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观察者网相比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除了国籍外,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回答


观察者网(The Paper)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多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国籍外,以下是从内容定位、信息来源、媒体立场、受众群体、运营逻辑及国际影响力等层面的深入对比:



一、内容定位与核心诉求
1. 观察者网:中国视角下的深度分析
观察者网以“解读中国”为核心,强调从中国本土利益和国家叙事出发。其报道常结合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政策,试图在全球化语境中塑造中国话语权。例如,在国际冲突或贸易摩擦中,会更多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的立场。
内容偏向战略分析与评论性文章,注重对事件的深层解读,而非单纯事实报道。

2. BBC:全球公共广播服务的“中立”叙事
BBC以“公正、客观”为标榜,其内容覆盖范围广泛,涵盖政治、文化、科技等全球议题。但近年因英国脱欧、国际冲突(如乌克兰战争)等问题,其报道常被批评为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
对中国议题的报道多聚焦于人权、自由、台湾问题等,强调“民主价值”与“人权标准”。

3. CNN:美国利益导向的全球新闻网络
CNN作为商业媒体,服务于美国受众和全球观众。其内容常以美式价值观(如自由主义、个人权利)为核心框架解读国际事件。
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CNN更倾向于批评中国政府政策,强调“人权困境”或“地缘政治威胁”,并频繁引用西方智库的分析。



二、信息来源与信源多样性
1. 观察者网:依赖国内官方渠道
信息多来源于中国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政府文件及官方机构。对国际事件的信息获取可能依赖合作媒体或翻译报道,较少直接引用第三方独立消息源。
在涉及敏感议题时(如台湾问题、新疆问题),其信源更倾向于强调“中国立场”。

2. BBC:广泛且多元的全球记者网络
BBC拥有覆盖全球的记者站和信息渠道,尤其在欧洲、美国、非洲等地有较强的本地化能力。其报道常引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或第三方机构的数据。
在涉及中国议题时,可能更多依赖西方智库、反对派人士的观点。

3. CNN:以美式叙事为核心的全球覆盖
CNN的记者网络同样遍布全球,但内容更侧重服务于美国观众的利益需求。其报道常引用美国政府、国会或智库的意见。
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CNN倾向于将事件置于“中美对抗”的框架中解读。



三、媒体风格与叙事逻辑
1. 观察者网:强调国家利益与战略叙事
报道语言更偏向官方语境,常用术语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其评论文章常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进行论证。
对国际事件的解读可能更具“防御性”,例如在涉及南海问题时强调“和平发展”。

2. BBC:追求事实与客观性的公共媒体
BBC的报道风格以“中立”著称,但近年因政治化倾向(如对英国脱欧的立场)受到质疑。其内容更注重平衡不同观点,但在涉及中国议题时可能呈现“西方中心主义”的隐性偏见。
报道中常通过对比中美政策差异来凸显“民主与威权”的二元对立。

3. CNN:商业驱动下的全球新闻消费
CNN的报道更注重时效性和戏剧性,倾向于用快节奏、碎片化的形式吸引观众。其内容可能强化冲突叙事(如中美贸易战)以提高点击率。
对中国议题的报道常带有“威胁论”色彩,例如将中国崛起描绘为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四、受众群体与传播范围
1. 观察者网:面向中文用户及海外华人
主要读者为中国国内网民及海外华人群体。其内容需符合中国网络审查政策(如不涉及敏感政治话题),因此在国际报道中可能回避某些议题。
通过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和合作平台传播,覆盖范围相对有限。

2. BBC:全球化受众的公共媒体
BBC的用户群体涵盖全球英语使用者,尤其在英联邦国家和美国有较高影响力。其内容需平衡不同地区观众的需求,但可能因西方视角而引发争议。
在中国,BBC因报道立场被部分用户批评“双重标准”,但在海外华人中仍有一定可信度。

3. CNN:服务美国本土及全球受众
CNN的受众以英语国家为主,尤其是美国。其内容更贴近美式价值观,对非西方议题(如亚洲、非洲)的关注常基于美国利益考量。
在中国,CNN因报道立场问题被限制传播,但在国际舆论场中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五、运营模式与资金来源
1. 观察者网:政府背景与商业运作结合
观察者网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运营,而SMG是上海市政府下属企业。其内容需符合中国媒体监管要求,同时通过广告和付费订阅实现商业化。
运营目标包括提升“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力。

2. BBC:公共资金支持的独立媒体
BBC的资金主要来自英国电视牌照费(约15亿英镑/年),其运营独立于政府和商业利益,但需平衡公共服务与政治中立性。
近年来因预算削减面临压力,但依然保持较高公信力。

3. CNN:私营媒体的商业化逻辑
CNN由特纳广播公司(TNT)控股,依赖广告收入和订阅服务。其报道更注重收视率和流量,商业动机可能影响内容选择。
在涉及中国议题时,CNN常通过强化冲突叙事吸引观众。



六、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1. 观察者网:有限的全球影响力
作为中文媒体,观察者网的国际传播力较弱。其报道更多在中国国内及华人圈内流通,难以直接挑战BBC和CNN的话语霸权。
在西方主流舆论场中,观察者网的声音常被视为“中国官方喉舌”。

