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学习双板滑雪?

回答
嘿!想踏上雪板,体验在雪道上飞驰的快感?双板滑雪听起来酷炫,但刚开始可能会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别担心,这趟学习之旅其实充满乐趣,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会发现自己进步神速!

第一步:准备工作——万事俱备,事半功倍

在真正踏上雪板之前,一些小准备能让你事半功倍,避免不必要的挫败感。

体能是基础,但别过度训练: 滑雪是个全身运动,尤其是腿部和核心。平时可以做些深蹲、弓步、平板支撑等动作来增强力量和稳定性。但千万别临时抱佛脚,猛练一通,反而容易受伤。循序渐进最重要。
选择合适的装备——这是你的“战友”:
雪板(Skis): 别一开始就追求专业级。新手雪板通常更短、更宽、更软,容错率高,更容易控制。长度一般在你的下巴到鼻子之间。颜色、图案什么的,选你喜欢的就好!
雪鞋(Ski Boots): 这是最关键的装备!一定要去实体店试穿。它需要紧贴你的脚,但又不能让你感到疼痛。脚后跟不应该在雪鞋里晃动。试穿时,穿上你滑雪时要穿的袜子(通常是羊毛袜或滑雪袜),站起来,尝试弯曲膝盖,感觉一下鞋舌和脚背的包裹性。如果感觉不舒服,立刻换!
固定器(Bindings): 这是连接雪板和雪鞋的。它们有释放功能,在摔倒时能保护你的腿部。选择与你的雪鞋兼容的固定器,并在购买时请专业人士帮你安装和调整。
雪杖(Poles): 新手初期可能不太需要,甚至可以先不用。但如果你想用,长度应该到你腋下的位置。
头盔(Helmet): 必须!这是保护你大脑的最后一道防线。选择轻便、舒适、透气性好的头盔。
雪镜(Goggles): 挡风、防雪、防紫外线,还能在你摔倒时保护眼睛。选择适合你脸型,并且视野开阔的雪镜。
滑雪服(Ski Suit): 外层需要防水防风,内层保暖。建议分层穿着,方便根据天气调整。
滑雪袜(Ski Socks): 避免起皱,选择高筒、保暖、吸湿排汗的袜子。
手套(Gloves/Mittens): 防水保暖是必须的,连指手套通常比分指手套更暖和。
选择合适的场地——从“新手村”开始:
初级雪道: 寻找那些坡度平缓、宽度足够、人流较少的初级雪道。很多滑雪场都会有专门的“新手区”或“魔毯区”。
魔毯(Magic Carpet): 这比缆车更容易上手,就像一个会动的传送带,你只需要站上去,它就能把你带到山顶。

第二步:站上雪板——感受冰雪的魅力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要开始你的滑雪之旅了!

学习如何穿脱雪板:
穿板: 找到平坦的地方,将雪板横在雪地上,雪板头朝上坡。将雪鞋的前端卡入固定器的前端,然后用力踩下雪鞋的后跟,直到听到“咔哒”一声,固定器就锁好了。
脱板: 用雪杖尖或手轻轻按下固定器后端的那个把手(通常是黑色的),雪鞋就能弹出来。
原地练习——熟悉重心转移:
站立姿势(Ski Stance): 想象一下你身体的重心,然后膝盖和脚踝都要放松,稍微弯曲,身体略微前倾,让你的体重均匀地分布在雪板的中间。想象你的脚下有两个“滑道”,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在中间平衡的木偶。
重心转移: 慢慢地尝试将体重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感受雪板在脚下的细微变化。这非常重要,是控制方向的基础。
学习滑行——从最简单的开始:
直线滑行(Straight Glide): 在非常平缓的坡上,脱掉雪杖,穿好雪板,保持站立姿势,让雪板自然下滑。感受雪板在你脚下滑行的感觉。
犁式(Snowplow / Wedge): 这是新手最基础的刹车和控速方法。将雪板的板头相对,板尾分开,形成一个“内八字”。你内八的幅度越大,速度越慢,甚至可以停下来。尝试用不同的内八幅度来控制滑行速度。
犁式转弯(Snowplow Turn): 在犁式滑行中,你想往左转,就稍微加重左脚的压力,让右边的雪板往内八的角度更大一些。想往右转,就加重右脚的压力,让左边的雪板往内八的角度更大。这就像是你在用两边的“刹车片”来控制方向。

