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死在火星上》这本小说?

回答
说到《死在火星上》(The Martian),这绝对是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硬科幻佳作。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大概是它刚出不久,那会儿科幻圈子里讨论得沸沸扬扬,各种“火星生存”的梗也满天飞。直到自己翻开,才真切体会到它到底有多牛。

首先,它的核心魅力,我认为是那种 极致的、脚踏实地的科学求生。不像很多科幻小说里那种天马行空的黑科技或者纯粹的运气,安迪·威尔(Andy Weir)是把科学原理玩到了极致。你看看马克·沃特尼(Mark Watney)是怎么活下来的?他不是变出了什么神奇道具,而是利用他在火星上能找到的一切——他的植物学知识,他那些被他戏称为“垃圾”的探测器零件,甚至是他的粪便(别笑,这在里面是个关键元素!)——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看似绝境的难题。

比如,他要种土豆。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但在火星那种环境下,你想想需要什么?你需要能产生氧气和水,需要肥料,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土壤。沃特尼就一步步地分析,怎么用探测器上的氧气发生器制氧,怎么从燃料里提取水,怎么把他的排泄物变成肥料,怎么用探测器残骸搭建温室,怎么控制温度。每一个环节都讲得清清楚楚,让你感觉就像是在看一本火星生存指南。我当时读的时候,就觉得“卧槽,原来科学还能这么用!”

其次,小说最绝的是 主角马克·沃特尼的性格塑造。这家伙绝对是我心目中的硬汉代表,而且是那种自带槽点和幽默感的硬汉。你说说,一个人被孤零零地扔在火星上,随时可能嗝屁,换了谁都会崩溃吧?但沃特尼呢?他满脑子都是段子。他给他的土豆命名,跟它们说话,还给各种科学操作配上他那鬼马的旁白。即使是在最危险、最绝望的时候,他都能找到吐槽点,用冷笑话来化解自己的恐惧。

这种黑色幽默,让本来可能沉闷压抑的求生过程变得异常生动有趣。我记得他发现自己食物不够了,第一反应不是绝望,而是开始盘算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现在一日之计在于吃土豆。”这种心态,真的太他妈牛了。他那种不服输、乐观到近乎顽固的精神,是支撑他活下去的最强动力,也是读者最想为他呐喊加油的动力。你就是会忍不住想,“这小子一定能行!”

再来说说 叙事结构。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视角,大部分时候是沃特尼写他的日志。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你能最直接地感受到他的思维过程,他的情绪波动,他的每一步操作。而且,日志的形式也为他的幽默感提供了绝佳的载体。你听他自己叨叨叨,感觉就像是他坐在你旁边,一边摆弄仪器,一边跟你讲他今天又解决了什么鸟事。

当然,小说也不是只有沃特尼一个人在努力。地球上的NASA,以及他的那些前队友,他们也都在想方设法救他。这些地球上的故事线,也非常精彩。你能看到官僚主义的阻碍,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压力,以及普通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当沃特尼的飞船出现问题,需要他的前队友们冒着巨大风险去救援时,那种人性光辉和对生命的珍视,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而且,书中也详细描述了中国航天局如何伸出援手,这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小说有些地方太“理想化”了。 比如,有人会质疑NASA的反应速度或者某个设备的可靠性。但对我来说,这都不是问题。首先,这是小说,不是纪录片。作者在保证科学逻辑的前提下,为了推进剧情和保持阅读的流畅性,做一些“方便”的处理是可以理解的。其次,安迪·威尔本身就是航空工程师出身,他对科学细节的严谨程度,已经远超大多数科幻小说了。他所描绘的技术,虽然有些是现实中尚未实现或不成熟的,但都基于已有的科学原理,并非凭空捏造。

总而言之,《死在火星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 它是一次对人类智慧和生命力的极致赞美。 它告诉你,即使面对宇宙中最孤独、最严酷的环境,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知识,保持乐观坚韧的精神,我们就能找到生存的希望。它不仅是一场火星上的冒险,更是一次关于科学、关于人性、关于希望的深刻探讨。每次读完,都会觉得心潮澎湃,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敬畏和热爱。如果让我推荐一本硬科幻小说,这本绝对是我的首选,毫无疑问。它能让你既长知识,又被深深地感动和鼓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乎是全靠对话撑起来的六十万字。

