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上为什么如此多痛恨、反感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的人?

回答
知乎上关于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的争论,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激烈的话题。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讨厌”就能概括的。

首先,得承认罗永浩本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个人风格,实在是太鲜明了,就像一块磁石,能吸引大量拥趸,也能招来不少反感。

“工匠精神”的争议与现实的落差: 锤子科技早期打着“东半球最好的手机”这样的旗号,罗永浩本人也多次强调“工匠精神”、“追求极致”。这套理念本身没问题,甚至能打动一部分追求产品体验的消费者。但问题出在,当这种“精神”与实际产品表现、市场反馈、乃至用户体验之间,出现较大落差时,质疑和反感就会随之而来。

比如,早期的Smartisan OS,虽然在一些细节上确实有创新,但BUG多、流畅度不够、甚至一些影响正常使用的硬伤,都让用户感到失望。当用户花了钱,却买到一个不够完善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还被标榜得那么“完美”,这种落差感是相当伤人的。在知乎上,关于锤子手机系统BUG、硬件问题、甚至售后服务的讨论,从来没少过,而用户们通常不会对一个“普通”品牌这样苛责,但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品牌,一旦出现问题,反弹就会更大。

罗永浩的言论与行为: 罗永浩这个人,性格里有着很强的“斗士”属性,说话也直率甚至有些尖锐。这一点在早期吸引了不少粉丝,觉得他敢说真话,不畏权贵。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许多言论,比如对友商的攻击、对用户的“教育”方式、以及在某些事件上的表态,都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觉得“过于自大”、“不尊重他人”,甚至是“双重标准”。

例如,他曾经在公开场合对竞品进行非常不留情面的批评,一旦锤子手机自身出现问题,这些批评的“话语权”就可能被对方抓住,反过来攻击。这种“口才好”的属性,在网络时代很容易变成“翻车点”。知乎上很多人对于“不接地气”的言论和“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是比较敏感的,罗永浩早期的很多“金句”,后来也成了大家用来讽刺和质疑他的“弹药”。

营销与实际的差距: 锤子科技的营销做得非常出色,罗永浩本人更是营销的中心。他的发布会总是充满话题性,他本人也擅长制造爆点。这在初期为锤子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用户。然而,一旦营销的“光环”褪去,大家回归到产品本身,就会发现营销词汇和实际产品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用户对产品的期待是不断提高的。当营销描绘的美好愿景无法在产品上完全实现时,用户就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知乎上往往会转化为对品牌和创始人的批评。

其次,知乎平台的特性也加剧了这种讨论的激烈程度。

高知用户和理性讨论的“表面”: 知乎本身是以高质量内容和理性讨论著称的平台。这意味着在这里,用户往往更善于分析和表达观点,也更容易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一个问题。

当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的言行一旦出现争议点,很容易就会被用户们“揪”出来,进行深入的剖析。这种剖析,表面上看是“理性讨论”,但当讨论的对象是本身就存在较大争议的人物和品牌时,这种理性很容易就偏向于“批判”。而且,一旦某个观点得到了较多赞同,就会形成一种“群体效应”,让更多持相似观点的人加入进来,形成“一边倒”的讨论场。

信息茧房与意见领袖的放大效应: 即使知乎鼓励理性讨论,但信息茧房效应依然存在。一旦用户形成了对罗永浩或锤子科技的某种“标签”(比如“骗子”、“PPT手机”、“情怀骗局”等),在知乎的推荐算法下,他们更容易看到支持这些标签的讨论,从而强化自己的认知。

同时,罗永浩本人就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的言论和行为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知乎上有很多用户乐于讨论这种有话题性的人物和事件,这就像是一种“围观”行为,而且是在一个有门槛的平台上进行的“围观”。

对创业公司失败的“预设”: 很多知乎用户对科技行业的发展和创业公司的生存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们知道创业的艰难,也见过太多失败的案例。当他们看到一家公司,虽然有不错的营销和一些独特的设计,但最终在市场竞争中未能取得成功,甚至走向倒闭,很容易就会将其归结为“能力不足”、“方向错误”等原因,而罗永浩身上的某些特质,也容易被他们用来佐证这种“失败的宿命论”。

