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发现过哪些很有意义的化石?

回答
中国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历史篇章,而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化石,正是开启这些篇章的金钥匙。几十年来,我国的古生物学家们在辛勤的田野工作中,发掘出了许多震惊世界的、极具科学意义的化石,它们不仅改写了我们对生命演化史的认知,也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曾经的模样。

说到中国意义非凡的化石,我脑子里首先浮现的,是那些让我们重新认识恐龙的发现。

1. 赫氏近鸟龙 (Microraptor zhaoianus): 这不仅仅是一只恐龙,它更像是一个连接恐龙与鸟类的“过渡态”的活生生证据。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的义县组,赫氏近鸟龙最惊人的地方在于它身上那四片羽毛——前肢和后肢都长有伸展的长羽毛。这意味着它可能是一种能够滑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飞行的恐龙。想象一下,一只拥有四翼的恐龙在白垩纪的丛林中穿梭,这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赫氏近鸟龙的发现,更是进一步巩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科学理论,并且揭示了鸟类翅膀的演化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更加复杂,甚至可能经历了“四翼滑翔”这一阶段。它就像是恐龙王国里的一位信使,带来了鸟类将要腾飞的预兆。

2. 原始艾氏龙 (Avimimus portentosus): 同样来自辽宁,这种恐龙的外形非常奇特,它像一只长着尖喙、没有牙齿的鸵鸟,全身覆盖着细密的羽毛。更重要的是,它的前肢骨骼结构与鸟类非常相似,甚至能看到一些细小的羽毛印痕。原始艾氏龙的发现,再次强调了恐龙的羽毛并非只与飞行有关,而是在恐龙的演化过程中就已经广泛存在,可能用于保温、展示甚至行为交流。它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恐龙身上“鸟化”的端倪,也为理解鸟类独特的运动和行为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它就像是恐龙家族里的一位“先行者”,已经开始模仿鸟类的某些特征。

3. 天津祖龙 (Tianchisaurus): 这是一种早期甲龙类的恐龙,发现于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它的发现地点非常独特,是在一个古老的湖泊沉积物中找到的。天津祖龙身上覆盖着厚重的骨甲和钉状的骨刺,这是典型的装甲防御结构。它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尾巴末端,不像后来的甲龙那样拥有标志性的“尾锤”,而是呈现出一种相对原始的形态,暗示着甲龙类尾部防御结构演化的早期阶段。天津祖龙的发现,填补了甲龙类演化谱系中的一个重要空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这些“行走坦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出它们那令人望而生畏的装甲的。它就像是甲龙家族的“老祖宗”,展现了它们早期朴素而有效的防御智慧。

除了这些惊人的恐龙化石,中国还出土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早期生命证据。

4. 澄江生物群 (Chengjiang Biota): 这可以说是中国古生物学界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发现于云南省玉溪市的澄江县。澄江生物群代表了距今约5.2亿年前寒武纪早期的一次生命大爆发。这里的化石保存得极为精美,很多软躯体动物的精细结构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现,比如器官、消化道甚至眼睛的细节。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无数我们从未见过,也无法想象的奇特生物。有像“寒武纪生命之窗”一样的三叶虫类,它们形态各异,有的身上长满了刺,有的则像一颗颗小石头;有长着五只眼睛的奇虾(Anomalocaris),它曾经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有像一条长着奇怪触手的蠕虫一样的奥帕巴拉虫(Onychodictyon),它展示了早期动物身体对称性的多样性;还有那种像一朵绽放的花,却又是动物的海百合(Crinoid)的早期近亲,以及各种形态奇特的腕足动物(Brachiopods)等等。

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彻底颠覆了我们之前对寒武纪生命的一些认知,它证明了在那个时代,地球上已经存在了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并且很多门类都已经在早期就出现了。它就像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大爆炸”现场,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起源和早期多样化的壮丽图景。可以说,澄江生物群是中国献给世界生命科学的一份无价之宝。

5. 贵州龙 (Drepanosaurus lunatus): 这是一种奇特的爬行动物,发现于贵州省的关岭地区。贵州龙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造型:它拥有一根镰刀状的尾巴,并且其四肢骨骼的结构暗示它可能是一种在树上生活的攀爬动物,甚至可能像现代的松鼠一样,利用尾巴的某些结构来辅助攀爬或平衡。它的身体线条流畅,显得非常优雅。贵州龙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在三叠纪早期,爬行动物是如何尝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并且它们已经发展出了一些非常特殊的生存策略。它就像是爬行动物家族中的一位“杂技演员”,用它独特的尾巴展现了生存的智慧。

