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歼击机为什么只有单发和双发两种?

回答
关于歼击机为何主要以单发和双发为主,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权衡和技术发展的产物,而非简单的臆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飞机的设计目标、动力系统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等多个角度来剖析。

一、设计目标与性能需求:

歼击机,顾名思义,是为争夺空中优势而生。它的核心任务是:

高速度、高机动性: 能快速抵达战场,并在缠斗中占据优势。
强大的火力输出: 能有效摧毁敌机。
优异的航程与滞空时间: 能执行长时间的巡逻和作战任务。
生存能力: 能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抵御攻击并完成任务。

这些目标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往往是相互制约的。例如,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机动性通常意味着需要更强的推力,这自然就指向了更强大的发动机。

二、发动机的重要性与权衡: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飞机的速度、升限、爬升率、作战半径乃至武器挂载能力。选择单发还是双发,实际上是围绕发动机的选择进行的一系列综合考量:

单发发动机的优势:
重量轻: 同等推力下,单台发动机通常比两台发动机加起来要轻,这有利于减轻飞机整体重量,提升机动性。
成本低: 单台发动机的制造、采购和维护成本都低于双台,这对于航空工业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设计简洁: 机身结构相对简单,布局更容易优化,例如可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用于载油或设备。
气动效率: 减少了发动机舱对机身和机翼气动外形的影响,理论上可以做得更“干净”,阻力更小。

单发发动机的劣势:
单点故障风险: 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将失去动力,面临坠毁的危险。对于执行高风险任务的歼击机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推力限制: 在追求极致性能时,单台发动机的推力上限会成为瓶颈。虽然现代单发发动机已经非常强大,但对于一些特别强调大推力、高载荷的飞机设计而言,可能难以满足需求。
载荷能力受限: 要实现更远的航程或携带更多弹药,需要更多的燃料和武器,这会显著增加飞机总重量。单台发动机可能难以在保证足够推力的同时,还要驱动如此重的飞机。

双发发动机的优势:
冗余性与可靠性: 这是双发发动机最核心的优势。即使一台发动机失效,另一台发动机仍能提供足够的推力,使飞机能够安全返航。这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更大推力与载荷能力: 两台发动机可以提供比单台发动机更强的总推力,这使得飞机在起飞、爬升时更有力,也能携带更重的武器和燃料,实现更远的航程。
更灵活的动力管理: 可以在不同飞行阶段(如巡航、高速飞行、起降)根据需要调整两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实现更优化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表现。
结构设计上的灵活性: 可以将发动机布置在机翼下方、机身两侧等位置,这为机身和机翼的气动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有时可以实现更优的性能组合。

双发发动机的劣势:
重量大: 两台发动机及其相关的系统(如燃油管路、液压系统等)无疑会增加飞机的整体重量。
成本高: 无论是制造、采购还是维护,双发飞机的成本都显著高于单发飞机。
设计复杂: 机身结构、系统集成、发动机舱设计等都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工程技术投入。
气动干扰: 发动机舱和进气道的设计可能会对机身和机翼的气动性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通过精细的设计来克服。

三、历史发展与技术演进:

早期的飞机发动机功率较低,单发设计是主流。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发动机推力不断增大,单发战斗机的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像二战时期的许多著名战斗机,如Spitfire、Mustang、Bf 109等,都是单发设计,它们凭借灵活的机动性和可靠的性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然而,随着对作战效能、航程、载弹量以及战场生存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双发设计逐渐成为许多先进战斗机的选择。例如,喷气时代的早期,许多战斗机如F86 Sabre是单发的;而像Me 262(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就是双发的,它在速度和载荷上就有了显著优势。

到了现代,随着发动机技术(如涡扇发动机)的飞速发展,单发发动机的推力已经足以满足许多先进战斗机的需求。像F16、F18(虽然是双发,但其设计也考虑了单发化的可能性)、F22、F35(均为单发,但设计极其先进)、欧洲“台风”、阵风战斗机等,都可以看到单发和双发设计并存。

F22、F35等单发战斗机: 它们之所以采用单发设计,是因为其发动机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单台发动机的推力能够满足超音速巡航、高机动性以及挂载武器的需求。同时,单发设计也带来了更轻的重量和更低的维护成本。例如F35项目,最初就有单发和双发两种方案,最终选择了单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复杂性,同时利用其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弥补了单发带来的潜在生存能力劣势(当然,F35也并非没有争议)。
苏27系列、米格29系列、F15等双发战斗机: 它们往往是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更强的载弹能力、更远的航程以及更好的战场生存性而设计的。例如,苏27系列就以其出色的远距离作战能力和高机动性著称,双发设计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可靠的飞行保障。

