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16 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

回答
评价 2016 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一场关于期待与解读的盛宴

2016 年 1 月 8 日,“天后”王菲时隔四年再度登上舞台,在北京乐视体育生态中心举办了她名为“幻乐一场”的演唱会。这场演唱会被誉为“一生一次”的告别之作,也成为当年的焦点话题,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和无数解读。评价这场演唱会,不能仅仅从纯粹的演唱技术角度出发,更需要将其置于王菲独特的个人魅力、时代背景以及观众的集体期待之中。

一、 高度的期待与争议的起点:一场“告别”的预设

这场演唱会被冠以“幻乐一场”之名,并被普遍解读为王菲的“告别演出”。这使得这场演唱会在开始前就承载了巨大的期待和无数的解读空间。

“告别”的重量: 王菲是华语乐坛的传奇人物,她的每一次露面都备受瞩目。作为她多年来少有的公开演出,并且伴随着“告别”的传闻,粉丝们希望借此机会与这位陪伴了他们青春时光的天后进行一次情感的告别,同时也是对她辉煌音乐生涯的一次致敬。
“一生一次”的稀缺性: 王菲本人将其定位为“一生一次”的演唱会,进一步加剧了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这意味着错过这场演出,可能就意味着永远错过了王菲的现场表演。
高昂的票价与一票难求: 与其稀缺性相匹配的是高昂的票价和极致的一票难求。一张票被炒到天价,黄牛横行,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王菲现场的极度渴望。
“直播”的创新与风险: 本场演唱会通过网络进行全球直播,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旨在让更多无法到场的观众也能参与其中。然而,这也带来了直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为之后的评价埋下了伏笔。

二、 舞台与视觉:极简主义下的“幻乐”构筑

王菲的演唱会一向以其独特的舞台美学著称,“幻乐一场”也不例外。

极简的设计语言: 整场演唱会的舞台设计非常简洁,没有繁复的道具,更多地依赖于灯光、LED屏幕和王菲本人的气质来营造氛围。这种极简主义风格恰恰突显了王菲超凡脱俗的个人魅力,将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她身上。
梦幻的光影效果: 演唱会大量运用了灯光和投影技术,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舞台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幻色彩和形态,时而如星河璀璨,时而如迷雾缭绕,配合王菲的歌曲,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幻乐”世界。
科技感与艺术性的结合: 这一次,演唱会也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例如AR(增强现实)技术在直播中的应用。这在当时来看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图为线上观众带来更具沉浸感的体验。
王菲的造型: 王菲的每一次造型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她在演唱会中更换了多套由著名设计师打造的服装,每一套都极具个人风格,既有前卫时尚感,又不失天后的优雅与飘逸。

三、 演唱表现:稳定发挥与“佛系”风格的争议

王菲的演唱会,核心自然是她的歌声。

稳定的音域与气息: 毋庸置疑,王菲的演唱功底依然扎实。在演唱会上,她保持了其标志性的空灵、飘逸的唱腔,音域稳定,气息流畅。虽然可能没有年轻时那般充满爆发力,但其对歌曲的驾驭能力和对情绪的细腻处理依然能够打动人心。
“佛系”的舞台状态: 然而,王菲在舞台上的表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与一些热情洋溢、与观众互动频繁的歌手不同,王菲在演唱会中更多地保持了一种“佛系”的状态。她不怎么说话,与观众的互动也相对较少,甚至在演唱过程中会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粉丝的理解: 对于王菲的忠实粉丝来说,这种“佛系”状态恰恰是她真实、独特的表现方式。他们认为王菲不善于言辞,也无需刻意迎合,她的音乐本身就是最好的表达。这种不刻意迎合反而更加珍贵,展现了她对艺术的专注。
部分观众的失望: 但对于一些期待与偶像有更多互动的观众,或者将这场演唱会视为一场盛大狂欢的观众来说,这种疏离感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失望。他们可能会觉得王菲没有“使出全力”,或者不够“卖力”。
曲目选择的惊喜与遗憾: 演唱会的曲目选择了王菲出道以来众多经典歌曲,包括《匆匆那年》、《红豆》、《我愿意》、《天空》、《尘埃》等。这些歌曲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但也有观众对一些遗珠曲目(如《容易受伤的女人》、《执迷不悔》等)未能出现在歌单中表示遗憾。

