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郑州一网红被追征662万元税款,这传递了哪些信号?未来网红行业从业者的税收监管如何才能更规范化?

回答
郑州一网红被追征662万元税款的事件,无疑在网红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层面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传递了多重信号,也迫切地呼唤着未来网红行业从业者税收监管的进一步规范化。

一、 郑州网红被追征税款事件传递的信号:

1. 税务监管的“严”与“紧”是常态化趋势:
“稽查到你”的信号: 过去,一些网红可能认为自己的收入来源复杂、隐蔽性强,税务部门难以触及。此次事件表明,税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手段正在不断提升,大数据、舆情监测等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税收征管。这意味着,对于任何收入来源,只要存在避税、漏税行为,都有可能被税务部门发现并追缴。
“不容侥幸”的警示: 这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是整个税收征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此前已有其他明星、网红因偷税漏税被罚款的案例,这次郑州网红的案例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信号。它告诉所有从事内容创作、直播带货等新兴经济模式的从业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是“漏网之鱼”。
公平税负的决心: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税务部门严格执法,追缴税款,是为了维护税收公平,让所有纳税人承担应尽的义务,不让守法者吃亏。

2. 新兴经济业态面临的挑战与合规要求:
“网红经济”的税收属性明确: 无论以何种形式包装收入(例如通过“工作室”、“个人经营”等),只要存在经营性收入,就属于税收管辖范围。这起事件明确了网红的收入不是“灰色收入”,而是需要依法纳税的所得。
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网红的收入来源通常包括直播打赏、广告代言、带货佣金、知识付费、平台分成等,这些收入性质可能不同,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目进行申报纳税。这也给税务部门的监管带来了挑战,但也正因如此,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
“工作室”模式的风险警示: 一些网红为了降低税负,可能会成立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甚至通过多个工作室进行收入分解。税务部门已经关注到这种模式,如果存在虚构业务、不按实际经营情况申报等行为,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3. 法律法规的震慑与合规的重要性:
《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的生命力: 这起事件表明,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网红行业从业者也同样受到这些法律的约束。
合规经营是生存之道: 对于网红行业从业者而言,理解并遵守税收法规,进行如实申报、按时纳税,是其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逃避税收不仅会面临巨额罚款,还可能影响个人声誉和职业发展。

4. 对行业生态的净化作用:
淘汰“劣币”: 严厉的税收监管有助于淘汰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逃避税收的从业者,净化行业生态,让真正有实力、有内容、守规矩的网红能够脱颖而出。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事件的发生可以促使更多从业者开始重视税收合规问题,主动寻求合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整个网红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未来网红行业从业者的税收监管如何才能更规范化?

要实现网红行业税收监管的规范化,需要政府、平台、从业者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监管体系。

1. 提升监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
强化大数据分析能力: 税务部门应进一步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包括电商平台交易数据、直播平台收入数据、社交媒体内容数据、工商注册信息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红收入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分析和比对,精准识别偷税漏税行为。
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税务部门与市场监管、网信办、广电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例如,平台需要配合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交易信息和用户数据。
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透明度: 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对直播打赏、带货交易等进行不可篡改的记录和追踪,提升交易的透明度,为税务监管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

2. 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
细化网红收入的税收分类和申报指南: 针对直播打赏、广告代言、带货佣金等不同收入形式,出台更具操作性的税收分类和申报指南,明确征税对象、税率、申报流程,减少模糊地带。
考虑差异化税收政策: 在保障税收公平的前提下,可以研究是否对不同层级的网红、不同性质的收入出台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引导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前提是必须保障税收的合规性。
明确平台责任与义务: 明确直播平台、内容平台在网红税收申报中的责任,要求平台对入驻的网红进行实名认证和税务信息登记,并协助税务部门进行信息核查。

