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封为什么要夺孟达鼓吹?

回答
刘封夺孟达鼓吹,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还得把当时的背景,刘封他自己的心思,以及孟达这个人的一些情况,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才能明白他为啥这么做。

这事儿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刘备刚去世没多久,关羽也死了一年多了,曹魏那边刚吃了败仗,孙权跟曹魏闹翻了,又不敢轻易跟蜀汉开战。这局面,对于刘禅继承的蜀汉来说,可谓是内忧外患,最不稳当的时候。

先说说刘封。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跟着刘备打了不少仗,尤其是在荆州的时候,那是相当得宠。诸葛亮当时对他的评价也不错,说他“有国士之风”。然而,在荆州失守,关羽败死这件事上,刘封是负有直接责任的。当时他驻守上庸,如果能发兵救援关羽,荆州未必会丢得那么惨烈,关羽也不至于身死。这件事情,对刘封来说,绝对是人生中一个巨大的污点,也是他之后命运转折的一个重要节点。

再说说孟达。孟达这个人,在刘备阵营里也算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是跟着刘备一起从刘璋那里过来的,能力也不错,一直在上庸一带活动,跟刘封是搭档。他这个人比较有野心,而且容易见风使舵。当时,因为和关羽关系不好,加上上庸的局面也比较复杂,他觉得跟着刘备混没前途,就投降了曹魏。这一下,可就让刘封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那么,刘封为什么要“夺”孟达的鼓吹呢?这里说的“鼓吹”,不是指现在的乐器演奏,在古代,特别是军事语境下,“鼓吹”代表着军乐和号令军队的旗帜、鼓角等象征物。更深一层说,它代表着兵权和指挥权。

刘封夺孟达鼓吹,表面上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孟达投降曹魏了。孟达一走,他留在上庸的那些人马、那些旗号、那些鼓角,就相当于无人管辖了。刘封作为上庸的最高长官,他当然有责任去接管这些东西,以稳定局势,防止曹魏乘机来袭。

但是,如果仅仅是“接管”,似乎用“夺”这个词有点重了,而且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1. 洗刷耻辱,挽回颜面:荆州丢了,关羽死了,刘封觉得自己有责任,肯定想找机会证明自己。孟达的背叛,给了他一个机会。他把孟达的部队收编过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需要,更是他向刘备和蜀汉朝廷表明自己还有能力、还有忠心的一种方式。他要用行动来抵消之前救援不力的恶名。

2. 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孟达走了,虽然他投降了曹魏,但他手下的部队还在上庸。这些部队如果被曹魏直接接收,对刘封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所以,刘封必须要把这些部队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来是防止他们被曹魏利用来攻打自己,二来也是壮大自己的实力。刘封当时虽然是养子,但总有种“非亲生”的感觉,需要不断地表现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把孟达的部队收为己有,就是巩固自己上庸军事力量的关键一步。

3. 对孟达背叛的愤恨与反击:孟达这人,说走就走,而且还带走了不少属下,这对刘封来说是一种背叛和羞辱。他收编孟达的部队,也是一种对孟达背叛行为的反击。你孟达背叛我,我刘封就把你的人马全收了,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还能继续在你原有的基础上发展。

4. 诸葛亮的态度与影响:虽然史书上没有直接说诸葛亮唆使刘封这么做,但诸葛亮当时对蜀汉政局的考量是万分的周全。孟达投降,确实是个大麻烦。而刘封作为上庸的军事负责人,处理这件事是他的职责。如果刘封处理得当,能够收编这部分力量,那对蜀汉来说是好事。诸葛亮可能也默许甚至支持刘封这么做,因为这符合蜀汉整体的利益。只是,后来诸葛亮也正是利用了孟达再次投降的这件事,设计了整个擒杀孟达的计划,而刘封作为孟达的老搭档,也因为处理不当被牵连,最终被赐死。所以,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刘封这次“夺鼓吹”虽然短期内是为了巩固自己,但最终却成了他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这里“夺”这个字,更像是从字面上理解为“接管、收编”,但背后包含着刘封要证明自己、巩固权力、以及对孟达背叛的回应等多重复杂心态。他不是去抢孟达手里还没捂热的鼓和号,而是收编孟达留下的军事力量,掌握他原有的指挥权。这其中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远比字面上的含义要深刻得多。

