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特朗普要用波音的F-18取代洛马的F-35?

回答
特朗普想要用波音的F/A18“超级大黄蜂”来取代洛克希德·马丁的F35战斗机,这个想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一刀切”式的政治表态,而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军事战略选择。你想让这篇文章听起来更有“人味儿”,那就得把背后的逻辑、各方的考量,甚至是一些直观的感受都讲清楚。

首先,我们得明白,特朗普提出这个想法的背景是什么。他上任后,一直致力于“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重振美国制造业、保护本国就业。而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都是美国航空航天业的巨头,代表着美国工业的尖端。F35是新一代的隐形战斗机,技术含量极高,但同时价格也惊人,而且项目在早期确实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和成本超支的问题。特朗普抓住这些点,说F35“太贵了”、“太复杂了”,然后把目光投向了成熟、可靠、而且对波音来说有更多订单需求的F/A18,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表达方式。他是在用一种“生意人”的眼光来看待国防合同,试图通过压低成本来达到他宣传上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会看上F/A18呢?

“老而弥坚”的可靠性: F/A18系列,尤其是F/A18E/F“超级大黄蜂”,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成熟平台。它已经在海军航空兵服役多年,技术非常成熟,配套的维护体系也相当完善。相比之下,F35作为第五代战斗机,虽然在隐身、传感器融合等方面有着革命性的优势,但在设计理念、技术复杂性上都远超F/A18。特朗普可能认为,这种成熟的平台更容易控制成本,也更不容易出“幺蛾子”。
可负担性(相对而言): 是的,绝对价格上,F/A18单价低于F35,但问题在于,这只是一个“账面”上的比较。F35的昂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研发成本的摊销,以及前所未有的技术集成。特朗普说“用F/A18取代F35能省很多钱”,这种说法在短期内可能成立,但从长远来看,是否真的“省”了,就得打个问号了。
就业和政治考量: 波音公司有相当多的工厂和员工,尤其是在某些关键的摇摆州。如果特朗普能够推动波音的订单,特别是给海军更多的F/A18订单,那对他的政治支持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政治回报。相对而言,F35虽然也带动了庞大的产业链,但其主要的合同方是洛克希德·马丁,而且是面向多个军种的联合项目,这种政治拉锯会更复杂一些。

但是,特朗普这个想法为什么难以实现,而且在我看来是相当不切实际的呢?

原因非常多,而且都很关键:

代差和能力: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F35代表的是第五代战斗机技术,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隐身能力(Stealth)、高度集成的传感器和信息融合能力(Sensor Fusion),以及网络中心战能力(NetworkCentric Warfare)。F35就像一个会飞的“传感器节点”,能收集、分析并共享战场信息,让整个战场态势清晰可见。而F/A18,虽然作为一款优秀的第四代半(4.5代)战斗机,经过了现代化升级,具备了强大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雷达性能也不错,但它终究不具备隐身能力。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没有隐身能力的飞机就像是在敌方雷达屏幕上暴露无遗的目标,会被敌方第五代战斗机或先进防空系统轻易发现并摧毁。用F/A18取代F35,无异于用一辆坦克去和全副武装的现代狙击手对峙,这是战略上的退步。
海军航空兵的战略需求: 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尤其是未来的航母打击群,对舰载机的要求非常高。航母的运作成本极高,需要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飞机来最大化其作战效能。F35C(海军型)是专门为航母设计的第五代舰载机,它能够在复杂的防空环境中深入敌境执行任务,这是F/A18做不到的。航母战斗群的作战理念已经围绕着F35的隐身和信息优势来构建了。如果用F/A18取而代之,整个航母的作战体系就得重新评估,甚至可能导致作战能力的大幅削弱。
空军和海军陆战队怎么办? 特朗普的说法主要针对的是海军的F/A18。但F35还有F35A(空军型)和F35B(海军陆战队短垂起降型)。这两种型号各自有其独特的作战需求和部署方式。空军需要F35来取代老旧的F16和A10,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海军陆战队需要F35B来实现两栖攻击舰的垂直起降打击能力,这对于其特种作战和快速部署至关重要。特朗普的这个提议,似乎忽视了其他军种的战略需求,只看到了海军的F/A18。
长期成本和维护: 虽然F/A18单价低,但考虑到其性能上的差距,以及未来战场环境的演变,完全放弃F35转而大规模采购F/A18,从长远来看是否真的能节省成本,甚至提升整体的“性价比”,是值得商榷的。况且,任何一款新飞机的部署都需要配套的培训、维护、弹药、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投入。大规模换装意味着巨大的系统性调整,其成本和复杂性可能比特朗普设想的要高得多。
盟友体系: F35不仅仅是美国在用,还有很多盟友也在采购和使用。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军事合作项目。如果美国大幅削减F35项目,转而扶持F/A18,那么与盟友的军事协同能力、技术标准都会受到影响。这会削弱美国在国际军事合作中的影响力。