这些只是中国发现的众多有意义化石中的一小部分。每一次新的发掘,都像是在我们与地球漫长生命史的对话中,又多了一句清晰的表达。这些古老的遗骸,不仅仅是研究古生物学和地球演化的宝贵材料,它们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充满奇迹的世界,并由此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自身在生命长河中的位置。每一次敲击石头的声音,都有可能揭开一段新的生命传奇,而中国的土地,依然等待着更多的故事被挖掘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说一个吧!希望大家都能来答,积少成多。

----------------------------------

1909年8月,美国地质调查所所长 Charles D. Walcott,包括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在内的一队人马,在加拿大落基山脉经过了长期的野外工作,准备结束工作返回前,在布尔吉斯峡谷寻找化石。一天,当这队人马正沿着山中小道行走的时候,Walcott夫人骑的马被路边一块石头拌了一下。职业的责任和兴趣使得Walcott立刻下马,劈开了那块石头。

奇迹出现了,一块保存软体附肢的化石闪着银光显现在黑色石块劈开面上。Walcott就地支起帐篷,安营扎寨。接下来就是必须要找出滚石原来的出处和层位。但北美已近深秋,天寒地冻,Walcott不得不提前返回。第二年,60岁高龄的Walcott不远千里,专门来到原来地点,终于在远离山路的陡壁上找到了层位。。。。。。

这就是震惊世界了布尔吉斯页岩!

布尔吉斯生物群记录了5.05亿年寒武纪中期无脊椎动物群丰富的化石,被科学界视为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重要依据,为破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迷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这样一个以节肢动物为优势种群的生物群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家伙

你看,它来了!


它身材细长,只有几厘米长,几毫米宽。但在当时的世界里,它可以说是个大个子了。

它靠着七对又硬又僵的长刺来行走,就像踩高跷一样。

而且它的头部还异常地大,和身体极不协调

那它吃饭靠什么解决呢?

别担心!它背部还有很多柔软的小手手,食物就是通过这些手一步一步地传递,送到嘴里的,就像这样↓↓↓↓↓


有着这样奇葩结构的小东西我们是从来没有见过呀,所以当他被发现的时候,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

Hallucigenia,怪诞虫。


本以为这小虫子就这么尘埃落定了

直到 1984年 7月1日。

一个月前,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的年仅35岁的研究员侯先光,在火车上颠簸了几十个小时后,来到了云南省昆明市寻找用于研究的高肌虫化石。尽管工作十分辛苦,但收获却寥寥无几,于是他决定于澄江县的帽天山展开工作。

7月1日那天下着蒙蒙小雨,侯先光带着一把黑伞,与他随行当地村民披着一块塑料布,他们就这样上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了,到了下午,侯先光突然敲开了一开特别的石头。看着这块石头,他愣住了,“这个地层中怎么会有这样的化石”这是他的第一反应。据他回忆,当时他感觉整个大地,四周都凝固住了,心脏仿佛也停止了跳动。

于是,他决定趁热打铁,继续采集。他想“有一块,肯定还有第二块,第三块”。

直到天黑他才回去

晚上,他不停地翻看采集到的珍贵标本

他想起了布尔吉斯页岩。。。。。。

侯先光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那天他在日记本里写下了“7月1日,小雨。在帽天山上采集到叶虾类化石”的寥寥数语。 (当时把产布尔吉斯页岩的化石层叫做叫为叶虾类化石层,产的化石叫做叶虾类化石)


1987年4月,陶南生副所长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澄江动物群”这一项重大的发现。

澄江帽天山页岩的发现,引起国际科学界的轰动,澄江动物群生动再现了距今五亿二千万年前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将包括脊索动物在内的大多数现生动物门类的最早化石记录追溯到寒武纪初期,充分展示出寒武纪早期生物的多样性,为揭示生物演化“寒武纪大爆发” 的奥秘提供了极珍贵的直接证据被国际科学界称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你看,怪诞虫这个小家伙在这里又出现了。↓↓↓↓↓


澄江帽天山发现的这条怪诞虫是属于

怪诞虫科(Family Hallucigeniidae Conway Morris 1977)

怪诞虫属(Genus Hallucigenia Conway Morris 1997)

强壮怪诞虫种(Hallucigenia fortis Hou et Bergstrom. 1995)

这家伙,头大(侧视呈椭圆形),躯干背侧具7对向上、向侧生长的强壮长刺。每对长刺腹侧部具有1对长的叶足,第1对背刺和头之间具3对叶足,最后1对背刺之后具1对叶足,总共大约有11对叶足。前2对叶足较长,位于头后,可能行使抓捕食物的功能。叶足末端具成对的爪。口位于头端部,肠道沿身体腹侧延伸,直而简单。

