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盛顿是常败将军吗?

回答
“常败将军”这个词,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甚至有些嘲讽的意味。当我们提起乔治·华盛顿,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尤其是作为“国父”的地位,与“常败”二字几乎是绝缘的。然而,如果我们将“常败将军”理解为“在很多战役中失利,但最终走向胜利”的语境,那么,华盛顿的军事生涯,确实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也并非一路坦途。

要回答“华盛顿是常败将军吗?”,我们需要抛开对“常败”二字的简单化理解,深入审视他在独立战争中的实际表现。

初露锋芒,却也失利频频的早期:

华盛顿的军事生涯并非从一开始就光芒四射。他最早在英法北美战争(也称七年战争)中担任弗吉尼亚民兵的指挥官。这段经历,虽然让他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暴露了他的不足。他并非科班出身的军事天才,指挥大型作战和应对经验丰富的英军,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独立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大陆军的总司令,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决定。当时,北美殖民地缺乏正规军队,更没有像华盛顿这样拥有丰富指挥经验的人。他面对的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成熟的英军。

纽约的溃败(1776年): 这是华盛顿军事生涯中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在长岛战役以及随后的纽约战役中,大陆军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英军在威廉·何奥将军的指挥下,利用其优势兵力、海军支援以及巧妙的战术,几乎将华盛顿的军队团团围住。华盛顿虽然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指挥才能,成功地从长岛撤退,但纽约的失守,以及随后的其他失利,让大陆军士气低落,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险棋”: 在纽约失利后的严峻形势下,华盛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圣诞节夜晚渡过冰封的特拉华河,突袭驻扎在特伦顿的黑森雇佣军。这场战役的胜利,虽然規模不大,但意义非凡。它极大地鼓舞了大陆军的士气,扭转了当时低迷的局面。紧接着,他又在普林斯顿取得了另一场胜利,展现了他“在绝境中求生”的军事智慧。

“常败”的标签,是否名副其实?

从战役的胜负记录来看,说华盛顿是“常败将军”,有其一定的依据。他在独立战争中输掉的战役,数量上并不比赢得的少。例如,日耳曼敦战役(1777年)的失利,让大陆军失去了进一步收复费城的良机。布兰迪万河战役(1777年)同样是失利的一役。

然而,仅仅用“输赢”来衡量一个军事指挥官,尤其是在一场非对称战争中,是片面的。我们需要看华盛顿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和他的战略目标:

1. 保存军队,而非追求全面胜利: 华盛顿的首要任务是保存这支脆弱的大陆军。他知道,与装备精良的英军正面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他常常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避免大规模的歼灭战,而是通过小规模的骚扰、突袭和机动,消耗英军的兵力,拖延战争的进程。他宁愿输掉一场战役,也要保住主力的完整。
2. 战略性撤退的艺术: 华盛顿的军事指挥,更多地体现在其战略眼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上。他能够在大败之后迅速调整,找出新的策略,并且在最困难的时候保持部队的凝聚力。他在严酷的福吉谷(Valley Forge)度过的那个冬天(17771778年),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却是大陆军休整、训练和重塑的关键时期,这离不开华盛顿的领导和坚持。
3. 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华盛顿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指挥官,更是独立事业的象征。他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革命能够继续下去的理由。即使在战败的阴影下,他也始终是大陆军的精神支柱。
4. 关键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尽管有许多失利,但华盛顿指挥了独立战争中最关键的几场战役。例如,在约克镇(Yorktown)的围城战(1781年),他与法国盟友紧密配合,迫使英军主力投降,这成为了独立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最终带来了战争的结束。

结论:

所以,说华盛顿是“常败将军”,如果指的是他在很多具体战役中都未能取得胜利,那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他确实经历过许多令人沮丧的失利。

