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古代领土的扩张算不算侵略,为什么?

回答
中国古代领土的扩张是否算侵略,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与非的答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考虑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同视角的解读。

核心的争论点:

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侵略”的定义: 如何定义“侵略”?在古代,国家之间界限模糊,民族融合频繁,战争的动因也多种多样。如果“侵略”仅指以武力夺取他国土地并占有,那么很多古代扩张行为似乎符合这个定义。然而,古代统治者往往有更复杂的理由,例如安全需求、资源掠夺、征服“蛮夷”的文化使命感等。
扩张的动机: 扩张是出于防御还是进攻?是为了获取生存空间、抵御外敌,还是纯粹的贪婪和权力欲望?不同的动机往往会让同一行为在道德评判上产生差异。
被征服者的视角: 被征服民族的立场是什么?他们是自愿归附,还是被强制征服?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否被摧毁?这种视角往往被历史书写的主体(胜利者)所忽视或弱化。
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传播: 扩张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传播、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经济联系的加强。这些长远影响如何衡量?是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还是带来了压迫和剥削?
“中国”概念的演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早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的界限并不清晰,很多扩张行为是在同一族群内部或民族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将其简单地套用现代国家疆域的概念来评判古代历史,可能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嫌疑。

详细分析:

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支持“侵略”说或包含侵略成分的论点:

1. 武力征服和占有:
许多王朝的扩张是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实现的。例如,秦统一六国,汉朝北击匈奴、西征西域,唐朝征服突厥、高句丽,元朝灭金、灭宋,清朝征服蒙古、西藏等,都涉及到大规模的战争和对其他政治实体的军事征服。
这些征服往往导致被征服地区的原有政治结构被摧毁,统治者被取代,甚至居民被迁移或强制同化。从被征服者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侵略。

2. 掠夺资源和人口:
古代战争的胜利者往往会掠夺战败方的财富、牲畜、土地和人口。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对资源的争夺,而扩张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例如,许多朝代征讨边疆民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他们的马匹、毛皮等特产,或是为了开垦土地、征收赋税。

3. 强制性的同化政策:
一些朝代在征服后,会推行强制性的文化、语言和制度同化政策,试图将征服地区纳入中原的文化体系。这会损害当地原有的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
例如,虽然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有防御因素,但也旨在限制其力量,并确立汉朝在中亚的影响力。

4. 侵犯主权和独立:
在一些情况下,被征服的地区或民族原本拥有独立的政治实体和主权。中国古代王朝的扩张,就是对这些独立主权的否定和侵犯。

二、 反对简单地将所有扩张视为“侵略”,或认为其复杂性需要区分对待的论点:

1. 防御性扩张和边疆安全:
许多扩张并非完全出于侵略性。例如,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抵御匈奴对汉朝边境的袭扰和威胁,保护贸易路线的安全。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为了稳定边疆,也曾采取过一些军事行动。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常常将边疆的少数民族视为“蛮夷”,认为他们是潜在的威胁,扩张是为了将这些威胁“纳入轨道”,维护内部的稳定。

2. 统一和民族融合:
很多时候,扩张是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统一,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胡汉文化融合,促进了北方民族的汉化,也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元朝和清朝虽然是外族统治,但其统治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在这些情况下,扩张行为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但也无法否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暴力和压迫。

3. 长城内外民族的互动模式:
古代中国和其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长城内外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模式,包括贸易、朝贡、联姻、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等。很多时候,扩张是这种互动模式中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
例如,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包括了招抚、分化和贸易往来,并非一味征讨。

4. “中国”疆域的动态变化:
古代中国疆域并非一成不变。许多朝代的统治范围都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例如,汉朝的疆域一度非常辽阔,但之后也曾出现过分裂。唐朝疆域鼎盛,但后来也逐渐收缩。
将某个时期的扩张行为简单地定义为“侵略”,需要考虑其是否超越了当时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规范,或者是否造成了对其他文明的毁灭性打击。

