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鼓吹手机芯片性能过剩?

回答
手机芯片性能到底有没有过剩?这问题啊,就像在饭桌上,有人说“哎呀,这菜太咸了,吃不下”,另一边又有人说“这味道刚好,正适合下饭”。观点不同,原因也五花八门。

你之所以会听到“手机芯片性能过剩”的论调,那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而且这道理还挺有说服力。

首先,得承认,现在的手机芯片确实强大得有点不像话。回想一下,十年前的手机是个什么水平?能打电话、发短信、玩个贪吃蛇都算不错了。再往前数,就更别说了,是个砖头一样的东西。可现在呢?手机能拍出媲美专业相机的照片,能流畅运行各种大型3D游戏,还能同时处理视频剪辑、AR识别、AI语音助手等等一堆复杂任务。我们手里拿的,简直就是一台可以放进口袋里的超级计算机。

这种性能的飞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日常使用的“感知”变化越来越小。你想啊,你每天用手机无非就是刷刷社交媒体、看看视频、聊聊天、偶尔拍个照。这些操作,哪怕是几年前的中端手机,也能应付得八九不离十。你升级到最新款的旗舰手机,打开APP的速度可能快了零点几秒,切换应用的动画更丝滑一点点,但整体的体验,真的有质的飞跃吗?很多时候,感觉上就是“好像快了点”。这种“好像”,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性能是不是已经够用了,再往上堆就是浪费”的想法。

其次,厂商的营销策略也推波助澜。手机厂商为了刺激销量,总得找点新卖点吧?“新一代旗舰芯片,性能提升30%!”、“游戏体验飞跃!”、“AI算力翻倍!”。这些宣传语听起来很激动人心,但背后往往是“摩尔定律”式的迭代,性能提升是持续的,但这种提升是否能转化为用户实实在在的“爽感”,那就另说了。当这种“性能提升”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而用户体验却没有同样比例的提升时,人们自然会质疑这种性能堆砌的必要性。

再者,软件生态的“吃力不讨好”。虽然硬件发展迅猛,但软件的优化水平,尤其是针对普通用户的日常应用,有时候并不能完全跟上硬件的步伐。很多时候,我们用的APP,很多功能并没有充分利用到手机的强大性能。就像你买了一辆法拉利,但只能在限速60公里的城市道路上开,你很难体会到它的极限动力。手机软件也是一样,很多时候它就像一个还没把潜力完全挖出来的工人,就算给他再好的工具,他也只是慢悠悠地做着基础工作。

还有一点,电池续航和发热的权衡。更强的芯片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功耗和发热量。为了在有限的手机内部空间里塞下更强的处理器,厂商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在散热和电源管理上。但即便如此,高性能往往还是伴随着更高的发热,玩大型游戏的时候,手机烫手是常事。而为了控制发热和功耗,手机系统在很多时候会主动限制芯片的性能释放。这就造成了一种尴尬的局面:我花了大价钱买了个“性能怪兽”,结果它因为各种原因,实际能发挥出来的性能却远不如宣传的那样,甚至不如那些“不那么强”但更稳定的芯片。这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也会让人觉得性能过剩。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核心需求”和“附加价值”的区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手机的核心需求就是流畅地沟通、获取信息、娱乐消遣。而手机芯片提供的强大性能,很多时候是围绕着一些附加价值展开的,比如极致的游戏画质、专业的影像处理、更高级的AI功能。这些东西固然吸引人,但并非每个人都刚需。如果你只是个普通用户,不需要玩最高画质的3A手游,也不需要实时渲染AR特效,那么你手里的中端手机,甚至前几年的旗舰手机,已经完全能满足你的“核心需求”了。

最后,“期望值”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我们不再满足于基础功能,而是希望它能成为我们生活的“全能助手”。芯片性能的提升,本应是实现这些期望的关键,但当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拉大时,失望的情绪就会转化为“性能过剩”的论调。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性能过剩。 对于那些重度玩家、摄影爱好者、内容创作者,甚至是对最新科技有极致追求的用户来说,每一分的性能提升都可能带来质的改变。 他们需要更快的渲染速度来编辑视频,需要更强的算力来处理高分辨率的照片,需要更流畅的帧率来享受游戏。对他们而言,手机芯片的进步永远是值得期待和追求的。