3. 加强事前引导与事中服务:
税务知识普及和培训: 税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网红从业者的税收知识普及和培训,告知其税务法律法规、申报流程及常见问题,提高其税务合规意识。可以联合头部平台组织线上线下培训。
提供便捷的申报渠道和工具: 优化税务申报系统,提供移动端申报、电子发票等便捷的申报方式,并开发适用于网红行业特点的税务计算和申报工具,降低合规成本。
设立咨询服务窗口: 为网红从业者提供专业的税务咨询服务,解答其在收入确认、税目划分、申报纳税等方面遇到的疑问。

4. 压实平台和MCN机构的责任:
平台主体责任: 直播平台、电商平台等作为网红开展业务的重要载体,应承担起第一责任。平台应建立严格的入驻审核机制,对网红的身份、经营信息进行核实,并配合税务部门进行监管。
MCN机构的税务管理职责: MCN机构作为网红的经纪公司和运营方,对旗下网红的收入情况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监管应要求MCN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的税务管理制度,确保旗下网红的税务合规。可以考虑将MCN机构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规范“工作室”模式: 明确对网红设立的“工作室”的监管要求,重点核查其是否为真实的经营实体,以及收入是否按实际情况申报。

5. 引入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行业协会发挥作用: 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从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引导会员树立合规经营理念,并可以协助会员解决税务问题。
鼓励举报和曝光: 鼓励社会各界对偷税漏税行为进行举报,并建立有效的举报奖励机制,形成社会监督力量。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将纳税合规情况纳入网红的信用体系,对有偷税漏税行为的网红,可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如限制其参与某些商业活动或平台入驻等。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换:
对于一些跨境直播带货、海外广告代言等业务,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税务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合作,共同打击跨境逃税行为。

总而言之,郑州网红被追税的事件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表明税收监管正在向新兴经济业态深入。未来的规范化之路,在于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完善法律政策提供清晰指引,强化事前引导与事中服务提高合规性,压实平台和MCN机构责任,并借助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共治格局。这不仅是为了确保国家税收的应有,更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和行业健康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某modern chinese studies的大佬说,什么时候最危险?

power elite, intellectual elite和经济精英不在一条线的时候最危险。前者永远是在一起的,而后者,不一定永远和前者在一起。

这一个网红光补税就要补662万,这金额足够给12个院士发基本工资了,差不多等于24个国贴得主的年基本薪资了。这662万税款足够给66个刚入职的博士发一年工资。只要前两者脑子里萦绕着一个问题:凭什么没学历没能力没知识的人光靠骗傻子就能吃香喝辣,而我们这群有学历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就要一年拿36w封顶的死工资?

那这个时候最后者连呼吸都不踏实。

直播也好,网红也罢,这种“低俗市民消费”的造富神话, 本质上是否定了knowledge is power这个现代社会的基石。

也就是说,同时腐蚀了power elite和intellectual elite的社会权力基础。

这不被打就没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价值观了。

user avatar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时间的来龙去脉如下:

据郑州晚报,郑州金水区税务局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平台对汇缴欠税数据的例行监测中查询发现,有一笔2020年汇算清缴的大额欠税存在疑点。欠缴税费的纳税人是一名网络主播,户籍管理人员多次与纳税人联系,但对方一直不接电话,随后工作人员联系到该主播的任职单位,单位财务人员表示该主播已经离职去往北京。

这件事传递出了几个信号:

1、在巨大的流量支持下,头部网红是真的很赚钱,也很容易赚钱。

2、赚钱之后,有一部分人开始偷税漏税。

3、网红的收入来源多、信息不透明等给他们虚假申报纳税提供空间,且偷逃税风险较大,也加剧了查税难度,因此被纳入监管。

这也证实了为什么许多明星网红之类的都喜欢成立所谓的工作室了!