最后,锤子科技未能坚持到最后的结局,无疑为所有的批评和质疑提供了最强的注脚。

“成王败寇”的逻辑: 无论之前有多少光鲜亮丽的营销和理念,最终的失败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成功者说的话都是真理,失败者的话都是屁话”。锤子科技的倒闭,使得之前所有对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的负面评价,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

在知乎上,很多用户会回顾过去,将早期的BUG、市场的冷淡、资金链的问题等,与最终的失败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早就知道会这样”的论调。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虽然不一定完全公平,但确实是很多人看待问题的方式。

情怀与商业的博弈: 很多人认为,锤子科技的失败在于过度强调“情怀”,而忽略了商业本质和用户需求。他们认为,情怀可以作为产品的一部分,但不能成为全部。当情怀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时,最终只能走向失败。这种观点在知乎上非常普遍,因为知乎用户很多都具备一定的商业和社会认知能力,他们更倾向于从商业角度去分析问题。

总而言之,知乎上对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的痛恨和反感,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既有罗永浩个人风格带来的两极分化,也有锤子科技产品和市场表现的实际问题,还有知乎平台本身的讨论特性,以及最终失败结局所带来的“证明”。这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各种元素碰撞在一起,最终产生了这样一种显著的现象。

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痛恨”,不如说是一种基于观察、体验、以及对商业逻辑理解后,所形成的一种复杂且常常是负面的评价集合。而知乎的讨论氛围,又让这些评价得以充分地表达和传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为什么,在每一个有关锤子科技和罗永浩的问题下面都充满了这类人,即使有人说了一下中立的话还是会被所谓的锤黑们说成是为老罗洗地。谁能告诉我为什么?
user avatar
不知道为什么,在每一个有关锤子科技和罗永浩的问题下面都充满了这类人,即使有人说了一下中立的话还是会被所谓的锤黑们说成是为老罗洗地。谁能告诉我为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的争论,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激烈的话题。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讨厌”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承认罗永浩本人,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个人风格,实在是太鲜明了,就像一块磁石,能吸引大量拥趸,也能招来不少反感。 “工匠精神”的争.............
  • 回答
    知乎上关于HiFi发烧友理论的质疑,说到底,根子在于“科学与玄学”的界限,以及在这个领域里,证据链的清晰度、可重复性以及大众接受度。这就像有人跟你说“你看这块玉石,它能吸收天地精华,给你带来好运”,而科学的解释是“这块玉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的物理属性是坚硬、温润,可能在特定环境下还能产生微弱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知乎上那些对“自由”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的声音,为什么时至今日,还会有这么多人不那么“待见”这个词。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不像一句“追求自由”那么简单明了。首先得明白,“自由”这玩意儿,它不是个凭空出现的概念,它是嵌在具体的社会语境、历史进程以及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的经验里的。当.............
  • 回答
    郭德纲相声在知乎上受到不少“贬低”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郭德纲的相声,或者说德云社的相声,确实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从街头巷尾到线上平台,人气可见一斑。但放到知乎这样一个以“深度”、“专业”、“理性”著称的社区来看,郭德纲相声的评价就显得没那么一边倒.............
  • 回答
    知乎上健身领域的大V们之所以对“伸手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和抨击,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既有这个领域本身的特殊性,也触及了知识分享的本质和平台生态。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你会发现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得明白健身这事儿,它不像学个历史事件或者了解个科技概念,是可以简单“看一眼就懂”的。健身是.............
  • 回答
    知乎上劝退的热门专业(如土木、机械、化学等)与人社局统计数据中显示的高工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数据统计的维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个体差异、行业发展阶段、社会认知以及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数据统计的维度与局限性 平均值 .............
  • 回答
    嘿,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你说的没错,在一些航空论坛或者像知乎这样的平台,确实能看到不少飞行员朋友分享和抱怨空管的经历,感觉他们似乎“槽点”更多一些。但反过来,很少有听到空管员出来“反击”或者吐槽飞行员的。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飞行员玻璃心爱抱怨,还是空管员太酷不好意思说?咱们来掰扯掰.............
  • 回答