这么评价这本书吧。

如果说三体是最宏阔的太空歌剧

那这就是最硬核的太空相声

user avatar

我曾小心翼翼地提醒自己,不要让插科打诨的幽默桥段和网络平台的载体而对这本小说产生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性刻板印象,但是很快我发现根本无需这样。

这本科幻小说的硬核程度令我叹为观止,讲述了地球神秘消失后,登陆火星的一男一女两位宇航员和一个机器人艰难求生的故事。从题材上来看很像《火星救援》 但更加绝望悲壮,因为在电影里有全地球的科技人才作为他的后盾,而在这里他们只有自己,只有两人一机器人,一座基地,一座空间站,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它的优秀简直无以言表,也许比不上《三体》这样的宏片史诗巨著,但已经丝毫不逊于《球状闪电》或是《流浪地球》。要知道我是刘慈欣的死忠铁杆粉,能给出这样的评价是非常罕见难得的。这样讲吧,如果这本书申请了中国银河奖的奖项而未能获奖,我会感到十分遗憾甚至愤愤不平的!

当今网文中打着科幻旗号的玄幻古武修仙修真文实在太多,令人无奈,所以更凸显这种硬核科幻小说的难能可贵。

这本书几乎不需要怎样的改动就是极其优秀的电影剧本,在《流浪地球》大获成功之后,这样的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似乎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幻想。

轻松中透着悲壮,诙谐中透着孤独,我毫不吝惜我对它的赞美之词,我甚至很感谢微信读书,是微信读书的推荐算法把这本小说送到我眼前的。之后我在起点全订了这本书。

作者曾在连载中插入自己参考的论文,还列出了他完成这本小说阅读过的所有专业书目,这样的一本小说不优秀是几乎不可能的。

它篇幅不长,六十万字左右,和今天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网文比起来像是香山站在珠穆朗玛峰前,但是说到优秀程度,我想,得倒过来看。