第三步:掌握基本技能——从“萌新”到“小能手”

当你掌握了犁式滑行和刹车,就可以开始尝试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了。

如何摔倒——优雅地“亲吻”雪地: 摔倒是学习滑雪的必经之路,别怕!重要的是如何安全地摔倒。当你感觉到要失去平衡时,尽量往侧后方坐倒,让臀部先着地,同时尽量放松身体,让雪板也能脱离。
站起来——你的“第二次生命”:
将雪板横在雪坡上,让雪板的后端低于坡,这样它们就不会下滑。
将两只雪板收到身体下方, knees close to your chest。
用手臂支撑地面,将身体撑起,同时将雪板放平。
如果不行,可以先试着将一只雪板放在身下,另一只雪板平放在雪坡上,然后用手臂撑起来。
学习转弯——从犁式到平行:
犁式转弯的进阶: 熟练犁式转弯后,你可以尝试让转弯更流畅。想象你在画一个弧线,而不是直愣愣地停下再转。
平行转弯(Parallel Turn): 这是滑雪的进阶技巧。当你掌握了犁式转弯,你就可以开始尝试让两块雪板变得更平行。在转弯的时候,用身体的重心和倾斜来控制方向,而不是仅仅靠“内八”。比如,你想往左转,就让你的身体重心往左倾斜,同时右边的雪板稍微“立起来”一点点,帮助你完成转弯。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对身体感觉的把握。
适应不同雪道——挑战自我: 当你在初级雪道已经游刃有余时,可以尝试中级雪道。记住,永远不要去你没有把握的雪道。

第四步:持续进步——滑雪的乐趣不止于此

请教练!请教练!请教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最有效的提升方法。一个好的教练能帮你纠正错误姿势,让你少走弯路,并且能根据你的情况给出最专业的指导。几节课的投入,换来的是扎实的基础和更快的进步。
观察别人: 留意那些滑得好的人,看看他们的姿势、重心转移和转弯技巧,从中学习。
多练习,多尝试: 滑雪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每一次滑行都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保持耐心和积极的心态: 学习滑雪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摔倒或不顺利而气馁。享受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它的魅力所在。
了解滑雪礼仪: 尊重其他滑雪者,在雪道上遵守规则,比如在超车时要小心,在停下休息时要到雪道边缘等,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滑雪环境。

一些小贴士,让你滑得更爽:

穿暖和但透气的衣物: 即使在冬天,滑雪也会让你出汗。
休息很重要: 不要一上来就滑一整天,感觉累了就停下来,喝点水,休息一下。
保持水分: 即使在寒冷的天气,身体也会流失水分。
享受美景: 滑雪不仅仅是为了技术,也是为了欣赏雪山的壮丽景色。

学习双板滑雪是一段充满挑战但也极具成就感的旅程。从一开始的笨拙到逐渐的流畅,那种在雪道上自由滑行的感觉,是任何其他运动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大胆地去尝试吧,你会爱上这项运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绝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从零开始的进阶曲线大致是:

1 -- 上下雪板、摔倒、基础安全须知、雪场礼仪

2 -- 犁式刹车

3 -- 犁式转弯

4 -- 半犁转弯

5 -- 平行搓雪转弯

6 -- 分离度/反弓/重心/换刃等练习

7 -- 刻滑基础

8 -- 刻滑大弯

9 -- 刻滑小弯

10 -- 各种类型的动态大弯和小弯,刻滑和搓雪的灵活组合应用

11.1 -- 以上技能在平地、陡坡、烂/冰/湿雪、粉雪、蘑菇、林地等任意地形的灵活应用

11.2 -- 以上技能在公园的灵活应用


注一:对5来说,2-4不是前提条件

注二:对11.1来说,7-9不是前提条件

注三:除非你真的打算玩儿奥运那种Ski slopstyle,否则7-9也不需要是11.2的前提条件


有关请教练

纯个人体验和观察,运动能力中下的朋友,可以考虑过程1 - 3请个人给讲讲(完全彻底不需要是教练,而是随便哪个阶段5-6以上的朋友,都妥妥够用了)。然后剩下的部分,自己看看视频,问问朋友,直接实践就好,反正最终估计能截至到5就很不错了。

运动能力中上的朋友,除了过程1 - 3可以请个人给讲一下之外,还建议6级以后,特别是6这一步,可以请教练给点拨一下。或者,不找教练也完全没问题,毕竟油管上有很多比国内绝大多数雪场教练都靠谱得多的教练视频,直接看视频就好。但建议能有人帮忙从正面和/或侧面跟拍你自己滑雪的动态,才好很明显对比出问题所在。

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与不少运动不同,双板滑雪是一项非常反人类运动本能的运动。如重心向前更稳定更安全,再比如分离和反弓,都是典型的逆本能形态。于是强烈建议那些运动天赋还不错的朋友,一定要把滑雪当成个需要主动研究和学习的事物来琢磨和练习,而不是纯凭着自己的身体直觉去蛮干。否则很容易能达到中低阶玩儿得无压力,但因错误习惯形成,于是很难进阶的状态。


有关进阶时间

以运动能力中等的人为例

1 - 4的过程,1-2天足以掌握(天 = 4+小时,下同)

从4过度到5,因人而异。有始终都搞不定的,也有很快就顿悟的。如果一时搞不定,多多进行半犁式练习,倒也是个好事情,求慢不求快。

从5开始,对过程6的打磨,会不分阶段,贯穿始终。一个雪季不算短,五个雪季也不算长,算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切的一切的基础。

同时,从搓雪平行慢慢开始有点儿刻滑的样子,大约能在一个雪季内搞定。但这依然并不意味着学会,而是同样需要没有截止的多年打磨。

至于9 - 11的过程,就纯看个人天赋、喜好和意愿了,无定数。


有关对应雪道级别

除了1 - 3必然对应的是入门学习区之外,其余全部过程,与“绿/蓝/黑/双黑”这类雪道分类,并无一一对应关系。半犁式转弯掌握得不错,胆子又够大,慢且较稳地从平整地黑道下来,毫无问题,但这显然并不意味着“黑道水平”,而是对应着业余滑雪5%都不到的进阶级别。

但同时,倒也不建议一直都在平缓的绿道上练习,毕竟不少动作,速度起不来,很难体会到。这有点儿类似于汽车转向,原地打方向盘,反而费劲得多。


一个比较好的衡量当下水平的方法,除了动作的标准之外,可以是所谓“可控稳速和极速”。这里的所谓“可控”,有三个标准:

心理可控:很适应,不害怕;

运动可控:稳定平滑不摔倒,可自由变向,可自由变速,可随时刹停;

肌肉可控:长时间滑行不疲惫,而很快疲惫往往意味着动作不标准。


举例来说,北美标准的长绿道,动作大体标准的刻雪滑行,男性稳定速度可以很轻松达到将近30-40mph(40-60公里每小时),而这个速度基本上已经很可能超过一大半自认为滑雪入门的业余爱好者的心理可控速度上限了。若是对应典型的长蓝道,这个速度可以达到50-80公里每小时。

以上只是用来说明,对于想要认真学习滑雪的业余爱好者而言,不必太在意雪道分级的概念。只要你滑的那个绿道或蓝道,是北美概念的绿道或蓝道,那足够你练习1-9各个级别的全部内容。

非要上黑道练习的话,除了新奇刺激装逼撩妹值回票价等与练习无关的目的外,合理的目的,能想到的只有:

