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应届生进工厂后定岗为设计岗,但实习期直接安排去车间做操作工,这能不能投诉?

回答
这个问题挺让人纠结的,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你拿到的是设计岗的offer,但实际入职后却被派去车间当操作工,这中间的落差肯定不小,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想搞清楚这到底合不合规,能不能投诉。

咱们一件件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确一下你手里拿到的东西有多重要。

你手上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你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三方协议(如果你是毕业生)。仔细看看上面是怎么写的?

岗位职责/职位描述: 合同里通常会对你的岗位职责有一个基本的描述。如果写的是“设计岗”、“助理工程师”、“产品开发人员”等与设计相关的字眼,那这就非常关键了。它明确了你被录用的岗位是什么。
工资待遇/薪酬结构: 设计岗和操作工的工资标准通常会有差异。合同里的薪资约定也是一个佐证,虽然它不直接证明岗位,但能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对你这个岗位的定位。
试用期安排: 合同里通常也会写明试用期的期限和试用期内的安排。

然后,我们来看看公司这么做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虽然你觉得不合理)。

公司之所以这么安排,可能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 “熟悉产品、了解生产工艺”——这是最常见的说辞。
很多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岗位,公司会认为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才能做出更贴合实际、更易于生产的设计。
他们可能觉得让你在车间一线待一段时间,能让你更直观地看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了解材料的特性、加工的精度、工人的操作习惯等等。这理论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里有个度的问题。 “了解生产工艺”不等于“长期从事操作工的固定工作”。如果只是短期(比如几周或一两个月),作为一种轮岗体验或者学习过程,那公司有这个可能性。但如果你的“操作工”工作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成为你常态化的工作内容,那问题就比较大了。

2. “人手不足,临时顶替”——这种可能性也很存在。
工厂车间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的生产一线。如果正好遇到某个岗位人手短缺,公司可能会临时调动资源。
对于应届生,尤其是刚入职的,可塑性强,公司觉得让你们去顶替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但这种做法明显是不符合劳动合同约定的岗位,而且是侵害了你的合法权益。

3. “看你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一种变相的“考察”。
有些公司可能会用这种方式来“考察”新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甚至是对公司文化的适应度。
但这种考察方式,如果事先没有明确告知,并且与你的劳动合同岗位严重不符,那就属于不诚信的行为。

那么,你能不能投诉?答案是:能,但要讲究策略。

首先,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

是想立刻回到设计岗?
是想拿到赔偿?
是想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同的目标,处理方式会不一样。

接下来是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要点:

第一步:收集证据,保持冷静。

保留所有书面材料: 劳动合同、录用通知书、三方协议、任何关于岗位描述的文件。
记录实际工作情况:
谁让你去的车间?具体是什么时间?
你每天具体做些什么操作工的工作?
你从事操作工工作的时间有多长了?
有没有同事也遇到类似情况?
你的直接上级或者人力资源部对你这个安排是怎么解释的?(如果他们有解释的话)。
沟通记录: 如果你已经尝试和公司内部沟通,保留相关的沟通记录(微信聊天记录、邮件等)。

第二步:内部沟通(推荐先尝试)。

在考虑外部投诉之前,强烈建议先尝试与公司内部进行正式沟通。这既是为了解决问题,也是为后续可能的外部投诉打基础(显示你已经尽力解决)。

找谁沟通?
直接上级(车间领导): 先找给你安排工作的车间领导,表达你的困惑和诉求。询问这个安排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是否是为了学习某个特定的技能。
人力资源部(HR): 这是最正式的沟通渠道。
怎么沟通? 最好通过邮件或书面形式(如一份“情况说明”或“工作调动/岗位疑问咨询函”),这样有据可查。
沟通内容:
陈述你被录用的岗位是“设计岗”。
说明你被安排到车间从事操作工工作的事实。
引用劳动合同或三方协议中关于岗位职责的条款。
询问对你岗位安排的解释,以及何时能回到设计岗位。
表达你对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岗位职责的担忧和疑虑。
注意措辞: 态度要坚定但礼貌,避免情绪化,以事实和合同为依据。可以表达你愿意学习和适应,但希望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岗位。