四、 技术层面与直播体验:褒贬不一的“幻乐”传递

作为一场通过网络直播的演唱会,技术层面的表现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感。

直播的普遍性与新颖性: 首次大规模的全球直播,让这场演唱会的影响力得以突破地域限制。对于无法到场的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利。
画质与音质的挑战: 然而,直播技术并非完美无瑕。部分观众反映在观看直播时遇到画质模糊、音效延迟等问题,影响了观看体验。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与现场观众相比,直播的沉浸感有所削弱。
AR技术的应用效果: 演唱会引入的AR技术,在某些时刻为线上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视觉体验。例如,在歌曲间隙出现的AR特效,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但也有声音认为AR技术的应用不够自然,略显生硬,未能完全融入整体的“幻乐”氛围。
部分播放平台的问题: 承接直播的平台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服务器不稳定、卡顿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观众的观感。

五、 总结与评价:一场关于“期待”的映照

2016 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与其说是一场单纯的演唱会,不如说是一次关于期待、解读与映照的集体行为艺术。

褒义:
经典的再现: 王菲用她标志性的唱腔,再次演绎了那些陪伴无数人成长的经典歌曲,勾起了大家深刻的情感共鸣。
独特的艺术风格: 极简的舞台设计,梦幻的光影效果,以及王菲本人超凡脱俗的气质,共同构筑了一场视听盛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品味。
创新性的尝试: 全球直播和AR技术的应用,是华语乐坛在演唱会传播方式上的大胆创新,尽管不完美,但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天后”的地位巩固: 即使在“佛系”的表演状态下,王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依然是毋庸置疑的。这场演唱会再次证明了她在华语乐坛的传奇地位。

争议点:
“佛系”表演与期待落差: 部分观众对王菲缺乏互动和情感外放的“佛系”表演感到失望,认为未能满足其对一场“告别演唱会”的期待。
技术环节的瑕疵: 直播技术和平台的稳定性问题影响了部分观众的观感。
“告别”的模糊性: 演唱会结束后,王菲并未明确表示这是否是她最后一场演唱会,这使得“一生一次”的定位显得有些模糊,也让一些观众感到一丝怅然若失。

总而言之,2016 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是一场充满符号意义的事件。 它不仅仅是一场演唱会,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对王菲的复杂情感:有对她音乐的无限热爱,有对她独特个性的欣赏,也有对她“退隐”的不舍与期待。无论评价如何,这场演唱会都无疑是华语乐坛一次难以磨灭的印记,值得被反复提及和解读。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天后,如何在自己的舞台上,以她自己的方式,完成一场属于她自己的“幻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给部分王菲铁粉

zhuanlan.zhihu.com/p/24


以下是原答案


说两点,第一点是部分朋友比较认同的,那就是王菲这次的表现,足以看出她有多久没练声了。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并不无道理。你三年不碰钢琴不抓麦不走场,三年后你再重返舞台绝对不是一回事。更何况在三年里许多设备的更新、互联网技术的同步、流程的变更,你都会变迟钝。


这个迟钝并非一些网友说什么上年纪就可以搪塞的理由,而是你的思维、你的心思、你的注意力,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演出中。走心还是走肾,这个欺骗不了旁观者和圈里人。


第二点就是关于演唱会的商业问题,昨天也说了,我不反对商业化的营销,也不反对明星赚钱,其实商业和赚钱没什么,粉丝经济也没什么,但问题就在于:你赚的这个钱,心安理得吗?歌迷花钱捧场,线上合作方斥资预热做直播,结果钱没少花,却奉献了一出瑕疵频频的“盛宴”。


期间还有铁粉嚷嚷:“王菲鼓励粉丝去看免费直播,你看王菲多善良,人家就没想赚钱”..当时看到这类言论真是哭笑不得。王菲引个流,粉丝歌迷在线直播观看演唱会,王菲难道也不赚钱吗?天真。你以为王菲是免费送给腾讯的直播权?你以为直播广告是没有分成的?醒醒吧,叫不醒的铁粉同志。


还有说什么王菲不缺钱,王菲躺着都有人民币赚。这类朋友还请多了解了解近两年的行情,研究研究周杰伦为什么出来代言页游+电商+旅游,研究研究北京某明星富婆为什么会带着儿子上通告,研究研究比王菲还有钱的王思聪为什么还拼命地投资、注册、布局、录节目。然后,再跟我掰扯别的。


另外也有夸现场布景、设备、技术等等,这些确实没话说,但这种现象级是很容易找出相同案例的,某些国产烂片的导演,他们的电影用的技术怎么样?找的国外团队怎么样?整部电影花出去的钱少吗?但为什么在豆瓣里就是低分呢?黑幕?群众没审美?群众不懂设备的昂贵和技术的先进性?顺便提醒部分网友,别忘了演唱会这类演出业务的本质是演出服务业,是歌手乐手服务观众的商业项目。


