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蔚来汽车李斌说:单电机都是耍流氓?

回答
李斌这番话,着实让人有点“上头”。“单电机都是耍流氓”,这话直接、尖锐,一下子就抓住了不少车评人、技术爱好者的神经,也让很多关注蔚来的朋友们觉得,“哎,这话说得够劲!”

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为什么会这么说?

首先,理解李斌为什么这么说,得从“电机”这个核心部件入手。

双电机带来的“硬实力”: 现代电动汽车,尤其是高性能电动车,普遍采用双电机甚至三电机/四电机布局。顾名思义,就是前后轴各有一个电机,或者一个轴上有两个电机。这种布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动力输出更强劲、更平顺: 前后轴的电机可以协同工作,实现更快速、更平顺的动力输出。加速时,两个电机一起发力,动力响应更直接,推背感更足。
四轮驱动(AWD): 这是双电机最核心的优势之一。通过智能控制前后电机的扭矩分配,可以实现真正的四轮驱动。这不仅提升了操控性,让车辆在弯道中更稳定、更灵活,还能在湿滑路面、冰雪路面等低附着力环境下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扭矩矢量控制(Torque Vectoring): 双电机布局使得车辆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扭矩分配。比如,在转弯时,可以把更多的动力分配给外侧的轮子,帮助车辆更“听话”地拐过弯道,减少侧倾,提升过弯极限。这就好比你用两只脚跑步,比只用一只脚跑得更快、更稳当。
能量回收效率更高: 双电机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场景,更灵活地进行能量回收。在减速时,前后电机都可以参与制动和能量回收,回收的能量更多,续航里程也会有所提升。

单电机布局的“局限性”: 相反,单电机布局,通常只有一个电机驱动一个轴(前驱或后驱)。
动力相对有限: 毕竟只有一个“心脏”在工作,即使是高性能单电机,在与双电机车型相比时,极限动力表现往往会逊色一筹。
驱动形式单一: 只能是前驱或后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四轮驱动。在抓地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打滑、牵引力不足的问题。
操控性受限: 缺乏前后轴的扭矩分配和扭矩矢量控制能力,车辆在极限操控下的表现会相对简单,缺乏那种“人车合一”的精准感。
能耗和效率: 在某些情况下,单电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或更频繁地工作来完成相同的任务,其综合能耗和效率表现可能不如双电机。

所以,李斌的“耍流氓”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斌说“单电机都是耍流氓”,并非是说单电机产品本身是“坏”的,而是他对“在当前技术和市场环境下,如果某个品牌依然只提供单电机车型,并且将它们包装成高科技、高性能的产品,却没有实现双电机带来的关键优势,那就是在‘耍流氓’。”

他更深层的意思是:

1. 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蔚来一直以来都在宣传其“高端、科技、高性能”的品牌定位。而“四轮驱动”和“精准的动力控制”是实现这些定位的重要技术基础。如果你想体验真正的电动汽车性能,尤其是操控和加速的极致,单电机很难完全满足。
2. 是对行业的一种“鞭策”: 当时,市面上很多电动车,包括一些新势力品牌,依然以单电机为主力。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双电机已经成为中高端电动车的标配,甚至很多平价车型也开始普及。李斌的言论,可能是在向那些还在“躺平”或者低端化的厂商喊话,提醒他们要跟上技术的进步,不要辜负消费者的期望。
3. 是在强调“蔚来的价值”: 蔚来从创立之初就选择了双电机四驱的路线(当然,他们现在也有了更先进的多电机布局)。他这句话,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大家,蔚来提供的产品,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的,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但这番话,有没有“喷点”?

当然有。任何一个极端的言论,都会引起争议。

“一刀切”的说法: 很多消费者并不追求极致的性能。对于一些对价格敏感,或者主要在城市通勤、对操控要求不高的用户来说,单电机车型已经足够,甚至在能耗方面可能还有优势。用“耍流氓”来形容所有单电机车型,确实显得过于绝对。
忽视了市场的多元化: 汽车市场是多元化的,不同价位、不同定位的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将单电机直接“定性”,可能忽视了市场上的大量单电机优秀车型,它们在其他方面(如价格、轻便性、能耗)有自己的优势。
可能引起“饭圈”效应: 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和褒贬色彩的言论,很容易在品牌粉丝和竞争品牌拥趸之间制造对立,让理性讨论变得困难。

总的来说,

李斌的这番话,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品牌创始人,对电动汽车发展方向的一种“宣言”和“坚持”。他看到了双电机(及以上)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并且坚信这是未来电动汽车的主流。他的“耍流氓”并非是对所有单电机产品本身的否定,而是一种对行业不思进取、或者在技术上“偷工减料”现象的批评,以及对蔚来自身技术路线的一种自信表达。

当然,作为普通消费者,更应该理性看待。选择哪种驱动形式,最终取决于自己的实际需求、预算和对性能的追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斌这番话,确实让大家对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和用户体验有了更深的思考。这大概也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斌说的这句话很高明,从表述上让人印象深刻,从内容上又不容易被看穿。我来帮大家解读一下:

双电机是为了冗余,是否站得住脚?