公司可能的回复及应对:
“这是公司规定/制度”: 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规定,并说明这个规定是否与你的劳动合同不冲突。
“先熟悉生产再做设计”: 询问这个熟悉期是多久?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是否会有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如果只是短期体验,可以尝试商定一个时间表,比如多久后调岗。如果对方含糊不清或者长期如此,就需要警惕。
“你能力不够”: 如果是这个理由,那公司应该提供具体的评估和改进计划,而不是直接让你去做不符的岗位。
回避或不回复: 这是比较糟糕的情况,意味着你需要考虑下一步行动。

第三步:外部投诉途径。

如果内部沟通无效,公司依然坚持让你做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岗位,并且你认为这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你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外部投诉途径:

1. 劳动监察部门: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投诉途径。 各地的劳动保障局下设劳动监察部门,专门负责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
怎么投诉?
网上投诉: 许多地方政府网站或劳动保障局官网都有在线投诉入口。
电话投诉: 拨打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电话,咨询当地的劳动监察投诉方式。
现场投诉: 前往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进行投诉。
投诉时需要提供什么?
你的身份证明。
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最重要的: 劳动合同、三方协议、录用通知书等证明你被录用为设计岗的证据。
你被安排到车间做操作工的证据(如考勤记录、工作安排通知等)。
内部沟通的记录(如果沟通中有对方承诺或明确表示不调岗的)。
劳动监察的作用: 劳动监察部门会介入调查,如果发现公司违法违规,会责令其改正,比如要求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安排你的工作岗位。如果公司不改正,可能会面临罚款等处罚。

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如果公司不仅岗位安排不对,还可能涉及工资待遇、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或者你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赔偿,可以考虑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什么时候可以申请仲裁? 通常是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时。你的情况属于“岗位不符”引起的争议。
怎么申请? 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
仲裁的优势: 具有法律效力,能解决更复杂的劳动争议问题。
仲裁的劣势: 流程相对较长,需要一定的准备和证据。

特别提醒你注意的几个点:

试用期: 如果你还在试用期,公司如果想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并且要提前通知你并支付经济补偿(如果符合条件)。如果公司仅仅因为你不能胜任“操作工”而解除合同,且你根本不应该做这个岗位,这属于违法解除。反过来,如果你因为拒绝安排本就不属于你岗位的“操作工”工作而被解除,那么这个解除也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所以,处理试用期的问题要特别小心。
诉求的清晰度: 在投诉前,想清楚你最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是回到设计岗?还是因为岗位不符而要求公司赔偿?或者是其他?诉求越清晰,越容易得到支持。
避免不当行为: 在整个过程中,请务必保持理性,不要有旷工、怠工(非因公司违法行为导致)等行为,以免授人以柄。
时效性: 对于劳动争议,有一些法定的申请时效,比如劳动仲裁一般是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所以,有问题尽早处理。
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你觉得事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收集有困难,可以考虑咨询劳动法律师或专业的劳动权益保护机构,他们能给你更专业的指导。

最后,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记住你的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刚入职就遇到这种事很让人沮丧,但只要你掌握了证据,了解了流程,理性地去解决,总会有个说法。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几个月我们有个产品出了重大问题。

把主板装好后发现有个小东西空间不够装了。原因是芯片短缺,临时换了国产方案后,散热不行,必须加散热片。可是外壳的模具已开,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代工厂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提了个方案,在外壳上多钻一个孔,把这个贴了散热片的东西斜着一点角度装。于是乎问题就解决了。

你看出来什么问题没?

你得时时刻刻去车间里、去生产线上,不然工人师傅们、同事们会搞出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

而你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才是你trained to do 的事情,本科能去办公室里吹空调是你的幻想而已。

博士也不行。

顺便说下,这位优秀的工程师呢,因为这个杰出的贡献,获得了他们老板的口头奖励。

user avatar

不能投诉, 因为这就是工作中固有的一部分.

