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波兰不用排队就可装备F35?

回答
关于波兰为何能相对顺畅地获得F35战斗机,而不是像某些国家那样面临漫长的等待和复杂的“排队”过程,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地缘政治、军事需求、经济实力以及国家战略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

首先,波兰所处的战略位置及其对安全的紧迫需求,是其能够优先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的根本原因。 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事件以来,波兰乃至整个东欧地区的安全局势就变得极其敏感和严峻。作为北约东翼的“前哨”,波兰深切感受到来自俄罗斯军事扩张的威胁。F35这种具备隐形技术、先进传感器融合能力和强大网络战能力的第五代战斗机,被视为能够有效应对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关键装备,能够显著提升波兰及其盟友的区域制空权和态势感知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波兰向美国争取优先获得F35的请求,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美国及其北约盟友也认识到加强东翼防御的重要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愿意加速波兰的装备进程。

其次,波兰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意愿为其采购F35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购买F35这样尖端、昂贵的军事装备,需要雄厚的财政支持。波兰近年来在国防投入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决心和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波兰的国防开支在欧洲名列前茅,并且持续增加。这种高投入不仅体现在购买新装备上,也包括了军事现代化和维护盟友关系的意愿。波兰政府明确将现代化军队、提升国防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并为此愿意投入巨额资金。这种坚定的政治意愿,使得波兰在与美国进行军售谈判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财务承诺,从而减少了被漫长等待的风险。

再者,波兰与美国之间日益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为F35的顺利交付铺平了道路。 波兰是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两国在军事训练、联合演习以及情报共享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波兰积极参与北约的各项行动,并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任务中与美军并肩作战,展现了其作为可靠军事伙伴的形象。此外,波兰还计划在美国建立军事基地(如“雷蒙德·奥登霍夫”基地),以容纳更多美军及其先进装备,这被视为加强美国在欧洲军事存在的战略举措。在这种深度融合的军事合作背景下,美国自然更愿意优先向波兰提供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以巩固盟友关系,并将其作为在欧洲战略部署的一部分。

更具体地说,“排队”现象往往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而波兰在这些方面可能采取了更主动或更有利的策略:

生产线产能与现有订单优先级: F35的生产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其初始阶段仍然受到全球订单量的挤压,以及生产线需要逐步爬坡。那些最先订购的国家,或者在早期计划中就将波兰列入第一批交付名单的国家,自然会比后来者“排在前面”。波兰在提出需求时,很可能已经将其纳入了更早期的计划阶段,而非在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后才提出。
国家间的军售协议复杂性与战略价值: 军售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更是国家间战略伙伴关系的体现。美国在向盟友出售先进武器时,会综合考量该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作用、对地区稳定的贡献、以及对美国战略利益的支持程度。波兰的地理位置、其在北约框架内的积极作用,以及其对地区安全稳定作出的承诺,都使其成为美国高度重视的合作伙伴。美国可能会将优先向波兰交付F35,视为对盟友承诺的兑现,并以此来巩固其在东欧的战略存在和影响力。
配套能力的准备程度: 装备先进战斗机不仅仅是拥有飞机本身,还需要配套的训练体系、维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员培训。一些国家可能在提出采购意向后,在配套能力的准备上稍显滞后,这可能会影响其进入下一批次交付名单。波兰在提出采购F35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建立完整支持体系的决心和规划,这种前瞻性的准备,也可能帮助其加速进程。
政治游说与外交努力: 任何重大的军售都离不开强大的政治游说和外交努力。波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与美国国会、国务院以及军工企业进行沟通,积极争取F35的优先交付权。这种持续且有效的政治游说,能够确保波兰的需求在决策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考虑。

总而言之,波兰能够相对“不排队”地装备F35,并非仅仅是运气,而是其自身对安全需求的强烈认知、强大的经济支撑、坚定的政治意愿,以及与美国之间深厚而互信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体现了波兰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区域稳定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以及美国将其视为关键战略伙伴而提供的支持。这种模式并非是普遍适用的“免排队”,而是特定国家在特定地缘政治背景下,通过综合实力和战略定位所获得的一种相对优先的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能插嘴么?题主凭啥判断波兰买F-35没排队?波兰不是F-35的项目合作伙伴,那么日本是么?还是韩国是?