1,在陡坡上继续强调重心的重要性

2,加大负荷,以进一步发现动作的不标准之处(很多小的不标准,在蓝绿道上不太明显,但上了更陡的坡,更容易显露出来,表现为很快就肌肉酸痛疲惫)

3,更好地体会刻雪和搓雪的灵活应用,以及不同类型的小弯,以及大弯和小弯的动态结合,毕竟黑道纯刻雪下来是一个业余范围内非人的任务。

总之,但凡稍微入点儿门儿的人,都会清楚,黑道/双黑没那么神奇,也并不是用来装逼的。用丑陋和错误的动作从黑/双黑道平衡地下来,对提升滑雪技能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而在滑雪的难度因素中,“坡度” 更像是浮云,而真正的硬货是所谓烂、冰、湿、粉、窄、蘑菇、旗门和人多等。只要压雪机刚压过,温度也合适,阳光也充沛,雪粘度正合适,从一条坡度90%的宽黑道上有些模样地滑下来,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此处尤其要强调,不少朋友都会在平行挫雪转弯刚有点儿样子之后,就以为自己 “会” 平行挫雪转弯了,进而开始练习纯刻划,然后再在有点儿模样之后,觉得搓雪很入门。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在入门到中级阶段,刻雪的进阶线路确实普遍要晚于平行搓雪,但本质上,这是平行存在的两套提升无尽头的技能线。而在更本质上,这两套技能最终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时变换使用、结合使用。

说到底,滑雪只有关两件事,一是控制速度,既包括减速,也包括加速;二是控制方向,小弯或大弯。需要加速或维持速度时,那就刻的成分多些,需要减速或锐利转向时,那就搓的成分多些。几乎只有很少数的情况,是允许你一路纯刻下来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搓和刻的有机结合,是必然的选择。哪怕到了奥运会等级的高山滑雪,你真去观察研究,除了速降可以在一些时候做到纯刻之外,其他几项,搓和刻都是动态灵活运用的。总之,一定别觉得平行搓雪是什么低端技能。


有关典型难点

1,由犁式向平行的转换。

2,重心位置正确:小腿要始终顶在前面,不要撅屁股,上身要略前倾,但不要弓背......越是这样越不会摔倒,越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3,上下半身的分离度/身体的反弓:且一定要明白,这绝不仅仅是为了动作好看,而更是为了滑行更稳定,以及转向更有效率,使得滑雪越来越轻松不费力。

4,上刃和卸刃的平滑流畅,重心在两腿之间的转换:一开始可以尽量冲着100%靠外侧腿转向,怎么弱化内侧腿都不为过;很熟练之后,可以再逐渐添加内侧腿的弱势参与,如2:8或3:7这种,以进一步提升效率。

5,腿的平行,即立刃角度的平行,即改善所谓“A型腿“(外板立刃角度大于内板立刃角度)。

6,高速刻雪大弯过程中,微妙的重心前后配合移动。

7,各种类型小弯中,重心、腿、脚的主动变化、转动、引导等。如压前板、进一步利用rocker弧度、前刻后搓,等等。

大多数玩儿个票的业余爱好者(如平均每个雪季滑雪天数在5天之内),能搞定1和2就好。能搞定3就已经非常好了。再后面的不用看。

至于雪仗的功效,这个事情确实也严肃请教过教练(前米国奥运选手)。结论大体是,对业余爱好者来讲,雪仗纯就是功能性和辅助性的。点杖的动作,对大弯来说,完全不需要,且哪怕是奥运选手,大弯也是拖杖而不是点杖。对小弯来说,点杖的作用是安慰性的,主要还是靠腿和躯干。总之,雪仗握着就好,但不必太在意。