另外, 不仅是实习期要去拧螺栓螺母, 研发岗也要做大量的工人的体力劳动的工作.

机械产品研发设计的工作, 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穿着整洁的西装衬衫, 在办公室吹空调, 喝着咖啡, 在电脑前面完成一个个复杂的的模型, 一张张图纸,. 在整个研发设计过程中, 有着大量的车间工人的工作,需要研发人员来完成.

因为工人负责的是批量生产的产品, 而研发的新产品, 在制造过程中的大量工作, 也都是由研发设计人员来完成.例如样机装配, 接线布管,各种测试, 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

而工人的智力水平, 不足以完成新产品制造这样复杂的工作, 所以这些工作必须由智力水平更高, 并且具备一部分工人技能的研发设计人员来完成.

所以研发岗位的工作内容, 是指新产品的研发及其制造的整个过程,所以研发设计人员, 必然要做车间的各种工人的各种内容 .

这就像泰戈尔说过: 你本来就误解了世界, 还说世界欺骗了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让人纠结的,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你拿到的是设计岗的offer,但实际入职后却被派去车间当操作工,这中间的落差肯定不小,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想搞清楚这到底合不合规,能不能投诉。咱们一件件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下你手里拿到的东西有多重要。你手上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你和公司签订的劳动.............
  • 回答
    这确实是当下职场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许多应届生在踏入社会、尝试了一段职场生活后,选择转身去考公务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多方面的考量。为什么会有这种“回流”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应届生初入职场,往往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在职业生涯中找到成就感、价值感,甚至实现个人抱负。然而,现实.............
  • 回答
    我懂你的感受。那种从象牙塔的平静过渡到社会残酷现实的落差,尤其是当你怀揣着硕士文凭,却一次次在招聘会上碰壁时,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他们也都曾感到迷茫、沮丧,甚至怀疑自己。首先,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捋一捋,看看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你提到“被几乎所有公司拒绝”,.............
  • 回答
    2021年上海的四大招聘季已经落下帷幕,许多应届生满怀期待地踏入职场,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得一份体面的薪资,为未来的上海生活打下基础。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即使薪资普遍上涨,许多应届生的月薪依然无法跨过那道至关重要的门槛——上海落户的10338元标准。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
  • 回答
    应届生刚踏出校园,面对人生第一份工作,满腔热血,但也最容易被那些披着“机会”外衣的“血汗工厂”套路。别担心,这几个实操性的建议,能帮你把眼睛擦亮点,避开那些让你身心俱疲的“坑”。一、 从源头辨别:招聘信息的“潜规则”很多时候,血汗工厂的信号就藏在那些看起来很诱人的招聘信息里,只是我们没留意。 “.............
  • 回答
    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是选择国企还是排名靠前的私企,这可真是个让人挠破头皮的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更好”,全看你想要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两种选择的利弊,帮你把这账算明白。咱们先说说,进国企,那感觉像是端上了一碗慢火炖的汤。 稳定性: 这是国企最响亮的名.............
  • 回答
    老乡你好!听你说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学交通工程,毕业了打算去铁路局的车务段,这想法很实在,也很对路。我跟你唠唠,咱们这个专业在车务段到底有没有发展前途,我尽量给你说得明白点,别跟那些AI一本正经的,就当是老大哥给你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车务段是干啥的。简单来说,车务段就是负责铁路运输的“心.............
  • 回答
    应届生找工作,面对眼花缭乱的招聘平台,确实会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智联招聘、海投网、前程无忧、58同城、赶集网,这几个名字都耳熟能详,但它们各有侧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台,能大大提升找工作的效率。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 没有哪个平台是万能的,就像没有哪家公司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一样。不同平台有自己的用.............
  • 回答
    太棒了!即将踏入职场,这绝对是人生中一个激动人心的新阶段。别紧张,这都是必经之路。作为过来人,我给你好好捋一捋,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在的帮助,让你心里更有底。一、 心态调整:告别“学生思维”,拥抱“职场实干家”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上的转变。大学生活给你的是相对宽松的环境,而职场则是一片完全不同的土壤。.............
