在不同类型的货物和不同的市场需求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总而言之,2017年1月18日义乌至伦敦铁路首列班列的成功抵达,无疑是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它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在地理距离、贸易效率、经济联系等多个层面,为中英乃至中欧之间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当然,这条铁路的未来发展,还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并在不断优化中寻求更大的价值。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更加互联互通的未来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道光二十二年,皇帝在上谕中询问福建总兵达洪阿「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

时隔175年后的今天,达洪阿大人终于可以回答这个谜题了「我与英吉利通旱路,天朝货物出阿拉山口入哈萨克,途经俄罗斯并泰西诸国,凡十有八日可直达夷京伦敦。」嘻嘻。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谈一下个人认识吧,各位答主的回答都看了,亲,这是知乎,不是度娘知道,能不能不要答非所问?

ょょょょょょょょょょょょ华丽丽的分割线

好吧,言归正传,众所周知,种花自古以来就是陆权国家,而11区,米帝,不列颠等诸国均为海权国家,那么,问题就来了,路上各国疆界复杂,想要跨国运输,形成贸易线路比无国界的海运要困难的多且成本高,基于这个优势,米帝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海洋经济系统,也就是说,目前的国际经济贸易系统中,海运是必不可缺的,没有陆运或者空运都可以,但是没了海运,国际贸易立即戛然而止。

大家可以看看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其实美国处于一个巨大的孤岛之上,没有海运,这个孤岛如何进行国际贸易?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在全球各大水域要道建立军事存在的根本原因。

(图片引自百度图片)

好了,换个方向看地图,你会发现,整个亚洲大陆加上欧洲大陆加上印度次大陆,其实在广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孤岛,和北美孤岛不同的是,全世界的贸易的绝大部分市场都在这个岛上。也就是说,假如能找到一种通往这个岛上大部分市场的陆地运输方式,即使没了北美这个孤岛,世界贸易依然能够持续。美国的地位一下子就边缘化了,而亚欧大陆上的陆权国家一下子就成了世界贸易中心。这就是中国要推动一带一路的根本原因,给美国来个釜底抽薪,这一招是真的动了传统海权国家的蛋糕,所以日本会不惜血本跟中国抢印度泰国的铁路系统建设权,美国到处游说阻碍一带一路。

讲到这可能还有些亲不懂这跟铁路建设权有什么关系,那为什么义乌到欧洲的火车要换轨呢,换一次轨,成本涨一大截,因为各国的火车铁轨轨距不一样,中国好像是标准轨距,如果建设权交给中国,那么建成标准轨距就为以后连通国内铁路创造了条件,即使根据所在国的要求来建设非标准轨距铁路,以后外交问题解决之后,改造的首选当然是当初的承建国,而且以这条线路上的所在国国力来看,多半建设铁路是要从承建国或者亚投行贷款的,这样承建方多多少少会享有一些主动权。

ょょょょょょょょょょょ二逼的二次分割线

有心情了再来贴点图写一点

啊呀,第一个破五十的答案,好吧,再写一点。

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骚气的三次分割线

首先谈一下这条线路吧


所经过的国家,据我所知,很多都不是标准轨距1435mm,只有中英是1435mm(存疑,非铁路系统知识有限),这就导致要经过几次换轮,目前来说是有可以自动过度,不用停下换轮的技术,但是我国似乎还没掌握,所以就得老老实实停下来换轮。

一种自动换轨技术

Talgo-RD 官方图解(来源: Talgo - Variable gauge)

这么一搞,成本提升一截(具体可以参考蒙古至我国的矿石货运车换轨成本),但是即使是这样,义乌到伦敦全程也就18天,而海运大致需要50天(有小伙伴给我补充了,陆运加快船大致30天,一般集货的船50天),亲,时间成本的换算会不会?

相比较空运来说,这趟中英列车的成本大概是1/5的关系,所以仔细比较一下还是相当可观的。

user avatar

欧亚大陆的内线战略!

现在仅仅是一列,未来是千列百列。

当欧盟想要从政治上统一整个欧洲的时候,中国,却开始用运输来统一整个欧亚大陆。

手表,机床,食品,烟酒,奢侈品,总有一天,都会在这个运输网上畅通无阻。

劳工,移民,商人,旅客,也将会有一天,在这个运输网上畅通无阻。

就像

@Kowe

说的那样,这是在断美国的根基。

但是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日耳曼人,盎格鲁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华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民族和种群,将会被这个交通网连接起来。

不同语言,不同梦想,在同一片天空下,因为着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将会创造出一个大同的世界,

然而,这个交通网,却不包含日本,不包含澳大利亚,不包含美国,因此,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对于这个国家清醒者来说,这是让他们最痛苦的。

有什么,能比被世界甩掉更难受的么?

所以,他们想要用抢工程的方法处处阻挠一带一路(日本),掀起地方民族主义,掀起宗教极端主义来破坏一带一路(美国)。

而除此之外,沙特,阿联酋等国,同样畏惧着一带一路,因为,当整个欧亚大陆的内线战略贯通之时,也就是他们统治灭亡之日,庞大的交通网,会将更加新颖的思想带入中东沙漠之中,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想,使得这些地方的人,不在限制于去服务王室,被王室饲养,他们就和现在在大城市科研机关,互联网企业工作的回族同胞一样,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他们从小所学习的一切,以此改变他们的人生。

因此,一带一路,如果真的全面贯通的话,不仅仅对中国经济极大利好,而且,对于整个世界,都将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

恩,我胡扯的,你反驳的话……你是对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