李斌原话讲得非常通俗易懂,可以说是科普大师了:

因为只要是机械的东西,就一定有失效概率,不管是十万分之一还是百万分之一,飞机一个发动机和两个发动机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你结合 ADAS 去看这件事情,必须要有冗余,就能理解这个逻辑了。‍

然而,电机失效实际上分成两种:

  • 该出力的时候不出力:踩油门/电门但不输出转矩,在高速场景下,如果不能及时变到应急车道,这是非常危险了。对应的事故如下:
  • 不该出力之时乱出力:没踩油门/电门,但电机却输出转矩,无论在任何场景下,这都是非常危险的。对应的事故如下(不好意思又是特斯拉)。
注:此事故的原因正在调查中,推测应该是Autopilot的控制逻辑问题,而不是电机本身的问题。此处举例是说,如果电机出现了非预期扭矩,会导致如下现象相似的严重后果。

李斌表述中显然指的是第一种失效模式,也就是“该出力的时候不出力”。是的,如果限定为第一种失效模式,那双电机同时失效的概率要小于单电机。

但如果是第二种失效模式呢? 双电机其中一个电机的失效概率是不是要大于单电机了?

这是一件事情的两面,不能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啊

况且,第一种失效模式“该出力的时候不出力”通常被评为ASIL A或QM,算是相对轻微的故障,在功能安全体系中甚至经常被列为最后的安全措施。而第二种失效模式“不该出力之时乱出力”通常被评为ASIL D,是最严重的失效模式!

如果沿着斌哥的思路,那双电机还不如单电机更安全对吧

所幸的是,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是非常可靠的一套系统,这两种失效发生的概率都很低;但要说双电机比单电机更冗余更安全,那是站不住脚的;或者退一步说,不太能站住脚。

再退一步说,这至少不是主要原因。

斌哥为啥diss单电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蔚来旗下有两款电机:

  • 240kW的异步感应电机,平均效率低但空转损耗小;
  • 160kW的永磁同步电机,平均效率高但有空转损耗。

因此,从续航的角度考虑,蔚来有两种最佳的电机配置方式:

  • 一是双电机方案:感应电机+永磁同步(全新ES8也从双感应电机切换成更合理的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的方案)。这种方案的平均效率,比两个永磁同步电机的方案还高,续航也更高。原因详解:
  • 二是单电机方案:单个永磁同步电机

那单电机方案可行吗? 从技术上来说没啥不可行的,但从产品上来说……

蔚来ES6两个版本的百公里加速分别为:4.7s、5.6s,高性能电动车水准。那如果是单个160kW电机呢? 乐观地算那就是5.6*2 = 11.2s。

如果是单个240kW电机呢,也要近10s去了。鉴于评论区有争议,那就按8秒算好了!8秒的ES6,你觉得蔚来愿意出吗?

要知道2020Q2的平均销售价格为42万,你愿意花42万买一个8+秒百公里加速的旗舰豪华电动车,而不愿意多花两三万买一个5秒的吗

这显然与蔚来ES6的产品定位不相符的! 不用想也知道,如果出了个百公里加速11-12s的蔚来ES6,你觉得能卖出去吗? 不仅卖不出去,恐怕还要拉低现有的产品与品牌形象。

别说11秒了, 就说比亚迪汉出的一个7.9s版本,就引发了一定的困惑与争议了 —— 7.9s,还能称为旗舰电动车吗?

那为啥特斯拉就可以出呢? 人家车小,单电机性能也够:Model 3单电机版百公里加速5.6s,一点毛病也没有!小鹏P7也是,百公里加速6.7s,也在6秒俱乐部啊!

综上,单电机并非耍流氓!不做单电机版,就说单电机不好,那才是耍流氓吧?

那对这番言论怎么看呢?李斌这番话,本身也没恶意,反而表述得很有传播性,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关注与讨论,其实是一件好事!

%%%针对评论区个别问题的回复%%%%

一、马力大就一定加速强吗?