总结一下特朗普这个提议的“味道”:

听起来很像是那种“我能把事情办得更简单、更便宜”的口号,很有特朗普的个人风格。他擅长抓住老百姓容易理解的点(比如价格)来制造话题和吸引支持。但是,在国防战略层面,这种“一刀切”式的决策往往忽略了专业性的考量、技术的代差和长远的战略影响。

换个说法,就像你家房子漏水了,你可能想找个便宜的水管工赶紧修好。但特朗普的意思可能是,“既然修水管这么贵,干脆我把屋顶拆了吧,然后用帆布盖上,这不就省一大笔钱了吗?” 这个想法在短期内也许能省点钱,但长远来看,它带来的问题和隐患可能比原先的漏水更严重。

所以,评价特朗普用F/A18取代F35的提议,我认为这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和试图影响国防采购的信号,而不是一个真正可行的、符合当前和未来军事需求的战略。它暴露了他在国防领域,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国防项目上的实用主义和对成本的过度关注,而可能牺牲了对未来作战能力和技术代差的深刻理解。最终,这种提议更多的是一种“噪音”,而非真正能够左右美国国防政策的“指导意见”,尽管它确实能引发一些讨论和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超级大黄蜂是美国80年代以后少有的项目管理与产品技术双成功(也许是唯一?)的例子

超级大黄蜂的整个研制过程波澜不惊,时间节点与预算目标全部在计划内达成,因此成本可以接受;超级大黄蜂本身几乎就是全新设计,采用了90年代最新的成熟技术,在技术上并不落后,甚至在现在仍领先于包括中俄在内的同时代飞机;超级大黄蜂已经投产多年,生产工人和设备都是现成的,几乎无须重新投资新建生产线,可以迅速投入生产形成战斗力;超级大黄蜂在作战效能上并不弱于F-35,可以满足大部分军方需要(注意这一条);有意思的是,超级大黄蜂甚至比F-35更能满足很多盟国的军事需求,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唯一阻碍超级大黄蜂成为三军通用战斗机的原因就是政治。

空军不愿意用海军的盐水鸡;陆战队更是拼命抵触超级大黄蜂,因为接受超级大黄蜂会威胁到陆战队独立军种的必要性。

F-35从项目上说算是部分失败,加上形势的变化,美军也确实需要一款备胎来面临可能出现的情况,重开F-22生产线已经不可能、甚至设计超级F-22在时间上也来不及,而超级大黄蜂的生产线还可以坚持到2018年——如果美国政府有意向的话,估计波音还可以保留到更远的时间。

作为经营政府的最高管家人来说,无论是财政还是军事需求,用超级大黄蜂取代F-35未必不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金主集团压力的人

-----------

顺便说一下超级大黄蜂的军事背景,了解了这些背景就知道为什么很多一般军迷看来是问题的问题,在美国海军那里不是问题

超级大黄蜂之前美国海军最热中的项目是A-12攻击机,有兴趣的人可以搜一下。而A-12原本是准备取代A-6的,在12被终止后,A-6面临后续无人的境地。因此,在这个需求下,才诞生了超级大黄蜂。

由于A-12糟糕的项目管理和可悲的预算控制,海军非常清楚,任何一款新型的飞机预算在当年度是很难获得国会通过的,因此海军以经典大黄蜂性能有不足为由提出了超级大黄蜂,当时主要针对经典大黄蜂的作战半径问题大做文章。在获得海军“保证该飞机不是新飞机”的承诺后,超级大黄蜂以替代机的身份开始研发,同时海军内部严格控制成本,要求该机性能不弱于经典大黄蜂即可。

但在实际上,超级大黄蜂是用来取代A-6的,美国海军对此心知肚明。在当时海军的计划表上,用于制空的是当时正在选型的NATF,后取消。但这样一来,导致海军两个重要功能机型全部没有下文,因此超级大黄蜂不得不以攻击机的实质承担起制空战斗机的职责。所幸的是,超级大黄蜂底子好,在绝大多数飞行状态里都不弱于专业制空战斗机,在面对大多数国家时能有效执行争夺制空权的任务。

所以在提到超级大黄蜂的时候,一定不要把它想像成F-14,而是一定要默念“这货是A-6~``这货是A-6~``这货是A-6~``”

这样一想,是不是一下子觉得这个飞机还不错啦~`

--------------

顺便一句,在NATF取消后,美国海军头也不回的走上了无人机道路,在2011年先进无人作战飞机项目被降低要求之前,海军要求未来的无人作战飞机具备2500公里作战半径、空空-空地能力兼顾、隐身能力、全程可自主操作。