5. 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重解读:
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是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胜利者会倾向于将自己的扩张行为合理化为“教化”或“统一”,而失败者则会视其为“侵略”。
评价古代的扩张行为,不应简单地套用现代国际法和现代人道主义的观念。

结论:

中国古代领土的扩张,在很多情况下,确实包含了侵略的成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将其简单地定义为纯粹的侵略。 这是一个包含着多种复杂动机和历史后果的现象。

如果以现代国际法关于侵略的定义(非防御性质的武力入侵他国主权领土)来衡量,那么许多古代王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构成了侵略。 这些行动往往伴随着暴力、对被征服民族的压迫和对其原有社会结构的破坏。
然而,如果将其置于古代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还需要考虑防御需求、维护统一、民族融合以及当时国际关系模式的复杂性。 有些扩张行为是为了应对边疆威胁,有些是为了整合分裂的地域,有些则促进了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发展。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

中国古代领土的扩张是一个多层次、多动机、多后果的历史现象。其中不乏侵略性质的行为,特别是当其表现为武力征服、掠夺资源、压迫被征服民族以及摧毁其原有文化时。但同时,也存在出于防御、统一和民族融合目的的扩张,这些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但也往往伴随着暴力和牺牲。

对这一问题的评价,需要历史的纵深感和多维度的分析,避免简单地用现代的道德和法律标准去审判古代的复杂现实。理解这一历史进程,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它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中国疆域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哟,这是要准备洗白谁?洗不白就一起拉黑。

这种问题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显得非常“适合”,我有理由认为不是日本人提的就是美国人提的,也可能是二鬼子。

为什么这么认为,很简单,这就是准备从根上说事。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你只有两个答案,1.不承认,那就是双标。2.承认,那就是中国和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没区别,都是侵略者,中国也没资格说谁了。中国当年被日本和欧美侵略,不过是轮回,是替古代中国还债,根本没资格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你就说这个问题坏不坏吧。

这就像赵本山的段子:过年‌​​‌​‌‌‌​‌​​​​​‌​‌‌​​了,我们家什么年货也没买,就剩下一头猪和一头驴,你说我是先杀猪,还是先杀驴呢?——怎么回答都被套路。

其实在构设这个问题时,因为春和坏,这里面包了藏祸心,说春和坏,是因为故意混淆概念,把中国这个庞大模糊的符号性概念,和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延续几百年且主权连贯性极强的国家(政府)概念划等号。

知乎有个梗很流行:中国这么大,是充话费送的吗?

其实仔细一想GP不通、漏洞百出。这个梗存在的前提是:几千年前就有一个国家叫“中国”一直到现在。刚开始它100万平方公里,后来灭一个国家增加到150万平方公里,又灭一个,增加到200万平方公里……直到现在增加到960万平方公里。

但是,这跟历史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属于意淫型历史进程。哪个国家可以代表“中国”的原始概念?商周秦汉?这些更是朝代概念,而且是后者灭前者的更迭,是相互攻伐,根本不是以一个国家为基础一圈圈一点点叠加国土面积。秦侵略了赵?魏国侵略了蜀国和吴国?中原侵略了边疆?至于朝鲜和越南,属于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个问题和这个梗一脉相承,都是GP不通、漏洞百出的。

user avatar

不算,因为我国自古以来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从黄河流域一小块到大公鸡都是充话费送的。

user avatar

5000年前弹丸之地到现在的大公鸡,可不是充话费送的。

不管是别人招惹我们,还是我们主动出击,

不管是别国求援,还是主动称臣纳贡。

不管是大臣出去办事顺手灭一国,还是随便派个大臣就斩楼兰。

不管是有敌人儿子逃到其他国家,还是外敌打着某人旗号复仇。

从咱们手上消失的国家可不少。

在古代虽然没有什么国际组织承认齐国家主权以及独立这一说法,但是,古代在咱们领土周边上成立过国家的,或者是部落,每个朝代总有一些是改名字了,或者消失了。

当然,有一些是自己内部打没的,有一些是被咱们揍的,有一些是在这边讨不到好处就去别的地方混的,远的不说,从秦始皇统一到现在,咱们领土也足够扩张了。

user avatar

算,也不算……


其实很多辩经派都没有意识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换个问题:

包办婚姻是不是违法的?


