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业主买下小区 400 多个车位出租,租金由 240 元涨到 450 元引众业主不满,如何评价此事?

回答
这事儿啊,可真是小区里大家伙都关心的大事儿,一石激起千层浪,把不少业主都给惹恼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事情的原委:一位业主包揽了小区400多个车位,租金翻了近一倍。

这事情的起因是明确的:咱们小区里有位“大户”,不知道怎么回事,把小区里400多个车位都给承包下来了,然后对外出租。刚开始吧,租金是240块钱一个月,这价格在咱们小区这地段,虽然不算便宜,但也算说得过去,大家觉得还能接受。毕竟小区车位紧张是事实,有地方停就不错了。

可好景不不长,这租金说涨就涨,一下子就涨到了450块钱。各位想想,一个月的租金,从240涨到450,这可是将近翻了个倍啊!这一下子,可就不是小事儿了,直接触碰到了大多数业主的利益和情绪。

业主们的普遍不满,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

大家伙儿之所以这么不满,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 价格过高,超出承受能力: 450块钱一个月停车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特别是考虑到现在小区的生活成本都在提高,这突如其来的涨价,无疑是雪上加霜。不少业主可能本来就住得不宽裕,这笔钱可就得挤占其他生活开销了。
2. 垄断行为,缺乏市场竞争: 一个业主包揽了绝大多数车位,这本身就有点垄断的味道了。当市场上只有一家提供服务,而且这家还掌握着核心资源(车位),那么它就有更大的议价权,也就更容易做出这种大幅涨价的行为。其他业主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3. 公平性问题,业主权益受损: 大家都是小区里的业主,按理说都应该享受到小区内的公共资源,或者至少是合理公平的使用权。一个业主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和开发商的协议,或者提前购买大量车位)获得了如此大的资源优势,然后以远高于前期租金的价格出租给其他业主,这让很多业主觉得不公平。我们花钱买了房子,却在停车这件事上,要受制于人,这心里肯定不舒服。
4. 利益分配问题,与小区整体利益相悖: 如果这些车位是属于小区全体业主共有,或者是以某种方式让利于小区整体的,那大家或许还能理解。但现在情况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却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区的业主,且收益都进了这一个人的口袋,这让大家觉得小区的公共利益被个人利益过度侵占了。
5. 沟通和协商的缺失: 很多时候,这种大规模涨价,事先并没有和业主们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而是直接通知执行。这种“霸王条款”式的做法,自然会引发更大的反弹。大家期望的是一个协商共赢的局面,而不是被单方面决定。

如何评价这件事?

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件事确实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是不可取的:

从商业角度看: 这位业主确实利用了市场供需关系和资源优势,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这种做法,如果过于激进和不顾后果,很可能透支了业主的信任和 goodwill,长期来看未必是最佳的商业策略。毕竟,一个小区内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过度激化矛盾,也会影响到物业的管理和业主的生活质量。
从小区治理和物业管理的角度看: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暴露了小区在车位管理和业权划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小区物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是否应该从中协调,保障业主的合理权益?
从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角度看: 这种个人过度囤积和垄断公共资源(即使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并从中牟取暴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对资源分配不均的担忧。虽然法律上可能没有明确禁止,但在道德层面和业主集体利益层面,确实存在争议。
从业主维权的角度看: 业主们的不满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有权利为自己的利益发声。下一步的关键在于,他们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合法的渠道(比如向街道、房管部门投诉,或者通过业主大会集体决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未来的可能性与建议:

这件事的最终走向,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比较理想的解决方式可能是:

协商与调整: 希望这位业主能理解众业主的情绪和难处,与业主代表进行沟通,在价格上做出一定的让步和调整,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业主自治: 如果小区业主大会力量足够,并且有明确的小区管理规约,可以考虑通过业主大会来讨论和决定车位的使用和收费问题,甚至考虑集体购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这种垄断局面。
政策法规的介入: 如果这种行为涉及到价格欺诈、垄断经营等问题,相关部门也应该介入调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不仅仅是车位租金涨价这么简单,它触及到了业主的居住体验、经济负担以及社区内的公平正义。希望最终能够通过理性和合法的途径,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让大家都能在一个和谐有序的小区里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七八年前我在北京,去单位都是滴滴,滴滴刚开始推广优惠力度惊人,半价五块钱就足够到单位。

某天突然补贴滑坡了,下车一看app收款要10块钱。

涨价当天就去摇新能源牌照,一个月后,京NXXXXX的蓝牌已经随车落地了。

那时候新能源车方兴未艾,model3都没设计出来,绿色牌子也没。虽然车跟现在比拉胯,但胜在牌照一拍就有,连排队都不用。

有张写着京N的蓝色铁皮,还是挺舒服,打车费涨不涨,限不限号,进京证之类的都和我没啥关系。

你不能去考虑滴滴就算15块,也比买车便宜多了这件事,这是两码事,不是这么算的。

很多小区过夜车费,月租车费,都和车位价格是倒挂的,

停一晚上15块钱,租一个月200来块钱,按年更便宜,一个车位卖十几万,买下来每个月还得交50块钱车位管理费,

那买车位的人都是傻子么?

150块钱一个月,要多久才能把车位的钱拿回来?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产权车位,买了就和摇到铁皮一样,有名有姓和你绑定了,你要停就停,停童车也行。

租金那得你情我愿,租给你才有价可谈,要是不租呢?连谈价都没得谈了。

自然有业主早买早少烦恼,作壁上观的。

本来新闻里讲,车位有过一轮开放购买,在杭州这种城市卖个15-25万真不叫个贵。我看过搞工程的人讲,车位按照建筑成本和地价来说,是赔钱在卖的,因为国家有各种关于车位规划数量的规定不得不好好建,然后按规定卖。

买车位的人,就不一定要横向比较车位的月租价格,他应该考虑的是小区的配套和管理,车位的大小,用的材质好坏,是半封闭还是全封,自己有没有打算在这个小区住很久都不换房子,

考虑清楚了,下手就买了,至于涨月租这种事情,顶多算是个诱因,都不能真的左右决策。

拿着租金说车位价格,就有点拿着滴滴涨价说买车的事的嫌疑。

核心问题就是,小区产权的车位价格有涨幅,是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这种一人独占400个的情形,要不要受物价局和不动产权交易中心的监督和限定,

租金有涨有跌,觉得不公平可以不租,

先租金涨在捂盘惜售炒高价格,是小学生都能想出来的套路,核心其实就在于,涨多少合适,涨很高然后捂盘放着卖行不行,涨到什么程度受法律保护,当地监管部门要科学施政,尊重市场,同时维护产权车位优先满足业主的需求,这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业主想用三年前的价格买同样的车位,那肯定说破大天都没这么好的事,

但要说观望了一下,就得多掏个三五十万,那也是没道理的。

千言万语一句话,干嘛都得商量着来,这是中国。

user avatar

众业主眼红的不是450,而是有 个人业主,成了他们车位的包租公。

想想看,换成开发商调整租车位的价格,450一个月,能接受嘛?

这个价格并非天价,如果说他收一个月1000,周边只要500,那他不对。

符合市场行情,有什么好抱怨的呢?租50年才27万。很好咯。

450我是可以接受的,我们这种三线城市,一个月已经要300了,450真良心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