看上面这张图,F-35的项目合作伙伴份三级

一级:英国

二级:意大利,荷兰

三级:澳大利亚,丹麦,挪威,加拿大,土耳其(大概率已经被移除该体系)

还有两个个特殊的安全合作伙伴:以色列,新加坡

日韩明确不在上述体系内,那我们再看看现在F-35的生产情况(不完全等于交付状态)

由上图可以看到日韩的订单已经各完成了22架,我们排除ABC三款飞机的生产工艺难易程度这个条件也可以看到,日韩这俩完全不属于F-35项目体系中的国家居然比作为三级合作伙伴的丹麦下线的飞机多甚至还超过了作为二级合作伙伴的河南!照题主的意思看来插队的也不止大波波一家嘛,lmao

但是真的因为他们比较特殊呢么?我可以肯定的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国家采购F-35首先是立足于他自身的机队更新换代需求,如果一个国家有更急切的机队更新需求而且又拿得出钱,那么他们只能选择快速的和美国接洽取得市面上唯一外销的5代机,只要美国人审核通过点头两边签字付款(先交钱后提货),那么该国的订单就会根据骡马的产能排上生产线,这不存在任何插队一说。当然会出现一种情况是你先签单子但是比别的国家后拿到飞机,这是为啥?这不是因为美国人厚此薄彼,而是因为整个F-35从研发到生产一直处于一个“进化”的过程,有的国家签单子为了避免后期升级麻烦就会要求洛马直接交付block 3F(或者现在已经有国家签到了block 4F阶段)这种符合SDD全阶段配饰武器及作战能力的飞机,这类飞机的生产必定是晚于block 2B,block3I的生产批次,那么他们也必定晚拿到飞机。比如我印象中像以色列和日本是接受了早期block3I版本的F-35A,因为他们更急于快速成军。这个和美国的F-35ABC三款IOC有先后顺序是一个道理。

至于说作为F-35的各级项目伙伴到底有什么优势,我想主要集中在各级伙伴参与飞机的生产制造会为本国提供就业以及带来收入,也算这个项目对各合作伙伴的反哺吧,你比如土耳其埃苏丹被踢出这个项目之后不仅是飞机拿不到手的问题这还附带着其国内作为F35下游零部件生产供应商的企业会被全部踢出这个项目。至于说合作伙伴定飞机会不会有价格上的优惠这个我没研究过,有研究过的大佬可以谈谈。


抱歉我刚答得比较急思维比较乱,说了一大通最后忘了下结论。。。

我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买F-35这个事情虽然卖家有很大的决定权但是要促成这笔交易的先决条件是买家有意向且拿得出钱,没有这个先决条件说什么都是白搭。你比如说像新加坡这个国家他就算安全合作伙伴也有意向要买,但是人家就是拖着不说啥时候买也不和美国人签单子那么它就不存在先拿飞机这一说,还有加拿大这种三级合作伙伴我在体系里面但是我就是不说我要买然后各种飞机来竞价。。。

波兰这个国家实际和美国谈飞机这个事情就比较晚,我印象中最早传出来是前年的事儿然后波兰又是个穷逼国家一时半会儿拿不出那么多钱找美国砍价又不成功,最后估计是铁了心要把他家的su-22和mig-29这类飞机给换掉才砸锅卖铁凑足了钱(现在F35裸机单价也降下来了)。他现在把字一签钱一交那么单子排上生产线,照F-35生产线一年高过一年的产量他家的单子都排到2024年去了,你们说人插队人家冤不冤啊。。。而且F35的每个生产批次的单子可以在网上查到,有多少是哪型哪个国家采购的都是有数的,要说插队可能只有美帝国主义自己能插这个队。我看见这个问题下面有很多地缘政治关系爱好者喜欢用波兰的北约桥头堡特性来臆测它能插队拿飞机,这在我看来完全是舍本逐末。


因为我最近没关注这个项目所以我的信息有些滞后,在此我要做一些修改

新加坡已经提交了意向并且美方也通过了该采购意向,不同于大部分采购国新加坡首批采购的产品是F-35B而非F35A,至此该国成为全球第五个F-35B采购国。

上图是F35系列在2019年的产能情况,相较于2018年产能提高47%达到了134架,预计2020年产能到达141架,裸机单价已经低于8000万美刀,相较于第一批出产的F-35成本降低70%