是,也不是。

因为要看你念的是哪部法。是大清律还是民法典……


侵略,如果作为一个客观的名词,别辩了,中国当然侵略别人了,而且只有中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侵略。为什么?因为中国是会在占领的地区设立基层行政管理机构,并对上面的土地和人民征税。这就是标准的,入侵,占领,吞并三部曲。

反过来,游牧民族的袭扰,更多只能定性为劫掠,说白了就是抢一通就回去了……


所以为什么,算,也不算。

关键就是看你念哪本经。

你要念美国秩序这本经,那么侵略就是邪恶的,各国共讨之。你要不念美国秩序这本经,那随便。

直说了吧,美国这本经是二战后才成为共识的。在那之前,什么割让领土,什么光复,什么占领,什么革命,司空见惯。什么主权神圣而不可侵犯,听都没听说过,当然现在美国这本经也没把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写下来。与之接近的是联合国宪章和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里面的尊重各国主权。

神圣不可侵犯,那为啥签个协议就能把克里米亚送人?花点钱就能买个阿拉斯加?

中国念这本经都70、80年代的事儿了。


但是重要的是,中国现在念这本经,所以中国从来没说过俄乌冲突不算侵略。至于中国的历史,说白了,你不能用本朝的剑去掘坟鞭尸……

不要拿什么古代中国不是中国这种搞笑的东西出来好不?按这么说,如今的俄罗斯和苏联沙俄也没啥关系,他说从未侵略他国确是事实了……

再说要经像你这么辩,那东南某岛的法理都能被你给整没了……


中国最近说美国的事儿,也是说美国秩序建立后的这些破事儿,之前的事情,本来就很有默契的不要追究。

因为谁不是从原始人过来的?

user avatar

不算。

侵略成立的前提是侵犯主权,而主权是一个近代才有的概念。古典时期没有主权,也就没有侵略。

如果你问古代中国有没有扩张、征服、奴役,那自然是有的。

user avatar

侵略必须有受害人,换句话说这不是单方面的,侵略这个定义一定有两个条件才能成立,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受侵略者。

那么。中国古代领土扩张有没有受害人呢?他们现在在哪里?有没有对于中国目前领土进行追索?

或者说,自己的祖先的土地是哪里,然后被中国人侵略把他们驱赶出来。

如果没有受害人,就不会有侵略这个行径出现!

不然一户农民,到一个无主之地开荒种地,几百年后,这一家人繁衍成 一个大镇子,这时候,你跑出来说这个镇子先祖不属于这里,他们是侵略者,能说的过去吗?

user avatar

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奠定的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和现代国家主权观念之前,在这两者没有成为一种国际共识之前。

根据我们建国后的研究成果,一般把这种行为称为“民族融合”,因为当时的世界没有现代主权理论,也就是说,汉满蒙回藏其实融合成了一个叫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汉人其实也经常被边疆少数民族融合,互有彼此。

只有台独史观的历史课本才会写“中国侵略x疆”。不要本以为自己是粉红,结果被动当了1450。

其实我认为,这个共同体还在形成中,只是在现代社会要依靠不断强化的国家观念,在形成中的历史,大家都少说两句吧,融合的肌体,少揭伤疤,往前看吧。

user avatar

侵略:指侵犯别国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人民。

主权: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力。

领土: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由此可见,虽然领土和主权的概念是近代才提出来的,却不能因此认为近代之前不存在领土和主权,否则的话,总不能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出现之前没有国家。

