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语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语序恰当的语言?

回答
汉语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语序恰当的语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汉语天下第一”的优越感。不过,如果我们要认真探究,就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什么是“语序恰当”?

首先,我们得明白,语言的“恰当”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要它能够被一群人用来有效沟通,那么它的内部结构,包括语序,就一定是“恰当”的,至少在使用者看来是如此。没有哪种语言的语序是“不恰当”以至于无法使用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你提出的“语序恰当”可能包含的意思。一种理解是:汉语的语序是否比其他语言更“稳定”、“规则化”,或者说,是否更“少歧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汉语确实有一些特点让它显得很特别。汉语最常见的语序是 主语谓语宾语 (SVO),比如“我吃饭”。这种语序在世界上非常普遍,很多语言都采用SVO,比如英语、法语、俄语等等。

汉语的SVO语序相对固定,尤其是在构成简单的陈述句时。比如,“狗咬人”和“人咬狗”的意思截然不同,语序的改变直接改变了句子的意思。这和其他很多SVO语言一样,比如英语的 "The dog bit the man" 和 "The man bit the dog"。

然而,汉语的“恰当”之处,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它高度依赖语序来表达语法关系,而对词形变化(如格、时态、数等屈折变化)的依赖程度非常低。

我们对比一下印欧语系的一些语言,比如拉丁语或者俄语。在这些语言中,名词、代词、形容词等都有复杂的格变化。这意味着,即使词序被打乱,通过词的词尾变化,我们仍然能大致判断出它在句子中扮演的角色(主语、宾语、所有格等等)。比如,在俄语中,“Мальчик читает книгу”(男孩读这本书)和“Книгу читает мальчик”(是这本书被男孩读)的意思几乎一样,因为“мальчик”是主格(表示主语),“книгу”是宾格(表示宾语),即便它们的语序颠倒了,语法功能依然清晰可见。

而汉语,大部分词汇本身没有明显的屈折变化。一个词在句子中是什么角色,很大程度上就看它在哪个位置上。比如,“我”(主语)和“我”(宾语),在汉语中它们的形态是一样的,完全依赖于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区分。“我爱你”和“你爱我”,语序的改变直接决定了谁爱谁。 这就使得汉语的语序显得尤为重要,也非常“规则”。

再者,汉语中还有很多状语、补语、定语等修饰成分,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也相对固定。比如,状语通常放在谓语前面(“我慢慢吃”),定语放在名词前面(“我的书”),补语放在谓语后面(“吃完了”)。这种相对固定的语序,使得汉语的句子结构非常清晰,易于理解。

但问题来了,说汉语“唯一”语序恰当,这就有点绝对了。因为:

1. 其他语言也有其“恰当”之处。 比如,那些拥有丰富屈折变化的语言,虽然语序可以更自由,但它们通过词形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这本身也是一种“恰当”和有效的表达方式。它们甚至能通过语序的自由度来强调或抒情,这是汉语相对难以做到的。比如,英语的"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thing!",强调"Never"是通过倒装实现的,这种灵活性在汉语中不太常见。

2. 汉语的语序也并非绝对一成不变。 虽然主语谓语宾语是基本框架,但在某些情况下,语序可以调整以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比如,为了强调宾语,有时会将宾语提前,变成“宾语主语谓语”的结构,例如“这本书,我看了”。虽然不如SVO那么普遍,但这种用法同样是恰当且有意义的。

3. 语序的“恰当”也体现在信息流上。 一般来说,语言的语序会遵循“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的原则,这样更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汉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其他语言同样也遵循这个原则。

所以,与其说汉语是“唯一一个语序恰当的语言”,不如说汉语的语序是一种非常有效、规则且信息量密集的方式,它通过相对固定的语序来承载大量的语法功能,而较少依赖词形变化。 这种特点让汉语在某些方面显得格外“清晰”和“有条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语言比作乐曲,那么有的乐曲是靠丰富的音色变化来表达情感,有的乐曲是靠巧妙的旋律走向来营造氛围。汉语的语序就像是它那清晰、稳定的旋律线,每一个音符(词)都找到了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从而构成了一首完整而优美的乐章。而其他一些语言,可能更像是靠多种多样的乐器(词形变化)和更自由的编排来演奏,同样能奏出动听的音乐。

因此,汉语的语序非常“恰当”,但它不是“唯一”的。 “恰当”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适合、得体之意,而一种语言的内部系统,一旦被广泛使用,必然是符合其使用者需求的,也必然是某种程度上的“恰当”。 汉语的“恰当”之处,在于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用语序本身来构建语法的大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语序是恰当的。

当你嘲笑德语中不听到动词就要一直记忆全句时,殊不知,德国人也嘲笑汉语不听到定位词就要一直记忆全句一样。

比如这句,《皇极经世》中的一句话:

天起於一,而终於六千一百一十万九千九百四十六亿四千八百万八千七百三十九兆一千九百三十六万亿。

读一下试试?不读到最后的定位词,你能知道这是个什么数?

