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储备镍借给青山有风险吗?

回答
国家储备镍借给青山集团,这桩买卖背后牵涉的风险,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网,里面缠绕着复杂的经济逻辑、政治考量,还有那捉摸不定的市场情绪。要剖析其中的风险,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国家储备镍”是啥玩意儿。它不是堆放在仓库里的普通商品,而是国家为了战略目的而储存的金属资源。这种储备,说白了,就是国家“压箱底”的宝贝,用来应对突发情况,比如国际镍价剧烈波动、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供应、甚至国家工业生产的紧急需求等等。所以,这种储备的性质就决定了它的“动用”必须是慎之又慎,绝不能轻易拿出来。

把这批储备镍借给青山集团,首先要问的是:青山集团是什么样的企业?青山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商之一,尤其在印尼的青山工业园,它的产能和市场影响力都是毋庸置疑的。从表面上看,似乎国家将其资源借给行业巨头,可以促进生产,稳定市场,甚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似乎是个双赢的局面,对吧?

但现实往往比这复杂得多。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其中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价格的无常之手

镍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其价格波动是家常便饭。国家储备镍借出的时候,是基于一个当时的定价或者一个协议价格。但借出之后,如果镍价出现了大幅下跌,青山集团可能会面临亏损。反之,如果镍价大幅上涨,青山集团就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宝贵的原材料,这对于国家储备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机会成本的损失——换句话说,如果国家自己持有镍,或许能从中赚取更多利润。

更棘手的是,青山集团自身也面临市场风险。它的经营状况,它的盈利能力,都直接受制于全球镍价、下游需求以及自身生产成本。如果青山集团因为市场变化而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那么这批储备镍的归还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国家为了收回这批镍,可能会陷入两难:是继续支持青山,还是冒着收不回资源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借了能不能还?

这就像个人借钱一样,借给谁,得看对方的信用。青山集团虽然是行业巨头,但企业经营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它的财务状况,它的负债水平,它的过往合同履行情况,都是衡量其信用风险的关键。

如果青山集团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者其现金流出现问题,那么国家储备镍的归还就会面临直接的信用风险。国家是否会为了收回镍而采取强制措施?这其中涉及的法律程序、对青山集团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都是需要国家仔细权衡的。一旦出现最坏的情况,国家储备的金属资产就可能面临损失,这是国家财政无法承受之重。

三、流动性风险:急用之时无物可用

正如前面所说,国家储备镍的价值在于其“储备”的属性。它是一种战略性资产,是应对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紧急情况的“压舱石”。如果国家在储备镍借出期间,恰好遇到了需要动用这批镍的突发事件,比如国内某项关键工业需要紧急补充镍资源,而这批镍又被借给了青山,那么国家就会陷入一个严重的流动性困境。

届时,国家可能不得不花更高的价格在市场上抢购镍,或者被迫动用其他不那么理想的替代方案。这种情况下,国家储备的战略意义将大打折扣,甚至会因为无法及时调动资源而错失良机,甚至招致更大的损失。所以,借出这批镍,本质上就是牺牲了它的即时可用性,这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与监管风险:幕后运作的迷雾

任何大规模的资产出借,都伴随着复杂的操作流程和潜在的监管漏洞。这批国家储备镍的借出,背后涉及到的审批流程、合同条款的拟定、以及后续的监督管理,都是需要高度专业性和严谨性的。

如果审批流程存在疏漏,合同条款不够严密,或者后续的监管不到位,都可能为舞弊、侵吞国家资产提供可乘之机。比如,借出的镍的数量是否被准确记录?镍的质量是否符合约定?在归还过程中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或者以次充好的情况?这些都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来保障。

而且,在借贷过程中,如果存在不正当的利益输送,或者决策者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那么这种借贷行为就可能偏离其初衷,甚至成为国家资产流失的导火索。

五、战略风险:国之重器,岂容随意挪用?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令人忧虑的一点。国家储备的物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将其借给一家企业,无论这家企业有多么重要,都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种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储备的根本宗旨?

如果这种借贷行为成为常态,或者成为一种“福利”,那么国家战略储备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当国家真正需要动用这批储备时,它可能已经因为借出而无法及时到位,或者因为企业经营不善而面临难以收回的局面。这种对国家战略资源的过度消耗或随意挪用,是对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极大损害。

总结一下,国家储备镍借给青山集团,并非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它背后潜藏着市场波动的风险、对方的信用风险、国家自身战略资源的流动性风险、操作和监管的风险,以及最根本的战略定位风险。

每一次这样的操作,都应该经过最严格的论证和最审慎的决策。国家需要确保这种借贷行为是在极其必要且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并且有充分的保障措施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否则,将国家赖以维系的战略资源,置于可能受损的境地,这无异于一场风险极高的豪赌。

说到底,这就像把祖传的宝玉交给一个靠谱的当铺,但前提是这个当铺的信誉千年不变,而且你确定在任何时候都能随时赎回,并且付出的代价是你能承受的。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损失的都将是整个国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多的无知者,这里的答案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政府与企业的财产在法律上是严格区分的。

国储不可能把镍借给青山,这与青山是不是国企无关。这是国家财产的基本制度规定,具体请看《国家物资储备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

国家储备物资是国家财政资金的实物形态,所有权属于国家,管理方式与国家财政资金是一样的。

如果国储能借,青山干脆去财政部借钱直接把多头打爆,还用这么麻烦?