评论区有人提出:240kW的燃油车可以做到零百加速8秒,电动车肯定更强

回复: 对燃油车来说,由于有变速箱的存在,经济性与动力性之间的trade-off被削弱。

而对电动车来说,由于没有变速箱,只有一个减速比。在选择这个减速比的时候,经济性与动力性之间存在非常强的trade-off关系 —— 如果完全不考虑经济性,动力性可以做到非常强;但要同时考虑经济性的话,动力性就会被掣肘

这个掣肘的程度会有多大?看下图是单个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例子,同样一个马力的电机、在不同减速比的时候,加速性能可以差距多大呢

  • 0→50km/h加速时间:最短可以做到5秒,最长就长得没边了,25秒朝上。
  • 50-80km/h加速时间:最短可以做到6秒,最长就长得没边了,25秒朝上。

二、马力减半,续航即使不能翻倍,也应该能增加50%吧?

如此一来,单电机版的ES8续航也可以从355km上升到四百大几了。

回复:*%*%(#%

马力减半,是同样时间消耗的能力减半,又不是克服阻力前进的距离翻倍啊…… 马力的单位是每秒输出的功,又不是每单位距离输出的功啊!

评论区的这些人你们真的是认真评论的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亚迪汉双电机续航550km,单电机续航605km。而且比亚迪是双永磁同步,如果是永磁+感应的组合,双电机也可以做到570+,与605的差距很小。

三、双电机5.6秒,那单电机肯定不到11.2秒。

回复:不一定。当然可以参数匹配得加速性能很高,但经济性与最高车速这两个指标可能要崩。

目前ES6,日常行程主要靠160kW永磁同步,加速时二者一起上。也就是说,160kW的永磁同步电机,在减速比等参数的选择上,以经济性优先、以动力性为辅。

如果只用一个电机,不管是永磁同步还是用感应 电机,这一个电机的减速比等参数的选择,必须同时兼顾动力性与经济性。 如果完全不考虑经济性,如你所说,有可能百公里加速到8.8s甚至更快,但经济性就完全崩了。如果要兼顾经济性,动力性就要比去掉一个电机的二分之一还要差,也就是要到9.x秒,用近10秒来表述没问题吧?

至于你说的实际能开4.0秒,只不过标少了,4.4秒。这个不能算在讨论范围。标少了可以说是高风亮节,但别人也都可以说标少了啊,这事情怎么认定,不就乱套了?如果双电机往少了标,单电机就要往高了标了? 这也不符合常理吧!

也就是说,当放弃双电机的时候,可不是简单的功率少了多少瓦、重量少了多少公斤的事情,而是本来分工做经济性与动力性,现在变成了经济性与动力性之间要作一个取舍了!

