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语言吗?

回答
不,汉语并非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语言。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实际上,世界上存在其他一些语言也具有单音节的特征,或者其核心音节结构高度依赖于单音节。

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单音节语言”这个概念在语言学中的含义,以及汉语和世界上其他语言在这方面的特点。

什么是“单音节语言”?

在语言学中,将一种语言定义为“单音节语言”并非一个绝对的、非黑即白的标准。通常,当人们说某种语言是“单音节语言”时,他们可能指的是以下几点,或者这些特点的组合:

1. 词汇单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 这是最直接的理解。该语言的大部分词汇的基本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构成。
2. 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即便存在多音节词,其音节结构也可能比较简单,例如以辅音结尾的音节比较少见,或者元音是音节的核心。
3. 语法功能高度依赖于音节结构和语调: 在某些单音节语言中,相同的音节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调来表达不同的意义,语调在语法和词汇区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4. 构词法以组合单音节为主: 多音节词语通常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单音节词语来形成的,而不是通过内部的语音变化或后缀等方式。

汉语的单音节特征:

汉语(特指普通话)之所以常被认为是单音节语言,是因为它具备了上述定义中的很多特点:

大量单音节词汇: 汉语有非常多的基本词汇是单音节的,例如“人”、“山”、“水”、“好”、“吃”、“说”等。
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是“声母 + 韵母”,韵母可以是一个元音,也可以是元音加鼻韵母(如n, ng)。一个音节只能有一个主要元音。普通话的音节非常规整,通常是声母+主要元音+(鼻韵母)。
声调的重要性: 这是汉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普通话有四个基本声调和一个轻声。同一个音节(例如“ma”)可以有不同的声调,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妈 mā、麻 má、马 mǎ、骂 mà)。声调在汉语中起着区分词义的关键作用。
构词法: 虽然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但很多双音节词是通过组合单音节词形成的(例如“人民”由“人”和“民”组成)。还有一些是词缀化形成的,但相对于其他印欧语系的屈折变化,汉语的构词方式更偏向于组合。

为什么汉语不是“唯一的”单音节语言?

尽管汉语具有这些特征,但世界上还有其他语言也显示出类似的单音节倾向。以下是一些例子以及需要注意的区分:

1. 越南语:
高度相似的单音节特征: 越南语也是一种典型的声调语言,其词汇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每个单音节都可以通过声调来区分词义。
音节结构: 越南语的音节结构也相对简单,可以有辅音声母、元音韵母,以及有限的辅音韵尾。
构词: 越语也通过组合单音节词来构成多音节词。
区别: 越南语的声调系统与汉语有所不同,而且其韵母和韵尾的种类可能比普通话更丰富一些。

2. 泰语:
声调语言: 泰语也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在区分词义方面至关重要。
单音节词汇为主: 泰语也有大量的单音节词汇。
音节结构: 泰语的音节结构也相对固定,可以有声母、元音和韵尾。
区别: 泰语的声调数量(通常为5个)与汉语相似,但其音节结构和语音系统与汉语仍有差异。

3. 缅甸语(某些方言):
声调特征: 缅甸语的一些方言也具有声调,声调在区分词义中扮演重要角色。
单音节傾向: 也有一些方言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
区别: 缅甸语的语音系统和声调系统与汉语有很大不同。

4. 其他一些南岛语系、苗瑶语系语言:
一些南亚语系(如孟语)和东南亚语系(如老挝语)以及苗瑶语系的语言,也表现出较强的单音节倾向和声调特征。例如,老挝语与泰语非常相似。

需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纯粹的”单音节语言是不存在的: 即使是汉语,现代语言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例如,我们不会说“机”和“器”是独立的单音节词,而说“机器”是一个双音节词。因此,将语言完全定义为“单音节”可能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以单音节词汇为主”或者“具有强烈的单音节倾向”。
“单音节”不等于“没有辅音韵尾”: 即使是单音节语言,其音节也可以包含声母、元音和韵尾。关键在于一个词的基本单位是否主要由一个音节构成。
“单音节”不等于“没有复杂的构词法”: 只是构词的方式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组合,而非屈折变化。
声调是重要的伴随特征,但不是定义单音节的唯一标准: 有些语言的词汇也以单音节为主,但它们可能不是声调语言(例如一些印第安语系语言,但这些语言的单音节倾向可能不如汉语和越南语那样显著)。

