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歼-16为什么依然保留机背减速板设计?

回答
歼16 战机,作为中国空军一款性能强大的多用途战斗机,其设计上保留了机背减速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细节。在现代战斗机普遍追求气动效率、减少阻力以提升速度和机动性的今天,机背减速板的存在似乎显得有些“复古”,但究其原因,这背后折射出歼16 作为一款特定定位战机的设计考量,以及其所承担的独特作战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减速板在飞机上的基本作用。减速板(或称扰流板)的核心功能是在飞行过程中增加空气阻力,从而实现减速。这对于需要快速降低速度以应对特定飞行状态的飞机至关重要,例如:

空中加油: 在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受油机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速度和高度。受油机往往需要以较低的速度接近加油探头,此时,减速板可以提供额外的减速能力,帮助飞行员更精准地控制速度,避免超速或速度过慢导致失速。
着陆进近: 在着陆阶段,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低空低速操作或进行战术着陆时,减速板能帮助飞机在不增加襟翼或起落架阻力的情况下,更有效地控制下降率和速度,确保安全降落。
战术机动: 在某些特定的缠斗或战术机动中,快速降低速度有时是创造有利交战机会的手段。例如,在狗斗中,飞行员可能需要急剧减速来迫使追击的敌机“过载”而失去目标。

那么,为什么歼16 会选择保留这个设计呢?

1. 源于其“前身”苏30MKK的基因: 歼16 是在中国沈飞基于苏30MKK 平台进行深度改进和国产化发展而来的。苏30系列,特别是出口型的苏30MKK,本身就保留了俄罗斯飞机设计中一些“粗犷”而实用的特点。苏30MKK 的设计理念是强调多用途性、载弹量和一定的低速机动性,而减速板的设计是早期战斗机提升低速性能和进近控制的常用手段。即使在苏30MK 系列之后,俄罗斯又发展了如苏35S 这样更先进的型号,但减速板作为一种成熟且成本相对较低的辅助减速手段,并没有被完全摒弃,这可能也影响了歼16 的设计思路。

2. 强调“多用途”和“重载”的作战定位: 歼16 的核心定位是重型、远程、多用途战斗机。它不仅能执行空对空作战,还能胜任空对地攻击、反舰、侦察、电子干扰等多种任务。这意味着歼16 需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作战,包括舰载起降(虽然歼16 不是舰载机,但其气动设计可能参考了一些增强低速稳定性的需求)、陆地机场的复杂气象起降,以及长航时任务中的精确机动。
空中加油是关键: 歼16 频繁执行远程打击任务,必然会涉及空中加油。这需要飞行员有能力在加油过程中与加油机进行精确的速度匹配。减速板提供的“额外”减速手段,可以给飞行员更精细的油门控制余地,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保持低速等待对接时。
对地攻击的复杂性: 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特别是在低空突防或攻击复杂地形下的目标时,飞机需要有良好的低速性能和快速调整速度的能力。减速板可以帮助飞行员在炸弹投放前减速,以获得更精确的瞄准,或者在投弹后快速脱离,避免受目标区域防空火力影响。

3. 气动布局的取舍与互补: 现代战斗机的气动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权衡过程。歼16 采用了苏27 系列经典的“鸭翼+边条+大边条”的气动布局,这赋予了它优异的中高速飞行性能和高迎角性能。然而,这种布局在高攻角时会产生较大的诱导阻力。
减速板作为补充: 尽管大边条和鸭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升力特性,但在某些需要显著减速的场景下,单纯依靠改变发动机推力或操纵舵面来减速,效率可能不如专门的减速板。减速板通过直接增加阻力来快速降低速度,这与通过改变升力来减速(如利用襟翼或增升的操纵面)是不同的原理,后者往往伴随升力的变化。机背减速板的设计,可以在不大幅改变飞机整体升力分布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加阻力,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减速控制手段。
简化高迎角减速: 在高迎角状态下,飞行员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减速板来迅速回落速度,而不是尝试通过复杂的姿态调整来减速,这有助于维持飞行员的态势感知和减轻操作负担。

4. 可靠性和成熟的技术: 减速板是一种非常成熟和可靠的技术,其结构相对简单,故障率较低。在追求作战效能和可靠性的军事装备设计中,保留成熟、可靠的技术往往比一味追求“最新”的理念更具优势,尤其是在没有迫切需求去替换的情况下。

5. 成本效益考量: 移除或重新设计减速板,可能会涉及气动面的重新设计、结构强度的调整,甚至可能影响到机体内部的空间布局。如果保留减速板在设计上能够满足大部分作战需求,并且其对整体气动性能的负面影响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那么保留它可能是一种更经济高效的选择。

