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混沌系统的存在驳斥了可知论或者决定论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哲学与科学的核心,混沌系统确实给我们的“可知”和“决定”带来了深刻的挑战。要详细地讲清楚,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剖析。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可知论”和“决定论”。

可知论(Epistemology) 简单来说,就是关于知识的理论,它探讨我们能知道什么,怎么知道,以及知识的来源和局限性。一个更狭隘但与我们今天话题相关的部分,是指一种乐观的信念,即我们通过观察、逻辑推理和科学方法,原则上可以完全理解和掌握整个宇宙的运作规律。

决定论(Determinism) 则是一种关于因果关系的哲学观点。它认为,在任何一个时刻,宇宙的状态完全由前一个时刻的状态所决定。也就是说,如果知道了过去所有的状态和支配宇宙运行的物理定律,那么未来的一切就都可以被精确地预测。就像一个巨大的机械钟,每个齿轮的运动都预示着下一个齿轮的转动。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混沌系统(Chaotic Systems)。

混沌系统并不是说系统是“混乱无序”的,恰恰相反,它们往往由非常确定的、简单的数学规则支配。比如,我们可能听说过的“蝴蝶效应”。这个著名的例子说明,即使是一个微小的扰动,比如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理论上都可能在大约一个月后引发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

这里的关键在于“微小的扰动”和“巨大的影响”。在混沌系统中,对初始状态的极其微小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结果产生巨大的、不可预测的差异。

那么,混沌系统是如何挑战“可知论”和“决定论”的呢?

对可知论的挑战:

传统的可知论,特别是那些倾向于科学乐观主义的观点,认为只要我们足够聪明,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并且能精确测量所有相关的参数,我们就能完全理解和预测事物的未来。

混沌系统就像一个非常狡猾的对手。它们遵循的是精确的数学法则,但要“完全掌握”它们,我们面临着两个巨大的实际障碍,这两个障碍直接削弱了我们的“可知”能力:

1. 对初始条件的绝对精确测量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最先进的科学仪器,测量也总会有误差。在非混沌系统中,这种误差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累积,影响不是很大。但在混沌系统中,这些测量误差会被无限放大。正如“蝴蝶效应”所暗示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精确地知道“蝴蝶”是否扇动了翅膀,以及扇动的具体角度和力度。任何一点点无法捕捉的微小初始差异,最终都会导致我们预测的路径与实际路径完全偏离。我们就像试图用一把永远不够精确的尺子去测量一个不断膨胀的形状。

2. 有限的计算能力和时间: 即使我们能接受一些不确定性,试图通过计算来预测混沌系统的未来,也会遇到瓶颈。由于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我们需要极其庞大的计算资源和极长的时间来追溯和模拟这些无限放大的误差。在某些情况下,预测一个混沌系统一天后的状态,可能需要比实际发生那一天更长的时间来计算。这使得“预测”在实践中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当计算结果出来时,现实世界早已远超那个时间点。

所以,混沌系统告诉我们,即使在完全确定的规则下,我们也可能因为对初始条件掌握的局限性,以及计算能力的限制,而无法“精确地知道”事物的未来。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这些系统一无所知,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整体行为模式,比如它们可能在哪个范围内波动,但无法精确地预测某个特定时刻的具体状态。

对决定论的挑战: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混沌系统似乎“破坏”了决定论,因为它让预测变得不可能。但这里需要更细致地辨析。

混沌系统并不直接驳斥决定论本身,而是对决定论的实践意义和预测能力提出了挑战。

决定论的核心是“过去决定未来”: 混沌系统依然遵循这个原则。如果我们可以回到过去,精确地重现每一个初始条件(包括那只蝴蝶扇动翅膀的所有细节),那么混沌系统在那个“重现”的宇宙中,依然会产生与第一次完全相同的未来。决定论认为,宇宙的演化是沿着一条唯一的、确定的路径进行的。混沌系统承认这一点,只是说这条路径因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我们凡人实际上无法追踪。

混沌系统挑战的是“预测的决定论”: 许多人理解的决定论,隐含着“如果我知道一切,我就能预测一切”的含义。混沌系统正是戳破了这个隐含的假设。它们表明,即便宇宙是完全决定的,但由于我们无法绝对精确地掌握所有初始条件,并且受限于我们的计算能力,我们在实践中无法做到完整的、精确的预测。

你可以这样理解:决定论就像一个巨大的、精确的电影播放器,它播放着宇宙的故事。混沌系统就像这个播放器里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每一帧都由前一帧精确决定。但是,你拿到手的电影拷贝(我们的测量和计算)总是有一些微小的像素误差。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这些误差很小,不影响你理解剧情。但对于一部混沌电影,哪怕是一个像素的微小变异,都会导致后面的剧情(未来状态)和你预期的截然不同,甚至面目全非。你无法通过观看拷贝来准确预测电影的结尾,尽管电影本身是按照严格的剧本(确定性定律)播放的。