四、为什么没有“三发”或“四发”歼击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发动机数量的增加会带来重量、成本和复杂性的几何级增长。

三发或四发歼击机,对于“歼击机”这个定位来说,弊大于利。
重量与阻力过大: 增加发动机数量会急剧增加飞机总重量,使得机动性大打折扣,难以满足歼击机对敏捷性的要求。同时,增加的发动机舱和进气道也会带来巨大的气动阻力,严重影响速度和燃油效率。
成本过高: 无论是制造成本还是维护成本,三发或四发的设计都将是天文数字,这对于追求经济性的军方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复杂性爆炸: 系统的复杂性会成倍增加,故障发生的概率也随之提升,这反而可能降低整体的可靠性。
载荷与推力需求: 即使是现代大推力发动机,单台或双台已经足以满足绝大多数歼击机的性能需求。对于需要更大推力的场景,更成熟的做法是研发更大推力等级的发动机,而非简单叠加数量。

五、现代趋势与未来展望:

虽然单发和双发是目前的主流,但航空技术仍在不断进步。

单发技术: 正在朝着更高推力、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使得单发战斗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大。
双发技术: 也在追求轻量化、模块化和更低的维护成本。

未来是否会出现“三发”或“四发”的歼击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力技术的突破以及作战需求的变化。但就目前而言,单发和双发的选择能够最好地平衡性能、成本、可靠性和设计复杂性,满足了现代歼击机对空中优势的追求。所以,歼击机目前只有单发和双发这两种主要形式,是航空设计理念和技术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发局地战又不是没有过……

寇蒂斯带着48年空重11吨最大22吨的四发重型黑鹰表示淡定(

你看发动机舱多么宽广,因为一个舱里有俩发动机(

能客串战斗机的三发中爆又不是没有过……

当年有个叫马丁的逗比公司48年搞过5吨内挂时速1000的三发逗比——丫能挂一肚子的高速火箭,那玩意换空炸引信糊重爆编队一脸是没啥问题的……

这货能带一肚子火箭弹,没被火箭弹洗过脸的飞行游戏玩家不是好玩家。


必要的时候拿四发重爆客串超重战也不是不行——说四发重爆都是垃圾随便干的要么没玩过IL2要么没玩过MCFS要么没玩过WT要么都没玩过。能超远距用30炮4发点射打掉3架B17的Topp姐姐就那么一个(