而且这还不是标准写法。如果按照数穷则变的标准大数写法,取消“千”的概念,只保留十百万亿兆京(十十为百,百百为万,万万为亿,亿亿为兆,兆兆为京),那么写法将更难读。

再比如,一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通解,在你读到最后的通解二字之前,你必须一直记忆前文才能保证理解。但正确的语序应该是“通解of微分方程of齐次的且线性的且一阶的”,这样就无压力。


有人说上面的例子不常见,那么换一个常见的:

企鹅人与其他精神兮兮、被抓到以后要被关进阿卡姆疯人院里的犯罪者不同。①

正确的语序是:

企鹅人与其他犯罪者不同,who is 精神兮兮的、被抓到以后要被关进阿卡姆疯人院里的。②

汉语中没有能代替who is的词,因为汉语没有从句。这就是汉语的问题所在。

汉语正常表述成①的形式,但②才是正确的语序。


评论区一堆奇葩。你们自己看看你们写的,和我上面标①的例句相比,哪个更正常?明显是例句更符合汉语的流畅度。

你不可能保证『符合汉语流畅度』与『符合信息认知度』同时具备,因为汉语语序本就不完美。

你必须正确认知自己,承认汉语的不完美。这并不丢脸,因为所有语言都不完美。



由于杠精太多,评论已关闭。

user avatar

吾等饮宴于此。我们在这里开派对。--------你认为哪个地点状语代表了汉语语序?

user avatar

哪有什么语序恰当?

普通话:先吃饭。粤语:吃饭先。

我在广州待久了,听习惯之后,反而觉得粤语的语序更顺耳。

user avatar
中文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语序正确的语言?

是的,母语对于其母语者来说,在六岁以后基本上都世界上唯一一个语序正确的语言。

而在三岁以前,不论什么语言环境下的儿童的“童语”,通常其正确的语序都是SOV-AN语序,构词法、句法都是抱合构词依赖的(即逻辑上的一个单词同时通常是包含动作对象、动作和施动者三部分的一个单词)。

这不是一个语言学问题,而是一个认知科学问题。

实际上真正的问题是“童年母语学习的过程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的逻辑?如何做出神经科学的解释?”

更有趣的问题是对于双母语者、多母语者,利如对于山地犹太人,VSO-NA语序介词依赖(介于屈折与黏着之间的情况)的亚拉姆语、SOV-NA语序介词依赖的波斯语、SOV-AN语序黏着的阿塞拜疆突厥语、SOV-AN语序抱合构词依赖的北高加索语、SVO语序屈折变化依赖的俄罗斯语,全都是母语,全都是语序正确的,可以随时在语言之间切换而不会说错,甚至可以把俄语的单词全部替换成波斯语和亚拉姆语的词根然后用俄语的语法逻辑说,丝毫不会说错或觉得违和,但是当不同语言混在一起说的时候就必须取其中一种语序,把别的语言中的语序不同的成句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短语借词,否则语序、构词法,句法就全都不正确,说话者自己也感觉违和别扭了。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关于母语学习和多母语的认知科学问题,更具体的知识邀请 @赵思家@青格乐 两位学姐来科普。