只要承认有国家、领土、主权,那么像这种事就理所当然是侵略: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仙芝性贪,掠得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要是不算侵略,那就得叫抢劫、屠杀,反正都是一样无耻就是了。

user avatar

有个成语叫“数典忘祖”——这个问题下的绝大多数回答就是典型的“数典忘祖”。


事实上,自有成文历史以来,我们中国的领土还真不是“侵略”来的。

我们的民族性格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我不知道该不该加之一),就是“长城”——众所周知,长城是纯防御性设施。

修了长城,我们乐呵呵过自己的,斗自己的;把自己斗弱了、斗残了,外族入侵……但过后照样修长城,关门过自己的日子

如你所见,“闭关锁国”是熊猫人……哦不,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一贯国策。


具体来说,商之前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大概就和黑猩猩一样,一群黑猩猩占一块地皮;其他生物侵入了,那就一拥而上撕了它;遇到旁边黑猩猩虚弱了,那也一拥而上撕了它——那时候就是弱肉强食,虎狼豺豹都是这个过法。


但商周时期,文明逐渐出现了;商品交易逐渐取代了战争。

注意这里有个特点,我们存在过奴隶,甚至到了清代都还有奴隶;但从未有过占据社会主流的“奴隶制”。

这个过程中,一个个“部落”出现;富庶的中原地区成了“部落共主”。


但无论商周,都不是“身为部落共主”的商周王室打出去、扩张出去,把岐山或者秦给占了;恰恰相反,商被起自岐山的周部落给灭了;而周呢……它傻呵呵的看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你争我夺、“问鼎天下”——所谓“春秋无义战”——而周王室呢,居然还乐呵呵的“烽火戏诸侯”呢。


最终,起自周养马地的陕西一带的秦灭了六国,秦始皇统一中国——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基本盘。


事实上,当时的战国七雄和现在的欧盟差不多:文化相近,都“服王化”(以周王室为尊)。

而周边的匈奴等野蛮人“不服王化”,因此被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怎么办呢?

和“野蛮人”接壤的国家,比如燕赵等国,竞相修筑长城,拒之于外。

自然,“野蛮人”也有长处。所以就有了“胡服骑射”这样的改革。


后来秦继续修长城;修着修着,二世而亡,刘邦建立汉朝;匈奴趁火打劫;汉不得已采取了“和亲”政策——同时接着修长城。

这要站在匈奴立场上,就是我们汉人把最肥美的区域占了——但并不是从他们手里抢来的。我们的随机出生地就在这里,这叫运气——还修了长城,不让他进来“放牧”(因为他们会顺道打劫)。

总之,邻居富,而他们饿肚子,所以他们要抢,要侵略;而汉不胜其扰,出兵反击,这才有“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但我们不是游牧民族,那破地方没法种地,打完了,还是得撤回来,不屑于占他们的地方——打到痛,打到不敢再到长城脚下骚扰,安宁上几十年,这就是我们的追求了。


和我们相反,周遭的“野蛮人”那是虎视眈眈,无时无刻不想把我们的院墙(长城)拆掉,打进来抢掠一番;甚至把这块肥美的土地占了。


成功了没有?

到了汉末,成功了。


三家归晋,而晋是个怂馕货。北方就给游牧民占了。史称五胡乱华。

再后来,隋唐崛起,统一中国。收复我们旧地的过程中,顺道就把“五胡”的地盘也给收了。

你能打过来,我们当然也能打过去。这当然不能算侵略。


之后,大唐崩溃,五代十国——其实不止十国——其中相当一部分仍然是少数民族政权。

之后宋、辽崛起,宋是汉人帝国,契丹人建立了辽:


再后来,清人祖先,金,当时还是一个小部落,不堪大辽压榨,起来反抗,一举灭辽,又灭亡了北宋;幸亏岳飞等人力挽狂澜,南宋得以偏安。


再往后,蒙古入侵,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如今的俄罗斯,在当时就属于蒙古帝国旗下的金帐汗国。