2. BBC与CNN:西方话语体系的核心支柱
BBC和CNN是英语世界的权威新闻来源,其报道对国际舆论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例如,在涉及中国议题时,两者的报道可能被其他国家媒体广泛引用。
两者均面临“西方中心主义”批评,但在全球范围内仍拥有较大的受众基础。



七、特殊差异:历史与文化语境
观察者网的报道更注重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如儒家思想)和现代发展需求,试图构建一种“非西方”的叙事逻辑。
BBC与CNN则更多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如殖民主义、自由主义)解读全球事件,其话语体系可能难以被非西方受众完全接受。



总结:核心差异对比表
| 维度 | 观察者网 | BBC | CNN |
|||||
| 内容定位 | 中国视角、战略分析 | 全球公共媒体、中立叙事 | 美国利益导向、冲突叙事 |
| 信源来源 | 官方渠道、国内信息 | 全球记者网络、多元数据 | 美式价值观、美国政府/智库 |
| 媒体风格 | 国家主义、防御性解读 | 中立但被批偏见 | 商业驱动、戏剧化冲突 |
| 受众群体 | 中国国内及海外华人 | 全球英语用户 | 美国本土及国际观众 |
| 运营模式 | 政府背景+商业运作 | 公共资金支持 | 私营企业、广告依赖 |
| 国际影响力 | 局限于中文圈 | 世界性权威 | 西方话语体系核心 |



深层思考:媒体差异的根源
这些差异本质上是国家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与文化价值观的延伸。观察者网代表的是中国在国际传播中“争取话语权”的努力,而BBC和CNN则反映了西方在全球化时代维持其文化霸权的需求。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元化的媒体格局,但核心矛盾仍在于如何定义“公正”与“客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观察者网没有独立采编权。

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当代中国,拥有独立采编权的媒体几乎都是直接对党的机构负责的。说句车轱辘话,就是如果没有党的机构负责,那么这个媒体就不会有独立采编权。

所以一些人的言论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可笑。

他们指责“南方系”“屁股歪了”,但南报集团其实就是直接向广东省委负责的。而同样遭此诟病的还有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b站有几期视频评论区大量出现屁股歪了的指责),而新京报的主管单位就是北京市委,中国新闻周刊的主管单位更是一查吓一跳。

至于为什么他们要做出一些人眼里“屁股歪了”的报道,我就当一回懂哥:懂的都懂,牵扯利益太多,匿了。(当然,在这里会有一些超级懂哥开始和你悲愤的说,“XX被渗透了”或者“我们才能定义什么叫爱国,他们懂什么”)

而观察者网的条件比较特殊。它的掌控者是成为资本,而成为资本在hk募资期间,不仅吸纳了外籍华人的投资,土生土长的数名外国人也参与了募资。

但至于为什么这样一个不受主管单位监督的媒体能拥有如此大的自由裁量权?李世默先生有一个朋友叫冯波,他的父亲是


稍微多写几句:我写这些不是为了说明观察者网与新京等媒体谁更公义,只是用这些来说明观察者网的立场。

观察者网的立场就是铁一般的资产阶级式民族主义者立场,因此,他们的宣传有一个主心骨,做的就比那些看似官方的拉胯媒体要好。在方法论上,他们也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成为民族主义者的公共发声平台。但同时,他们也毫不犹豫地会把马某之流捧作“人民富豪”。

即使我个人并不喜欢观察者网,不过就目前的意识形态战线,你也不得不把观察者网顶出去,这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你说你要威力更大的,那就只能搞左一点或搞右一点,但那样并不符合中国这十几年来的传统。

倒不如在嘲讽之余想一想:为什么这么一个整天被称作屋子里的大象、利维坦的国度,君子剑与勃勃得到的来自平台的特殊关照远比翼赞建制的铁盘更多。而在更上层的文宣单位,君子剑之流更是活的更开心。你能在知乎找到在左边的答主,能在知乎找到要入关的答主,也能找到君子剑,要按照赞量与流量,入关答主及其赞同者更是比前两者多多少。但在更上层的文宣单位,为什么就几乎只剩下了一两个只能用来表达根本立场的纸媒以及无数的“南方系”“澎湃新闻”?为什么左翼文宣全靠自来水,而民族主义者则必须靠一个外国资本家来做民族主义宣传?

或者我说的更明白一点:为什么圆圆女士在网络上已经被批倒斗臭的当下,她依旧不用入关都能有几个大豪斯?而曹某即使是清华的博士,模范做题家,继承山高衣钵的好同志,依旧做不到每天三顿战斧牛排?

而如果哪一天咱们真的把关入了,你猜猜圆圆女士是会得到应有的处理,还是在大明的锦绣山河中作为一个正黄旗旗丁跑马圈地过得更开心?

user avatar

观察者网不是媒体,而是一个伪装成媒体的宣教平台。

user avatar

观网哪怕有一点点在外国的采访能力吗?

