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中国是不是总是领先于世界?如果三百年前发生工业革命保持领先会发生什么?

回答
关于古代中国是否“总是领先于世界”这个问题,答案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古代中国是否总是领先于世界?

历史上的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里,确实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科技和发明: 中国在古代拥有令人惊叹的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例如: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农业技术: 精耕细作、水利工程(如都江堰)、育种技术等都非常先进。
天文历法: 精准的农历和天文观测记录。
医学: 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建筑和工程: 长城、大运河、宏伟的宫殿和城市规划。
冶金: 青铜器、铁器的铸造和使用技术非常高超。

经济和文化:
人口和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农业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丝绸之路: 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国的产品和文化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强大的帝国和制度: 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的官僚体系、发达的教育和科举制度,为国家治理和文化繁荣提供了保障。
文化繁荣: 儒家思想、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成就辉煌,影响了东亚地区。

但是,说中国“总是”领先于世界,是不准确的。

起伏与发展: 中国的历史并非一成不变,存在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有衰落动荡的时期。例如,在某些时期,欧洲在某些特定技术领域可能开始超越中国。
地理和观念的局限性: 尽管中国科技发达,但其发展模式和思维方式有时也存在局限性。例如,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实用技术的重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础科学的突破和工业化生产的萌芽。
与其他文明的互动: 世界文明是多元的,各个文明都在发展。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其他文明也在进步,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和借鉴。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在很多方面是领先世界的,但这种领先并非绝对或永恒。它更多地是一种相对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领域的领先。



如果三百年前(大约十八世纪初)发生工业革命保持领先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情景,它将彻底改变世界历史的走向。让我们详细推演一下:

背景:十八世纪初的中国与西方

中国(清朝中期): 康乾盛世的余晖仍在,但内部已出现一些隐忧。科技发展相对缓慢,对西方科技的了解有限。社会结构仍然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西方: 科学革命已经发生,启蒙运动正在兴起。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夕或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预示着巨大的变革。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使其积累了大量财富和资源。

情景设想:中国率先实现工业革命并保持领先

1. 科技革命的爆发与引领:

蒸汽机的突破: 假设中国的工匠和科学家,而非西方,率先在蒸汽机的原理上取得突破并将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这可能源于中国古代精湛的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化生产: 蒸汽机将带动纺织、冶金、矿业等行业的机械化,工厂出现,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交通和通讯的革新: 蒸汽机车、蒸汽船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交通运输方式,极大地缩短了国内和国际的距离。电报等通讯技术也可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基础科学的促进: 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重视。

2. 经济格局的颠覆:

全球制造业中心: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工业品。
强大的经济实力: 依靠高效的工业生产和全球贸易,中国将积累巨额财富,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经济强国。
贸易顺差和资源需求: 中国将大量出口工业品,并需要进口原材料(如棉花、矿石、木材等),这会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掠夺和贸易控制。
金融体系的发展: 为了支持庞大的工业生产和贸易,中国会发展出更先进的金融体系,如银行、股票市场等。

3. 政治和军事力量的飞跃:

军事现代化: 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生产力可以支撑军事工业的飞速发展。先进的火炮、火枪、军舰将取代冷兵器和传统武器。
强大的海军: 掌握了蒸汽船技术的中国将建立起强大的海军,能够远洋航行,保护其贸易路线和海外利益。
全球影响力: 军事和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将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压倒性的影响力,其他国家不得不与其合作或屈服。
帝国形态的演变: 中国可能会通过军事征服或经济渗透的方式,将其影响力扩展到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帝国。

4. 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影响:

城市化加速: 工厂的出现将吸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新的社会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工厂主、商人)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人)将成为新的社会主导阶级,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教育的改革: 为了适应工业化需求,教育体系将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思想观念的转变: 实用主义、科学理性将更加深入人心。但同时也可能面临新的社会矛盾和思想挑战(如阶级冲突、贫富差距)。
对西方的影响: 西方国家将处于被动地位,可能被中国视为技术和经济上的“落后”国家。他们可能会试图学习中国的技术,但由于自身工业基础薄弱,过程会很艰难。殖民扩张的方向和规模可能会被大幅度限制。