蒙古统治不得人心,朱元璋起兵造反,建立大明;大明基本继承了蒙古帝国中,我们汉人的基本盘,但并未“顺手”把蒙古在欧洲和俄罗斯的那一部分也占了——还是那句话,农耕民族,看不上,也拿不下(嗯,你说是因为拿不下所以没要,也行)。


我们毕竟是勤恳的农耕文明,不是侵略成性的游牧文明。

甚至于,我们和欧洲的农耕文明都完全不同——如你所见,大明继续修长城去了。

明末,清兵入关,大金再次统治中国——它的祖地,自然而然就并入中国了。

然后,再一次的,大清也去修长城去了。

热衷于修长城,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奇特之处。以至于国外学者围绕着“长城和中国民族性格的相互影响”这个主题写了很多很多专著。


再往后,大家就都知道了——清朝的疆域像个桑叶,被人蚕食半拉,就像个大公鸡了。

但被蚕食的那块并非中国文化圈,我们当时也没有能力控制。所以除了基本盘不丢,外蒙什么的……只好认了。

认了就是认了。按规矩来——你看,我们从未在那些地方搞过事,对吧。


总之,您要问“全世界侵略过别人的国家是不是绝大多数?”,那我真还哑口无言了。

但你问“中国古代的领土扩张是不是侵略”——呵呵,只要不“数典忘祖”,我们中国的绝大多数疆域,还真不是侵略来的。


当然,你要说我们是“文化侵略”,“以富庶勾引游牧民族武力侵略、然后反以文化侵略夺人、夺地、归心、继而完成扩张”,那倒是真的。

但你要想替沙俄入侵者洗地,那对不起,我们是低头修地球、抬头修长城的中华民族。我们还真没侵略过别人——不然我们干嘛修长城?

为了修长城修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闹得强秦都二世而亡,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一句话:侵略并不是中国民族的民族性格。我们的民族性格是修个高墙大院,关上门过我们自己的好日子——羡慕了,您就申请加入、甚至打进来硬占一间房住下;侵略你?你也配。

结果,我们的日子过得太红火了、文明发展的太昌盛了,这才弄出一个“东亚文化圈”,连隔着大洋的日本人都主动找大唐、大明求一个封号——注意是主动求,你得向往我的文化、想要加入,这才能给你个“名分”;但也仅仅是名分,你内部怎么搞我们是不管的——这就是所谓的“朝贡体系”。

换句话说,中国是一个极其擅长“文化侵略”的民族;但基本不去搞什么武力侵略,以致于历朝历代热衷于修长城,坐在中间等土地自己长腿跑过来——结果经常弄巧成拙,反而勾引人进来把我们的土地占了,被外族统治了;但过后他们就会被我们“同化”掉,连人带地的加入我们。

user avatar

民国时,泰国就在申讨,说他们的祖先是傣族,是被汉族赶过去的。民国的知识分子说他们乱认祖宗。隔空打笔仗。其实这才到哪里啊,百越的基因好像都被赶到马来半岛了。

user avatar

算啊,这玩意有什么可掩饰的,否则炎黄子孙就应该只在荷兰啊不河南那旮旯呆着。

另外,有时从别国历史换个角度看问题也很有意思。例如越南的历史书都是如下画风:



例如明朝征安南,现在明朝的视角,起因是胡季犛篡权乱政,篡了陈氏的权,倒行逆施。

但是站在越南的视角看,陈朝是个腐朽没落的末日王朝,皇亲国戚大量占据土地,民不聊生。胡季犛掌权后实施了一系列被越南认为是焕然一新,积极向上正面肯定的策略。他限制王公贵族兼并土地,改革税收,并限制王公贵族剥削豢养奴隶,统一度量衡,发行纸币,开拓交通,强化地方统治等等政策。而陈氏遗老们被越南称作反动的旧势力,为了维护他们自身利益叛国,引入明朝军队。

而明朝为了扩大在南洋的利益,早就对越南垂涎三尺……

23333

当然,越南的历史书也从来不说他们一直在侵略南方的占城等国……莫不如此

不要拿今天的道德或三观标准衡量古代。切记切记!