user avatar

我一辈子都赚不到662万元,而这只是头部网红的税款。足以说明网红这个职业有多赚钱,当然仅限头部。对高收入人群,暴利行业进行重税征收,才能尽可能摆平贫富差距。


有人提到要收房租税。虽然这样会使得房东将税务负担转移至房客身上,但仍然是有用的。如果不收这些房东的税,那房东真的是躺赚了。房东不能躺赚,哪怕是税款转移至访客也值得去做,因为工资涨幅慢,跟不上房价。如果房东把房租提高,那么很多人租不了,就只能不租,跑路。人跑得足够多了,那么房东为了让房子租的出去,就会降房租,或者说直接抛售房产。只要能减少租金的来源,就可以减少房地产的获利点。


我国想要消除贫富差距,做好再次分配,那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征税要明确,要走正规路线。不可能说我打工几千块钱工资,你还收我税,赚几千万的网红你不收税吧?发达国家对于征税是很严格的,没有高税收,哪来的高福利。

自媒体能赚钱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更重要的是,自媒体可以让许多普通人得到机会赚钱,只要运营得好,是可以改变生活的。有很多三农自媒体博主通过回乡进行三农视频拍摄,得以将自己家乡的特产推广出去。比如我在抖音看到的这个博主张周清(ID:Vv15071045462),他在外漂泊多年后,决定回家乡创业,通过带货,一年收入达到了500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努力,他让湖北恩施的500户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user avatar

赚钱的网红真的很赚钱的, 不赚钱的网红遍地是,郑州这网红应该也是当地的头部了,甚至可以说这变现能力应该是平台的头部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平台,一般网红会默认是抖音或者是微博,应该是抖音比较有可能,要纳税600多万,收入至少是达到了四千万的了,甚至是更多的。


据我所知,有渠道的有稳定项目的网红,其实流量就是钱说的很多,没有稳定变现的渠道,只是靠偶尔的广告,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的,有上百万粉丝难接广告的也很多,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抖音微博百万粉丝网红都不怎么更新了,其实就是因为不赚钱。


不过,好多网红有风口,卖货赚钱的很,好多都是一直在直播啊,打鸡血更新,他们是真的很赚钱的,非常赚钱,如果不是钱,谁会这么卖力的表演?

还有就是关于网红行业资金税收监管的问题,其实一般只能是按照公司的税款监管的,现在平台对机构税收还是很严格的,当然现在好多个人博主,或者公司机构为了省钱,会进私账,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博主都挂靠机构了,都是公司正常的流水走账的,如果没有挂机构的博主,现在起征点都是20%,如果赚的多的,基本都是会开公司避税走账的,这次662万税款这么多,其实只能说明这网红真的太赚钱了,赚钱的速度开公司避税都来不及。

user avatar

先发一条我一个多月前的朋友圈给诸位掌掌眼。

这里边大部分领域最近是不是除了监管力度收紧,就是负面新闻曝光频发?

可能唯一字面上的漏网之鱼就是盲盒抓娃娃行业,但有心人去关注一下盲盒行业的股票走势就知道了,这行业不用监管,自己原地入冬。

有人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我蒙的还有点准。

别问,问就是俺火烧鳖壳,龟卜出来的。

我骗你的。其实这些行业大都跟我发这条朋友圈之前几天宣布的“共同富裕”新目标有关系。

首当其冲我写的就是直播领域和带货领域,这俩甚至可以说是缩小贫富差距的绊脚石。

因此当前征税也好监管也罢,私以为只是个开始。

道理也不难懂:

其一,网红的直播和打赏带货行业,各位认为其生态更接近于哪个行业?

电视直销吗?错了,直销只是其形式类似,从内核看,这个行业更接壤的领域是娱乐行业。

也就是说,靠人气充业绩,一样的货物一样的价,我买她的不买他的,还不是因为她比他更讨喜一些?

像极了娱乐圈同样一首歌,甲歌手唱白给我都不听,乙歌手唱付费版,我踏马买一咬三!