上面两张是沃斯堡生产线,如川普所说造香肠一样造飞机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波兰为何能相对顺畅地获得F35战斗机,而不是像某些国家那样面临漫长的等待和复杂的“排队”过程,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地缘政治、军事需求、经济实力以及国家战略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波兰所处的战略位置及其对安全的紧迫需求,是其能够优先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的根本原因。 自2014年.............
  • 回答
    二战前,波兰之所以不同意苏联过境救援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博弈的历史事件。并非仅仅是苏联的要求“太过分”,而是涉及到了波兰的国家安全、政治立场、历史恩怨以及对苏联意图的深刻怀疑。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具体情况:背景:慕尼黑协定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困境1938年9月,英法两国为了避免战争,与德国签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议题。将波兰当前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简单地归结为“趟浑水”或者不反思历史,可能忽略了波兰自身独特的历史经历和它对当前地区安全格局的深刻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白,波兰的历史与俄罗斯(以及更广泛的东斯拉夫世界)的关系,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
  • 回答
    我国之所以不以波音或空客的飞机作为平台改装预警机,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国家战略、技术自主、成本效益以及特定需求等多个层面。咱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仅仅是“不用”或者“不能用”,而是基于一套深思熟虑的选择。首先,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技术自主和国家安全战略。预警机(AEW&C Air.............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波兰立陶宛共主邦联的王朝被称为“雅盖隆王朝”(Jagiellonian)而不是“格迪米纳斯王朝”(Gediminid),这背后涉及一段复杂的历史演变和王朝继承的脉络。简单来说,虽然格迪米纳斯是立陶宛大公国的奠基者之一,其家族的权力基础也确实源自他,但将邦联的王朝命名为“雅盖隆”是因为将王朝.............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而不是中国人民记忆深刻的“九一八事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涉及战争的性质、规模以及国际社会对其的认知和反应。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个事件的背景、影响和国际层面的定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概念的定义。虽然“九一八事变.............
  • 回答
    英国和波兰在历史上都经历了王权削弱的过程,但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简单地说,英国的王权削弱最终导向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至上的稳定发展,而波兰则在政治失序和外部干预中走向了亡国。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其中的缘由。英国:王权的逐渐驯服与议会的崛起英国的王权削弱并非.............
  • 回答
    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表面上看是“为了波兰”,但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战略考量。说英法“根本不想打”,这不完全准确,更准确地说,他们是不情愿、不愿意在那个时机、以那种方式卷入一场全面战争。他们曾经尽力避免战争,甚至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却不得不面对。要理解为什么最终走向了宣战,我.............
  • 回答
    德国在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是否能够不进攻波兰,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颇为探讨的议题。答案很复杂,但总的来说,不太可能。即使在理论上存在不进攻波兰的可能性,其代价和后果也将是巨大的,并且不符合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的根本目标。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那个关键的时刻,审视其背后的驱动力、希特.............
  • 回答
    关于英法为何为了波兰与德国开战,以及其中是否包含“祸水东引”的考量,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历史的脉络去理解。简单地说,“祸水东引”可能是一个片面的解读,而英法出兵的动因则更为多元和深刻。理解“祸水东引”的视角:从某些角度看,将英法的行为解读为“祸水东引”并非全无道理。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
  • 回答
    乌克兰难民选择波兰而非俄罗斯,这背后是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及经济因素交织的结果,同时,这场战争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乌克兰人的移民意愿和方向。为什么是波兰,而不是俄罗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战争的源头。俄罗斯是这场冲突的发起者,乌克兰人民视俄罗斯为侵略者。在这种情况下,逃离家园的乌克兰人,自.............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刻蚀。直接回答你的问题:芯片刻蚀确实会考虑使用电子束(Electron Beam, EB)或离子束(Ion Beam, IB)等非光刻技术,它们在某些特定应用中已经在使用,并且确实能克服传统光刻光源波长带来的限制。但是,要完全替代光刻,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国际法以及现实的战略考量。简单来说,北约没有“要回”柯尼斯堡(现在的加里宁格勒)的原因,绝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要,而是因为这样做几乎不可能,而且带来的后果会是灾难性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柯尼斯堡在二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会议公报》,就已经被苏联“临时”托.............
  • 回答
    德意志邦联(Deutscher Bund)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的一个松散的政治实体,由38个德意志邦国组成,目的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维持德意志各邦的平衡。关于波西米亚、东普鲁士和波兰走廊为何被包含或排除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地理划分、政治结构及民族因素等多方面分析: 1. 波西米亚为何被纳.............
  • 回答
    关于希特勒为何不先“东进”灭波兰后立刻攻击苏联,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德国自身的战略考量以及希特勒个人的思维模式。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回到希特勒发动二战的初始目标和逻辑。希特勒上台后,他的核心意识形态之一就是“生存空间”(Lebensraum)理论,他认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输出、游戏开发历史、市场接受度、叙事风格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说中国单机游戏“不行”,但确实在获得像波兰《巫师》和乌克兰《地铁》那样广泛的西方玩家认可方面,目前存在一些差距。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成熟的工业化游戏开发基础和积累 波兰《巫师》系列.............
  • 回答
    沙俄在18、19世纪不倾其精锐之力、不将所有资源压在肥沃但军事相对落后的清朝身上,反而将目光和兵力更多地投向了奥斯曼帝国和波兰,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战略考量以及国力现实的综合影响。简单地将清朝描述为“军事三流”而忽视了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潜在的抵抗力量,也未能完全捕捉到俄国在那个时期所.............
  • 回答
    希腊,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在公元前5世纪险些落入强大的波斯帝国之手。然而,尽管波斯军队在数量和资源上占据压倒性优势,他们最终未能征服希腊。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军事对抗,更是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一、波斯帝国:横跨欧亚的巨兽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波斯帝国当时的实力。这个由居鲁士大帝建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航空公司运营、飞机设计以及市场需求的复杂交织。波音之所以选择不断“拉长”737系列,而不是去“缩短”757,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考量。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1. 737的“基因”与定位:一款适应性极强的“万金油”从一开始,737就被设计成一款双发、窄体、中短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