user avatar

那就要看扩张后原住民的生活是更好还是更差了。

像汉唐的扩张,那肯定不算啊。因为原住民过得更好了。像唐朝那样,老外争着想成为唐人。北上打胡人那就更不算了,胡人就是一伙强盗,杀的越多才越好呢。

但是有些扩张那明显就是侵略。比如满清入关,老百姓过的更惨了。不仅尊严上遭受侮辱,肉体上遭到屠杀,思想上也被钳制愚弄。这不叫侵略叫什么?日本人也是。

user avatar

  太早的,老夫知道得实在太少,说不清楚,
  比如夏商周之前。

  所以,从汉朝说起:
  汉朝北部,是游牧民族,
  驱赶牲畜群,逐水草而居,
  人家根本没有领土概念,
  日子过不下去了,若干部族组成联盟军,
  到南方抢一把,抢完就走。
  这种战争,显然抢的不是领土,而是财物。
  中原王朝防不胜防,只好在边境修长城,
  于是,长城成了边境,
  这不算侵略扩张吧。

  从汉朝灭亡开始,一直是中原王朝和周边国家混战,
  要说中原王朝主动发起扩张战争的,几乎没有,
  绝大多数,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征服中原王朝,
  然后他们自己把自己玩坏了,王朝灭亡了,
  然后,各民族融合成一块,建立新王朝。

  比如,蒙古帝国,征服了金国、西夏、征服了南宋……
  这当然是侵略扩张,
  然后,人家自己把自己玩坏了,散架了,
  然后各族人民推翻蒙古帝国贵族的邪恶统治,
  建立了新的王朝:明王朝。

  蒙古帝国都不存在了,你谴责谁去?
  指着现在的蒙古人破口大骂,骂他们的祖宗侵略扩张?

  类似的还有我大清,
  我大清的罪恶,同样罄竹难书啊,
  可人家都被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你还想怎么着?把后金反动贵族的罪恶栽给现代的满族,
  然后煽动“杀光通古斯野猪皮”?

  这种话术,是中国人谴责日本狗强盗侵略中国的罪恶时,
  那些精日水军用来诡辩的。

  没错,在古代,蒙古帝国、我大清的反洞贵族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只不过,蒙古帝国早就被推翻了,
  我大清也早已灭亡了,
  末代皇帝溥仪,已经被新中国的战犯管理机构改造成新中国守法公民。

  而日本呢?
  日本狗强盗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
  到今天,依旧有一帮反洞势力在为法西斯鞋教招魂。
  还敢抵赖?

user avatar

“披霜露,斩【荆棘】,始有尺寸之地。”

外务省的钱是不是涨了啊,中国割草开辟的地你们说是侵略,美国日本割人头掠夺的地你们说是开发?

user avatar

哎呀!怎么可以算侵略呢?历史上出现在盛清版图内的都是中华民族,这是中华民族之间的内战,怎么可能算侵略呢。再说了,中国的版图那可都是我盛清奠定开拓的,就算是侵略,关你们汉人什么事呢。何况是人家少数民族自愿把土地送给你中国人的,不要白不要嘛。

某些人呐!一边说“只要历史上出现在盛清版图内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发生的战争都是中华民族内战,不存在侵略。”一边说:“中国版图是清朝贡献的,和你汉人无关。是清朝扩张得来的。没有清朝就没有如今的领土。东北那是满族人的嫁妆。”一边又说:“你们汉人就不侵略吗?如果你们汉人不侵略,中国哪来的如今960万的领土?难不成是少数民族带地来投,送你嫁妆?”

这tm都三标了!

再添一个,“难不成是少数民族自愿跑到山沟子里把平原送给汉人?”