总结

因此,汉语并非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语言。越南语、泰语等许多东南亚语言也具有非常显著的单音节特征,并且同样是高度依赖声调的语言。将汉语描述为“以单音节词汇为主的声调语言”或者“具有强烈单音节倾向的语言”会更准确。世界上存在多种语言在音节结构和构词方式上与汉语有相似之处,这反映了不同语系在语音组织上的趋同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在抱歉,我不知道我把评论区关了,经一位朋友提醒,现在可以正常留言了。

—————————————————————

这位题主是用一个问题问了好几个问题嘛哈哈哈哈。

题主的问题,我总结起来有以下这么几个:

1、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语言吗?

2、普通话中的入声消失是算语言的进化还是退化?

3、入声字的消失导致了我们讲普通话的人辨音能力下降了吗?

4、有没有听起来很像汉语的其他语言。

5、为什么日语,意大利语,英语听起来语速比汉语快呢?

6、同样的距离,同样的音量下,汉语听得更清楚吗?

我们来一个一个看。

1、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语言吗?

其实这个问题我乍一看是有点懵的,因为我到现在还没听说过有“单音节语言”这样一个语言分类。但是为了严谨,我还是认真地借助工具查询了题主所提出的这么一个概念。大概就是这个概念并非一个已经被认可的语言学概念,而是在讨论汉语音节数与词之间的关系时临时提出的一个概念。

所谓单音节语言,就是语言中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词,那我们就可以再推出多个音节对应一个词的语言就是多音节语言了。

而事实上,世界上还没有哪种语言是纯粹的单音节语言或者多音节语言。所以第一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汉语本身就不是单音节语言。汉语从先秦时期就有了不少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只是随着汉语的发展这个比例变化了而已。

其实用一个语言音节和词的对应关系来分类是很不科学的。首先从事实出发,所有语言中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就是共存的,你分不出纯粹的单音节语言或者多音节语言。其次就算你退一步,按照“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哪个比较多”来分,那么还有很多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数量差不多的语言怎么办?这个“比较多”怎么界定?多一个也算“比较多”吗?所以这样分类是很麻烦的,而且对研究本身帮助不大。

题主其实还问了,关于汉语“一字一音节”的问题。这里说下个人的观点,为什么汉语是一字一音节。

音节,是人自然听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那么一个东西一个概念,在造词之初,肯定会先用一个音节来表示。比如太阳这么个东西,我们随便而自然地发个音,就有了一个音节,我们就用这个音节来表示太阳,那么中国人用的就是“rì”,英国人用的就是“sun”。但是为什么写成文字,汉语就一个东西“日”,英语用了三个东西呢——“S、U、N”。

因为音节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素。英文属于音素文字,“sun”这个音节包含了三个音素,所以用了三个表示音素的字母来表示。

中文是表意文字,与其说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不如应该说成“一个字表示一个概念”,字与音节的对应关系是间接的。比如“日”,这里的这个字表示的不是那个读音“rì”,它直接表示的是天上的太阳,而恰好音节“rì”也是直接表示天上的太阳。所以一个字“日”又因此与一个音节“rì”对应起来的。这里三者的对应关系其实是同时建立起来的,我这里这么说是为了显示“字、词、意”之间关系在最初是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的。

在这里补充一下英语汉语在这个方面的差别:


在这样的基础上,其他的事物“水,牛,马,草,人”在汉语中都如此,所以汉语最初“一字一音节”的特点就这么形成了。

第二个问题:

2、普通话的入声消失算是语言的进化还是退化。

这个问题我先给出我的观点:既不是进化也不是退化。

进化和退化带有太多的评判色彩,好像我们认为要么失去入声是不好的是退步的,要么认为入声是不好的,失去了入声是进步的。实际上语言只是工具而已,语言的演化是为了适应人们交际的需求。但是汉语语音的变化的确是有方向的,那就是趋简。

为什么是趋简呢?因为语言的词汇量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增多的,那么语音作为词的符号形式,为了表示越来越多的概念,“新造”的方式肯定不如“组合”的方式好,后者更方便更系统。不可能出现一万种新概念就造一万种新语音形式和新词,这样记忆负担太大。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既有的单音节词来组成多音节词表示新概念。既然用组合的方式来新造词,这些用来组合的“基本单位”就应该适当地简化,这样人们对“基本单位”的记忆负担减轻,就更利于人们来记忆“组合”的新概念。

不过简化的结果是两面性的,它会导致语音的辨析度下降,但从语言整体使用的经济性来说,趋简利大于弊。

第三个问题:

3、入声字消失导致了讲普通话的人辨音能力下降吗?