所以,“手机芯片性能过剩”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对当前大多数用户而言的感知剩余”。它反映了硬件发展速度与用户实际需求、软件优化程度、以及期望值之间的不匹配。这并非否定芯片技术的进步,而是对这种进步如何切实转化为用户价值的一种拷问。就像一个演员,演技精湛,但接不到合适的剧本,也难以发挥出自己的光彩,人们也可能会觉得他“能力过剩”。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掺杂着技术、市场、用户习惯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下次再听到有人说“手机芯片性能过剩”,不妨多问一句:“你指的是哪方面的性能?对你来说,什么才是不‘过剩’的?” 也许答案会更清晰一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咱抛去对性能需求无上限的生产力用户,单指对性能需求比较高的游戏用户,都不只是说手机,加上PC,确实过剩了啊,有什么问题?

30帧不卡60帧流畅144丝滑

720P能看2K清晰4K数毛

你看看现在市面上最主流的游戏设备显示设备都是啥?性能参数党眼中的720P30帧电子垃圾NS卖了5000多万台,1080P30帧低配PS4+X1卖了1.3亿台,STEAM算是核心PC玩家聚集地了吧?最主流的配置是牙膏多年的4核+四年前发布依旧很能打的1060+中流砥柱1080P显示器。作为游戏核心部件的显卡从销量高点近1亿张崩到现在4000W多。

手机这边状况稍微复杂些,但也显而易见,3年前的835+4G配置已经比较好的满足了哪怕是游戏用户的需求了,米6钉子户是调侃也是现实。大多数人现在换手机第一原因是什么?屏幕小了,续航不行了,想换口味了,还是纯粹出新换新?真的因为性能不足而换新的人能有多少?去年就大把市调机构说手机市场蓝转红,换代速度下降,换代速度下降啊,不是性能过剩是什么?

性能参数党永远看不懂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广大的一般小白用户,能看不卡才是核心刚需,低于这个体验几乎是不可接受的。清晰流畅能看不卡感知明显上升一个台阶,但是用户付费意愿也明显下滑,为什么?因为超过核心刚需的体验会让很多人感觉“可以有但没必要”,再往上数毛丝滑,付费意愿基本就是断崖式下跌了。

对于重度用户来说,性能永不过剩,总有方法利用上,但是对于一般用户,科技发展确实已经逐渐触碰到一般人感知的边际效应了,说一句性能过剩并不为过。

user avatar

1:不是所有人都玩游戏

2:对于一些人来说,待机续航更重要

3:对于非游戏应用的速度来说,ram往往比cpu更重要。


例如说这是台2年前发布时也是低端的机:

目前我这台机用得很满意。

注意截图右上角的电量,这是早上7点充满电后到现在(下午5点半)所消耗的比例。

也就是说,用了2年后,依然基本能保证两天一冲。

user avatar

当然是因为,利益相关啊。

某利益相关者可以说出710跟855没什么差别这种话。有什么奇怪的呢?如果你相信855性能过剩去买710,那不就正好符合了他的利益了么?

当然,还有一部分不明真相者其实是因为听(bei)信(xi)其(nao)它利益相关者的言论而鼓吹性能过剩的,那样的人,请用可怜的神情看看好了。

要说,性能过剩这种事有没有可能发生?