这,才是空中作战力量的未来

user avatar

依然坚持认为,有关川普这个人的具体评价,起码要等到2017年下半年,才有可能相对准确地给出。现在的一切评述,都只能是猜测,基于的也主要是不同人的个人喜好和政治倾向,然后强行寻找论据去支持。于是,我个人目前更认可的是对“各种可能性”的全面评述,而不是围绕某一种特定可能性的言之凿凿、信誓旦旦。

有关他的军事外交政策,目前个人认可的“各种可能性”框架,依然如此答文中所述:

zhihu.com/question/5354

此可能性框架可以简述为:

可能性1:他是一个意识不到美国全球垄断所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小商人

可能性2:他是一个充分意识到这种巨大的好处,于是要全力维持全球垄断的合格政客

可能性3:他是一个充分意识到这种巨大的好处,但认为美国已经无力维持全球垄断的优秀政治家

可能性4:他根本就没过脑子

注一:可能性3中的“无力”是指维持垄断收益小于维持垄断的成本,而不是指强行继续维持垄断的能力

基于此框架,关于这个话题,也有四种具体的可能性:

前提共识:

美军现有机群对除中俄之外的非盟国空军具有压倒性优势

美军就算长期维持空军现有技术,也不会受到除中俄外的非盟国的有效挑战

美军现有机群对中俄空军无法实现压倒性优势

美军就算大规模更新机群,对中俄中的一家或两家,也无法实现压倒性优势

中俄不会对美国的非盟国大规模出口其现有一线型号战机和防空系统/除中俄之外的美国非盟国无力大规模装备并高效维持中俄主力装备

可能性1:他无所谓或不明白F35这类兵器对维持美国全球垄断的意义,或根本无所谓美国维持全球垄断,于是出于商人正常的谈判考量,以此达到“省钱且够用”的最终效果 -- 或者直接把F35项目砍掉大半,或者逼迫洛玛降价。

可能性2:他充分明白F35这类兵器对维持美国全球垄断的意义,充分明白一个强大的美军队维持美国全球垄断的意义,于是出于强军的目的,希望逼迫洛玛降价,使得,美军可以采购更多的F35,和/或,可以腾出更多军费用在其他领域,和/或,吸引准备全部放弃或部分放弃的盟国买家重新选择购买,以进一步摊薄成本。

可能性3:他充分明白维持美国全球垄断的意义,但并不认为在现有的经济、科技、军事大环境下,美国还可以通过大量更新类似F35这类兵器,来实现维持美国全球垄断的目的。甚至他觉得正相反,如担心类似规模的军备更新计划,不但无法实现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军事代差,且因为竞争对手的平价购买力优势,美国财政会被拖垮。

可能性4:他根本就没过脑子。

注二:“平价购买力优势” -- 因“体制”和人工成本的差异,中俄军队,特别是中国军队,可以以相比美军低廉得多的价格来采购相似效能的军武。

注三:全文没有任何表达“F35的效能劣于现有主力三代机”的意思。讨论“F35的效费比”、“与预期的差距”、“与F22甚至J20的差距”、“小毛病不断太精贵” 等话题,还算是合理的,但有关“F35 v F15/16/18”的绝对优劣讨论,可休矣。