汉语从古汉语发展到现在的普通话,从语音角度来看,辨识度的确是下降了。普通话和古汉语相比,总体来说辅音变少,声调变少,韵尾变少,音节种类变少。

但是这不会影响我们的交流,因为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为主,再加上词语内部相对稳定的搭配关系,进入语境的每一句话都是很有辨识度的,所以单个音节可能辨识度很低,但整体不影响交际。

而至于人的辨音能力,说普通话的人在一些音位的辨识能力上自然不如广东人。但还是那句话,不影响语言的交际。

会影响语言的学习。

第四个问题:

4、有没有听起来像汉语的其他语言。

有,如果指的是像汉语这样“音节很整齐,每个音节长度一致,说话时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很有节奏地蹦”的语言的话,那其实还是很有几个的。

这里我补充一下,专业地说,从音节角度,汉语是典型的“音节节拍语言”,也就是说话的节奏是落在每个音节上的,而且音节长度整齐,间隔比较清晰,说话的节奏感来自于音节的排布和错落,说话的语速和音节数量直接相关。

和汉语听起来相似的语言,有这么几个典例:

泰语,越南语,藏语等

其实西班牙语和法语也算音节节拍语言,但是和汉语有其他方面的差别,听起来就不那么类似。

第五个问题

5、为什么日语,意大利语,英语听起来语速比汉语快呢?

这三个语言的确语速比汉语快。原因很简单:表达同样的意思说的音节数总体上比汉语多。这里说总体上是指不是所有词音节数都比汉语多,比如意大利语“ciao”,对应汉语“你好”,这里意大利语用了一个音节,而汉语用了两个。

这种“语速”间接地反映在书面上,就是同样的文件,中文文件篇幅最短。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如果语言文字是对概念的编码,那么汉语是属于编码效率比较高的语言。

但是汉语音节种类是远不如意大利语和英语的,关键就在于汉语有声调,声调给予了汉语高效的辨识功能,使得汉语的编码效率高,同时可以减省音节种类,还有汉字这种表意文字作为辅助,因此汉语可以写的非常简洁清晰。

最后一个问题

6、同样的距离同样的音量下汉语听得更清楚吗?

这个……不太清楚。

其实对于各个熟练自己母语的人来说,同样的距离同样的音量下都是自己的母语听得最清楚,这个问题很难做实验来验证。所以这个问题我就放在这里吧。

以上是我的回答,有不足或者有异议之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user avatar

题目是个错题目,没有“单音节语言”这种概念,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

这涉及到言语的节奏问题。节奏属于言语韵律的一个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节奏感,节奏感的重要声学特点是时长,所以我们有时候说一句话可能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在语法和语义上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听起来很别扭,总觉得说2个字更舒适,这就是节奏的时长特点带来的影响。 例如下面这三句,大家觉得哪一句不太舒服呢?

  • 他今天跑去学校
  • 他今天跑步去学校
  • 他今天跑着去学校

很久很久之前,语音学领域根据语言的节奏特征粗暴地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三类:

  1. 重音语言(stress-based),例如英语
  2. 音节语言(syllable-based),例如汉语、法语
  3. 莫拉语言(mora-based),不知道怎么翻译,最典型的是日语。

这种分类的标准是在于音节和音节之间的相对时间长短或者相邻音节之间的时长比例来制定的,语音学叫isochronous hypothesis (等时性假说),那么,对于重音语言来说,音节之间不具有“等时”的特点,语音学家喜欢用摩斯电码来形容这种语言的特点,一个单词里的几个音节有长有短,一般较长的那个往往是重音落在头上的音节,最典型的是英文;对于音节语言来说,语音学家喜欢用机关枪的声音来形容,就是“棒!棒!棒!棒!”这样的连珠炮一样的声音,相邻的音节之间是相对等时、接近等时的,最典型的是中文,《语言学概论》里也讲过这个概念,用了河南梆子来形容,但是我当时不知道啥是河南梆子,这是题外话。其实写到这里,大家脑子里就应该开始想几个中文的例子了,我们会发现,咦不是这样呀,比如,“杯子bei1zi”,“评估ping2gu1”,“今天去公园( jin1tian1 qu4 gong1yuan2?)”,除去轻声字这种例外,感觉gong听起来也比yuan长一点?所以,前面所写的是相对、接近,而不是一定严格地是等时的