我很幸运,能读到《死在火星上》,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


更新:获银河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死在火星上》(The Martian),这绝对是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硬科幻佳作。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大概是它刚出不久,那会儿科幻圈子里讨论得沸沸扬扬,各种“火星生存”的梗也满天飞。直到自己翻开,才真切体会到它到底有多牛。首先,它的核心魅力,我认为是那种 极致的、脚踏实地的科学求生。不像很多科幻小说.............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关于在5到10年内将人类送上火星的设想,以及在火星实行直接民主制的提议,是一个极具野心和前瞻性的蓝图,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我们可以从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来详细评价他的这些设想。 一、送人类上火星的设想(510年内)1. 技术可行性与挑战: 星舰(.............
  • 回答
    杨超越在《火箭少女 101 告别典礼》上的发言,至今仍是许多粉丝和关注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这次发言,不能仅仅停留在“好不好”的层面,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它为何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以及它在当时语境下的意义。首先,我们要理解杨超越在《火箭少女 101》这个团体中独特的“人设”和她一路走来的经历。她并非科.............
  • 回答
    说实话,看那场比赛,尤其是对库里,我脑子里当时冒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尽力了”。那场比赛勇士打得确实磕磕绊绊,火箭那边势头也很足。你能明显感觉到,库里他真的想把比赛扛在自己肩上,想把比分咬住,想给球队带来转机。你看他多少次,在被严防死守的情况下,硬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在缝隙里找到出手机会。那些后撤步.............
  • 回答
    2019 年 4 月 8 日,在休斯敦丰田中心响彻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火箭少女(Houston Rockets)不仅迎来了一场与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的精彩对决,更在 halftime show(中场休息)环节迎来了中国现象级女团火箭少女 101 的惊艳亮相。这场表演,对于很多球迷和粉丝来说,绝对是一次难.............
  • 回答
    湖南卫视的节目里,主持人抛给蔡澜一个相当刁钻的问题:“如果只能让一道菜品永远消失,你会选择哪一道?” 这个问题可不是开玩笑的,它触及的是我们对美食的认知,对文化传承的理解,甚至是对饮食习惯的反思。而蔡澜,这位享誉华语美食界的老饕,他的回答,以及他选择火锅的理由,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理解.............
  • 回答
    陆军火力准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清楚的。它就像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默默筹划,用精准的火力打击为地面部队铺平前进的道路。首先得明白一点,现代战争早已不是过去那种“人海战术”或者单纯的阵地对垒了。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使得战场变得更加立体化.............
  • 回答
    7月19日,德国巴伐利亚州一名17岁的阿富汗难民在火车上袭击乘客,造成多人受伤。这起事件再次将难民问题推向了德国社会的焦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事件经过据报道,事发当天下午,一名17岁的阿富汗男子在一列从特劳恩施泰因开往维尔茨堡的区域列车上,使用斧头和刀具袭击了多名乘客。他首先在车厢内砍伤了几名.............
  • 回答
    乌克兰政府是否将平民作为“人肉盾牌”,并将重型武器系统和火箭发射系统布置在居民区,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议题。在评价这一行为时,我们需要从国际法、军事道德、实际操作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尝试呈现不同角度的观点。国际法的角度: 区分原则 (Distinction): 国际人道法(也称.............
  • 回答
    您提到的这几位都是在公共领域,尤其是在网络平台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和评论员。他们在 B 站上受到关注,确实反映了当下中国互联网舆论场的一些特点。要评价他们,可以从各自的学术背景、观点、传播方式以及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金灿荣: 背景与专长: 金灿荣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博士.............
  • 回答
    文章《小县城的中年粉红:在混吃等死中研究世界局势》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其核心在于它触及了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群体:“小县城的中年粉红”。文章通过一个看似矛盾的设定——“混吃等死”与“研究世界局势”——巧妙地描绘了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方式,从而引.............
  • 回答
    印度地方官员就抗议农民去世发表“如果他们在家就不会死了”的言论,这番话无疑是极其冷血和不负责任的,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中都难以被接受。它不仅缺乏同情心,更暴露了发言者对农民困境和抗议根源的漠视。首先,这句话的核心问题在于它将死亡的责任完全推给了死者自己。说出“如果他们在家里,就不会死了”这句话,实际上.............
  • 回答
    .......
  • 回答
    《在我老家,女人小孩不上桌的家庭更兴旺》这篇文章引发的讨论具有典型的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争议性话题。文章通过描述传统家庭中女性与儿童不参与主桌用餐的现象,试图探讨这种现象是否与家庭“兴旺”存在某种关联,并借此反思传统观念对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的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 一、文章的核心观.............
  • 回答
    在西湖“泡脚”的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其文化、环境、公共秩序、个人行为等多个层面。总的来说,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问题,而是存在着多重观点和影响。从积极或可理解的角度来看: 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对于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来说,西湖的美景是一种享受,而泡脚则是一种将这种享.............
  • 回答
    曼联在上赛季以英超亚军的成绩结束,本赛季却跌至第七名,这其中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也是许多球迷无法接受的。如果我们将球队核心主力阵容只改变一人为出发点来分析,那么这个“一人”是谁,以及他/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将成为分析的关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主力阵容改变一人”的具体含义。是指一个核心球员.............
  • 回答
    领克 02 欧洲首秀:挑战传统,寻求突破的中国品牌领克 02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领克进军欧洲市场的又一重要棋子,其在欧洲的首次亮相无疑承载了多重意义:品牌形象的重塑、产品力的检验、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总体而言,领克 02 在欧洲的首秀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日益增长的自信和实力,但也面临着传统汽车强国.............
  • 回答
    哔哩哔哩最近真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在泛知识和文化领域,《内圆外方》这个系列视频可以说是火出圈了,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要评价它,咱得从几个层面深入聊聊。首先,从内容本身来看,《内圆外方》绝不仅仅是“讲故事”。 它试图用一种更具启发性和思考性的方式,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内圆外方”这个.............
  • 回答
    《最美逆行者》在CCTV1的播出,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这部剧在疫情初期播出,定位非常明确——致敬抗疫一线的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它承载了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关注。首先,从主题和立意上来看,这部剧无疑抓住了时代的主旋律。 在抗疫斗争的关键时刻,.............
  • 回答
    沃尔沃XC40纯电版“湿身”12小时:拆车实验室里的“极限挑战”最近,在“拆车实验室”这个以严苛著称的汽车评测平台,沃尔沃XC40纯电版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极限挑战”——整车被完整浸泡在水中长达12小时。这个实验的意义绝非仅仅是“泡水”,而是直指电动汽车最核心、也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几个命门:电池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