写在最后

同样是靠音乐吃饭的,王菲如果能有窦唯一半的踏实劲儿就好了。不过王菲也并不是每次都在靠音乐吃饭,也可能是依靠透支自己曾经打造的天后遗产在为自己捞养老金的同时,为女儿童童铺路。


而在现役的华语女歌手演唱会中,我仍会不遗余力地推荐林忆莲和张惠妹,这俩真是天后中的楷模。尤其是林忆莲,那何止是值回票价,恐怕连路人听了现场都会迅速转粉。明年的林忆莲就51岁了,恐怕都能当不少90后网友的妈妈了。推荐一下45岁时林忆莲所演绎的《Sandy Lam Concert MMXI》,那首《为你我受冷风吹》和《词不达意》有多走心、多好听、多动情,无以言表。


尾巴:浮躁是乐坛的雾霾,呼吸不畅的时候,不如做个体检。当我们总在说盗版对华语音乐的伤害与欧美日韩对华语音乐的冲击时,你可曾想过,伤害华语音乐的可能不止盗版和外围文化等种种因素。优良的受众审美养成、规范的演出模式、合理的市场机制,或许才是最理想最健康的市场环境。

user avatar

1、唱的确实不好。认定为「车祸」也不算过分

2、唱得不好的原因是近年缺练,上次开演唱会还是在4年前(如果没有演唱会私下估计也不怎么会花时间好好练声吧)。此外,歌比较难(频繁换声)、年纪增长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

3、唱只是音乐的一部分,音乐也只是演唱会的一部分。这场演唱会除了唱,其他全部都是顶级的。

user avatar

写一点昨天从现场回来的感受吧。(多图)


担心路上堵车,所以坐地铁8号线从中华艺术宫站到了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附近。场馆附近的人意外地没有预想中多。旁边是名字呆呆的世博源购物中心,整座购物中心里回荡着王菲的歌,走进去的时候正好在放《百年孤寂》。餐馆基本都有位子。吃饭的时候听到旁边的人也在聊演唱会的事情。

(开始写这个回答才意识到这次的全场都可以看视频有高清截图,所以我是为啥要辛辛苦苦地自己拍些低画质的照片,嗯……以下的图,有腾讯视频水印的是截图,模糊不清人又巨小的那些是我自己拍的


沿途的路上照例还是卖荧光棒望远镜之类的人(缺乏经验,后来深深后悔没有买个望远镜啊,比相机什么的不知有用到哪里去 @@)之前看过五月天演唱会的我很天真地想里面会不会有卖五月天那样的定制荧光棒的,就没有在外面买。后来进场馆安检的时候有两个大桶,外面买的荧光棒不让带,都要扔进大桶里;进到场馆里以后,才被告知场馆里是没有荧光棒卖的,于是就没有荧光棒;等到在座位上坐下来的时候,又发现还是有一些人把外面的荧光棒带进来了(跟上海地铁一样的安检……)

此前我还一直很好奇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人买到了这场演唱会的票,会不会真的看到好多明星来看什么的(后来证明真的是想太多,有明星来也不是我能看见的……)看了看周围的观众,好像也就真的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学生和上班族。

梅赛德斯奔驰中心是18000人的场馆,昨天全都坐满了,大概实际人数也差不多。

入场的时候每个座位上放着一份海报,内容是王菲这场彩排的照片和整场演唱会制作团队的照片。


票面上写的是8点开始。大概8点20分的时候,场馆里突然喧闹起来,开始有人大声喊王菲的名字,下面的舞台附近看到有一群人挤作一堆,还有许多人站起来拍照,应该是王菲进场……我始终没看到人群里王菲在哪。然后场馆里再次安静下来,大概是王菲到后台去了。


演唱会正式开始大概是在8点三刻的样子。灯光一暗下来,现场的欢呼声和喊王菲名字的声音震耳欲聋(回家以后看腾讯的整场版本,观众的收音被降低很多)。


第一首唱《尘埃》的一开始灯光完全是暗的,只听得到王菲的声音。后来她穿着白裙出现在舞台中央,半透明的帷幕拉起来的时候才开始看得到。这个过程我完全是懵的,感觉还是在看电视而不是在看演唱会的感觉,好像下面舞台上小小的人影不是真人。


