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多人从未意识到:大多数互联网岗位跟其他各行各业一样,纯粹是机械的体力活。
必须要承认,早期互联网发展是需要足够的灵感跟创意(或者至少你能及时抄到国外最新产品),然后将一个小的企业做大做强。
但随着互联网产业日趋成熟,其实很多的框架啦、模式啦、运作机制啦,都已经流水线化。
什么叫做流水线化呢?意思就是一个工作了5年的互联网人,其实和刚毕业1年的互联网人也许从事着完全相同工作内容。
尤其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早就实现员工螺丝钉化和单一功能化,员工没有什么个性发展可言,就是按部就班做业务。
这和在工地里按照工头要求搬砖、外卖行业日复一日送单、房地产中介为了订单而到处打电话……
并没有实质性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天然体力好、效率高,同等工作要求之下必然成果更多。
如此一来的话,就造成除了少数中高端岗位外,互联网人非常容易被替代。
只不过,曾经多年来由于中国人口红利作用,资本源源不断注入互联网行业,给互联网人创造了其他大多数行业无法想象的收入,所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当互联网人很高端很精英,跟“农民工”完全不是同一物种的错觉。
但一个行业终归有上限,当巨头们玩不下去开始编元宇宙的故事后,本身就是在向市场发出警告,表明这个行业不太可能继续需要太多的人员了。
因此,互联网行业天然会继续吸收更有体力的年轻人,而劝退体力不支的老员工。
我觉得互联网人没必要因此抱怨什么,毕竟这不是互联网行业的特例,任何一个“体力决定成绩”行业,都是这么残酷的结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