前阵子有关美国核扩军的事儿,可能性也基本符合此框架,不细表。


而具体哪种可能性的可能性更大?我个人无法表示任何意见。

最终想表达的意见,其实也只有一个:有关川普的言论和政策,任何言之凿凿的评论,真心都为时过早。还是等着2017年下半年再说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想要用波音的F/A18“超级大黄蜂”来取代洛克希德·马丁的F35战斗机,这个想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一刀切”式的政治表态,而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军事战略选择。你想让这篇文章听起来更有“人味儿”,那就得把背后的逻辑、各方的考量,甚至是一些直观的感受都讲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白,特朗普提出这个想法的.............
  • 回答
    特朗普考虑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事儿,可不是件小事,细说起来,牵扯的面子可多了,也把一向讲究“游戏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搅得够呛。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拆开来看,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咱得明白特朗普为什么会有这想法。这老哥一向是个“交易”的爱好者,他觉得WTO的规则对美国不公平,特别是很多发.............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底,也就是他当选总统不久,通过推特突然抛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他要取消波音公司正在为他准备的、那架未来即将成为“空军一号”的新总统专机订单。这个举动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为他即将到来的总统任期定下了某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基调。要评价特朗普的这个推文,我们需要从几.............
  • 回答
    最近美国围绕着特朗普政府的某项禁令,发生了一系列颇具戏剧性的法律博弈。简单来说,就是特朗普政府发布了一项禁令,但这项禁令很快就被一位联邦法官给“叫停”了,也就是暂时废止。这一下可把白宫给惹恼了,他们立刻表示要采取行动,试图“冻结”这个“冻结令”,说白了就是想让法官的裁决失效,恢复禁令的效力。这事儿说.............
  • 回答
    2017年12月6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白宫发表了一份声明,正式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宣布美国将把其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这一决定标志着美国中东政策的重大转折,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特朗普政府的逻辑与考量:特朗普政府将此举描述为“兑现承诺”和“承认现实”。他们认.............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叙东古塔发生化武攻击?特朗普警告‘要付重大代价’”这则消息,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具分析性的方式来解读它。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际地缘政治事件的报道模式: 地点与事件: “叙东古塔发生化武攻击”——地点是叙利亚东古塔,一个在叙利亚战争中长期被围困且冲突激烈的.............
  • 回答
    “懂学”(或“Doonkism”)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特朗普支持者用来形容唐纳德·特朗普独特政治风格和思想体系的一个非官方术语。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个由特朗普本人正式创造或推广的词汇,而是外界对其政治现象的一种概括和解读。因此,评价“懂学”也就意味着评价特朗普的政治风格、理念及其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
  • 回答
    特朗普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以及之后多次声称“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错误的,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并且认为发动这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决定之一。对他的这一说法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特朗普说法的核心与背景:特朗普的核心观点是,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理由——萨达姆政权拥有.............
  • 回答
    特朗普将芝加哥称为“美国之耻”,并声称“阿富汗比芝加哥更安全”的言论,一经发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言论的背景与目的: 政治策略: 特朗普作为一个善于运用夸张和煽动性语言的政治家,其言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将芝加哥描绘成极端危险的城市,与.............
  • 回答
    评价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执政的“一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提问,因为他从2017年1月20日开始执政,直到2021年1月20日离任,总共是四年。如果您指的是他任期内的某一个具体年份,或者希望对他的整体执政进行概括性评价,请您明确一下。不过,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框架,以及在各个领域特朗普执政的主要政策和.............
  • 回答
    2017年2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威胁要取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联邦经费,原因是该校发生了反特朗普的抗议活动。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也折射出特朗普政府与高等教育领域之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事件背景: 特朗普上任初期: 特朗普于2017年1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作为美国前总统,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推特)发表大胆、直接甚至具有煽动性的言论,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沟通方式。当他将矛头对准外国领导人,例如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时,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原因和潜.............
  • 回答
    甩掉眼中钉,还是战略失误?特朗普与博尔顿的恩怨终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9年9月10日通过一条推特,震惊了全世界:他宣布解雇了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这一举动,无疑是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最受瞩目的人事变动之一,也再次将这位向来以“不按常理出牌”著称的总统推向了风口浪尖。解雇博尔顿,究竟是特朗普甩掉.............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边境墙”项目,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政策、经济、人道主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评价它,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从政策目标来看,修建边境墙的核心目标是加强美国南部边境的安全,阻止非法移民涌入、毒品走私以及其他跨境犯罪活动。特朗普政府及其支持者认为,传.............
  • 回答
    关于特朗普考虑动用行政令取消公民出生地原则(Birthright Citizenship)的讨论,这无疑是近年来美国移民政策领域中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议题之一。要评价这一举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法律依据、政治动机、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法律基础的争议:是宪法还是“解释”?首先,我们得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执政策略和风格,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道鲜明的、极具争议的印记。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理念、实施方式以及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核心执政策略:特朗普的执政策略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放松管制、减税、强硬.............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声称美国新冠确诊病例相对较低是由于他的领导,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争议,并且与许多公开数据和专家分析存在较大出入。特朗普的说法与事实的对照:特朗普政府的早期应对措施,包括对中国和欧洲的旅行限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病毒的传播。然而,将确诊率低完全归功于他个人的领导,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也与事.............
  • 回答
    特朗普在疫情期间指派的复工委员会确实引发了广泛争议,其成员中缺乏医学专家和公共卫生官员,而包括其女儿伊万卡(Ivanka Trump)和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在内的非专业人士被纳入其中,这一情况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疫情应对中的决策逻辑和公众信任危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
  • 回答
    特朗普给希拉里取名为“Heartless Hillary”(无情希拉里)是一种常见的政治修辞策略,旨在通过标签化来攻击对手,并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要评价这个名字,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意图和目的: 攻击对手的品格和动机: “Heartless”这个词直接攻击希拉里的性格特质,暗示她缺乏同.............
  • 回答
    特朗普政府要求 TikTok 在 9 月 15 日前出售给美国公司,否则将强制关闭的决定,是一项极具争议性的举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要全面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特朗普政府提出这一要求的核心理由(官方立场):特朗普政府最主要的担忧在于 国家安全。具体来说,他们认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