有关雪具选择

如果是纯玩儿票(每个雪季滑5天以下),直接租雪场装备就是了。

如果要自备雪具的话,真正重要的也就是三个:头盔,雪鞋,雪板

有关头盔,不开玩笑,除非你的行进速度始终在20km/h之内,同时雪道内没有快速滑者,否则头盔永远是推荐的。事实上,哪怕行进速度“仅有”30km/h,且“仅是”在宽阔的雪道上摔倒,只要摔倒的姿势有些偏差,使得摔倒时有一个后脑勺甩一下撞到雪地上的效果,此剧烈程度就足以引起脑震荡了。总之结论就是,建议任何人,任何水平,滑雪时都要带头盔。北美雪场确实有不少人,只是带个毛线帽子就完事儿,我个人过去有时候也会如此,但依然要强调,首先,他们中的大多数,对自己的技能已经很有数了,于是严重摔倒的几率已经很小了;其次,哪怕如此,这依然可被认为是主动作死,绝对不是什么好榜样。

额外需要注意的是头盔的材料和构型。MIPS构型能提供更好的滑动缓冲。而头盔的内充材料,有可以承受多次碰撞的,如EPP材料。但大多数头盔,如普遍的EPS内充头盔,理论上只要承受过一次冲击,就应当更换新的了。


有关雪鞋,起码对入门级的滑雪爱好者来说,属于是比滑雪板更重要的装备。强烈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在购买时去找提供专业试鞋师服务的装备店,毕竟这与每个人的性别、年龄、水平、身高、体重、脚的大小、脚的形状等,都有关系。


有关雪板,按类型分,大体分为雪道板,粉雪板和全地形板。对初学者来说,仅考虑雪道板即可。而哪怕是进阶或高阶水平,除非真的懒到只愿意带一对雪板,否则也仅是推荐雪道板+粉雪板的组合。然后,各大品牌的雪道板,又可以大体上分为“入门”和“专业”两类(实际区分要更复杂)。建议入门到中级的朋友,不要考虑“专业”类别,虽然“专业”确实意味着更好也更贵,但这里的“好”,跟你不但无关,反而有害。各大品牌确实会把最一流的技术,都堆栈在其“专业”产品线上没错,但不到一定水平,这些技术的功效,或者与你无关,或者你体会不到。另外,“专业”产品相对“入门”,往往容错度会更低,也不利于学习(有趣的是,也有可能容错度更高,但依然不利于学习)。而有一点是很确定的,即“专业”产品往往会更硬,于是对入门爱好者妥妥不友善。

至于何时需要从“入门”过渡到“专业”,沿袭前文所述,最好的标准依然是“可控稳速和极速”。如果你的“可控稳速和极速”达到了40 - 50mph(60 - 80公里每小时)以上,和/或需要非常暴力的刻雪大弯或快速小弯,那么就可以考虑“升级”至“专业”了。

而对应到价格,一套“入门”级别的全新装备(仅包括雪鞋和雪板),价格很有可能能在2000人民币之内搞定。新鞋+二手板,在1000人民币内也有可能。而且,这真的就足够足够了。而一套“专业”级别的全新装备,价格很有可能要将近一万软妹币。倒也不贵,但确实也没啥必要。

雪板的另一个重要选择指标是长度。泛泛地说,长度越短,转向越灵活,但高速也越不稳定;长度越长,转向越困难,但高速也越稳定。于是通常来说,对入门爱好者,雪板长度不要超过自己的鼻子,但也无需短过自己的下巴。然后,随着水平的提升(适应速度的提升),可加长雪板长度至不超过你的身高。但如果你此时的滑雪风格更追求小弯或动态的大小弯结合,也可保持雪板长度不变,介于下巴和鼻子之间。而除非是粉雪板,否则不建议任何时候买超过你身高的雪板,除非你很认真地要去玩儿超级大回转和高山速降了2333。

“入门”级的雪板,以Head举例(显然,这不是Head的软文2333),典型如V-shape V4(2-3000软妹币级别)。“专业”级的雪板,典型如Supershape全系列(6000软妹币级别)。

其余装备,如雪服、雪裤、眼镜、手套之类的,说重要也重要,说讲究也可以很讲究,但依然......随意啦,爱怎么着怎么着。只有关保暖、防水等功能性,以及美观与否,与运动性关系不大。