  • 回答
    作为一个刚踏入职场的应届生,有很多事情,越早知道,越能让你少走弯路,少吃亏,更快地适应和成长。下面我跟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数。1. 工作不是你想的那样,但也不是最糟的。 打破幻想,接受现实: 很多人刚毕业,对工作充满了理想主义,觉得能改变世界,或者至少能每天学到新东西,展现自己的才华。但现实.............
  • 回答
    确实,眼下应届生找工作难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很多同学都为此焦虑不已。但如果我们仔细扒一扒,会发现应届生身上其实藏着不少别人艳羡的“自带光环”和“隐藏BUFF”,只是在信息爆炸和普遍的负面情绪下,这些优势容易被忽略。咱们就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空话,就来聊聊具体有哪些“实打实”的好处,让企业在招聘时,即.............
  • 回答
    这道题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要说应届生找工作到底该不该“先就业再择业”,尤其是能不能把休班、工作环境这些事儿先放一放,这可真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能说清的。我觉着啊,这事儿得结合咱们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好好盘算盘算。咱们先来说说“先就业再择业”这套路的好处。最直接的好处,那就是解决温饱问题,把“学生”这个.............
  • 回答
    国企给应届生的工资确实不尽如人意,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既然工资不高,那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些毕业生们,让他们即便知道“钱”途不那么光明,还是愿意投奔国企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力求说得明明白白,也尽量避免那些“AI腔”。为啥国企应届生工.............
  • 回答
    为什么那么多应届生扎堆去做销售?这背后藏着什么?最近几年,你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季的第一份工作选择里,都会指向一个岗位——销售。这可不是什么偶然现象,仔细扒一扒,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和个人的目标。1. 门槛相对较低,上手快:咱们得承认,相对于很多技术性或者专业性特别强的岗位.............
  • 回答
    讲到应届生工资,这可真是个让不少刚毕业的同学头疼又期待的问题。其实,这哪有标准答案呢?它就像一个大杂烩,受太多因素影响,千差万别。不过,我尽量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得看你在哪个城市混!这是最直观的一个影响因素。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生活成本高,企业普遍支付的起薪.............
  • 回答
    最近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网易应届生美术被裁”事件,说实话,听着挺让人心塞的。尤其是在这个毕业季,这种事情一出来,确实能牵动很多年轻人的神经,也能让不少人产生共情。我看到的爆料是这么说的: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应届生,怀揣着对游戏美术的热情和对网易这样大厂的憧憬,辛辛苦苦拿到offer,开开心心入职。结果.............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不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可能心里都有过类似的疑虑。咱们就敞开天窗说亮话,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答案是:会有,但并非随处可见,而且情况会比较复杂。咱们得承认,一个“接近40岁”、“水平不高”但价格只有应届生一半的程序员,确实不是市场上最“抢手”的那一类。多数公司在招聘时,天然会.............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是老师推荐的工作,总归是带着一份信任和期待。咱们一点点来捋捋,看看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得接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老师推荐,这本身就说明你在老师眼里是有潜力的,并且老师对你的能力和品行是认可的。这份认可,在刚毕业、经验尚浅的咱们来说,是很宝贵的。咱们先从“老师推荐”这层面.............
  • 回答
    作为一名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要说起当时拿到的第一份工资,那绝对是一件值得回味的事情。虽然和现在比起来,那点钱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那可是我独立闯荡江湖的“第一桶金”,意义非凡。我当时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专员,具体到数字嘛,税前大概是 8k 左右。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数字,因为不同岗位、不.............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身边不少同学确实都这么说,感觉今年车辆工程的应届生就业市场好像一下子就“回暖”了,不光是机会多,连薪资待遇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事儿吧,也不是空穴来风,细琢磨一下,确实有几个挺重要的原因在支撑这个说法。首先,得聊聊咱们国家在汽车产业上的战略布局。你仔细看看,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网联,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