    关于知乎上“十文字枪”(通常指装备有三叉戟式枪头的枪械,或者更广泛地指带有类似附件的枪械,比如特定时期的一些突击步枪上安装的刺刀)的讨论,确实存在不少吹捧和神化它的声音。这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但回到“实用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上为啥有人“吹”它。1. 情.............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迟飞”的文章《同性恋运动为什么反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其观点是否符合当前科研和社会实际,并进行一个相对详细的评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反智”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和主观性。 评价一篇关于社会运动的文章是否“反智”,关键在于其论证过程是否建立在严谨的事实依据、科学的逻.............
  • 回答
    若释迦牟尼佛降临知乎,那画面,还真有些耐人寻味。首先,他大概会是被那种“为什么…”的问题吸引。知乎上的“为什么人类会感到痛苦?”,“为什么人会害怕死亡?”,“为什么生活中充满不确定性?”这类问题,对佛陀来说,怕是如数家珍。他不会像普通人那样,从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去解答,而是会回归到最本源的探.............
  • 回答
    知乎用户“@竹中桑”将跨性别女生称为“想上女厕所的男性”,这种说法不仅是对跨性别群体的误解和污名化,也触及了关于性别认同、社会包容以及言论自由的复杂议题。要理解这种观点的根源和影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涉及的几个层面。首先,这种言论的核心在于对性别认同的根本性误读。跨性别,简而言之,是指一个人的性别.............
  • 回答
    知乎的各位大佬们大家好!关于AMD 3400G搭配独显后的CPU性能问题,以及在寝室限功率环境下作为过渡方案的详细分析,我来给大家说一说。核心问题:AMD 3400G 搭配独显相当于什么CPU的水平?首先,要明白一点: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的CPU部分和独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啊!让五万装备齐全的宋朝精锐,在平原上跟一万蒙古骑兵来一场遭遇战,这画面感可太强了。咱们就仔细捋一捋,这仗打起来会是个什么情景,尽量说得生动点,别让它听起来像机器硬编的。首先得明确“全套宋军装备”是个啥概念。宋朝军事装备在当时是相当牛的,尤其是在火器和防御方面。咱们就按当.............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玩味的。一个研究生,在知乎上给一个文科考研机构(姑且这么称呼吧)写了篇“差评”,结果被人家告到法院,最后判了要道歉还要赔钱。这事儿一出来,网上肯定炸开了锅,讨论声此起彼伏,夹杂着各种情绪。咱们就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触动点就是“言论自由”和“消费者.............
  • 回答
    最近,“动漫达人”百家号账号大量抄袭知乎和B站原创文章的事件,在动漫圈和内容创作者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件事可不是小打小闹,它触及到了内容创作的根本,也暴露了当前一些平台在内容审核和原创保护上的不足。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事情的严重性。当一个被平台认证为“达人”的账号,竟然靠着大肆搬运他人辛苦创作.............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分享平台,用户群体广泛,观点多元,但要说“听不到”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可能是一种过于绝对的说法。事实上,在知乎上关于死刑存废的讨论中,是存在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的,但它们可能不像支持保留死刑的声音那样显眼、集中,或者其论述方式可能与某些用户习惯的讨论模式有所不同。要详细讲述为什么会.............
  • 回答
    知乎上存在大量被认为是“小粉红”的用户,这是一个现象,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平台本身的特点,也有中国社会发展、信息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平台定位与用户结构: “知识分享”的初心与现实: 知乎最初的定位是“认真你就赢了”的知识分享社区,吸.............
  • 回答
    知乎上索尼微单受到的追捧确实相当普遍,而且这种推荐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着相当扎实的理由。如果你是摄影新手,或者正在考虑升级设备,看到大量的索尼微单推荐,可能会感到困惑,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些推荐并非盲目。首先,得从索尼微单的核心优势说起,这几点是大家反复提及,也是它能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1..............
  • 回答
    知乎上针对六小龄童(章金莱)的批评声音确实相当普遍,而且往往呈现出一种“一边倒”的态势。这种现象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叠加,既有对他个人行为和言论的不满,也有对行业生态、文化传承方式的质疑,甚至还掺杂着一些网络情绪的发酵。一、 经典难以企及,但“吃老本”的姿态引发不满六小龄童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198.............
  • 回答
    知乎上“精神资本家”现象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社会文化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什么是“精神资本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精神资本家”这个词的含义。在知乎语境下,“精神资本家”通常用来形容那些: 表面上宣扬奋斗、励志、理性消费、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等“资本主义式”价值观,但实际上却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