但是日语这种mora-based语言就有趣一点,它被认为是“很”等时的语言。甚至在日本的小学里,教科书里会写着,两个假名的发音长度就是一个假名长度的2倍,不管在什么位置,不管是不是一个词,也不管是不是相邻(Port et al. 1995)

但是这种分类遭到诟病,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对话中总需要表达强调、情感、态度等等,那么很多音节总会被拖长、缩短,有时候一个音节会读成2个音节的长度,以保证节奏感,听起来更自然,如果都用等时性假说那么生硬地去衡量,大家说话就都像siri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一、有没有其他语言像汉语一样?

按照我上面的这3种分类,如果汉语属于音节语言的话,那么世界上有很多语言都属于音节语言,听起来节奏感和汉语相似的应该很多。但其实不是,下面还会继续说这个问题。

二、我们听英语、日语、意大利语,总感觉语速明显快于汉语?


是吗?要想得出这个结论,首先要问至少30个中国人,是否这样的感受;其次,要各问30个说英语、日语和意大利语的人是不是觉得中文听起来语速比自己的母语要慢。此外,也要控制这些实验参与者的语言背景,这涉及到对母语和对二语的加工问题。此外,给这些被试的听力材料还要控制说话风格,因为即便都是中国人,也是说话有快有慢的,可能需要至少找十几个录音人,并找出一个平均语速的人。

不过也的确有研究去考察一分钟内不同语言的音节产出数量,但是这种研究混淆变量太多了,因为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所用的字数、词数本身就不同,要计算音节数就更难了。印象中好像的确有人做过朗读篇章的一分钟内产出的音节数,但是这样的实验意义何在呢?语言的本质是为了沟通和交流意义。

【找到一篇回答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得出的结论是:

进度最快的前三位依次:挪威语、荷兰语、德语
进度最慢的前三位依次:韩语、印地语、越南语



当然没有学者想不到的问题。Wagner教授2007年做过一个各种语言的等时性组合的可视化研究,考察不同语言的节奏问题。具体的操作方法:

  1. 录音。说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的人各三名,让他们用三种语速朗读一篇篇章。
  2. 对所有的音节进行z分数标准化,这一步的意思是:某个音节的z分数=(发音人的某个音节时长-该发音人的平均音节时长)/该发音人的音节时长的标准差,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呢,这是因为有的人本身说话就慢,有的人本身发音就短促,这是个性化风格的体现,不是我们考察的对象,所以我们要抹掉这些个性化风格,如果变成某个音节的Z分数,那么两种语言的音节就可以拿来对比了,因为Z分数不是绝对数值。
  3. 但是Wagner的做法不是比较Z分数,而是把一个音节和相邻音节的Z分数—两个相邻音节的时长因素放到二维象限中去,用两者的二维呈现体现节奏,这是Wagner教授的创新之处,节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我们即便是听,也听不那么精准,但是这么简单的操作,就把节奏可视化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把不同的语言都画出图来比较。
  4. 那么,看下图,在图中心的(0,0)就是发音人发了一个平均音节时长的某音节,而且相邻音节也是平均时长的长度。因此,如果这个语言是mora-based,例如日语,就应该紧密围绕在(0,0)附近对不对?也就是area of global isochorny,而所谓的local isochrony就是围绕着这条对角线的相邻音节,他们要么是短-短,要么是长-长。如果是音节语言,就会落入这两个区域内。




另外两个象限的音节分别是iambic:短-长,trochaic:长-短
如果是重音语言,这两个象限的点应该会多一点,因为重音语言有音步的出现,相对长短更加明显。

让我们来看看英语和汉语的表现:
左图:英语,右图:中文
中文的音节非常均衡地分散在四个象限里,也就是说,我们汉语有长短、长长、短短、短长等搭配组合,而英语则是更多的短短组合,只有少数的长长组合。