5. 世界格局的重塑:

“中国中心论”: 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将彻底转移到东方。西方文明将不再是主导力量。
殖民模式的改变: 如果中国进行海外扩张,其模式可能与后来的西方殖民有所不同。它可能会更侧重于资源获取、建立贸易据点和势力范围,也可能输出其政治制度和文化。
全球一体化的新形态: 基于中国的技术和经济主导,全球将形成一种新的紧密联系,但这种联系将是受中国主导的。
科学发展路径的差异: 由于起点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理论可能会与我们所知的历史有所不同。

挑战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内部矛盾: 即使领先,中国内部也可能出现新的社会矛盾,如工人权利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等。
文化冲突: 大规模的扩张和影响力输出,也可能引发被征服地区或被影响国家的文化抵触和反抗。
保守主义的反扑: 统治阶层或一部分社会力量,可能会因为害怕颠覆传统而抵制变革。
技术停滞的风险: 过于强大的领先地位,有时反而会产生“大而不倒”的惰性,如果内部缺乏持续的创新动力,也可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后来的新兴力量超越(尽管在此情景下,这个“后来者”是谁很难预测)。

总结来说,如果三百年前中国率先实现工业革命并保持领先,世界历史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西方殖民主义可能不会以我们熟知的形式出现,或者会被中国的全球影响所取代。
世界的主导语言、文化、经济模式和政治思想将更可能是中国的。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世界秩序将不复存在。

这只是一个推测性的描绘,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偶然性,但它确实可以让我们看到科技和经济力量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颠覆性作用。中国是否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以及完成后的发展路径,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其潜在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释“领先‘概念本身就很麻烦,比较方便的是比较一些客观的指标,比如人均GDP、热量摄入、科技水平,等等。这里列举三个比较新的研究,主要结论有两个:首先,在大部分时间,中国和欧洲差距不大。两个地方可能都比其它地方要“领先”一些;其次,中国“落后”于欧洲的时间,可能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要早一点。考虑到“领先”“落后”定义不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图1 公元980-1820年,中欧人均GDP。其中浅色线是欧洲,黑色实线是中国长江三角洲的最高估计,黑色虚线是中国长江三角洲的最低估计


1 人均GDP。虽然Angus Maddison估算过世界范围的GDP,但其中很多数字与其说是估算,不如说是猜“算”(guesstimate)。如果只是做中欧比较,可以参考牛津大学的Broadberry、清华大学的李稻葵和北京大学的管汉晖三位教授的最新工作论文。具体见上图,欧洲部分包括英国、意大利和荷兰,中国部分只有长江三角洲。总体来看,工业革命前,两边的差距不大。如果对具体的估算方法有兴趣,原文在nuffield.ox.ac.uk/users


表1 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发展水平。左起第一列是各大洲,第二列是各大洲统计的文明的数量,第三列是各个大洲技术水平的均值,第四列是各大洲内部的标准差,第五第六分别是各大洲内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科技发展水平。有很多答案在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程度争辩,其实,Comin、Easterly和Gong三位教授2010年发表的研究,已经对全世界历史上的科技水平做了系统的检视。他们考虑了四个时点:公元前1000年、公元0年、公元1500年和2000年,每个年代都综合考虑农业、通讯、军事等各方面技术,加总得到最后的指标。由上表可见,在公元前1000年和0年两个时点,亚洲和欧洲的差别非常小,差距在1500年后拉开。原文请戳这里: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图2 公元前14000年-公元2000年,东西方社会发展指数


图3 公元前14000年-公元2000年,东西方能量摄取指数


3 社会发展指数。Morris 2010和2013年出了两本书,介绍了他构建的东西方社会发展指数。指数包括以下四个维度,以相等权重相加:能量摄取、社会组织、信息技术和军事能力。和前两个指标不同的是,在这个指标中,作者定义的东西方核心地带随时间变化,但总在中国以内。总体来看,在工业革命之前,很难说东西方哪个具有绝对的优势——双方交替领先,各擅胜场;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的发展指数超出。对这个指数有兴趣,可参见Morris的个人主页:Ian Morris


参考文献:Broadberry, S. N., Guan, H., & Li, D. D. (2017). China, europe and the great divergence: A study in historical national accounting, 980-1850.