第二首《百年孤寂》是我的最爱之一,王菲穿了黑色上衣玫红半裙。直到这首的第一段高潮「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什么执著」,我才如梦方醒:「眼前看到的王菲是真的」,继而手开始抖,原因我想也许是「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气场这么强的人」吧,这是真心话。

有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是,昨天到家之后,看了看网上看直播的网友的评价,很多人都说唱得不好什么的,我当时还挺不服气挺不高兴的,因为现场的效果真的很好,后来重新看了一下腾讯的直播版本,感觉真是很不一样。

现场《百年孤寂》唱到高潮段落的王菲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以及把全场震慑让人顶礼膜拜的气场,有一瞬间感觉有点恐惧,会想「王菲真人在生活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继而感到崇拜,「原来真的存在气场两米八的人,实在太帅……」

最贴切地形容自己心情和感受的,大概是当时发的朋友圈:


「真人气场真是光焰万丈。」

第三首《催眠》一开始全场就跟着大合唱。间奏的部分,王菲穿着黑色上衣玫红小半裙在台上很少女地跷着脚跳了起来,看起来心情很好很放松,观众也都很high。一瞬间有恍惚的感觉,想起初次在电视上听到《催眠》,还是念小学的时候,一转眼将近二十年都要过去了。

第四首是《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首也是我看了腾讯的高清版本以后觉得相当一般,但是现场真的还不错,唱这首的时候王菲的状态和声音都很灵。童童的脸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全场都有观众尖叫。


接下来的《感情生活》、《烟》、《我爱你》、《色诫》,状态从这个部分渐入佳境,恣意放松,很王菲。


《匆匆那年》是我觉得整场唱得最一般的,伴奏也很奇怪。


接下来的《流星》,舞台效果美极了。(回放视频的时候感觉拍出来的舞台效果反而不如现场的璀璨)

这是腾讯视频的画面,看着有点暗:


这是现场的样子:

《微风细雨》,《君心我心》,《雾》。


《美错》。


在这首歌结束的时候向观众鞠了躬。


全场大合唱的《红豆》。唱到「学会珍惜」的时候,和观众很多次地挥手。

没想到唯一的一首粤语歌是《守护天使》。衣服帅得我要弯了。


抱着胳膊闭着眼睛唱《小聪明》。


《分裂》。


唱《白痴》的时候全场陷入了迷幻的气氛。


《童殿》是整场演唱会我觉得气氛最佳的一首,童童和王菲相视一笑(没错我是窦靖童迷妹(迷阿姨……))


《你喜欢不如我喜欢》:「你的脸谁来看你都不能管。」俨然这次直播的写照ww


《With Tomorrow》和《爱不可及》。


每次听王菲唱《矜持》都有点难过。

《只愿为你守着约》:「许多人在周围,我却从未眷恋。」


到《过眼云烟》的时候,已经真切地感到「幻乐一场」了。

王菲的表情:

唱《天空》的时候,想起年轻时的她:

「谁都不能将我改变。」——《眷恋》

《我愿意》


《梦》放在最后一首,做结束语再合适不过:



烟尘升起来,她沉降下去,一切戛然而止。

演唱会结束以后,地铁站里有好多好多人,工作人员的引导疏散还不错。发现相当一批数量的人是排队买地铁票而不是刷公交卡的,大概意味着有这么多的人都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看这场演唱会的。

我不懂音乐,也并非王菲的资深粉丝,只是个她的歌基本都听过的业余路人粉。喜欢她的歌,以及她的性格和为人。 这是我第一次看王菲的现场,直观的体验和感想大概是:

1. 王菲真人气场实在强大。

2. 现场的视觉效果和气氛都很不错,声音也的确是比视频里好一些,回来以后在网上看回放的时候感觉是有不少瑕疵的。关于这场演唱会不同的评价都自有其道理。

3. 两个小时过得非常开心。

最后还有我拍的一些画质堪忧的现场图:


看着王菲唱《矜持》的时候的样子和眼神,突然想起95年那个采访里顾盼生姿的她:



幻乐一场。


还是很喜欢她。

user avatar

王菲47岁而已……四十多岁还能保持完美的女歌手很多。郑秀文44岁还刚刚开过Touci mi,杨千嬅42岁,开了Let's begin,而王菲……

twins在2010人人弹起演唱会被人骂唱歌像唱诗,有人说是为了情怀。(本人是twins死忠粉,twins的唱功在LOL已经翻身了)

2016年我歌总决赛的时候摇滚老炮们集体失准,有人说是为了情怀。

王菲2004菲比寻常的时候唱《光之翼》大失准,有人也说为了情怀。

啥时能收起情怀,看看唱功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