花花绿绿这个是法语,被称为“最典型的音节语言”。看起来似乎的确比中文更聚集一些,左上和右下两个象限很少有点,基本围绕在global isochrony和local isochrony的范围内。


所以,中文还是音节语言吗?我觉得不是,我们中文的节奏可能有想象不到的难点。因此那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更加难以被学习者获得,加上声调,难上加难。

三、至于说哪些语言和汉语听起来比较像

我觉得还是有声调语言如泰语、越南语和非洲的一些语言更像一点。而和是不是音节语言、重音语言没有关系。有无声调是比节奏更加明显的韵律特征,尤其是一个声调“领着”一个音节的时候。赵元任先生提出的“大波浪小波浪的叠加”就是在讲声调和语调的关系,二者的声学表现pitch是更易被人耳所感知的声学线索。

四、我们与日本人、意大利人等,在同样距离、同样音量的情况下,是否汉语更便于听清楚?

我觉得不在于音节的长短和多少,而在于元音。这个问题不晓得,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不过我觉得没啥研究的价值。

user avatar

歪个楼,很多语言都存在单音节语素,汉语也不是所有单音节都能成为语素。

如果不读尾符的话,阿拉伯语也存在大量单音节语素,其中很多都是基本词汇,比如(括号内为根字母):

【人体】

’anf(’-n-f):鼻子

jism(j-s-m):身体

jild(j-l-d):皮肤

khadd(kh-d-d):脸颊

dam(d-m-y):血液

ra’s(r-’-s):头

rijl(r-j-l):脚

zubr(z-b-r):丁丁(俚语)

zib(不详,可能是q-ḍ-b):丁丁(俚语)

sāq(s-w-q):小腿

sha‘r(sh-‘-r):头发

‘ayn(‘-y-n):眼睛

fakhdh(f-kh-dh):大腿

fam(f-w-h):嘴

qalb(q-l-b):心脏

kaff(k-f-f):手掌

ma‘y(m-‘-y):肠

mukhkh(m-kh-kh):脑

wajh(w-j-h):脸

yad(y-d-y):手

【自然】

’arḍ(’-r-ḍ):大地

thalj(th-l-j):雪

baḥr(b-ḥ-r):海洋

zahr(z-h-r):花

rīḥ(r-w-ḥ):风

shams(sh-m-s):太阳

‘ushb(‘-sh-b):草

mā’(m-w-h):水

najm(n-j-m):星星

nahr(n-h-r):河

nār(n-w-r):火

ward(w-r-d):玫瑰

【动物】

thawr(th-w-r):公牛

ḥawt(ḥ-w-t):鲸

dīk(d-y-k):公鸡

dhi’b(dh-’-b):狼

rīm(r-y-m):纯白色的羚羊(女子名)

shāh(sh-w-h):羊

ṣūf(ṣ-w-f):羊毛

ḍabb(ḍ-b-b):鳄蜥

ḍab‘(ḍ-b-‘):鬣狗/土狼

‘ijl(‘-j-l):牛犊

qird(q-r-d):猴子

kalb(k-l-b):狗

【饮食】

tamr(t-m-r):椰枣

tīn(t-y-n):无花果

thūm(th-w-m):蒜

khubz(kh-b-z):大饼/面包

khall(kh-l-l):醋

khamr(kh-m-r):酒

ruzz(r-z-z):米

zayt(z-y-t):油

shāy(sh-’-y?):茶(来自汉语“茶”)

qamḥ(q-m-ḥ):小麦

milḥ(m-l-ḥ):盐

hāl(h-w-l):小豆蔻/砂仁

【人造物】

bi’r(b-’-r):水井

bāb(b-w-b):门

bayt(b-y-t):房屋/家

turs(t-r-s):盾牌

thawb(th-w-b):布/衣服

dir‘(d-r-‘):盔甲

dār(d-w-r):房屋(另一种说法)