总结来说:

混沌系统并没有说“宇宙是随机的”或者“没有因果关系”。它恰恰是在确定的因果关系框架下,展示了我们认识和预测能力的极限。

它不驳斥决定论,因为决定论关注的是因果关系的本质,即过去决定现在和未来。混沌系统依然是“由过去的某个状态精确决定的”,只是那个“过去”的精确状态我们无法完全捕捉。
它强烈挑战了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可知论”,特别是那种认为通过足够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就能完全掌握一切的乐观观点。混沌系统让我们认识到,即使是在确定性的世界里,“可知”也存在着深刻的实际局限性。

所以,混沌系统不是一个“终结者”,而是一个“提醒者”。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总会遇到那些即便遵循最严谨规则,却因其内在敏感性而让我们望尘莫及的领域。这使得我们的认识之旅,既充满了可能性,也伴随着永恒的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知道混沌又叫deterministic chaos,准确翻译就是决定论的混沌。

你说能驳斥吗?


更新一下吧,

混沌的基本原理就是决定论的,所以混沌不可能驳斥决定论。正是因为决定论的方程出现了难以预测的现象,人们才对混沌感到惊奇。如果是非决定论的方程难以预测哪有什么好奇怪的。

所以说,混沌不能驳斥决定论。相反,它是以决定论为基础的理论。确切说,它用决定论推出了难以预测的结果。请注意难以预测不等于理论上不可预测。

另外也不要把混沌和量子不确定性混为一谈。

  • 混沌理论是纯数学机制,而量子不确定性是物理机制。
  • 经典动力学中存在混沌现象,而纯量子力学中不存在混沌现象(“量子混沌”这个术语请不要从字面上理解它)
  • 混沌意味着蝴蝶效应和相空间的分形结构,量子力学中的确定状态只能在希尔伯特空间中描述。
  • 混沌要求非线性动力学,量子力学是线性的。
  • 混沌是在一个确定结果存在的前提下(现实中)无法预测,量子力学的确定状态是什么取决于人们对态矢量的诠释。

最后不知道这个问题为何有“哲学”的标签。混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动力学问题啊,哪里有哲学讨论的空间。