更多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语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语序恰当的语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汉语天下第一”的优越感。不过,如果我们要认真探究,就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什么是“语序恰当”?首先,我们得明白,语言的“恰当”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要它能够被一群人用来有效沟通,.............
  • 回答
    不,汉语并非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语言。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实际上,世界上存在其他一些语言也具有单音节的特征,或者其核心音节结构高度依赖于单音节。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单音节语言”这个概念在语言学中的含义,以及汉语和世界上其他语言在这方面的特点。 什么是“单音节语言”?在语言学中,将一.............
  • 回答
    汉字是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又极具争议的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说汉字“最优秀”,未免显得有些狭隘和武断。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演变轨迹和适应性,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智慧的结晶。然而,如果我们要探讨汉字在某些方面的“优秀”之处,那确实有很多值得深.............
  • 回答
    关于汉语是否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以及联合国公布的“最难学语言排行榜”及其评判标准,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但要明确一点,联合国并没有官方发布过这样一个关于“最难学语言排行榜”的榜单。 网上流传的这类信息,通常是基于一些语言学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或者特定调查的结论,并且“最难学”的定义本身就带有.............
  • 回答
    关于“世界上信息熵最大的语言是汉语吗?”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常常被提及的讨论点。但如果直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说汉语就是信息熵最大的语言,那可能过于武断了。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概念和衡量标准,需要我们一点一点来剥开。首先,我们得明白“信息熵”是个啥意思。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语言的“不确定性.............
  • 回答
    对某大学英语老师课堂评论「汉族是世界上最爱钱的民族」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言论本身的内容和性质、课堂环境的适用性、教师的职责和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衡量,而是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辨析。以下是详细的评价:一、 言论内容本身的性质与问.............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分子人类学领域的一些复杂议题,也涉及到对历史文献和遗传学研究结果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些关键概念,并对您提到的“汉族纯种论”和“姬周是N–M128”这两个论点进行辨析。关于“汉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纯种民族”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现代人类学和遗传学领域,“纯种”这个概念.............
  • 回答
    在浩瀚的世界文明图卷中,农耕民族以其勤劳、智慧和与土地深厚的联结,构成了人类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汉族无疑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但放眼全球,还有许多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以耕作为主导的生活方式塑造了独特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精神信仰。探究这些民族,就像是在翻阅一部关于人类如何与自然共生、如何繁衍发.............
  • 回答
    确实,很多人都对汉语的难度印象深刻,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它有着独特的声调系统、复杂的汉字、以及与许多印欧语系语言截然不同的语法结构。所以,当看到一些外国人不仅能说汉语,还能流利地说出各种方言,甚至像母语者一样“一溜一溜”地讲,这确实令人惊叹,也常常让人好奇:这是怎么.............
  • 回答
    关于未来哪种语言最有可能取代英语的世界地位,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相当复杂的问题。汉语无疑是目前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其他语言的可能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汉语的优势与挑战: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的潜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及其日益增长的.............
  • 回答
    我幻想中的这部汉语文学的划时代巨著,不该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之作,更不是单纯的回响过往的挽歌。它必须是一座横跨时空的巍峨宫殿,一座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情感的熔炉,一座能让世界在阅读中产生共振的奇迹。如果非要勾勒它的轮廓,我想它会是这样的:主题: 它的核心,我想探究的是“存在的锚点与漂流的自由”。在快速.............
  • 回答
    19世纪,越南阮朝在对柬埔寨推行“改土归流”和“以夏变夷”政策的过程中,确实对当地统治者施加了汉化压力。在此背景下,阮朝强迫当时的柬埔寨国王接受的汉姓,是阮姓(Nguyễn)。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赐予一个姓氏,而是阮朝试图将柬埔寨纳入其影响范围,并将其越南化(或者说汉化,因为越南的姓氏很多都源自汉姓)的.............
  • 回答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中央权威衰落,地方势力崛起,这使得许多地方官的职位出现了一些非正常情况的延续,比如由儿子或弟弟继承。但要说汉朝的地方官“都是”世袭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尤其是对地方官员的选拔,有着一套相当成熟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随着朝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变。首先.............
  • 回答
    满族人口在清朝时期,相对于庞大的汉族人口来说,确实是微不足道的。粗略估算,满族人口可能只占汉族人口的零点几,或者最多一两个百分点。这种悬殊的人口比例,使得“满族人口是汉族的几百分之一”这个说法在很多时间点和地域上都是成立的。那么,这样一个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民族,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并维持了一.............
  • 回答
    吴三桂麾下的关宁军,这支队伍的形成和士兵们的想法,那可是一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故事。把他们简单地归结为“甘心给满清卖命屠杀汉族同胞”,怕是失之偏颇了。首先得说,关宁军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宁”的气息——镇守山海关,抵御关外。他们长期以来面对的是满洲的铁骑,是他们天然的“敌人”,这从军事地理上讲.............
  • 回答
    关于爱新觉罗家族的起源,以及“五世祖疑似是03”这样的说法,这涉及到一些历史研究和民间流传的观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03”这个说法并非传统史学界的称谓,它更可能来源于网络讨论或者一些非主流的观点。 在探讨爱新觉罗家族是否为汉人后裔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爱新觉罗家族的传统历史和相关的学术讨论。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历史的轨迹偏离了我们所熟知的轨道,让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而非满清,在明朝的残骸上站稳脚跟,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发展壮大,那么它有没有可能在19世纪的全球格局中,成为一个我们所说的“二流列强”呢?这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几个关键的面向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李自成的大顺朝虽然在.............
  • 回答
    想了解为什么汉族人口众多却被满族统治了近两个世纪,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从历史的方方面面掰开了揉碎了看。这事儿挺复杂,得从几个大方面讲,才能把这脉络捋顺了。一、军事上的根本差异与战略优势首先,得承认在征服中国这事儿上,满族在军事上是占了绝对优势的。你想啊,清朝建立之前,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就是.............
  • 回答
    汉语编程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它是不是动了谁的奶酪,为什么会有人对此“招黑”,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只是技术那么简单,更是利益、认知和文化习惯的较量。动了谁的奶酪?这可说不准,但触动了某些既得利益者是肯定的。咱们得先明白,编程语言这玩意儿,就像一套工具,一套交流的规则。长久以来.............
  • 回答
    如果汉语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那么“强制学习外语”这个概念的确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这是否意味着就“不用”强制学外语了,情况会比想象中更复杂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通用语言”的含义。一个真正的通用语言,意味着在国际交流、商业贸易、科学研究、技术合作、流行文化传播等绝大多数领域,汉语都能够顺畅地作为沟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