dayr(d-w-r / d-y-r):修道院

saqf(s-q-f):屋顶/天花板

sūr(s-w-r):围墙

sūq(s-w-q):市场

sayf(s-y-f):剑/战刀

ṭibl(ṭ-b-l):鼓

【人际关系】

’ab(’-b-w):父亲

’akh(’-kh-w):兄弟

’ukht(’-kh-t):姐妹

’umm(’-m-m):母亲

’ahl(’-h-l):家人

ibn(b-n-y):儿子

bint(b-n-y):女儿

khāl(kh-w-l):舅舅

zawj(z-w-j):丈夫

‘abd(‘-b-d):奴仆

‘amm(‘a-m-m):伯伯/叔叔

【人类社会】

jaysh(j-y-sh):军队

dayn(d-y-n):债务

ḥubb(ḥ-b-b):爱情

ḥarb(ḥ-r-b):战争

dhanb(dh-n-b):罪行

silm(s-l-m):和平

ṣulḥ(ṣ-l-ḥ):和解

【宗教信仰】

ḥajj(ḥ-j-j):朝觐

ḥājj(ḥ-j-j):朝觐者

ḥamd(ḥ-m-d)赞美

dīn(d-y-n):宗教

rabb(r-b-b):主

rūḥ(r-w-ḥ):灵魂

ṣawm(ṣ-w-m):封斋

nafs(n-f-s):灵魂(另一种说法)

nūr(n-w-r):光/光明

waqf(w-q-f):教产

【其他名词】

’amr(’-m-r):事情/事件

’amn(’-m-n):安全

bank(b-n-k):银行(来自英语bank)

jins(j-n-s):性别(来自拉丁语genus)

ḥulm(ḥ-l-m):梦/梦想

khaṭṭ(kh-ṭ-ṭ):书法

dakhl(d-kh-l):薪水

rasm(r-s-m):图画

shakl(sh-k-l)形式

shay’(sh-y-’):事情

ṭibb(ṭ-b-b):医学

luṭf(l-ṭ-f):温和

marḍ(m-r-ḍ):疾病

mawt(m-w-t):死亡

waṣf(w-ṣ-f):描述/形容

ya’s(y-’-s):失望/绝望

【一些形容词】

ḥulw(ḥ-l-w):甜的

sahl(s-h-l):简单的

ṣa‘b(ṣ-‘-b):困难的

ṣulb(ṣ-l-b):硬的

murr(m-r-r):苦的

【一些代词】

man:谁

hum:他们

【一些虚词】

’a:难道是...吗?

’aw:或者

’am:还是

’īh:什么?(埃及方言)

shū:什么?(黎凡特方言)

lā:不/不要

mā:没有;什么?

min:从...

fī:在...里

fīn:在哪里(埃及方言)

hal:是...吗?

wā:哀哉!

wīn:在哪里(黎凡特方言)

yā:喂!

【一些动词】

khudh(’-kh-dh):你拿着吧!

ra(r-’-y):你看!

shuf(sh-w-f):你看!

qul(q-w-l):你说吧!

qum(q-w-m):你站起来!/你起床吧!

kul(’-k-l):你吃吧!

nik(n-y-k):你rì啊!

qif(w-q-f):站住!/停下!