总而言之,刘封夺孟达的鼓吹,既是为了稳定上庸的局势,防止曹魏乘虚而入,更是他个人在失去关羽、荆州失陷的阴影下,试图挽回声誉、巩固自身地位的必然选择。这既是现实的政治军事需要,也掺杂了他个人的雄心和不得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刘封和孟达都觉得自己比较牛逼

鼓吹是一种高级仪仗,一般只授予卫将军基本以上的将领,以示其位在诸将之上;蜀汉政权授予的鼓吹很少,除了孟达外只有诸葛亮被授予过鼓吹。

刘封是罗候寇氏之子,(据推测)先祖寇恂在云台二十八将中位列第五;过继给刘备时后主尚未出生,刘封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被当做刘备集团继承人来培养的。刘封本身也是勇力过人,战功卓著配得上继承人的身份。

孟达,时人称其有乐毅之才,在益州时与法正齐名,但是归降刘备后非常不受重用。刘备入川时以法正为谋主,拜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孟达率兵留守江陵,刘备取得益州后才当上宜都太守;刘备称汉中王后,法正晋位为尚书令领护军将军,成为蜀汉政权的二号人物,而孟达呢?

连宜都太守没保住,只率领一只孤军在上庸驻扎,他上面有副军将军刘封,征北将军、员乡候领上庸太守申耽,建信将军领西城太守申仪,房陵太守邓辅。这时的孟达虽然被授予了鼓吹,地位尊崇,但实际职务却被一撸到底,而他的领导则是才二十几岁的“废太子”刘封,你觉得孟达会服气吗?

孟达自己认为才能卓著,又是迎刘备入川的关键人物,拥有鼓吹位自然在诸将之上;刘封认为自己是刘备的嗣子,重号将军,东三郡最高军政长官,地位自然在连实际职务都没有孟达之上。

