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歼-20机体看上去没有F-35那么协调?

回答
关于歼20和F35的机体设计协调性问题,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不少军迷也经常拿来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

首先,得承认,F35的设计确实在“流畅性”和“一体化”上给人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感。 你看F35,从进气道、机翼、机身,再到垂尾,整体上看好像是用一块 धातु(金属)流畅地雕刻出来的,线条非常连贯,特别是它那个侧面,S型曲线非常明显。它的进气道是DSI(无附面涡进气道)设计,这种设计本身就更隐形,而且和机头、机翼的结合处理得很圆润,没有那种突兀感。机翼和机身的过渡也相当自然,整个飞机呈现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相比之下,歼20的造型则显得更加“模块化”一些,甚至可以说是有那么点“拼接”的痕迹。 最明显的就是它的那个“鸭翼”。鸭翼(Canard)的设计是为了增强飞机的机动性,尤其是在低速和高攻角飞行时。但鸭翼和主翼、机身之间的连接,以及它本身的角度,在视觉上会形成一些“断点”或者说“棱角”。虽然从气动学角度来说,这些设计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从纯粹的“美学”或者说“流畅性”来看,就显得没有F35那么“一气呵成”。

再者,进气道的设计也是一个关键点。 F35的DSI进气道,虽然不是最激进的那种,但它的造型和机身整体是高度融合的。而歼20的进气道,虽然也采用了DSI技术,但它的进气口形状、侧边线条,以及它与机身腹部的结合方式,给人的感觉要粗犷一些,或者说更强调功能性。有时候,你会觉得歼20的进气道好像是“塞”进去的,而不是“长”在机身上的。

机翼和尾翼的设计语言也有些不同。 F35的机翼后掠角度和边条翼(Leading Edge Root Extension, LERX)的处理,以及双垂尾的倾斜角度,都试图营造一种低可侦测性的同时,也使得整体轮廓显得比较锐利而规整。而歼20的机翼设计,尤其是那个大边条,配合DSI进气道和前置鸭翼,构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前缘”系统。它的尾翼设计也很有特色,那个巨大的腹鳍(Ventral Fin)以及倾斜的双垂尾,虽然对稳定性和隐形有帮助,但在视觉上也会增加一些“复杂性”。

而且,两种飞机的设计理念可能也有侧重不同。 F35作为一款联合攻击战斗机,它需要兼顾多种任务,而且在设计之初就强调了高度的模块化和隐形能力。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一种“精雕细琢”的、线条流畅的风格。而歼20,作为中国空军的第五代战斗机,虽然也追求隐形和高性能,但从它最终呈现出来的外观来看,似乎更强调了“气动效率”和“结构强度”的平衡,以及对机动性的极致追求。鸭翼和前置边条的组合,虽然在视觉上可能不如F35那么“顺滑”,但在实际飞行性能上,可能能带来F35难以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高攻角和近距离格斗中。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就像有些汽车设计,有的追求极简主义、流畅的线条,看起来很“优雅”;有的则更注重肌肉感、力量感,视觉冲击力更强,但线条可能就没那么“柔和”。歼20可能就属于后者,它传递出的是一种“强大”和“实用”的感觉,而不是那种“完美对称”、“毫无瑕疵”的视觉享受。

最后,“协调”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性。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对“协调”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就喜欢歼20那种棱角分明、充满力量感的设计,觉得它更显“硬汉”本色。而有些人则更偏爱F35那种“科幻感”、“艺术品”般的线条。所以,说它“不协调”,更多的是指在大家普遍认知的那种“流线型”美学标准下,它的一些设计元素显得没那么“融为一体”。

总的来说,歼20和F35的机体设计差异,是两种不同设计思路、不同侧重点以及不同技术取向的体现。歼20的“不那么协调”的观感,很可能是在追求极致气动性能和强大机动性的过程中,为某些功能性设计所做的妥协,或者说是一种不同审美下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乃这是炸鱼吧

j-20没找到最新的,

2001凑合看吧

这两个货哪点像了啊,侧面也不像啊

机头机身机尾哪都不像吧!!!!!