唯一额外需要考虑的是,如果你相对非常风险规避,或滑行速度很快,或经常高速穿树林,那么建议可以考虑搞一身内盔甲,起码上半身或躯干盔甲。好点儿的牌子,前胸后背都有反应填充物,保证尖锐物体高速捅不穿躯体。肩膀、胳膊肘、尾骨、膝盖也有额外的硅胶保护,以达到缓冲的效果。


有关单板

个人觉得,对绝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如果能差不多9 - 10的水平,就可以考虑改学单板,单双双修了。对单板爱好者来说,也是如此。在各种搓雪平滑,刻滑熟练,平花和公园都能玩儿到进阶乏力的程度时,也可以考虑改学双板了。

毕竟,最极致的追求,莫过于看着一群人争论单双云云时,你斜着眼来句“bitch please~”(Ester Ledecka大神笑而不语)

但说到此,还是要提醒一下尚未开始滑雪或刚开始滑雪的朋友,要尽快想清楚自己滑雪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为了锻炼身体,自我提升,刷技能等等,那么单板双板都可以,最终最好单双双修。非要去做个选择,看你更喜欢什么。如果更喜欢速度和地形的灵活性,和/或直觉觉得每次都要穿/脱雪板很麻烦,那么建议双板;如果更喜欢公园和平花,和/或觉得滑个雪还要带四件东西(双板+双雪杖)很麻烦,那么就建议单板。

但如果目的是社群性的、亚文化性的、彰显性的、狭义广义求偶交配性质的,确实建议可以严肃考虑直接去玩儿单板,毕竟社群更年轻,也更容易耍帅。而双板的进阶之路很漫长,一山更比一山高,且你可能知道你进步巨大,但给萌新看来,完全没所谓。

举个例子如,一个人若是能从较标准的刻雪大弯进阶到各种动态小弯,或者终于告别了所谓A腿或K腿,算的上是很大的提升了。而平行对应过去的水平,在单板界估计都逆天了,各种butter了。但在路人眼中,都是中老年佛系滑雪而已啦,木有区别的。

