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好提议。
很欣慰,我们的人还没有被资本绑架。
不仅如此,如有可能,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各种个人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本质是:诱惑提前消费,为资本制造高昂利率。
银行因为有证监会监督,贷款利率由上级机构确定,不能太高,贷款门槛有要求。利率太高、门槛太低的话,很容易让人陷入高利贷的债务危机。
而信用卡就正好突破的银行卡的限制。门槛很低,一旦超期利率极高。
有人说,那就好好理财,及时还款不超期呗。但问题是,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日常生活中借钱不还的人有的是,赌博的人有的是,透支的人有的是,抱着年轻时不花老了花生活还有什么意思的人有的是,小孩拿着家长信用卡给网红刷跑车的有的是。
一旦出现透支,噩梦开始。
在我国,信用卡弊大于利。信用卡为欧美国家的无现金支付发挥了作用。但我们其实原本是跳过了信用卡阶段的。不需要返回到信用卡时代。
另外,很多人说自己管得住,实际上,一旦习惯了这玩意,花钱自然就变得随意起来。整个社会的消费习惯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试想,如果你只有1000块,原本买个普通手机,也能用,不影响通讯、视频、支付,不爽的只是内存小点,玩不了大游戏。而如果能用信用卡透支,你就直接上了3000元手机,然后负债。
为什么经常说美国人连1000美元闲钱都拿不出来,因为都欠着信用卡公司的钱。据统计,美国每个家庭平均信用卡欠款在2016年就达到1.6万美元(美国家庭信用卡债务平均达1.6万美元)。这些只是日常消费欠款,不包括房贷、车贷、当年欠下的学生贷等。如果没有信用卡,起码那1.6万日常高息欠款是没有的。
日常这些信用卡欠款,解决的经常是买2万刀的车3万刀的车、电影要不要去看、新衣服要不要买、旅游住宾馆每天1百刀2百刀、球赛要不要看之类的问题,留下的是债务。
实际你也可以等经济条件好了、没有债务的情况下再去看。
有了信用卡,只是把消费提前了。
这些年由于信用卡引发的女生自戕问题层出不穷。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程度。
反对这个代表的提案。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有很好的是非观和判断力,起码该比初中毕业去打工的年轻人的判断力更好些,而且,他们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生活在校园这个环境,比较集中,比较容易观察。我的意思是,他们是不是被不良信贷坑害,是社会信贷系统的一个晴雨表,如果学生们是安全的,那么社会上可能也相对安全;如果学生们被坑害了,那么社会上被坑害的只会更多。但是,一旦禁止学生参与其中,那么,社会上的那些受害者的隐蔽性会更强,危害性也会更大,而这些被过度保护的学生,始终会毕业,会走上社会,在学校时不理性的消费还有父母能给买单,花钱长个经验可能后果相对不严重,但进入社会,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再被忽悠的话,可能后果就更严重了。毕竟,套路贷买个手机、口红,可能只是万把块的事情;进入社会套路贷买个车、买个房,那可能真是倾家荡产还不起的要命的事情!
所以啊,成年学生有着学校这个安全圈子,有着父母这天然的保护伞,还是许可他们参与到危险的社会生活中去吧!既可以历练其自身,以实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又可以充当指标,为监督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不止是给学生停办,而且要更近一步,给收入(根据个税申报)未满一年的人群停办信用卡与分期,人先要有积蓄能力和意识,然后才能正确的使用金融产品。
我知道有不少学生经不住诱惑,喜欢拆东墙补西墙或直接向家人求助;也见过不少学生自控能力强,能按时还款。
假如这件事真如李君代表所言,直接向学生办理“信用卡及分期”这种现象上一剂猛药,无异于扼杀校园良性贷款及分期消费。
显而易见,这一波建议非但没有把非法贷款关进制度的“笼子”,还会让原本质量不错的正规校园贷的市场份额受到打压。
也就是说,父母和学生将要可能承担比以往更大的风险去借贷款。此外,社会上还可能会持续地出现更加隐蔽、更为新颖的不法学生贷款业务。
故此,我对李君代表建议「禁止给学生办信用卡及分期」的看法是: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相比较全面禁止,合理管控都要比它好许多。既可以让学生合理的超前消费,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的权益。
不如这样,学生信用卡及分期逾期不计入征信,法院不受理学生信用卡分期诉讼。这样估计就没人胡乱的放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