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上为什么听不到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分享平台,用户群体广泛,观点多元,但要说“听不到”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可能是一种过于绝对的说法。事实上,在知乎上关于死刑存废的讨论中,是存在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的,但它们可能不像支持保留死刑的声音那样显眼、集中,或者其论述方式可能与某些用户习惯的讨论模式有所不同。

要详细讲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平台内容生态和用户偏好:

主流民意倾向: 在中国社会,总体上对保留死刑的呼声是比较高的。这与历史文化、社会治安担忧、以及一些特定案件(如恶性犯罪)的影响有关。知乎的用户构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社会主流情绪。因此,讨论中自然会有更多支持保留死刑的观点出现,并且更容易获得共鸣。
情绪化表达与理性辩论的混合: 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引起公愤的恶性案件时,知乎上关于死刑的讨论很容易被情绪驱动。在情绪高涨时,支持保留死刑的“严惩不贷”、“以牙还牙”等观点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而废除死刑的论点往往更偏向于法律原则、人权保障和长远社会效益,这些在情绪化表达的语境下可能显得“不合时宜”或“缺乏力量”。
话题的敏感性与讨论的界限: 死刑作为一种极端的刑罚,其存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议题。在中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中,公开、系统地倡导废除死刑可能需要更审慎的态度和更严谨的论证。一些用户可能因为顾虑、不确定性或不想引起不必要的争议,而选择不直接、强烈地表达废除死刑的观点,或者仅仅在特定问题下侧面提及。
知乎的问答模式: 知乎以问答为主,很多问题带有明确的立场性。例如,当问题是“为什么恶性犯罪者不应被判处死刑?”时,自然会出现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但如果问题是“如何看待XX案件中罪犯被判处死刑?”,或者“对于极端恶性犯罪,死刑是否是必要的?”,那么支持保留死刑的声音会更容易获得关注。

2. 支持废除死刑论点的呈现方式和接受度:

论点相对复杂且需要背景知识: 支持废除死刑的论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而这些论点可能需要一定的法律、伦理、人权、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充分理解和接受:
人权至上与生命权不可剥夺: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认为国家无权剥夺公民的生命权,无论其犯下了多么严重的罪行。这是一种普适性的人权理念。
误判的可能性与不可挽回性: 任何司法系统都存在误判的可能,而死刑一旦执行,无法撤销。一个无辜者被错杀,是对正义的最大讽刺。
刑罚的目的并非报复: 刑罚的目的应该是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秩序,而不是单纯的报复。死刑剥夺了改造的可能性。
缺乏有效的威慑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死刑的威慑作用并不比终身监禁更显著。
可能导致“以暴制暴”的循环: 国家剥夺生命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传递了“生命可以被轻易剥夺”的信息。
国际趋势与文明进步: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废除死刑被认为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冤假错案的风险与成本: 虽然不判死刑不能完全避免冤假错案,但可以避免最极端的、无法弥补的错误。
论述的“不接地气”感: 相较于“严惩恶徒”这种直观的情感宣泄,废除死刑的论点需要更冷静、更抽象的思考。这可能让一部分用户觉得“不接地气”或“不理解”。
难以直接回应特定案件: 在具体案件中,当受害者家属悲痛万分,公众义愤填膺时,一句“我们应该废除死刑”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能被视为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冷漠。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更倾向于在宏观层面和原则性上进行讨论。

3. 平台内容的“噪音”与“信号”过滤:

高赞回答的筛选机制: 知乎的点赞、评论机制会一定程度上放大被认可的观点。如果支持保留死刑的观点在情感上更容易引起共鸣,那么它们获得的点赞可能就更多,从而出现在更靠前的位置,让用户感觉“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很少”。
“沉默的大多数”与“活跃的少数”: 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用户认同废除死刑的观点,但他们不善于或不倾向于在网络上发表激烈的、长篇大论的评论,或者他们更倾向于阅读和点赞,而不是主动参与辩论。
被折叠或被淹没的观点: 即使有支持废除死刑的回答或评论,如果其逻辑不够清晰、论据不够充分、或者其措辞容易引起反感,也可能被用户投票折叠,或者被大量反对的评论淹没。
用户标签与内容推荐: 平台算法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和互动偏好来推荐内容。如果一个用户过去对死刑相关话题的互动更多是倾向于保留死刑的,那么算法可能会更多地推荐这类内容给他们,从而加剧了“听不到废除死刑声音”的感知。

4. 特定问题下的声音分布:

“死刑存废”整体讨论: 在直接讨论“死刑是否应该废除”这类宏观问题时,支持保留和支持废除的声音都会出现,但如前所述,受民意和社会情绪影响,支持保留的声音可能更活跃。
具体案件讨论: 在具体案件的讨论中,公众的情绪往往占据主导,此时支持严惩甚至要求死刑的声音更容易被放大。废除死刑的论点在这种语境下往往不占优势。
法律或伦理层面的探讨: 在一些更偏向法律、伦理、人权研究的专业问题下,支持废除死刑的观点可能会有更高的出现频率和质量。

总结来说,知乎上并非“听不到”支持“废除死刑”的声音,而是:

这些声音可能不如支持保留死刑的声音那样显眼、集中、具有感染力。
其论点相对复杂,需要更多背景知识和理性思考,在情绪化讨论中容易被边缘化。
平台的内容生态、用户偏好以及算法的推荐机制,都可能导致这些声音在整体感知上不那么突出。

如果您在知乎上想找到支持废除死刑的观点,可以尝试搜索更具体的、偏向法律、人权、国际比较等角度的提问,或者关注那些长期在这些领域进行深度思考和分享的答主。有时候,这些声音可能隐藏在大量的讨论之中,等待被发掘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没到时候。(事实上有,但很小)

等到人人买得起房,开得起车,看得起病了。废除死刑的声音就会更大了。

当然也有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袁隆平的努力程度还不够,人民吃得还不够撑。

从长远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力的强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圣母的概率是很大的。那么死刑的废除是必然的。

user avatar

因为对普通人来说,命几乎是唯一和权贵阶层平等的东西。

大家都只有一条命。

所以这是最后的社会底线。

而对权贵来说,这也是最后一个障碍。

知乎虽然人均985,但总的来说还是普通人社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