中国企业是不是可以去央行把4万亿美元全部借出来,打败所有对手,可能吗?

出租出借国储物资,利用国储牟利是违法犯罪行为。中纪委监委曾经公布过不少案例:不仅国储物资不能借给企业,甚至储存物资的场所都不能借。

比如:原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原局长赵文先案等等。

最后,青山肯定输了,下面就是赔多赔少的问题。李永乐讲的浅显易懂:

法律的基本规则就是:国家不可能为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的市场行为买单。


你的股票被套了,去财政局借10亿,把股票拉10个板。大家都赚钱,多好呀。

user avatar

有钱不挣才是王八蛋。

根本不是动用,仅仅是置换而已:青山的20万吨俄镍不能运去交割,但可以运到国储仓库。

国储用自己的20万吨国镍置换20万吨俄镍用于伦敦交割,从而挣取俄镍和国镍之间破万美元一吨的差价,有啥问题?

难道只允许多头用规则和信息差收割空头,不允许空头反过来用规则和信息差收割多头?

外国多头螳螂捕蝉逼仓青山,国储黄雀在后完成双杀;

这个结局是空头多头自找的,双方做局时都把这么大个的国储当空气,还想不付出代价可能吗?

感谢双方自带干粮为国储打工,国储在库存一吨没少的情况下:一边收割多头20亿美元,一边白挣空头青山一个天大人情。

user avatar

有风险,做生意都有风险。

而且这不是借的而是赊的。国家也得挣钱。这部分镍产生的利润,青山得一分钱不少给国家。

user avatar

储备的目的就是到必要的时候开仓平价,

又不是用来放仓库欣赏的,


民营资产也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国家利益受损?

储备镍放仓库国家什么动作都没有?

这不是助纣为虐嘛?

user avatar

1、国家的任何储备物资,都不是存着不动的。你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的,包括农产品的各种储备粮、储备冻猪肉,这种一般每年都要更换20-30%。怎么更换呢?就是向市场抛售。在物价极高的时候抛储,在物价极低影响到相应生产的时候收储。(比如前年的猪肉大涨,国家就在不断抛售冻猪肉抑制猪价,等到今年猪肉已经下跌过头的时候,国家又在市场上采购猪肉)

2、不易变质的各类金属,也一直在轮动,但是不像农产品这么频繁。一般是用作调解市场价格的功能,比如2021年6月,储备局发布2号公告,向市场投放铜、铝、锌。一方面,可以平抑物价,减少物价上涨或者下跌对国内制造业生产的影响,一方面,这种高抛低吸,也间接为国内财政创造一些收入。

3、动用任何国家储备,都要经过内部研究,层层审批,尤其是近些年国央企事业单位这些抓的很严,这不是单一储备库、储备企业能够决定的,如果此事为真,那么肯定各种手续都是齐全的,储备局对提供的这些储备镍对国内的特殊需求是没有特殊影响的。