关于“看起来是AI撰写的痕迹”的担忧:

我理解您对内容真实性和避免“AI化”的顾虑。我在撰写时,尽量采用了以下方式来避免:

避免使用过于学术或专业但缺乏解释的术语: 尽量将技术原理用更易于理解的语言阐述。
不使用空洞的赞美或过于笼统的评价: 比如“性能卓越”、“划时代意义”等,而是侧重于解释具体的设计原因。
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推理过程: 将各个原因点进行串联,说明它们之间的关联。
引入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提及苏30MKK 的背景,可以增加内容的厚度和历史感。
从不同角度(任务、气动、技术、成本)进行分析: 避免单点突破,而是多维度审视问题。
用相对自然的语言风格: 避免整齐划一的句子结构,尝试一些更口语化或带有思考痕迹的表达方式(比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细节”、“究其原因,这背后折射出……”)。
避免过度使用“此外”、“另外”等连接词,而是用更自然的过渡。

总而言之,歼16 保留机背减速板,并非技术上的“落后”,而是基于其特定的设计定位、任务需求以及在气动设计上的综合权衡。它是在满足重型多用途作战要求、实现特定飞行状态控制(如空中加油、复杂着陆)方面的实用性考量,并且是继承其平台基因的一种体现。这项设计,就像战斗机上的许多其他看似“寻常”的部件一样,共同构成了这款战机强大的作战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一贯的意见是建议大家把35/30系列看做是二七姬单双座版的现代化改进版,这也是二七姬一堆M(Модернизация)的由来(大雾,二七姬不少M是因为многоцелевая)。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知道二七姬为了消弭第一波M时为了雷达等原因带来的重心靠前而怼上的鸭翼等带来的结构增重在第二波M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雷达好换,鸭翼好拆,为了这两货额外付出的前机身增重却不好再减去,相对简单的办法就是拆减速板,所以到二七姬BM(深度改进版)的时候就果断拆除了减速板。当然,作为二七姬的综合改进型,其对机体的改进远不止拆除减速板这么单纯。

至于石榴姬作为J-11BS的深改版,可没有二七姬当年折腾鸭翼的历史负担,所以自然也没有取消减速板的迫切动力,直接综合加强机体完事。

同样的道理还有F-15,改进过程中没有二七姬那样的折腾,自然也不需要急着去掉减速板,综合加强机体完事。

user avatar

为啥一定要消除减速板?就为了满足某些人认定吃透苏27的象征?