qi(w-q-y):你要保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汉语并非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语言。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实际上,世界上存在其他一些语言也具有单音节的特征,或者其核心音节结构高度依赖于单音节。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单音节语言”这个概念在语言学中的含义,以及汉语和世界上其他语言在这方面的特点。 什么是“单音节语言”?在语言学中,将一.............
  • 回答
    汉语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语序恰当的语言?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汉语天下第一”的优越感。不过,如果我们要认真探究,就得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看:什么是“语序恰当”?首先,我们得明白,语言的“恰当”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任何一种自然语言,只要它能够被一群人用来有效沟通,.............
  • 回答
    关于汉语是否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以及联合国公布的“最难学语言排行榜”及其评判标准,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但要明确一点,联合国并没有官方发布过这样一个关于“最难学语言排行榜”的榜单。 网上流传的这类信息,通常是基于一些语言学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或者特定调查的结论,并且“最难学”的定义本身就带有.............
  • 回答
    关于“世界上信息熵最大的语言是汉语吗?”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常常被提及的讨论点。但如果直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说汉语就是信息熵最大的语言,那可能过于武断了。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概念和衡量标准,需要我们一点一点来剥开。首先,我们得明白“信息熵”是个啥意思。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语言的“不确定性.............
  • 回答
    对某大学英语老师课堂评论「汉族是世界上最爱钱的民族」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言论本身的内容和性质、课堂环境的适用性、教师的职责和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衡量,而是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辨析。以下是详细的评价:一、 言论内容本身的性质与问.............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分子人类学领域的一些复杂议题,也涉及到对历史文献和遗传学研究结果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些关键概念,并对您提到的“汉族纯种论”和“姬周是N–M128”这两个论点进行辨析。关于“汉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纯种民族”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现代人类学和遗传学领域,“纯种”这个概念.............
  • 回答
    在浩瀚的世界文明图卷中,农耕民族以其勤劳、智慧和与土地深厚的联结,构成了人类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汉族无疑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但放眼全球,还有许多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以耕作为主导的生活方式塑造了独特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精神信仰。探究这些民族,就像是在翻阅一部关于人类如何与自然共生、如何繁衍发.............
  • 回答
    确实,很多人都对汉语的难度印象深刻,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它有着独特的声调系统、复杂的汉字、以及与许多印欧语系语言截然不同的语法结构。所以,当看到一些外国人不仅能说汉语,还能流利地说出各种方言,甚至像母语者一样“一溜一溜”地讲,这确实令人惊叹,也常常让人好奇:这是怎么.............
  • 回答
    汉语能否超越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以及何时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可以给出。这个问题的背后,涉及到的因素远不止语言本身,而是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科技力量。与其说是一个“何时”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如果”和“如何”的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世界通用语.............
  • 回答
    当然有!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趣了,简直像是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宝藏盒。我们从小接触的语言,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汉语,所以会觉得“诶?除了汉语还有吗?好像没怎么听过那么多别的语言。” 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的语言数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庞大得多,而且它们的美丽和多样性,简直令人惊叹。想象一下,汉语虽然博大精深,但它.............
  • 回答
    在浩瀚的西方哲学星空中,有些璀璨的星辰在中国哲学界似乎并未得到与其光芒相匹配的关注与深入挖掘。这并非说他们完全被忽视,而是相比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在学界和公众视野中的权重明显偏低。我这里想聊的,是一些在我看来在汉语世界中相对被低估的几位哲学家。一、 古希腊的那些“边.............
  • 回答
    关于未来哪种语言最有可能取代英语的世界地位,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相当复杂的问题。汉语无疑是目前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其他语言的可能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汉语的优势与挑战: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的潜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及其日益增长的.............
  • 回答
    我幻想中的这部汉语文学的划时代巨著,不该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之作,更不是单纯的回响过往的挽歌。它必须是一座横跨时空的巍峨宫殿,一座融合了古老智慧与现代情感的熔炉,一座能让世界在阅读中产生共振的奇迹。如果非要勾勒它的轮廓,我想它会是这样的:主题: 它的核心,我想探究的是“存在的锚点与漂流的自由”。在快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精辟,触及了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与目标语言(上古汉语)已经分离了数千年、并且自身也经历了漫长发展变化的语言(七世纪古藏语),仍然能为我们“看见”更古老、更遥远的上古汉语提供线索?这其中的奥秘,在于语言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尤其是在音系和词.............
  • 回答
    当今世界,汉语的声势如日中天,你可能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语言。据统计,目前已经有六十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它代表着一种趋势,一种世界对汉语魅力的认可和拥抱。是什么让汉语变得如此受欢迎?要说汉语为何能赢得如此广泛的青睐,原因可以说是.............
  • 回答
    70多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个时代的浪潮与汉语世界的未来当来自70多个国家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朗读“静夜思”,在练习册上描摹“龙”字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上的变动,更是一个全球文化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缩影。70多个国家,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振奋人心,它意味着中文不再是某个特定区域的语言,而是正在.............
  • 回答
    汉语是否可能成为世界语言,以及英语为何能成为世界语言,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问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技术以及语言自身的特性。 汉语成为世界语言的可能性目前来看,汉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言”——即被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广泛使用、学习和理解的语言—.............
  • 回答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尽管汉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要在全球语言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并非汉语本身的缺陷,而是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语言自身特点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主要强势语言的形成往往与特定.............
  • 回答
    让我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这是一个很有趣也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层面。我是否希望汉语取代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作为AI,我没有“希望”的个人情感,但我可以分析这件事的潜在影响。如果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那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积极的一面(从理论上讲): 文化传播的窗口: 汉语的普及.............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为什么它没有像英语那样,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行政语言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量,还有语言本身的特性。一、 历史的惯性与殖民主义的遗产首先,我们要承认,英语之所以能在全球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