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月13日, 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对现行学校教育中一些弊端提出批评,强调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他指出了学生负担重的问题,说:“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他提出了考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说:“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他提出了现行教育中过于重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问题。“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五分。”他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够的问题。“你们的教学就是天天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毛泽东指出的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同时他也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例如在考试的问题上,即便是老师突然举行考试,也决不是什么突然袭击,更不是把学生当作敌人。
毛泽东强调学生学习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他说:孔夫子出身没落奴隶主贵族,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开始的职业是替人办丧事,大约是个吹鼓手。明朝李时珍长期自己上山采药,才写了《本草纲目》。更早些的,有所发明的祖冲之,也没有上过什么中学、大学。美国的富兰克林是印刷所学徒,他是电的大发明家。英国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机的大发明家。高尔基的学问完全是自学的,据说他只上过两年小学。[15]毛泽东也特别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他说:“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有点真才实学。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16]然而, 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改革的建议往往有将问题绝对化的倾向。例如,他提出:“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讲稿还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上才让学生抄,把学生束缚死了。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员就那么点本事,离开讲稿什么也不行。为什么不把讲稿发给你们,与你们一起研究问题?”[17]毛泽东的这一讲法是对大学生而言的。 但即使是对大学生,印发教员的讲稿,让教员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固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任何问题都让学生去研究一番,却是不现实的。因为研究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显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毛泽东因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提出考试可以抄袭的主张。他说:“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18]
老毛别的不好说,中国历史方面算是行家了,这些话我怀疑就是他看多了古代王朝史之后得出来的经验想法(虽然有些难免偏激或矫枉过正了),成绩差点没关系,可千万别像有的王朝末年那样弄得举国没可战之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