当年PLAAF逗比的时候,曾经想过搞大型导弹载机,在空中玩排队枪毙的……

然而……被现实无情地糊了一脸各种颜色的液体……

原因很简单,即使在BVR背景下,现在的导弹,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如此强大的性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歼击机为何主要以单发和双发为主,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权衡和技术发展的产物,而非简单的臆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飞机的设计目标、动力系统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等多个角度来剖析。一、设计目标与性能需求:歼击机,顾名思义,是为争夺空中优势而生。它的核心任务是: 高速度、高机动性: 能快速抵达战场.............
  • 回答
    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发生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发生在上海苏州河畔的仓库里的战斗,以其惨烈和英雄气概,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这场战斗中“歼敌数量”,尤其是八百壮士到底击毙了多少日军,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甚至有些人认为我军歼敌数量并不多,甚至只有一人。这背后,既有历史资料.............
  • 回答
    要说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对敌方空中武器的威胁,是否比直接派遣尖端歼击机更大,这得看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威胁”以及具体是针对哪种敌方空中武器。简单来说,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方式,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判断哪个威胁更大。S400的独特威胁:无处不在的“死亡之网”S400之.............
  • 回答
    二战中,坦克歼击车(Tank Destroyer)作为一种专门设计的反坦克武器,确实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常拥有强大的正面火力,但相对轻薄的装甲和开放式或半封闭的炮塔(有时甚至直接固定在车体上)。然而,战后这条发展路线逐渐式微,直至几乎停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它触及了装甲车辆发展和军事战术的核心。简单来说,坦克歼击车(Tank Destroyer)虽然在某些方面火力凶猛,并且能执行部分坦克职能,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坦克。坦克在现代战场上仍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其存在具有多方面的战略和战术意义。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为什.............
  • 回答
    关于“飞豹”之后,我国为什么没有推出新款的歼击轰炸机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一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到国家战略、技术发展、军事需求以及航空工业发展方向等一连串复杂的因素。首先,咱们得弄清楚“飞豹”,也就是歼轰7系列,它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里的定位和贡献。歼轰7系列,特别是歼轰7A,绝.............
  • 回答
    歼16 战机,作为中国空军一款性能强大的多用途战斗机,其设计上保留了机背减速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细节。在现代战斗机普遍追求气动效率、减少阻力以提升速度和机动性的今天,机背减速板的存在似乎显得有些“复古”,但究其原因,这背后折射出歼16 作为一款特定定位战机的设计考量,以及其所承担的独特作战任务.............
  • 回答
    歼31,国产第五代隐身战机的“沉默时刻”提起中国空军的“大国重器”,人们的目光往往会聚焦在歼20身上,那架拥有修长机身、锐利外形,以及“20”开头的强大标签,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歼20高调亮相、驰骋蓝天的背后,另一款同样肩负着中国第五代战斗机发展重任的型号——歼31,却似乎从公众视野中淡出了许多。.............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歼7改”和“59改”。 歼7改: 这是中国对苏联米格21战斗机进行仿制并不断改进的系列战斗机型号的总称,包括歼7I、歼7II、歼7III、歼7M、歼7PG等等一系列改进型号。通常我们谈论的“歼7改”可能泛指这些改进型号中具有代表性的改进成果,比如装备了.............
  • 回答
    歼10系列战斗机确实没有大规模的出口记录,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技术和性能上的考量,也有政治、经济以及战略上的决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技术与性能的考量: 性能仍处于不断升级和完善阶段: 歼10系列自诞生以来,一直在进行迭代升级,从最初的歼10A到后来的歼10B、歼10.............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问到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点上!看到歼20、运20、轰20、直20这些名字,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联系,为什么都带着这个“20”。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和历史节点。简单来说,这个“20”不是随便起的,它代表着一个序列号,.............
  • 回答
    关于歼20和F35的机体设计协调性问题,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不少军迷也经常拿来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承认,F35的设计确实在“流畅性”和“一体化”上给人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感。 你看F35,从进气道、机翼、机身,再到垂尾,整体上看好像是用一块 ध.............
  • 回答
    歼20比F22长不少,这确实是观察者们普遍注意到的一点。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飞机的设计理念、气动布局、载弹需求、发动机推力以及中国航空工业自身发展路径等多个维度去剖析。这并非简单的“谁更好”的比较,而是不同技术选择和战略考量下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长机身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带来优势,但也伴.............
  • 回答
    歼20的细长机身,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在设计上追求极致的性能表现。这背后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隐身性以及内部空间布局等多个层面的考量,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权衡结果。首先,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细长机身能带来几个显著的优势。 减小阻力(尤其是诱导阻力):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
  • 回答
    关于歼20和FC31(现在更名为歼31或FC31的改良版本,通常指向沈飞的改进型号,但官方名称和具体进展有时会混淆,为清晰起见,我们暂且称其为“FC31系列”或“沈飞的下一代隐形战斗机”)的服役时间与信息披露差异,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航空工业研发的复杂性、保密程度、目标用户和市场定位等多.............
  • 回答
    朝鲜的歼击机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充满“拿来主义”与自主摸索的结合体,其水平很难用简单的“先进”或“落后”来概括,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且具有战略考量的特点。理解朝鲜的歼击机水平,需要深入了解其技术来源、设计思路以及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的现实需求。技术溯源:苏联遗产的深远影响朝鲜空军的主力机型,很大程度.............
  • 回答
    关于解放战争时期四野歼敌数量不如三野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一个数据对比,而是涉及到战略方向、作战区域、敌我力量对比、军事思想以及战争进程等一系列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 “歼敌数量”这个概念本身在战争史的统计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争议性。 不同的统计标准,例如是包含.............
  • 回答
    中国出售歼10这种主力战机,背后考量的因素其实相当多元,绝非单单“出货”这么简单。这背后涉及到国家战略、经济效益、技术输出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复杂权衡。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件件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歼10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这一点毋庸置疑。它是一款优秀的第三代中型战斗机,性能均衡,.............
  • 回答
    关于歼20试飞信息公开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它涉及到国家安全、技术展示、国际关系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歼20的试飞并非完全被视为军事机密,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试飞信息的公开,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展示和心理震慑。中国作为军事大国,其军事现代化进程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 回答
    我理解你想知道为什么像苏27、歼10、F16 这样的战斗机,它们的发动机进气口不像有些飞机那样和机身“融为一体”,而是相对独立的存在。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相当复杂的设计权衡,关乎到飞机的整体性能、成本、维护以及当时的空气动力学技术水平。我们来聊聊其中的一些关键点。1. 空气动力学效率的极致追求:平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