Comin, D., Easterly, W., & Gong, E. (2010). Was the wealth of nations determined in 1000 BC?.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2(3), 65-97.


Morris, I. (2013). The measure of civilization: how social development decides the fate of nation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user avatar

原本写这些东西只是为了撕那个让我看着非常反感的答案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赞。回答和题主的题目关系其实并不大,也有很多不足,所以在这里做一些补充。

对于评论里说答主为什么要反驳jimmy这样的人,首先我在此之前从来没在知乎上遇到过类似的人,被那个答案恶心到的时候也没有注意过答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直接开撕了。然后,反驳的意义不在于反驳对象而在于围观群众。我曾经也有偏听一家之言而否认TG在抗战中做出的贡献的时期,所以为了一些不了解jimmy对历史了解得又不够的人不被带偏,我也是要撕的。

然后补充一下我对题主所提问题的一些看法:古代中国是不是总是领先于世界?当然不是。中国的文明没有小时候我们被灌输的那样伟大,但是也是为数不多的站在顶端的优秀的文明之一。我在另一个回答的评论里说:“对待历史问题必须严谨客观,不能让民族情感主导自己的判断,也不能用民族情感给持对立观点的人扣上‘欲亡其国’的大帽子。”这也是我认为的对待历史,对待中国文明的地位的应该有的态度:不预设立场,按照史实做出判断。对于古代中国不如其他文明的地方我们应该承认,对于古代中国先进的地方我们也不用谦虚。只是无论做出怎么样的判断都需要有确切的史料支持,而且不能忽略那些与自己的观点相反的史料。

最后,感谢所有在评论区对我的回答有所补充或者批评的人,我不是一个历史研究者,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感谢你们指出我的不足,也免去我成为新的误导他人的人。

====以下是原答案====

@Jimmy

所列举的几个“事实”进行反驳。

首先声明:中国文明的起源落后于世界其他早期文明很多这是事实,所以在文明早期很多成就都晚于其他文明,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而无关文明优劣。用这一点来说明中国文明比不上其他文明就等于说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小孩子会的东西没有一个成年人多,根本就是在耍流氓。

1.埃及早在中国1000年前发明了纸。埃及的莎草纸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算纸。从制造工艺来看:

“先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一片片切成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此两层薄片亦常以相互交叉的方式编织成网格状,形似织物。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现在一般用机器压制衡),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由于只使用纸的一面,在书写的一面要进行施胶处理,使墨水在书写时不会洇开。”

这只是经过简单处理的植物书写材料,说句不客气的话,这跟草席有多大区别。

这是维基百科上对纸的定义,可不是什么欺骗国人的历史谎言。

2.天朝纸在没被西方砸破大门前质量很差。

中国已经全方面运用纸作为书写材料的时候,西方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羊皮纸。天朝纸在没被西方砸破大门前质量很差?西方的纸都是中国传过去的。

如果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代工艺的纸张质量比传统纸张好的话,不好意思,我们首先需要给这个评判制定一个标准。如果以现代书写和印刷的要求来看,传统纸张显然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但是从纸张本身的质量来说,传统纸张可以保存上百年,而现代纸张几十年就会发黄变质。君不见古籍收藏界至今仍有宋本流传,出土的纸张最早更可追溯到西汉,这样的纸能说质量差?