将来有可能,但目前的手机芯片还并没有没达到性能过剩的地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手机芯片性能到底有没有过剩?这问题啊,就像在饭桌上,有人说“哎呀,这菜太咸了,吃不下”,另一边又有人说“这味道刚好,正适合下饭”。观点不同,原因也五花八门。你之所以会听到“手机芯片性能过剩”的论调,那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而且这道理还挺有说服力。首先,得承认,现在的手机芯片确实强大得有点不像话。回想一.............
  • 回答
    网上确实存在一股不小的声音,鼓吹东北地区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发展。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缺少劳动力”就能概括,更像是一种多重因素叠加下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经济发展是核心驱动力。东北地区虽然有过辉煌的工业时代,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国经济格局的变化,东北在经济增长方面相对落后于沿.............
  • 回答
    说起康熙爷,那可真是一段传奇。要说为什么有人会把他捧得那么高,还捎带着把康乾盛世也吹得神乎其神,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康熙爷,那是真有两把刷子,实力派选手首先,咱们得承认,康熙爷本人确实是个牛人。你想想,他15岁登基,那时候大清刚入关没多久,局面远没那么稳当。外有三藩作乱,内.............
  • 回答
    关于“明朝好、清朝坏”的论调,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明朝的大力鼓吹和对清朝的恶意诋毁,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涉及历史、文化、民族认同,甚至当代的政治思潮。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叠叠的观念,看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对历史时期的评价,都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我们现在站在现代的视角,带.............
  • 回答
    关于“东北经济差”的论调,确实在一些媒体上时常出现,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这种声音的强度和关注度也会有所变化。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背后可能的动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东北经济差”的论调出现?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相比,东北地区在过去一段.............
  • 回答
    《国际歌》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大的鼓动力,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内容以及历史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想要拆解这份力量的来源,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音乐本身。 旋律的庄重与激昂并存:《国际歌》的旋律由皮埃尔·狄盖特创作,这并非一首轻柔舒缓的小夜曲,而是一首充满力量的.............
  • 回答
    有些公司不鼓励内部员工谈恋爱,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涉及到效率、公平、规章制度、公司文化以及潜在的法律风险。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影响工作效率和专业性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注意力分散: 恋爱中的员工可能会因为情感的起伏、对伴侣的思念、或者频繁的沟通而分散对工作的注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关于一些国家允许甚至鼓励色情行业,背后原因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通常是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经济角度来看,合法化和规范化确实能带来不少好处,这是很多国家选择这条路的重要原因。 税收收入: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税收。一旦色情行业被纳入合.............
  • 回答
    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很多人开始探讨和倡导移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移民来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也包括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医疗保障、更自由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比.............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逛,确实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变化,那就是关于“鼓励视频分享”这类话题的提问,似乎是越来越多,而且花样也挺多。一开始觉得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仔细留意一下,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感觉背后有点东西值得说道说道。1. 内容生态的自然演进与平台策略的驱动首先,我们得从知乎本身的内容生态和平台发展来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京剧和鼓曲有“音配像”,而相声却似乎没有,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多元的,涉及到艺术本身的特性、传承方式、观众接受度以及时代的变迁等等。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京剧和鼓曲的“音配像”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京剧和鼓曲的“音配像”是怎么回事。这玩意儿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有的精彩演出录音,找一个.............
  • 回答
    中国人口十三亿多,这数字确实庞大,看着就让人觉得国家不缺人了,甚至有人会想,怎么还会鼓励生二胎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牵扯到几个方面,不能只看表面人口数量。首先,咱们得明白,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在于“结构”和“质量”。一、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是硬伤咱们国家虽然有十三亿多.............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有人捧老三国并且贬新三国”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学、文化、改编动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解释: 一、“老三国”与“新三国”的界定1. “老三国”的核心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历史为背景,融合了大量民.............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 回答
    很多人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海军力量之一,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卫大英帝国、阻止德国入侵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方面。然而,这种“弱”的说法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
  • 回答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为资本家辩护?”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经济领域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喜欢为资本家辩护的人群构成非常多样,他们辩护的理由和出发点也各不相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人们的价值观、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
  • 回答
    挑起性别对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动机和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父权制与权力结构 历史上的性别不平等: 在绝大多数人类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都受到父权制的深刻影响。这意味着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拥有主导地.............
  • 回答
    “日本反战败不反战”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观察基础,但并非绝对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更准确地说,这种说法反映了对日本社会在二战后的反思程度、对战争的反感以及对特定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反思上存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为什么会产生“反战败不反战”的说法?.............
  • 回答
    在讨论“为什么总有人为抗战时期的日本(鬼子)洗白”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历史认知、情感因素、民族情感、宣传策略,甚至现实的国际关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认知与解读的差异 史观的不同: 民族主义史观: 强调国家民族的屈辱与.............
  • 回答
    “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外蒙古”在历史叙述中的不同对待,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两个地区主权主张的侧重点、国际承认情况以及地缘政治考量。要详细解释,需要从历史、政治和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一、 台湾的历史叙述与主权主张的形成“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说法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