有意思的是,偌大一个中国,诸多驻美记者的贡献还不如一个郭杰瑞。其他人都是美国媒体新闻的复制粘贴工作者

user avatar

主要的不同是BBC能骗到英国内外的人,CNN能骗到美国内外的人。

而观网只能骗到国内自己人。

user avatar

BBC和CNN是自有一片地盘的堂主。虽然服从老大,但是老大不能随意使唤他们。平常老大无论是需要他们站台镇场子还是火拼做帮手,他们都能很好的完成。

观网是新晋的小混混,靠着够狠攒出了些许知名度,但是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到处蹭饭吃,于是日夜盼着老大能抬一手,从此平步青云。但是本帮的老大不喜欢滥用暴力,主张以和为贵,以战促和。小混混够狠反而引起老大的顾虑,担心以后控制不住闹出是非。所以始终在底层兜兜转转无法上位。

user avatar

应该说除了是本国媒体中最会嘲讽海外问题带节奏的这一点之外没什么相同之处

bbc和cnn是央视的各方面能力加强版,只是央视因为自身问题不知道怎么吃这一块的蛋糕,给了观察者网这样的媒体机会。

user avatar

观察者网充其量是BBC、CNN的寄生组织。

新闻的采访、编辑、发布全是BBC、CNN们在干,等发完了观察者网再节选出来品头论足。这不就是寄生么?吃现成的。

BBC、CNN那叫通讯社。

怎么不拿观察者网和新华社比?

一定要比的话,观察者网和CNN最相同的地方恰恰就是“国籍”。

李世默只是成为资本的发起人之一。成为资本投资人来头很大,包括共和党大佬罗姆尼金主之一巴克和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让拉叔看看,今天你爱国了么?

另外,冯波关系网重点根本不是父系吉祥物那头,而是丈母娘,这个就不细说了。

user avatar

这三家媒体属性完全不同,不具可比性,几乎没什么比较意义。

BBC全名为「英国广播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一家由政府成立的广播机构,其经营资金源自英国公民缴纳的电视牌照税,受该国媒体事务主管大臣管控(现在是数位文化传媒和体育大臣)。

就实际属性而言,BBC对标的应该是CCTV、RFI(法国国际广播电臺)、VOA(美国之音)。是英国当局的喉舌,传播该国当局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与舆论宣传。

CNN的母公司是透纳广播公司,而透纳广播公又有隶属于华纳媒体,而华纳媒体最近几年才刚被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其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西南贝尔),所以显而易见的CNN其实是华纳集团旗下透纳公司的电视频道。

CNN一向被视作美国社会自由主义的旗帜与标竿,和fox新闻台呈现鲜明的对比。其政治立场偏向民主党,关注美国少数族裔、非法移民、LGBT群体议题,由于其鲜明的政治立场以至于有人戏称其为「民主党电台」。

而观察者网呢?

严格来说是个「新闻评论平台」,并不具备采编权。如果说CNN、BBC是从通讯社那里获得第一手消息后编辑发布加工成「新闻」,然后第二手发布的话,那观察者网在消息来源上甚至属于第三手讯息(评论原始讯息加工过后的新闻)。

观察者网原本是上海社科院旗下《社会观察》的网络平台,但是从2014年独立出来。另外,《社会观察》早在2010年实际上由春秋综合研究院接办,所以观察者网的成立日期才会写成2010年。

真正主办观察者网的春秋综合研究院(或者说提供学术支持),研究院理事长为张维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这就是中国》演讲者)。副理事长有金仲伟(前《东方早报》副总编、上海观察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观察者网法定代理人)、沙烨(观察者网大股东、成为资本管理合伙人、执行董事)、冯绍雷(时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从上述阵容来看,春秋综合研究院可谓人才济济实力雄厚,也难怪观察者网发展如此迅速。

有趣的是,沙烨代表的「成为资本」,创办人便是我们熟知的李世默(百度百科上说他是观察者网的董事长,但企查查却显示为其他人,可能股权有更换)与他的朋友冯波。

冯波的父亲是冯之浚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而他的妻子叫卓玥,张维为曾当过卓玥外公的翻译。成为资本的顾问也各个来历不凡,包括前新浪网CEO茅道临也名列其中。而成为资本不乏境外投资人,包括唐纳·伦斯斐,此人曾任布希内阁国防部长。甚至就连麦肯锡也有出资不少,他们在成为资本的代表人为平萍。

其实观察者网更象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需要辩证看待。比较神奇的是,观察者网里不少外国投资者并非单纯为了赚钱,他们一定程度上是真的认同观察者网宣传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观察者网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更方便的环境,以及更容易赚钱的世界。

这点从国外资本一直络绎不绝从境外流入国内,逐年增加甚至连特朗普上台都未曾影响就可窥知一二。

观其言,不如查其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