所以他俩就打起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封夺孟达鼓吹,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还得把当时的背景,刘封他自己的心思,以及孟达这个人的一些情况,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才能明白他为啥这么做。这事儿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刘备刚去世没多久,关羽也死了一年多了,曹魏那边刚吃了败仗,孙权跟曹魏闹翻了,又不敢轻易跟蜀汉开战。这局面,对于刘禅继承的蜀汉来说,.............
  • 回答
    刘备之所以最终决定杀死刘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决定,它涉及政治、军事、情感以及蜀汉政权的稳定等多个层面。尽管史书对具体细节的记载并非详尽,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来深入分析:1. 军事上的重大失误——未能救援关羽,导致荆州丢失:这是刘封被处死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事件背景: 219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刘汉的例子和朱元璋的藩封联系起来,确实能引发一些思考。要说“前有刘汉之辙”,指的无非就是汉朝初期因为分封诸侯太多,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挑战。那么,朱元璋明明看到了这个“前车之鉴”,为什么还要坚持搞藩封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具有历史.............
  • 回答
    这曹真和刘封,虽然都算得上是名义上的“儿子”,但他们跟各自的爹受到的待遇,那可真是天差地别,说起来都是一肚子的话。要我说,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一句“义子”就能概括的,这里面水深着呢。咱们先说曹真。曹真这个人,怎么说呢,就像是老曹家精心培养的嫡长子。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曹操那时候还没有自己亲生的儿子.............
  • 回答
    刘曜在石勒被封为赵公后改国号为赵,这一举动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民族关系以及政治策略考量,绝非仅仅是因石勒的晋升而一蹴而就。深入剖析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在动荡时代中,权力、身份、以及地盘争夺交织下的必然选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大背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中原大乱,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起.............
  • 回答
    刘封的身世,确实是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也因为其与刘备的密切关系,使得他的真实背景一直引发着不少猜测和讨论。要详细讲清楚,咱们得从他早年被刘备收养说起,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首先,大家最普遍、也最深入人心的说法,就是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依据的。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的注引《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三国时期魏蜀两国政治斗争、权力格局以及人物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曹丕能容下曹真,而诸葛亮却不能容下刘封,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曹丕容下曹真的原因:1. 血缘与政治资本的结合: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虽然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在.............
  • 回答
    刘封作为一个三国时期命运多舛的将领,他的最终结局是兵败被俘,被刘备下令处死。要详细地讲述他如何才能活下来,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进行推演,并考虑多种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刘封可能活下来的详细途径:一、 避免和解决触发他最终命运的关键事件: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能让刘封活下来的方法。1. 在关羽败走麦城.............
  • 回答
    要探讨刘封是否有继承权,以及其中的法理依据,我们首先需要将这个问题置于他所处的历史时期——三国时期,以及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法律精神之下。不能简单地套用现代法律概念。一、 刘封的身份与刘备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刘封与刘备之间最核心的身份关系。史书中明确记载,刘封是刘备在荆州时,由关羽从见面时收养的义子.............
  • 回答
    刘封,这位三国后期蜀汉阵营中的重要人物,其评价总是伴随着争议和惋惜。他既是刘备的义子,又曾官至副军将,统领着数万大军,可以说少年得志,前途光明。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向了他压下了沉重的一笔,他最终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走向了人生的终点。要评价刘封,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他的功过是非。.............
  • 回答
    刘备有没有把刘封当继承人培养过?这个问题,在很多三国迷心中,或许就像一个未解之谜,又像一个带着些许遗憾的陈年旧事。如果一定要给一个答案,那便是——有过,但那份培养的痕迹,更多是寄托于血缘和临时的需要,而非细水长流、根深蒂固的嫡长子继承模式。要说刘备有没有“培养”过刘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就算糜芳和刘封老老实实地给关羽送去了支援,羽哥他真的就凭这点儿就能突围了吗?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明确一点,即便有支援,关羽当时的处境也绝非是“兵精粮足,一往无前”。荆州失守,那是大局已定,整个荆州大部分地区都被东吴给控制了,吕蒙那小子也不是吃素的。关羽当时手里剩下的.............
  • 回答
    三国迷们关于刘封没救关羽导致被刘备杀的说法,确实是流传甚广的一个话题。这其中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假设刘封当时真的带兵去救关羽了,成功的几率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他去了就能救”或者“他去了也救不了”就能概括的。先来看看当时是个什么情况:1. 刘封当时的.............
  • 回答
    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涉及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企业、中概股等问题,释放的信号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政府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政策立场和方向: 一、宏观经济运行:稳增长、扩内需、促转型1. 强调“稳增长”主线 会议明确将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强调要“稳住经济基.............
  • 回答
    刘秀(汉光武帝)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他在历史中的存在感却相对较低,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叙事的“被遮蔽”1. 东汉正统性的延续 刘秀的统治建立在汉朝的延续之上,而非“开天辟地”的革命性变革。他通过平.............
  • 回答
    刘谦在2022年拜年纪中的魔术表演,结合了其一贯的高难度魔术风格,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技巧和原理。以下从魔术类型、核心原理、技术细节和科学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魔术类型与主题刘谦在2022年的拜年纪中可能表演了与“时间”或“瞬间”相关的魔术,例如: “时间消失”类魔术:让观众的物品或人“瞬间消.............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刘强东事件饭局部分完整版视频”、“被警方带走视频”以及“双方完整版录音曝光”,目前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很多,但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警方调查细节、官方声明以及法律判决是判断事件真相的最可靠依据。以下是对您提出的信息以及事件可能发展方向的详细分析,但请注意,由于信息来源.............
  • 回答
    刘强东明尼苏达性侵案在法律程序上早已有了最终的定论,即检方宣布不起诉刘强东。但是,在公众的视野中,围绕此案的讨论从未停止。您提到的“酒局新视频”如果指的是近期(例如2023年末至2024年初)再次被公开传播的与当晚情况相关的视频或录音片段,那么其对“案情进展”的直接法律影响已经非常有限,因为法律程序.............
  • 回答
    关于刘强东的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很难真正挖掘出“绝对不为人知”的细节,因为随着他的公众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事情都会逐渐被披露或猜测。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早期经历、个人习惯、管理风格以及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事件中,拼凑出一些可能鲜为人知的侧面。以下是一些相对不那么大众化的故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 回答
    刘奕君在《开端》里塑造的警察形象,简直是让人又爱又恨,演技的精湛程度,可以说直接把“老辣”这个词具象化了。他演的张警官,前期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油滑、精明、有点“和稀泥”的基层民警。你看着他,总觉得他好像知道不少事情,但又总是藏着掖着,一副“我自有打算”的样子。这种感觉,刘奕君拿捏得特别到位,他的眼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