答“汉族是杂血民族,是文化民族,并且汉族的文化一直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古代根本没有“汉文化”这个词汇,所以汉文化也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世间一切都可以是汉文化,所以汉族是虚构的民族,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汉族”所以并不是少数民族被赶到了山沟子里,而是没有躲到山沟子里的少数民族都汉化了,自然也就是汉人了。什么,你跟我说这些人里有少数民族的血统所以不是汉族?那你随意

四标狗

user avatar

不算,因为古代中国的政治逻辑里扩张不算侵略。

古代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天,或者说昊天上帝,天帝,老天爷。天子就是唯一的大祭司,也是天下的统治者,整个政治生活的合法性都来自于天。

天子的作用就是维护全天下的秩序,沟通人类与上天,古人相信“天下一家”,相信所有人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天子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

“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荀子》

“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为一家”—《汉书·高帝纪下》

“天子以天下为家,故所在曰居,天子不言外”—《左传·杜预注》

而对于天子来说,只要理由充分,为了维持秩序发动任何一个国家的战争都是合理的,这是上天赋予的,也是古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user avatar

中国古代不存在侵略。

秦始皇打击四方,是为了把秦文明传播四方。

汉武帝远征四方,也是为了把汉文明传播四方。

别说我这是扯犊子,什么叫侵略?夺走土地,掠夺资源,屠杀原住民才叫侵略。打下这片土地,与当地人和谐共处,能够对远方世界得到认知,司马相如说的让远方的人也能看见新的世界,让被愚昧和黑暗蒙蔽的人也有光明的出路,这样,不管是汉朝还是远方世界都能得到幸福。南越人臣服了,使用汉文化,使用汉文字,所有人在享受文化的成果,西域各国臣服了,得到的是繁荣的贸易,汉文明去哪里,哪里就得到改变,而且是正向的,而不是侵略去哪里,哪里就落入深渊。

这就是中国古代王朝一脉相承的王道,在工业革命之前,东亚各国哪个国家不是学习中国的文化,学习中国的制度,学习中国的礼仪,因为我们是真的在改造这些土地,而不是掠夺。人家也是明白人,可以拥有更充足的生活条件,可以保存自己的文化风俗,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文化,可以看见更远方的世界,这叫侵略?合着万国来朝的都是得了什么大病?

南北朝也有匈奴人鲜卑人统治,但我们是看到了他们没有汉文明的这种王道,为啥南北朝西域会割据?因为不是冲着和谐发展去的,只是为了抢,为什么隋朝会成功?因为北魏的拓跋家进行了改革,终于有了王道,继承了北魏的北齐,北周谁能得到北魏的遗产就能一统天下,当隋朝和唐朝展现这种王道的时候又是发生了什么?西域望风而降,天下各国来朝,唐朝可有屠杀突厥人?把突厥人永久当成奴隶?汉朝可有屠杀四方百姓?平等和谐,天下共赢一直是追求。

这就要提一句宋朝了,这就是宋朝和汉唐的差距,他没有王道,没有那种天下混一的思想,为啥西夏敢横行?因为人家看明白了,你打不赢辽国!为啥打不赢辽国一个小小西夏就敢上窜下跳?因为你打不赢北边的辽国,人家就有机会成长成下一个辽国,北宋灭西夏只有打赢辽国,夺回土地,西夏自己就会臣服就会跪下,至于被越南屠城大理建国的可笑时代会出现吗?

user avatar

不算吧

首先你得说说看你说的领土的扩张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是从华夏部落开始算那太久了,不过看看当时的历史记载,我觉得也不算吧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 [1],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爲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爲天子,代神農氏,是爲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爲營衞。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爲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筴。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所以皇帝本身与炎帝神农氏战争的理由是因为炎帝暴虐而蚩尤凌弱,所以皇帝的战争具有讨伐不义的性质在内,那这种讨伐不义部落创建王朝的过程也不能叫侵略吧?