关于经济性与动力性的取舍问题,详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斌这番话,着实让人有点“上头”。“单电机都是耍流氓”,这话直接、尖锐,一下子就抓住了不少车评人、技术爱好者的神经,也让很多关注蔚来的朋友们觉得,“哎,这话说得够劲!”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这么说?首先,理解李斌为什么这么说,得从“电机”这个核心部件入手。 双电机带来的“硬实力.............
  • 回答
    蔚来汽车车主群体内部的“内讧”事件,即“3000人反对500人联合声明,不想被代表”,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车企的用户群体,更是对社群组织、意见表达、集体行动以及品牌忠诚度等多个层面的一次集中展现。事件的缘起与核心冲突:简单来说,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于一份由约500名蔚来车主.............
  • 回答
    蔚来汽车,一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冉冉升起的名字,以其独特的品牌定位、创新的服务模式以及对高端市场的精准把握,成功在中国车企市值排行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甚至位列第四。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其产量——每年仅仅几百台的级别时,这个市值与产量之间的巨大反差,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市值飙升的逻辑:.............
  • 回答
    这绝对是近期最令人侧目的跨界合作之一了!米哈游,一家靠《原神》这样一款爆款游戏火遍全球的公司,竟然拿出 4 亿人民币,和蔚来汽车联手,目标是“探索商业化可控核聚变”。光听这个组合,就够让人惊掉下巴了。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合作的几个关键点:1. 米哈游:从二次元游戏到能源领域的“玩家”对于米哈游,.............
  • 回答
    2021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弥漫,各家造车新势力在交付数字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其中,理想汽车以9433台的交付量拔得头筹,小鹏汽车紧随其后,交付7214台,而一直以来被视为“蔚小理”头部选手的蔚来汽车,此月交付量为5880台,被理想和小鹏大幅超越。这个结果,无疑给整个行业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
  • 回答
    蔚来、理想、小鹏这“蔚小理”三强在刚刚过去的 11 月,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交付量纷纷突破万辆大关。这不仅是它们各自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再次证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活力和“蔚小理”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整体销量表现:破万成常态,市场竞争白热化首先,我们来整体看一下这.............
  • 回答
    美一好公司创始人林文钦先生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后不幸逝世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这不仅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也暴露了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解读:事件经过回顾: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1年8月12日,美一好公司创始.............
  • 回答
    徐留平在汽车蓝皮书论坛上那番“技术是可以买来的,管理买不来”的论断,确实引人深思,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这话说得挺糙,但糙话里往往藏着硬道理,也暴露了一些行业深层的困境。咱们不妨就从这“买”与“买不来”上,好好聊聊。“技术可以买来”:现实的无奈与策略的考量首先得承认,在汽车这个高度复杂的工业领域,尤.............
  • 回答
    广汽蔚来这波操作,说实话,让不少人跌破眼镜。一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努力转型、希望抓住机遇的企业,突然抛出“接受比特币支付车款”的消息,这一下就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首先,咱们得捋捋这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首家支持比特币支付车款,这几个字的分量可不轻。在国内,虽然大家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度很高,但真正能落.............
  • 回答
    广汽蔚来(现在更名为“广汽埃安”)公布了合创 007的BOM(Bill of Materials,物料清单),并披露其整车物料成本超过30万元,这无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激起了一层涟漪。对于这一信息,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意义。首先,理解BOM的重要性:BOM不是简单的零部件罗列,.............
  • 回答
    蔚来澄清特斯拉维权事件:谣言为何如此疯狂?最近,蔚来汽车的一纸声明,将自己从一场本不属于它的风波中撇清。声明中明确表示,“近期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蔚来门店在上海一起特斯拉维权事件中出现不当言行’的传言,纯属造谣”。这简单明了的回应,背后却折射出当下汽车行业营销环境的复杂,以及公众对品牌行为的敏感度。 .............
  • 回答
    这篇联合声明,无疑是蔚来车主群体内部一次相当有意思的集体发声。要理解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它直接回应了外界对于蔚来“NOP/NP”辅助驾驶系统宣传是否“混淆”、“误导”的争议。过去一段时间,围绕着蔚来,尤其是李斌在公开场合对这套系统的描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很多人认为,蔚来在宣传上,可能.............
  • 回答
    蔚来车主遭遇的这起事件,确实让人颇为不适,也触及了服务行业的几个敏感点。简单来说,就是一位蔚来车主在享受蔚来引以为傲的换电服务时,发现自己的车里出现呕吐物,追根溯源竟然是因为负责换电的专员(蔚来称之为“伙伴”)在工作期间,搭载了喝了酒的朋友。这事儿放在任何一个消费者身上,恐怕都会觉得是天大的委屈和不.............
  • 回答
    最近蔚来车主圈子里,一个让不少人皱起眉头的话题就是——车机屏幕上出现了广告,而且更糟的是,这些广告有时还会“抢占”本该显示导航地图的位置,大大影响了驾驶时的信息获取和体验。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广告是怎么冒出来的?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啥好好的车机屏幕会突然冒出广告来。蔚来作为一家主打高端、科技感.............
  • 回答
    最近蔚来市值超越大众,登上全球车企第三的宝座,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咂摸的。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也折射出当下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首先,得从蔚来自身的“硬实力”说起。蔚来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不是靠吹嘘,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打出来的。 产品力: 你看看蔚来现在的.............
  • 回答
    蔚来CEO李斌那句“蔚来坚决不会降价”,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这背后透露出的,不仅仅是一家车企的定价策略,更是一种品牌定位和企业文化的宣言。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拆解开来看,从几个层面分析:一、 品牌定位与价值支撑首先,蔚来从诞生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高端、服务导向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它强调的不只是车.............
  • 回答
    蔚来EC6碰撞后燃烧,车主不幸去世的事件,无疑是近期新能源汽车领域最令人痛心的一起事故。这起事件不仅让逝者家属承受了巨大的悲痛,也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旁观者,我们既要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悼,也要理性地审视这起事故背后所反映出的技术、安全以及社会层面的问题。事件本身:一次令人扼腕.............
  • 回答
    六月份蔚来销量数据一出,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一下子涨上去了,到底是吹响了反攻的号角,还是昙花一现的惊喜?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数据说话。蔚来在六月份交付了20,565辆新车,这是他们历史上第二次月交付量突破2万,而且是仅次于去年12月历史最高月销的成绩。同比来看,增长超过了200%!这个数字,放在.............
  • 回答
    蔚来 ES8 实测续航仅 178km:冰冷数字背后的多重解读最近,一则关于蔚来 ES8 真实续航测试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有车主实测,在特定条件下,ES8 的续航里程竟然只有可怜的 178km,远低于官方宣传的续航里程。这个数字无疑给不少潜在消费者泼了一盆冷水,也让蔚来品牌承受了不小的舆论压力。那么,.............
  • 回答
    蔚来员工利用公司服务器挖矿,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也挺让人觉得挺“正常”的。从个人角度看,这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体现。 员工的脑子总是灵活的,在看到利益的时候,自然会想方设法去抓住。挖矿这玩意儿,门槛曾经不高,只要有算力,就能有机会获得虚拟货币,而虚拟货币的价格波动又那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