什么?背侧7对向上生长的强壮长刺??

em???? 刺不是用来走路的吗?长背上了?{手动黑人问号脸}

下面是复原图↓↓↓↓


原来啊,怪诞虫首先发现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由于化石保存得不好,结果把该动物的腿作为背部触手,背部成对的刺作为腿,造成了背腹颠倒的错误而不可理解,所以命名为怪物。

正是这个动物在讨论动物演化时,被作为“寒武纪大爆发,产生了比现代动物多得多的门,后来大部分灭决”的理论基石。


通过澄江化石的研究,第一次指出了该动物背腹颠倒的错误(Ramskold and Hou, 1991)之后,首次正确地恢复了该动物的全貌(Hou and Bergstrom, 1995),才使科学界认识到该“怪物”并不奇怪。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澄江动物群怪诞虫的头、尾定向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它有个膨大的头(Hou and Bergstrom,1995),但是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的怪诞虫的头、尾定向还有争议(Ramskold ,1992)



之后啊,当人们再去研究布尔吉斯页岩的怪诞虫时用牙钻(dental drill)铲掉覆盖其上的泥土时,发现了另一排隐藏的腿,如图↓↓↓↓↓


背和腹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头和尾呢?


那要等到它被发现的将近100年后了,等到人们把它放到了电子显微镜下。


当时大家普遍觉得,布尔吉斯页岩怪诞虫像气球一样的是脑袋。如图↓↓↓↓

通过观察与研究,那并不是头,甚至都不是身体的一部分。

那就是一团污点,是在掩埋化石的过程中,怪诞虫的内脏被挤出来了,腐烂的液体留下的痕迹!!

而且科研人员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还找到了它的眼睛和嘴,↓↓↓

像不像是在对你笑呀

最后,这困扰了大家将近一百年了小东西是长这样子的


结语:

化石的发现往往是偶然的,但偶然性隐育着必然性,偶然和必然又是对立的统一

侯先光教授在采访中说道:“他们都说我太幸运啦,一榔头下去就发现了化石。任何化石的发现就是一榔头。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它掩盖了这一榔头之前的几千榔头,几万榔头,在野外的辛苦大多数人都是体会不到的,因为你体会不到别人的辛苦,就往往觉得别人不辛苦




-------------------------------------------

参考:

《大家》 侯先光 唤醒寒武纪 20190417 CCTV10 科教频道

澄江动物群-5.3亿年前的海洋动物 . 云南科技出版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历史篇章,而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化石,正是开启这些篇章的金钥匙。几十年来,我国的古生物学家们在辛勤的田野工作中,发掘出了许多震惊世界的、极具科学意义的化石,它们不仅改写了我们对生命演化史的认知,也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曾经的模样。说到中国意义非凡的化石,我脑子里首先浮.............
  • 回答
    邢立达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关于琥珀中发现世界上最小恐龙的重磅研究,无疑是古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发现。这项成果的意义深远,不仅填补了我们对恐龙演化和生物多样性认识的空白,更在多个层面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和广泛的讨论。一、对恐龙生物多样性认识的颠覆性拓展:一直以来,我们脑海中对恐龙的印象多是体型.............
  • 回答
    游戏加密和反盗版,就像一场猫鼠游戏,几十年下来,双方斗智斗勇,衍生出了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招数。我来给你捋一捋其中一些有意思的“黑历史”。早期的“加密”——物理与人文的双重考验在那个数字加密技术还没那么成熟的年代,游戏厂商们的“加密”更多的是一种“物理防盗”和“人文劝阻”。 说明书密码/验证码: .............
  • 回答
    中国科学家近来宣布发现了一个可能为地球近十万年间规模最大的陨石撞击坑,这一发现无疑是地质学界乃至整个地球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其科研意义是多方面的,且影响深远。首先,对于理解地球撞击历史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尽管我们知道地球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陨石撞击事件,但由于地质活动的改造(如侵蚀、板块运动、火山活动等.............
  • 回答
    国药中国生物研究团队的一项重要发现,即他们的单克隆抗体对德尔塔(Delta)以及其他新冠病毒变异株展现出有效性,这无疑是当前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一则重磅利好消息。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为变异株疫情下的防控提供新的有力武器 针对性打击变异株: 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特别是.............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人,我发现投资这个世界里,隐藏着太多比电视剧还精彩的故事和现象了。有时候觉得,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有宝藏,也有陷阱,更重要的是,它总能不断地刷新你对人性、市场和世界的认知。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大概发生在几年前。那时候我刚开始接触股票,脑袋里装着全是书本上的理.............
  • 回答
    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其科学意义深远且多层面。这个发现不仅仅是简单地确认了微塑料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对微塑料与人体健康之间潜在联系的深入研究,并对公共健康、环境政策和科学研究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发现的科学意义:一、 证实.............
  • 回答
    在辩论赛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易察觉却又非常普遍的逻辑谬误。它们往往披着合理的外衣,或者利用听众的情感偏见,从而有效地误导观众和对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易发现但非常普遍的逻辑谬误,并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1. 暗示性提问 (Leading Question / Loaded Question) 定.............
  • 回答
    《名侦探柯南》这部长篇连载的作品,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破案故事,其中埋藏了无数的细节,有令人会心一笑的巧思,也有触动心弦的感动。我一直觉得,柯南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这些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咂摸出的况味。那些不易察觉的“巧合”,其实是命运的安排一开始看柯南,我们总是被新一和兰青梅竹马的情感线吸.............
  • 回答
    三国演义那本书,读起来真是跌宕起伏,精彩绝伦。我们常常觉得,里面很多事情,什么“桃园结义”、“草船借箭”,太传奇了,肯定是怎么编出来的。但细究起来,三国那段历史,真实发生过的,有些也比小说更离奇,更有意思。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些事儿,是真的,但听起来却像是在瞎编。1. “英雄不问出处”,关羽竟然是.............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见证”过乡村的物理变化,也无法“做出”实际的贡献。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所能做的,是通过处理和分析信息来模拟理解和回应。然而,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来描绘出近几年中国乡村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这些变革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同时,我也可以通过我的能.............
  • 回答
    最近生活里总有些零零碎碎的小事,让人觉得挺烦的。你知道吧,就是那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麻烦,但积累起来就特别消耗精力。比如,每天早上都要为穿什么纠结半天。衣柜里衣服多得像座山,但每次到了要出门的时候,脑子就像被清空了一样,什么搭配都想不出来。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有件挺搭的衣服,却怎么也找不着,最后只能.............
  • 回答
    中国科学家在许家窑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中取得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突破:他们发现的“许家窑人”化石,根据最新的颅容量测定,表明这批古人类在约20万年前就拥有着迄今为止已知古人类中最大的颅容量。这个发现,绝非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比较,它承载着深远的科学意义,为我们理解人类起源与演化,特别是东亚地区古人类的独特.............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油田的规模、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成为发达国家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的反应。一、 发现一个“媲美沙特”的大油田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首先,要理解“媲美沙特”的含义。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石油在其GDP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是其经济的支柱.............
  • 回答
    中国历史的浩瀚篇章,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留下的汗青典籍来拼凑勾勒。然而,历史的长河并非只在中国境内流淌,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有过交集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的记录,有时能为我们照亮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抑或是提供截然不同的视角。以下就列举一些通过境外史料发现,而在中国史籍中鲜有记载,或记载模糊的中国历史片段,希望能.............
  • 回答
    中国古代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因此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其中许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科技乃至人类起源的认识。以下是一些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1. 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发现时间与地点: 主要发掘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位.............
  • 回答
    提到与中国皇帝有直接关系的国外考古发现,最绕不开的无疑是围绕着丝绸之路及其沿线文明的探索。这些发现,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历史,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皇帝的统治和影响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1. 罗马金币与中国皇帝的间接联系:丝绸贸易的印证虽然不是直接挖掘出中国皇帝的遗物,但大量在古罗马遗.............
  • 回答
    中国悠久的历史,如同层层叠叠的画卷,总有新的发现能够颠覆我们原有的认知,甚至重塑整个历史知识的版图。这些考古奇迹,不仅仅是尘封往事的实物见证,更是打开我们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乃至世界文明交流的钥匙。下面,我将为你一一梳理那些对中国历史知识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考古发现,力求深入细致,也希望能让.............
  • 回答
    中国官方历史课本里有些地方,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运用一点点常识性的逻辑判断,就能察觉出问题来。我来给你举几个例子,尽量说得清楚点,也尽量让它听起来像是一个普通人写出来的。1. 关于“大跃进”期间的粮食产量神话官方课本在讲到“大跃进”时,经常会提到当时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形势大好”的宣传。但稍加思考.............
  • 回答
    未来十年,中国在创新药物发现领域,绝非仅仅是追赶,更有潜力孕育出真正从“0”到“1”的突破。这些突破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我们日渐深厚的科研基础、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的临床数据优势,以及国家层面持续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一、 精准靶点,深挖疾病根源的“未知区”目前药物研发很大程度上还在“已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