周朝汉朝都是如此,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本身就有复仇的性质,因为汉朝曾经长期被匈奴劫掠,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只有长期宪政过击溃对方,在诸越各部则多有不义侵扰汉朝,比如南越因为不满君主对汉朝天子臣服的行为就直接谋反打算杀掉汉朝使臣,招来亡国之祸当然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至于唐朝对突厥那就更明显了,渭水之难就被明确记载着呢,吐蕃的长期战争也有吐蕃劫掠作死成分在内,而高句丽亡国,他本身也免不了自己存在过错,

太宗聞建武死,爲之舉哀,使持節弔祭。十七年,封其嗣王藏爲遼東郡王、高麗王。又遣司農丞相里玄獎齎璽書往說諭高麗,令勿攻新羅。蓋蘇文謂玄獎曰:「高麗、新羅,怨隙已久。往者隋室相侵,新羅乘釁奪高麗五百里之地,城邑新羅皆據有之。自非反地還城,此兵恐未能已。」玄奘曰:「既往之事,焉可追論?」蘇文竟不從。太宗顧謂侍臣曰:「莫離支賊弑其主,盡殺大臣,用刑有同坑阱。百姓轉動輒死,怨痛在心,道路以目。夫出師吊伐,須有其名,因其弑君虐下,敗之甚易也。」

上弑君主下虐百姓,残杀大臣,轻启衅端,这就不是合格君主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新罗百济同样作为唐朝的藩属国,唐朝就对他们具有保护义务,高句丽在天子脚边开战,这就是给唐朝头上撒尿,试问:如果唐朝不战争何以立威?所以唐朝必须进行战争,高句丽心怀叵测,唐朝也是具有大义名分在的

八載,入朝,加特進,兼左金吾衛大將軍同正員,仍與一子五品官。九載,將兵討石國,平之,獲其國王以歸。仙芝性貪,獲石國大塊瑟瑟十餘石、真金五六馲駝、名馬寶玉稱是。初,舍雞以仙芝為懦緩,恐其不能自存,至是立功,家財鉅萬,頗能散施,人有所求,言無不應。其載,入朝,拜開府儀同三司,尋除武威太守、河西節度使,代安思順。思順諷群胡割耳捴面請留,監察御史裴周南奏之,制復留思順,以仙芝為右羽林大將軍。十四載,封密雲郡公。

至于上面说的石国,这个国家伙同康国一起背叛唐朝投降了阿拉伯帝国,导致整个唐朝中亚势力受到动摇,贡路不同。对于背叛者那当然是直接灭国立威这是主要的,以仁政招抚藩属国难道就意味着他们可以随随便便背叛上国归顺其他国家?如果没有战争维系靠仁爱宣传,唐朝怎么立威?而且既然是唐朝的藩属国,那和唐朝天子就是君臣名分,背叛君主有违臣道,招来祸端也是自取的,这算是侵略么?

在中国古代的体制是五服体制,天子京畿之外还有侯服要服诸等,而周边的藩属国本身就是被纳入畿服体系下的一部分,换言之朝贡体系本身就是以宾服为选择,三年一贡,这就意味这些藩属国本身就归纳入中国的君臣体系和主权概念之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周边的这些国家应该是半主权,有一部分认为东亚只有中国一个主权国家,而其他国家地位低于中国,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没有主权的政治体被上国征伐惩戒能够以侵略看待么?别忘了,之所以越南被明成祖灭国惩戒是因为越南弑君自立未经明朝同意,而越南在洪武年间可是队明朝称臣纳贡表示臣服的,在先帝死后都需要明朝加冕封赐才能即位,而且就在越南国都王宫之前,胡氏已然触怒上国之后居然杀了明朝使臣,这是对明朝的极大侮辱,在这种情况下灭了越南,不是理所当然么?既不愿意安分守己做藩属国对明朝恭顺,又想糊弄蔑视明朝,被灭国也是纯属咎由自取。而成祖对瓦剌和鞑靼的征伐当然也是合理的,还有正统年间讨伐鞑靼,在成化年间征讨毁灭女真和蒙古,这都是由于这些部落不守臣节劫掠明朝导致的恶果,纯属咎由自取,和现在日本侵略中国是有根本差别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