user avatar

混沌系统也是确定性系统……只是你无法长期预测(精度限制+初值敏感性)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哲学与科学的核心,混沌系统确实给我们的“可知”和“决定”带来了深刻的挑战。要详细地讲清楚,我们需要一点一点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可知论”和“决定论”。可知论(Epistemology) 简单来说,就是关于知识的理论,它探讨我们能知道什么,怎么知道,以及知识的来源和局限性。一个.............
  • 回答
    这篇联合声明,无疑是蔚来车主群体内部一次相当有意思的集体发声。要理解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它直接回应了外界对于蔚来“NOP/NP”辅助驾驶系统宣传是否“混淆”、“误导”的争议。过去一段时间,围绕着蔚来,尤其是李斌在公开场合对这套系统的描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很多人认为,蔚来在宣传上,可能.............
  • 回答
    插电混动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说白了就是利用你开车时一些本来会“白白浪费掉”的能量,变废为宝,重新储存起来,供之后使用。这就像你在爬山,本来下山时是顺势而下的,但如果你能把下山时的动能储存起来,回头就能省点力气爬小坡,插电混动汽车的能量回收也是这个道理。它的核心原理,主要围绕着“电动机/发电机一体化”.............
  • 回答
    有些游戏系列的命名,真是一言难尽。每次想跟朋友推荐或者讨论,都得费一番口舌解释,生怕对方被这混乱的命名给绕晕了。今天就来聊聊几个让我头疼的例子,看看有没有你们也觉得“怎么会是这样”的。 《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系列:从“生化”到“恶灵”,再到“村庄”说起命名混乱,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
  • 回答
    长城DHT混动技术,最近的声量可不小。很多人都在关注,这能否成为打破日系混动“神话”的一把利刃?说实话,这个话题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比拼,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认知和消费者心理的博弈。首先,我们得承认日系混动的“神话”是怎么来的。丰田的THS(Toyota Hybrid System)和本田的i.............
  • 回答
    日系车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发展路径。虽然都是为了提升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但不同日系品牌之间,甚至同一品牌不同车型之间,在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理念、技术实现和侧重点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些差异,尽量剔除那些一看就是AI写的生硬感。1. 丰田:.............
  • 回答
    话说回来,大众在油电混动领域,跟日系那些老前辈们比,确实起步晚了点,技术积累也逊色不少。这事儿吧,放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来看,影响还是挺深远的。首先,得承认,现在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那是相当高涨的。政策导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对环保的意识提升了,而且电动车的驾乘体验,尤其是那种静.............
  • 回答
    关于38号美系性能控对插电混动(PHEV)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他的观点往往能触及到很多汽车爱好者内心深处的一些纠结。要理解他的立场,我们得先把他放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审视。首先,理解“38号美系性能控”的标签至关重要。“38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印记,暗示着一种非常个人.............
  • 回答
    关于38号车评人和《美国消费者报告》对雅阁混动和凯美瑞混动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其实是汽车评测领域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出不同评测维度和评测主体之间的差异性。我们不妨就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看38号车评人的评价。“雅阁混动产品力完胜凯美瑞混动” 这个说法,通常意味着38号车评人可能更侧重于.............
  • 回答
    电动化浪潮滚滚向前,有人振臂高呼“纯电至上”,有人则认为混合动力仍是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最优解”。在这个喧嚣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以及车企们在不同技术路线上的探索与博弈。而吉利,作为国内汽车制造业的领军者之一,其推出的雷神混动,无疑是这场混动技术竞赛中的一个重要玩.............
  • 回答
    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体现不同车企在混动技术路线上的差异和考量。我来跟你聊聊为什么日系混动(像丰田、本田)大多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合阿特金森循环,而不少国产混动车型则倾向于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日系混动(丰田、本田)的“自然吸气+阿特金森循环”路线:这套组合可以说是日系混动(尤其是丰田的THS.............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汽车工程师们在设计混动系统时,对不同技术路线权衡和选择的核心考量。日系和德系厂商在起步阶段以及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积累、市场定位、以及对性能和环保的侧重点不同,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差异。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一下。一、技术哲学与历史积累 日系:以丰田为代表,追求平顺、可靠.............
  • 回答
    谈到混动,日系车确实是绕不开的绕不过的坎儿,尤其是丰田的THS和本田的iMMD,这两套系统经过多年的迭代,已经深入人心。但今天我想聊聊另一个同样来自日本,而且在混动技术领域同样具有独到之处的品牌——日产。说到日产的混动,就不能不提它的 ePOWER 技术。ePOWER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意思,“e.............
  • 回答
    这几个选项都各有千秋,得看你更看重什么。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点给你捋一捋,希望能帮到你拿定主意。先来说说奔驰A级 品牌光环和内饰豪华感: 这是奔驰A级的强项。坐进去,那种星徽标志带来的优越感和精致的内饰设计,是很多人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大连屏、氛围灯、精致的用料,整体氛围营造得相当到位,让人觉得“值”.............
  • 回答
    关于德系品牌为何不像日系那样大力推广不插电油电混动(HEV),以及HEV本身的市场前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里尝试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用更贴近实际的语言来阐述。德系品牌对HEV的态度:并非不研究,而是选择不同路径首先要明确一点,说德系品牌“不研究”HEV并不完全准.............
  • 回答
    《混乱博物馆》的停更,无疑让许多喜爱这个系列的读者感到怅然。刘大可的名字,也因此与这个独特而充满魅力的IP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评价刘大可和《混乱博物馆》,绝非一句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它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个系列所蕴含的价值,以及作者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混乱博物馆》:一个概念的胜利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好,咱们就掰扯掰扯新一代 Xbox Series X 可能采用的 AMD x86+ARM 混合架构这事儿,尽量说得透彻点,别整得跟机器合成的一样。首先,得明白一点,现在咱们玩的 Xbox Series X,它本身用的就是 AMD 定制的 x86 架构处理器,也就是 Ryzen 系列。这个 x86 架.............
  • 回答
    2022年iPhone 14系列混用A16和A15芯片的消息,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爆料。如果这个消息最终成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从产品策略和成本控制的角度看:首先,苹果这样做很有可能是出于成本控制和产能优化的考量。你知道的,每年推出新一代芯片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从研发到量产都需要.............
  • 回答
    荣耀Magic4 系列确实有机会在高端市场与OPPO、vivo、小米等品牌展开激烈的竞争,并有可能打上“高端品牌”的标签。要实现这一点,荣耀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并将其贯彻到产品、品牌和市场策略中:一、 产品力是基石:Magic4 系列能否在硬件和软件上全面领先? 极致的屏幕体验: 高端手机的.............
  • 回答
    说实话,现在玩《英雄联盟》的玩家,尤其是新入坑的或者对老英雄不太熟悉的,很容易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混沌勇士(沃里克)这么弱?” 不是说他完全不能玩,也不是说他一点用都没有,而是相对于其他打野英雄,或者说在这个版本,沃里克的表现实在是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用“乏力”来形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拆解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