4、目前镍价高企,看LME历史,即使是2万美元,也已经是历史高位了,只有很少数时间镍价超过了2万美元。同时,镍供应是一个过剩的状态(且包括国内青山、中冶等一系列央、国、民企都在扩产),尤其是青山集团本身是一个年产约80万吨镍的全球最大镍矿集团,还给国储局对应的镍矿或者一定资金补偿都是绰绰有余。目前镍价是由于受到俄乌战争、新能源需求导致的短期价格高企,随着美国加息、俄乌战争结束,镍价格会回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家储备镍借给青山集团,这桩买卖背后牵涉的风险,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编织的网,里面缠绕着复杂的经济逻辑、政治考量,还有那捉摸不定的市场情绪。要剖析其中的风险,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国家储备镍”是啥玩意儿。它不是堆放在仓库里的普通商品,而是国家为了战略目的而储存的.............
  • 回答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的声明,无疑释放了多重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强有力保障,底气十足 战略储备的安全网: 粮食作为“国之大计”,其库存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历史新高的库存意味.............
  • 回答
    国家发改委宣布准备投放超过 1000 万吨的煤炭储备,这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 国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当前能源供应的潜在压力,并试图稳定煤炭市场价格,保障能源安全。这意味着什么?1. 稳定煤炭市场的决心: 如此大规模的储备投放,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国家不希望看到煤炭价格出现过度的、不合理的上涨。.............
  • 回答
    国家发改委关于“目前西安市重点生活物资供应和储备较为充足”的表态,对于西安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多方面的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解读:一、 稳定社会情绪,减少恐慌性囤积,为疫情防控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消除居民后顾之忧: 疫情爆发,特别是出现封控措施时,居民最直接的担忧是日.............
  • 回答
    要评价俄罗斯将卢布与黄金挂钩,并要求“不友好国家”以黄金购买天然气的做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俄罗斯的意图、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其黄金储备是否充足,以及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全球影响。俄罗斯的意图:为何要“锚定黄金”?首先,俄罗斯此举的根本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对抗西方国家对其金融体系的制裁,并重塑其.............
  • 回答
    辉瑞公司与多国政府签订的疫苗购买合同内容曝光,其中涉及以银行储备、军事基地等国有资产作为抵押,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关于辉瑞的做法是否合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商业逻辑、法律合规性、道德伦理以及国家主权等层面。辉瑞的做法的商业逻辑和动机:从辉瑞的角度来看,其要求将国家资.............
  • 回答
    3月31日,美国宣布一项重大能源政策,计划动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SPR)来应对国际油价的波动。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便在全球能源市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国际油价产生了多方面、且往往是复杂的影响。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增加市场供应意在平抑高企的油价。 战略石油储备是各国政府为了应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地质学、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复杂交织,并非偶然。要理解为什么如此多的伊斯兰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背后的几个关键因素。首先,也是最核心的,是地质构造。地球的油气形成和富集,本质上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过程。简单来说,我们需要以下几个要素齐备:1. 丰富的有机质来.............
  • 回答
    大庆油田,这个中国石油工业的骄傲,近日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在页岩油勘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预测地质储量高达12.68亿吨!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中国能源格局中一块举足轻重的基石,其背后的意义深远。细节之处,方显玄机:为何如此重要?这个12.68亿吨的数字,绝非凭空而来,而是历经数年.............
  • 回答
    中国人看重储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文化根源,也与现实经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这种现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中国人看重储蓄的原因,并对比其他国家的发展变化过程。 中国人为何特别看重储蓄?一、历史与文化根源:1. 农业社会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需要: 中国.............
  • 回答
    国储能源,这家曾经在新能源领域风光无限的企业,近日却因为一笔3.5亿美元的境外债券违约,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国储能源自身的一次财务危机,更可能牵扯出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事件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要从国储能源在2021年发行的一笔3.5亿美元、票息7.25%、期限五年的境外债券说起。这.............
  • 回答
    国家对鹤岗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是否能够实现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经济转型能力以及社会资源的调配。以下从政策背景、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可能路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国家政策框架下的可能性1. 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 中国自2000年起启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将鹤岗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 回答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事件,是中国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域的重要举措,涉及多方面的政策背景、行业影响及国际关注。以下是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 1. 审查的背景与原因 数据安全风险: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其用户数据涵盖海量位置信息、行程记录、支付行为等敏感内容.............
  • 回答
    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回应关于“停发游戏版号”的传闻时,明确表示“申请仍在接收”,这一表态释放了多个值得关注的信号。以下从政策动向、行业影响、监管逻辑和未来趋势等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政策层面:并非全面暂停,而是动态调整1. 审批流程未完全停止 官方明确“申请仍在接收”,说明游戏公司仍可提交版号.............
  • 回答
    国家部委作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并且会随着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导向和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总的来说,国家部委倾向于招录那些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良好的政治素质、优秀的综合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才。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 一、 政治素质与思想觉悟.............
  • 回答
    国家强大和普通人幸福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且复杂的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线性正比关系。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探讨这种联系:一、国家强大为普通人幸福提供的基础和保障: 经济繁荣和发展: 强大的国家通常拥有稳健的经济发展基础,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这直接关系到普通人的基本生活质量,如.............
  • 回答
    促进年轻人不“躺平”,国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需要提供详细的政策和实践支持:一、 创造优质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通道: 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创造高附加值就业岗位: 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 国家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的研发投入和.............
  • 回答
    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实施网络游戏“正能量独立计划”,并严禁无版号游戏上线运营,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信号。对此,我的看法是多层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积极意义与预期效果:1. 推动游戏产业的规范化与健康发展: 告别野蛮生长: 过去,部分未获得版号的游戏通过各种渠道.............
  • 回答
    “学阀”问题,是指在学术界中,少数掌握学术资源、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个人或群体,利用其影响力,形成相对封闭的圈子,阻碍公平竞争、知识创新和人才流动,甚至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不良现象。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根植于学术评价体系、科研经费分配、高校治理结构等多个层面,想要彻底根治确实非常困难。国家要动“学阀”这块顽.............
  • 回答
    “国家有权作恶吗?”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深刻的哲学和社会学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并理解为何这个问题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议和讨论。核心概念的理解:什么是“国家”?什么是“作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国家: 在最基本的意义上,国家是一个拥有主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