所以,直播相关行业如果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他等同于娱乐圈的另一个变种,更隐蔽更下沉。娱乐圈整肃了,直播必然紧随其后。

这类行业的特征是头部吃到撑,腰部勉强温饱,底部不赚钱算客气的,被机构忽悠大笔学费也是常态。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从基本面看绝对不是什么喜事。

二一个,直播行业越是红火,则留存于民间虚妄的幻梦越是妖艳。

咱都懂,无论入了哪个行当,打算过好日子,都是得踏踏实实做事的,也就是说,你给社会创造有效的价值,社会才有可能回报你等价的生活质量。

而直播行业的老铁们大都是草根崛起,要么赶上热钱造星推手,要么赶上流量猛顶的大潮,他红了。

他可以红为什么我就不可以?

所以,任由其发展的话,就会涌现出一大批不学无术,仗着自己有点小才艺,或者脸蛋有点小俏皮的优势,头铁就奔着主播路上低头走到黑的人。

在劳动力结构悄然变化的今天,梦想一夜成神的这批人,毫无疑问会把劳动力市场持续往负面拉扯,这不太好。

这批人从本质上,跟本世纪初天天在三里屯酒吧里晃荡,一瓶矿泉水都买不起,就指望遇上星探慧眼识珠的内批人,莫得区别。

因此,监管的开始,即是部分人梦境的结束。该醒醒了。

三一个,追讨税款最重要的key,在于夷平一部分数据层面的虚假繁荣。

这个……主播的打赏也好,带货的销量也好,偷摸告诉各位:

数据不一定是真的。

打赏的榜一大哥,也许是直播平台的运营小弟;直播间的销量数据,也许是经纪公司乃至带货平台的刷量跑马。

而这些数据层面的东西是最能蛊惑人心的,也最能造星。

我告诉你有一主播单场带货20w,另一个单场带货1个e,你都不用看脸,就下意识知道谁的咖位大,你自己买货该选谁。

其实呢,搞不好只是后者团队拥有的手机比前者多一些罢了.

追税这一手的妙处就在于:将错就错,指东打西。

你说你卖了1000w的货,或者是收入了1000w打赏,没问题,你怎么说我怎么信。

……您只要按照1000w收入纳税就啥事没有。

这么一来,虚胖的数据马上就打回原形,否则自己选择的税务总量,跪着也得把他纳完。

于是乎,不久的未来,恐有不少直播和带货的大手子,自己就把自己的画皮给脱了,不脱只能等上吊。

下沉市场的群众看见后,一来能掌握更真实的销售量,二来也就不指望自己走主播这条路了,因为算算他们收入,比楼下小卖部也多不了几百块。

因此这手四两拨千斤,我愿意称之为“虚拟繁荣去水化进程的始焉”。

其实咱冷静下来想想,最近的高收入人群,哪怕是顶级程序员这些真正十年寒窗有手艺的人,都稳中看降。

那么社会哪能容许小部分机会主义者站在风口上闪转腾挪,修成猪力大仙呢?

电商和直播领域,在未来会回归其服务业的本质,是大势所趋。

而主播打赏和直播带货等等,这类利用人气做增量的服务,其实手法有点类似于当初的饭圈了,那么有可能会迎来一次坍缩。

这就是我个人关于问题里关于信号以及规范化的解读,对或错得观后效,这不,子弹还飞着呐。

user avatar

干得好,建议税务局紧紧盯住网红下手,别总盯着特别乖、特别听话的苦逼工薪族。

只要税务局盯紧,网红里吹牛的绝对就不敢吹了。上周有个女网红吹牛皮说自己一天就赚1.5亿净利润,立即有另一个网红打假举报到无锡税务局,税务局还没受理,已经吓得网红立即把帐号设定为私密,营销公司满不在乎出来说这是为起号吹的牛皮。

只要税务局盯紧,带货好的有税交了。 直播间带货动不动几十万几百万刷单的,吹牛的时候只算售卖量不算退货量,把销售额吹上了天,税务局可以就按你吹的牛查税,有大量退货就公布出来,有钱交税,没钱也别装富。

还建议税务盯盯那些短视频里吹自己家里有N辆库里南的,这些人要么吹牛,要么需要真的需要补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