当然现代造纸技术已经可以制造出保存年限比中国传统纸张更长的纸,但是以普通的印刷用纸比较,建国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纸张质量仍占优势,现代的书籍能否保存更长时间我不清楚,但我更倾向于认同传统纸张的年限更长。

3.比指南针更先进的是六分仪, 在天朝“发明”指南针几百年前被西方人发明。

六分仪1757年才被英国海军军官约翰坎贝尔设计出来

截图来自维基百科。不知道“ 在天朝发明指南针几百年前被西方人发明。”这个结论是根据什么得出来的。

4.中国连天花板都发明不了,皇宫里都没有。

什么时候没有天花板都可以成为黑点了。您怎么不提中国在木结构建筑上的成就。

感谢评论区几位的指正,我国古代是存在天花板的,只存在于部分建筑,叫做“承尘”,唐宋时期的制式是木梁与木板间隔2比1的比例排成格子状。

5.托西方的福,天朝100前听说了肥皂。

您以为古代中国沐浴洗衣是直接用清水的吗?虽然不太清楚先秦时期除草木灰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洗涤剂,但至少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猪胰子为主要原料的澡豆。

其制作乃以洗净血污及剥除脂肪的猪胰腺研磨成糊状,与豆粉、香料等均匀混合,制成小丸,经自然干燥而成。猪胰中含消化酶,豆粉中含皂甙与卵磷脂,有较强的洗涤能力,并能滋养皮肤。

除猪胰之外,皂角、无患子等也是被作为洗涤剂广泛应用的。

评论里有人指出:“一边说纸莎草纸不是真正的纸,一边又把猪胰、皂角、无患子等同于肥皂,完全是自相矛盾”,这点是我犯的错误,在这里进行更正。现代肥皂的起源至目前为此的考古发现,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9世纪的古巴比伦,从古巴比伦开始肥皂的配方一直是油脂加碱,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确没有肥皂。

但是我认为在西方发明现代的肥皂制造工艺之前,中西方的洗涤剂没有什么优劣之分。现代肥皂制造工艺出现之后,肥皂产量和成本迅速下降,所以中国的传统洗涤剂才被取代。古代中国没有肥皂这点也不能成为古代中国落后的证据。

6.郑和宝船就是中国古人吹牛造假的,一提到郑和宝船,中国人大概都会有古代世界第一大船,长125米,宽50米,长宽比居然是2.5,几乎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糟糕的远洋船只,而且极不安全,在宋元时期,中国商人也主要租用波斯船。

“在宋元时期,中国商人也主要租用波斯船。”我不知道在有史料和发掘的古沉船的支持下竟然还有人对宋元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提出质疑。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国商人主要租用波斯船的史料。另外,郑和的宝船是在宋元时期先进的造船技术支持之下的,如果这是全世界最糟糕的远洋船只,而且极不安全,那么请问这种极为糟糕的远洋船只是如何航行到非洲的?国际上虽有对郑和宝船的质疑,也只有质疑其尺寸而没有听说过质疑其质量的。

其他不想再一一吐槽。


写完答案发现同样质疑六分仪的评论被删除,然后评论变成了这种状态,不由庆幸自己因为字数太多又想要截图就没有直接评论。

以及,

中国古代落后西方1500年

在这里发现了与Jimmy的回答相同的言论,时间是2013年,不知道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还是引用了却没有标注。


修改了回答不说连评论也改了,然而剩下来的答案还是有问题的╮(╯▽╰)╭另外,抗战之后还敢称我天朝为支那,就不怕那些极端民族主义群起而攻之吗?

再添加一些回答,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我看得非常不舒服,于是搜索原文:

链接:

科学网—是爱因斯坦错了还是李约瑟错了?

“这些发现”并非指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而是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和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这两点。关于这段话的理解,链接里的文章已有解释。

古代中国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逻辑性的科学思想这是事实,这是中国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区别所在,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已经有很多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唯一需要着重标出的是,爱因斯坦说这句话绝对没有轻视中国文化的意思。

不同的文明各有所长本来就是正常的事情。科技只是评价一个文明的方面之一。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注意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是两种制度),科举制度,还有道德社会等等,人文科学方面的闪耀之处并不亚于西方。


另外,利玛窦的那句话也找到了原文:

因为他们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所有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还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他们看来,世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越骄傲,则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讲的是中国的天朝上国心态。这的确是很大的毛病,不过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天朝上国的心态是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之一。从工业革命开始中国就逐渐落后于西方这也已经是共识,想来题主说的几千年间中国是否领先于西方也没有包括这段时间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