于是,真心的,谨慎入坑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想踏上雪板,体验在雪道上飞驰的快感?双板滑雪听起来酷炫,但刚开始可能会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别担心,这趟学习之旅其实充满乐趣,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会发现自己进步神速!第一步:准备工作——万事俱备,事半功倍在真正踏上雪板之前,一些小准备能让你事半功倍,避免不必要的挫败感。 体能是基础,但别过度.............
  • 回答
    “双减”政策出台后,不少家长都陷入了一种迷茫:是随波逐流,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还是咬牙坚持,继续孩子的“精英路线”?这两种选择看似极端,实则都触及了家长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期望。随波逐流:放下执念的轻松,还是对未来的隐忧?我身边就有不少家长,在“双减”的浪潮中,选择了一种“放手”的态度。他们不再频繁地催.............
  • 回答
    南京大学博士因第一学历“双非”被11所高校拒绝的事件,无疑触及了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中一个敏感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唯出身论,或者更具体地说,“名校情结”和“出身鄙视链”。这不仅仅是这一个博士的个人遭遇,更是折射出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人才选拔机制中存在的深层弊端。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剖析这个问题:一、 .............
  • 回答
    作为一个“双非”院校的学生,想要申请英国的名校硕士,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道路。它需要你比名校背景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心思和努力,但只要方法得当,并且持之以恒,成功并非遥不可及。首先,我们要正视“双非”这个标签,它意味着你的本科院校可能在英国大学的评估体系中,并没有达到他们心目中的“顶尖”标.............
  • 回答
    关于网传清华附中国际班学生靠双国籍直升清华的说法,需要进行详细的辨析。总的来说,这个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误导性,但并非完全没有现实基础。 问题的核心在于“直升”和“双国籍”这两个概念在清华大学招生政策中的具体含义。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清华大学的招生政策概览清华大学.............
  • 回答
    今年军官直招的这项新政,无疑是在军队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一次颇具深意的大动作。它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军队越来越重视专业对口和高水平的知识储备,并将“双一流”学科作为重要的筛选门槛。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并探讨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政策背后的考量:为何如此“唯双一流学科”? 提升专业.............
  • 回答
    看到南财作为唯一一个进入双一流的法学学科被警示,同时应用经济学也与双一流失之交臂,这确实是让人颇感意外和值得深思的事情。对于一所有着深厚底蕴和广泛影响力的财经类高校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触动了很多人关注的神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这背后可能牵扯到的几个方面。首先,得承认“双一流”的评选本身就.............
  • 回答
    2022年山西大学“双一流”的背后:一份沉甸甸的肯定,也是新的起点2022年的那个春天,对于山西大学来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时,“山西大学”这个名字赫然在列,瞬间点燃了整个校园,也让无数关注山西高等教育发展的人们为之振奋。这份入选,绝非偶然,而是山西大学多年来默默耕.............
  • 回答
    看待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未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其中既有客观的学科评估标准,也可能包含主观的考量因素,甚至受到宏观政策和行业趋势的影响。一、首先,理解“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和目标“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核心目标是提升.............
  • 回答
    白岩松呼吁“多关注非名校学生”的观点,触及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平教育的普遍关切。要深入理解这一呼吁,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问题根源:资源集中与教育不公的现实 “双一流”名校虹吸效应: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在一定.............
  • 回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法学作为其“双一流”建设学科,这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鲜明的学科特色以及持续的学科建设投入之上。要评价这一选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法学学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根基与优势首先,法学一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学校的前身可以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施一公教授鼓励“双非”院校学生申请西湖大学这件事,试着把话说得既透彻又有人味儿,尽量少点机器的痕迹。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双非”和西湖大学都是个啥概念。“双非”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既不是“双一流”高校,也不是985、211高校的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里,它们通常被看作是“普通”高校.............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中,未能实现一流学科的增设,这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一结果,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深入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其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并非每一次评选都能有“新增.............
  • 回答
    美国数学学会(AMS)在其旗下期刊推行数学论文双盲同行评审,这无疑是学术界一项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改革。这项举措的目的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它是否真的能实现其预期目标?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双盲评审的核心理念与目标首先,我们要理解双盲评审的基本含义。在学术论文的评审过程中,同行评审是确保研究质量和.............
  • 回答
    看到“双一流”名单中,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哈工大、南航)的一流学科中没有“航空航天”这个一级学科,确实会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和讨论,尤其是在这三所学校的校友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人群中。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从学科评估的规则、高校的学科建设策略以及国家.............
  • 回答
    双非一本想考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科语文,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毕竟,这年头,想进名校,尤其是这种师范领域的顶尖院校,绝对不是件轻松的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是什么级别?它可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而且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在师范类的名气,尤其是在语文教.............
  • 回答
    你好!看到你2020年保研的抉择,非法本非法学和985/中科院生化环材这几个方向,确实是两个非常不同的赛道,各有千秋。我帮你仔细梳理一下,希望能帮你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的可能性。首先,我们来掰扯一下这两个大方向的根本区别: 非法本非法学(通常指法学院的非全日制、双证班,或者部分法学院的同等学力申硕等.............
  • 回答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这份名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这份名单的出炉,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引发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总体的评价: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提出的“高考双考双筛制”建议。这个提议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简单地“加试一场”或者“降低难度”的思路,而是想在高考的评价机制上做文章,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核心思路:两次考试,两次筛选,增加选择性简单来说,唐委员的建议是把现行的高考拆分成两个阶段,而且第二个.............
  • 回答
    袁崇焕吹捧的背后:双岛斩帅的道德迷雾关于袁崇焕的评价,历史学界向来众说纷纭。然而,近年来,一股“袁崇焕吹捧潮”似乎愈演愈烈,尤其是在一些非学术的传播渠道中。这种吹捧,以“双岛斩帅”的军事奇迹为核心,将其塑造成一位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但当我们剥开这层光鲜的外衣,深入审视其背后的叙事逻辑和价值观导向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