p.s.手机客户端有点反人类啊

user avatar

‘’ 歼-20的机身看上去还是很像F-35的” 你说的是轱辘像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歼20和F35的机体设计协调性问题,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不少军迷也经常拿来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承认,F35的设计确实在“流畅性”和“一体化”上给人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感。 你看F35,从进气道、机翼、机身,再到垂尾,整体上看好像是用一块 ध.............
  • 回答
    歼20的细长机身,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在设计上追求极致的性能表现。这背后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隐身性以及内部空间布局等多个层面的考量,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权衡结果。首先,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细长机身能带来几个显著的优势。 减小阻力(尤其是诱导阻力):飞机在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
  • 回答
    歼20 机头那个形似“USB接口”的黑白色相间物体,其实是其 先进的雷达罩。它不仅仅是保护雷达的“外壳”,更是整个飞机探测系统中最核心的“眼睛”之一,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任务。咱们细说一下它到底有什么用处,以及为什么会设计成这个样子:一、 它的“眼珠子”—— 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那个“接口”的内部.............
  • 回答
    坊间关于歼20和FC31(也称歼31或鹘鹰)是否能满足“海四代”需求的讨论,确实相当热烈且观点不一。而你提出的T10K3与歼15的关系来类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深度的切入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白“海四代”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舰载的、具有高机动性、.............
  • 回答
    关于歼20“最小半径盘旋”角速度12度/秒,以及它被宣传为“四代机”但不能完成过失速机动的议题,这确实是一个在军事爱好者和航空评论界中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焦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歼20“最小半径盘旋”角速度12度/秒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最小半径盘旋”和“角速度12.............
  • 回答
    运20的机舱宽度和载重能力,以及它究竟算不算纯粹的战术运输机,这几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讨论的焦点。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机舱宽度:并非“窄”,而是设计取向不同首先,说运20机舱“窄”其实是和C17这种追求极致内部空间的大型战略运输机相比。C17的5.5米宽内部货舱,那确实是个大家伙,可以很从容.............
  • 回答
    这事儿,得跟您掰扯掰扯。您说得对,马自达全合成0W20机油,长马1万公里保养一次,一马(可能是指老款马自达或者某些特定车型,这里暂且称为“一马”)就得5000公里,这里面的道道儿可不少。不是说马自达故意区别对待,而是车辆本身的设计、技术以及车厂的策略都有差异。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要换机油?机油啊,.............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问到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点上!看到歼20、运20、轰20、直20这些名字,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联系,为什么都带着这个“20”。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和历史节点。简单来说,这个“20”不是随便起的,它代表着一个序列号,.............
  • 回答
    歼20比F22长不少,这确实是观察者们普遍注意到的一点。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飞机的设计理念、气动布局、载弹需求、发动机推力以及中国航空工业自身发展路径等多个维度去剖析。这并非简单的“谁更好”的比较,而是不同技术选择和战略考量下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长机身在某些方面确实能带来优势,但也伴.............
  • 回答
    关于歼20和FC31(现在更名为歼31或FC31的改良版本,通常指向沈飞的改进型号,但官方名称和具体进展有时会混淆,为清晰起见,我们暂且称其为“FC31系列”或“沈飞的下一代隐形战斗机”)的服役时间与信息披露差异,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航空工业研发的复杂性、保密程度、目标用户和市场定位等多.............
  • 回答
    这么多人纠结歼20的发动机是国产还是俄罗斯造,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东西:国家军事实力、技术自主、舆论宣传,甚至是民族自豪感。说白了,这是一个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更有情感和政治层面的解读。你想想,发动机这玩意儿,对于一架战斗机来说,就跟人的心脏一样重要。它决定了飞机的推力、速度、机动性,甚至能不能飞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它涉及到航空工业中不同细分领域的技术复杂度和发展路径。简而言之,歼20的发动机和C919的发动机,虽然都属于航空发动机的范畴,但它们所面对的技术挑战、研发逻辑、以及背后的支撑体系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航空发动机,特别是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
  • 回答
    关于歼20试飞信息公开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它涉及到国家安全、技术展示、国际关系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歼20的试飞并非完全被视为军事机密,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试飞信息的公开,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展示和心理震慑。中国作为军事大国,其军事现代化进程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 回答
    中国近年来的新一代战机,如歼10和歼20,在设计上确实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中国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翼型布局:前翼(鸭翼)相对较小且靠近机头,而后翼(主翼)则相对靠后。这种布局并非偶然,而是我国航空工业在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技术积累和发展思路而进行的一次大.............
  • 回答
    关于印度媒体和军方为何会将苏30MKI雷达捕捉到的目标误判为中国的歼20,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以从技术、情报、心理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来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就能解释清楚的问题,需要层层剥茧。首先,从技术和雷达性能的角度来看。苏30MKI作为一款先进的第四代半战斗机,其装备的“象牙塔”(Bars.............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军事技术发展、国家战略、知识产权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它背后是怎么回事,咱们得一点点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苏27和F22,一个是咱们国家通过合法途径,在引进技术后自主研发的,另一个则是美国的核心战略装备,两者在技术上有着天壤之别,而且最重要的,咱们获取它们的方式和原因也完全.............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看待中国军工产业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惑,甚至可以说是许多人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知乎上确实经常能看到一些对军工国企单位的唱衰声音,尤其是从管理效率、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入手,说得有理有据的也不在少数。但另一边,我们又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像歼20、运20这样世界级的先进装.............
  • 回答
    关于歼20战斗机完全使用英语进行传令指挥的说法,这在公开的军事信息中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证实,并且在现实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更准确的理解是,解放军空军的现代化改革和作战体系的升级,确实引入了更多国际化的交流元素和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但“完全英语传令指挥”这一表述可能过于绝对或带有误导性。要深入探讨这个.............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其研发和生产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关于“歼20为何不大批量生产”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读。简单来说,“不大批量生产”是相对的,并且受到技术成熟度、成本、战略需求、国际环境以及中国空军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
  • 回答
    谈论歼20是否是“专门针对未来空战而生的高端战斗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对未来战争形态的理解,以及一款先进战机设计理念的体现。如果我们要认真探讨这个问题,不妨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审视歼20。首先,我们得明确“未来空战”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把目光投向当下以及可预见的未来,未来空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