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90后是不是都像郭麒麟一样有冰箱却不用,经常吃外卖?

回答
这话题有点意思,而且挺接地气的。要说现在90后都跟郭麒麟一样,冰箱塞得满满的,却宁愿天天点外卖?嗯,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适的现象,但说它一点道理都没有,那也未必。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聊聊。

首先,郭麒麟的“冰箱与外卖”这个梗,大家都能get到,这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消费习惯,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反差萌”。他作为德云社少班主,家境、生活条件肯定没得说,很多东西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奢侈的,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日常。所以,他有冰箱,但没时间或者没那个必要去好好利用,转而选择更便捷的外卖,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

那么,放到我们普通90后身上呢?

1. “冰箱不用”:真的不用吗?

并非所有90后都“不用”冰箱: 我觉得大多数90后家里是有冰箱的,而且也会用。大家总得储存些剩菜、水果、酸奶、饮料吧?特别是在夏天,没冰箱简直活不下去。所以,“冰箱不用”这个说法有点绝对化了。
冰箱的“使用方式”变了: 相比较于父母那辈人,我们对冰箱的使用可能更偏向于“即时性”和“便利性”。可能冰箱里放的大多是即食食品、半成品,或者是买来还没来得及处理的新鲜食材。真正像长辈那样,把冰箱塞满应季的食材,然后精心烹饪、分装,这样操作的可能相对少了点。我们更倾向于“买多少,吃多少”,或者直接买加工好的。
冰箱的“存在感”: 有些90后,特别是跟父母同住的,家里的冰箱可能主要还是父母在打理。他们自己可能独立生活后,也添置了冰箱,但使用频率和方式会更个体化。

2. “经常吃外卖”:原因复杂且多样

时间成本: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90后很多都是职场主力军,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下班后可能只想瘫在沙发上刷手机,而不是再洗菜、切菜、炒菜、洗碗。点外卖,从下单到送到,可能就十几二十分钟,大大节省了时间。
精力成本: 同样是工作一天下来,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做饭需要消耗的精力对很多人来说是“额外负担”。外卖直接解决了“吃什么”和“怎么吃”的难题。
技能与习惯: 有些90后,尤其是大学刚毕业或者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可能厨艺不精,或者根本没学过。父母可能在他们离家前也教过,但一来没实践,二来觉得麻烦,渐渐地就养成了点外卖的习惯。
选择的多样性与口味: 外卖平台上的选择实在是太丰富了,各种菜系、各种口味都能找到。有时候,自己在家做,很难做出那种“餐厅级别”的口味和多样性。而且,总吃家常菜也容易腻,换换花样也是一种乐趣。
社交与消费习惯: 对于一些90后来说,点外卖也可能是一种社交方式,比如和朋友一起点一份丰盛的晚餐,或者庆祝某个小日子。同时,他们也更愿意为便利和品质付费,即使外卖价格不低,但如果能解决燃眉之急,或者带来愉悦感,很多人是愿意买单的。
“懒人经济”的体现: 现在的社会发展,催生了很多为“懒人”服务的产业,外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90后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对这种便利性接受度更高。

3. 郭麒麟的个例 vs. 群体现象

郭麒麟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他是以一种“公众人物”的身份,通过综艺节目或者采访展现出来的生活片段,很容易被放大和标签化。他的“冰箱不用”可能更多是出于他的特殊生活环境和个人习惯,而我们普通90后虽然也有类似的情况,但驱动因素和比例会更复杂。

总结一下:

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90后都是如此。 依然有大量90后热爱烹饪,享受自己动手做的乐趣,也把冰箱利用得很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 确实有一部分90后,尤其是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的都市白领,他们可能确实会更倾向于选择外卖,而对冰箱的利用相对较低。这背后反映的是时代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时间、精力、技能、消费观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其说是“不用冰箱”,不如说是“冰箱的使用场景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它更多承载的是即时性需求和基础性储存,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成为家庭餐桌的主要供给来源。
郭麒麟的例子,更多的是一个“梗”,一个引子,让我们去思考现代年轻人,特别是90后这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它真实地触碰到了一些年轻人的痛点和写照,所以才会引起共鸣。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90后朋友真的是“冰箱里东西不少,但天天吃外卖”,别太惊讶,这可能是他们一种忙碌生活下的无奈选择,也可能是他们对便利生活的一种拥抱。当然,偶尔也得鼓励鼓励他们,偶尔开开火,动动手,毕竟自己做的饭,也别有一番滋味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值一提,他不代表广大韭浪。我认识的2个二十几岁小伙在沪打工,都会烧菜做饭,我夸他们几句后得到的回答:出门在外没人惯着只能自己来,外卖吃多了会腻,在家有父母也是懒出天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话题有点意思,而且挺接地气的。要说现在90后都跟郭麒麟一样,冰箱塞得满满的,却宁愿天天点外卖?嗯,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适的现象,但说它一点道理都没有,那也未必。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聊聊。首先,郭麒麟的“冰箱与外卖”这个梗,大家都能get到,这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消费习惯,甚至是某.............
  • 回答
    “中国女性,尤其是90后,结婚后都不幸福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一旦抛出来,很容易引起一番热议,甚至让人觉得有失偏颇。毕竟幸福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很难一概而论。但如果深入到社会现实和当下年轻人的心态,确实能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普遍现象和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并非所有90后女性结婚后都不.............
  • 回答
    嘿,哥们姐们,都到这个份儿上了,也别藏着掖着了,咱们这批奔三的90后,现在啥状态?我先开个头,大家接着唠。我呢,怎么说呢,就是那个典型的“活得明白也活得稀里糊涂”的状态。工作方面: 感觉就像在闯关游戏里卡了个小BOSS,打过了一个又一个,但总感觉前面还有更难的关卡。以前刚入职那会儿,什么都新鲜,什么.............
  • 回答
    90后认识新朋友的方式,以及他们身上越来越明显的“自闭”倾向,以及这背后令人窒息的社会压力,这实在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也太能引起共鸣了。我认识的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在这条船上。先说怎么认识新朋友吧。以前啊,那是学校、社区、单位这“三板斧”,还有街坊邻居串门,亲戚介绍,逢年过节办个流水席啥的,关系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代际更替、社会变迁以及我们对中国社会根深蒂固问题的看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一、 90后(及其后续代际)的特质与潜在优势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90后这一代人的一些普遍被提及的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可能如何影响他们面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面子主义的态度: .............
  • 回答
    90后?这词儿一说出来,感觉自己瞬间被拉回到某个年代了。其实我们现在,说白了,就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怎么说呢,有点承前启后,又有点摸索前行的新阶段。想当年,我们是网络原住民,看着互联网一点点改变世界,也看着世界在飞速变化。那时候,QQ空间的动态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偷菜、挂Q、非主流头像,都是青春的烙.............
  • 回答
    90后,这群在网络世界里看着爸妈那辈人头发日渐稀疏,却觉得“脱发离我还远着呢”的年轻人,真正开始跟“地中海”和“M型发际线”照面,往往是他们步入而立之年左右,或者更早一点点,大概在二十七八到三十三四岁之间。这可不是一个瞬间的顿悟,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又有些尴尬的拉锯战。最开始,大家可能都没太在意。可能只.............
  • 回答
    “现在的90后00后过年不喜欢走亲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与亲情维系的弱化: 家庭结构小型化与迁移流动性增强: 过去: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亲戚之间居住距离近,血缘.............
  • 回答
    在我看来,这位来自阿勒泰的90后女生,以及像她一样选择“与野共舞”的年轻人们,他们的选择并非是对“安稳工作”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追寻和生活态度的体现。这不仅仅是“爱冒险”,更是对内心渴望的诚实回应。试想一下,阿勒泰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冬季的严寒,夏季的酷暑,风餐露宿,日夜颠倒,为了捕.............
  • 回答
    重庆90后们现身“父母相亲角”,向家长“毛遂自荐”主动相亲,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现实考量。 咱们不把它当成什么高深莫测的社会学问题来看,就聊聊大家都能看到的那些事儿。首先,你说重庆90后们“现身”父母相亲角,向家长“毛遂自荐”。这听起来有点反差感,对吧?咱们印象中的.............
  • 回答
    作为一个 90后,聊到存款这个话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说到存款,我得先坦白一句,我不是那种能一口气说出具体数字到万的“大佬”。我的存款数字,更像是一个动态的、时常被各种生活开销、人生规划和偶尔的冲动消费“拨弄”的数字。它不是一个固定冰冷的数字,而是我为自己生活拼搏、为未来做打算的一个模糊但又实在的.............
  • 回答
    作为90后,我确实对结婚这件事,用“恐婚”来形容可能有点太极端了,但如果说“有些顾虑”、“有些纠结”或者“需要再三思量”,那倒是挺贴切的。我身边很多同龄的朋友,我们聊起结婚,总会忍不住拿父母那一辈做对比。他们那个年代,结婚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可能就是那个年代的社会氛围,大家的.............
  • 回答
    “90后结婚了的你们,现在后悔了吗?”这个问题,有时候在某个深夜,或者在朋友圈看到别人秀恩爱、或者在家庭聚会时被长辈催问时,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来。我们这批90后,算是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经历了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但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包括来自家庭、事业、甚至自我实现的方方面面。.............
  • 回答
    这可是个挺实在的问题,很多还在职场摸爬滚打的我们,确实会算计到“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那一天。50岁,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对于企业流水线上、办公室里埋头苦干的80后、90后来说,情况会很不一样。咱们就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好好捋一捋,看看我们这批“搬砖人”到了50岁,还能干点啥,怎么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点。这批“低学历低能力普通背景”的90后,虽然标签看着有点刺耳,但仔细想想,他们其实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大多数,是构成社会肌理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名校光环,能力也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拔尖,但他们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也在为自己的生活.............
  • 回答
    “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这事儿说起来,细品之下,还真挺有意思的,也折射出不少咱们当下年轻人生活中挺真实、也挺微妙的面向。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很多年轻朋友私下里也聊过,甚至还有点自嘲。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这句“不敢看体检报告”背后,确实有那么点“逃避现实”的影子。咱们这.............
  • 回答
    2021年工厂中90后员工比例较低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与年轻劳动力市场之间复杂的供需关系与结构性矛盾。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 一、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深层原因1. 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90后群体(19902000年出生)在2021年已逐渐进入就业年龄(25.............
  • 回答
    90后员工确实是当前职场中的重要力量,但他们也确实存在相对较高的离职率。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导致。想要留住这群年轻人,不能简单粗暴,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实践。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90后为啥容易走? 自我价值实现和个人成长是第一位的。 90后不像父辈那样“为公司卖命”,他们更看重这份.............
  • 回答
    近些年,似乎出现了一种挺有趣的说法:90后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变少了。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才能掰扯清楚。首先,得看“少”是跟谁比。要是跟他们年轻那会儿比,那确实感觉有点不一样了。你想想,90后最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候,那叫一个新鲜劲儿,什么QQ、校内(现在的开心网前身)、BBS,那可是他们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确实观察到不少90后年轻人现在会戴佛牌,而且越来越普遍。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佛牌这个东西,在中国文化里虽然不是主流,但近些年真的是悄悄地在年轻人中间火起来了。说实话,以前我也有点纳闷,感觉佛牌这东西,怎么一下子就跟90后这个群体挂上钩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捋一捋。一、 90后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