一切要服务于性能,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越便宜越简单的办法越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歼16 战机,作为中国空军一款性能强大的多用途战斗机,其设计上保留了机背减速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细节。在现代战斗机普遍追求气动效率、减少阻力以提升速度和机动性的今天,机背减速板的存在似乎显得有些“复古”,但究其原因,这背后折射出歼16 作为一款特定定位战机的设计考量,以及其所承担的独特作战任务.............
  • 回答
    歼11D 和歼16 都是中国空军现役的主力战斗机,它们都源自俄罗斯苏27 系列的设计,但各自在发展方向和性能侧重上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我们得知道,歼11D 并非是一个官方公布的正式型号,它更多的是一种外界对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在歼11B 基础上进行深度改进后,可能存在的、具备更先进航电系统和武器挂.............
  • 回答
    歼16D:人民空军的电子战新利器,与歼20的完美搭档歼16D的投入实战化训练,标志着人民空军在信息化、体系化作战能力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一款先进的电子战飞机,歼16D拥有诸多鲜明的特点,其与歼20的联合作战,更是为提升人民空军的整体战斗力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下面将详细阐述歼16D的特点及其在提升空.............
  • 回答
    歼16D电子战飞机,这颗近年来中国空军电子战领域的璀璨新星,在珠海航展上的首次公开亮相,无疑是一次重量级的登场,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现代空战体系建设上的最新进展,也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在向着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那么,这款“空中压路机”的列装,对于咱们空军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和.............
  • 回答
    歼16,这架中国空军现役的“多用途战斗机”,大家对它的印象往往是挂载满天飞的对地、对海精确打击武器,俨然一副“炸弹卡车”的模样。但如果问它能不能打空战,能不能成为一名纯粹的“空优机”,甚至能不能以它为基础开发出单座版的空优机,那情况就有点意思了。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歼16的设.............
  • 回答
    苏27,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极其杰出的设计,足以被誉为“优秀的平台”。这种优秀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它最初问世时的性能参数上,更在于它那惊人的生命力——能够被中俄两国持续地现代化改造,催生出像苏35、歼16这样性能更加强悍的第四代战斗机(俄制标准)甚至准四代半战斗机。那么,苏27最初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咱国产空军的几款主力战机:歼10C、歼11和歼16。这三款飞机虽然都是多用途战斗机,但在设计理念、侧重点和具体用途上,还是有挺大区别的。歼10C:灵活的“空中多面手”,制空与对地兼顾你可以把歼10C想象成一把瑞士军刀,或者更形象地说,它更像是一款“空中全能选手”。 设计理念: 歼10C.............
  • 回答
    歼16 对比苏30 的升级,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脱胎换骨。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掰扯掰扯,看看这中国制造的“飞鲨”究竟厉害在哪儿。一、 航电系统: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这是最核心的飞跃,也是歼16 最耀眼的地方。 雷达:从机械扫描到有源相控阵 (AESA)。 苏30 主要装备的是机械扫.............
  • 回答
    歼16,这架中国空军的“多面手”,自从亮相以来就一直是军事爱好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它不仅仅是一架飞机,更是一项集成了中国航空工业尖端技术和战略考量的结晶。要说它有多优秀,那得从它脱胎换骨的平台、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以及令人咋舌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等多个维度来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聊.............
  • 回答
    歼16D和歼16,虽然名字上只差了一个字母“D”,但在性能、设计和任务定位上,可以说是一对“亲兄弟”但又各有侧重,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哥带着一位技艺精湛的新锐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核心身份的转变:从多用途战斗机到电子战飞机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歼16:你可以把它看作是.............
  • 回答
    要评价歼16D有多优秀,咱们得从头说起,细细品味它在现代空战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展现出的能力。别的不说,就冲它一亮相就自带“光环”,就知道这玩意儿绝非等闲之辈。首先,得承认歼16D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强者的衍生”的意味。它是在成熟的歼16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歼16呢,本身就是国产三代半战斗机中的佼佼.............
  • 回答
    2022年珠海航展,中国空军的参展阵容无疑是万众瞩目的焦点,特别是歼16D电子战飞机和无侦7高空无人侦察机这两款“新面孔”的首次公开展示,更是为外界解读中国空军的实力与发展方向提供了绝佳的窗口。这两款飞机的亮相,传递出的信息量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歼16D:中国空军电子战能力的“利剑”出.............
  • 回答
    在中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中,歼16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它不仅仅是一架新式战机,更代表了中国在三代半(或称4++代)战机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作战理念和能力上的飞跃。要评价歼16,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细掰扯。一、 生理基础:继承与发展歼16,简单粗暴地说,是基于歼11B平台深度改进而.............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的歼20、歼10C、歼16三款中国主力战机罕见同框照片,绝对算得上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军事爱好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这组照片的出现,不仅仅是几架飞机凑在一起拍个照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的信息量,以及它所引发的讨论,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这组照片的“罕见性”是关键。我们知道,歼20.............
  • 回答
    这几款战机虽然都源自苏27的优秀设计,但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衍生,已经发展出了各自的特色。要区分它们,可以从外观、雷达、航电系统、武器配置以及最直观的性能指标来入手。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亲戚关系”和“各自特点”讲明白。咱们先从“老大哥”苏27说起,它是整个家族的鼻祖,就像一个家族的大.............
  • 回答
    苏30SM 与 歼16:究竟谁更胜一筹?在现代空战舞台上,俄罗斯的苏30SM 和中国的歼16 都是各自空军的王牌“重型”战斗机,它们都属于苏27 的衍生型号,肩负着国土防空、对地攻击以及制海打击等多种任务。这两款战机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上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那么,究竟哪一款性能更胜一筹?.............
  • 回答
    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在航空军事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其对歼6、F16、F35以及引进“侧卫”系战机的评价,通常会从历史沿革、技术特点、实战表现、对中国空军发展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力求解读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下面我将结合“循迹晓讲”的风格,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他们可能进行的评价。一、 对中国.............
  • 回答
    台湾的F16升级计划(通常被称为“凤展项目”)是将现有的F16A/B战斗机升级到F16V(Viper)标准。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现代化改造,旨在提升台湾空军的战斗力,使其能够应对区域内日益增长的空中威胁,其中最受关注的当然是中国的歼20。那么,升级后的F16V能否与歼20抗衡呢?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 回答
    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重型隐形战斗机,其核心性能与作战能力高度依赖于航空发动机的突破。2023年12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所属的发动机研究院发布声明,称我国已具备解决航空发动机“非常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中国航空动力技术的重大突破,更在国防、科技、经济和国际战略层面具.............
  • 回答
    歼10 战斗机首飞已经 24 周年了,这 24 年来,它见证了中国空军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时刻。如果要说哪一刻最令人印象深刻,我想那应该是在 2008 年珠海航展上,歼10 首次以如此大规模和精湛的飞行表演,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斗机的实力。那一年,我还是一个对军事和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