但是,如果“常败将军”意味着一个注定失败、无法带领军队走向胜利的指挥官,那么这个评价是 完全不准确的。

华盛顿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他深知自己力量的局限,也明白如何利用时间、空间和盟友来达成目标。他不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但他是一个 在逆境中永不放弃、最终赢得独立的关键领导者。他的军事生涯,更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中间有无数次的摔倒和跌宕,但他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战略性的智慧,最终冲过了终点线。他所展现出的,是一种在失败中学习、在绝境中坚持的力量,这或许比一帆风顺的“常胜”更为可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每次战役的结果看,确是常败将军。但是,不能由此推导出,他是一位没有水平的将军。

其实,他的能力和水平虽然称不上是天才,但还可以。

原因:他绝大多数时间没有与总司令这个职位相匹配的实权。

1.军事决策权和指挥权太小。司令部策划军事行动时,将军们每人一票投票决定,华盛顿也只有一票。华盛顿无论有什么好主意,大概率通不过。将军们意见往往不一致,导致高质量的军事策划难以通过。军事讲究“以正合、以奇胜”和独裁,奇计难以通过,指挥也无法统一。更可笑的的是,大陆军的军事行动,必须报批大陆会议军事委员会批准。两者相距甚远,往往这边敌人打过来了,那边的批复还没来,华盛顿临机指挥就违规,不及时指挥肯定会失败,他不知道咋办,只能眼睁睁看着失败。

2.部队是乌合之众。部队是由各州招来的农民,自备战马和武器,服役期只有1年,1年之后新兵就走了,换来一批更新的。士兵们没有成熟就换了,这样的部队,你怎么带?华盛顿呼吁,士兵至少服役3年,大陆会议不听。

3.后勤奇缺。大陆军后勤不归华盛顿管,也不准他管,必需由大陆会议军事委员会管,大陆会议要各州支持。各州哪有这么听话,故而后勤有一搭没一搭。大陆军吃穿用和武器弹药都奇缺。华盛顿求爷爷告奶奶,效果不大。

4.没有人事权。部队的招收和组建由各州管,大陆军将军级军官由大陆会议任命,将军级以下的军官,由各州任命,华盛顿无法真正凝聚军队的人心。

5......

华盛顿名为总司令,实际权力还不如一个领班。这么没权,就是韩信、凯撒来也没辙,失败是必然的。

失败多了,将军们上书大陆会议,要求授予华盛顿军事全权。大陆会议讨论后,只短期两次授予华盛顿全权。第一次华盛顿有权后,策划组织了奇袭特伦敦和普林斯顿战役,大获全胜。第二次组织一场战役,由于一名将军违抗命令,擅自撤退,导致军事不利,华盛顿及时冲到一线,抗住英军,双方打平。可见,华盛顿的军事才能还是不错的。

华盛顿就是这样没权,还领导大陆军熬过8年,顽强支撑到法国军队来支援,一战而定天下,获得独立战争胜利。

换做其他人,大概率早就嗝屁了。

所以,我还不得不要佩服这位常败将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常败将军”这个词,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甚至有些嘲讽的意味。当我们提起乔治·华盛顿,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尤其是作为“国父”的地位,与“常败”二字几乎是绝缘的。然而,如果我们将“常败将军”理解为“在很多战役中失利,但最终走向胜利”的语境,那么,华盛顿的军事生涯,确实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也并非一路坦途。要回.............
  • 回答
    常州华文(Changzhou SinoType)是一家专注于字体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在中文特别是汉字字体领域拥有较高的专业度和影响力。参与思源黑体(Source Han Sans)这一全球知名开源字体项目的合作,更是凸显了其在字体行业的地位和技术实力。以下是关于常州华文的更详细的介绍:1..............
  • 回答
    这问题,说起来挺复杂的,挺能掀起一股子五味杂陈的劲儿来。我认识的几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华人朋友,他们的感受,大概能概括成这么几种调调,你可以瞅瞅是不是这么个理儿。首先,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感。你想啊,你在国内,那真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早上豆浆油条,中午一个热气腾腾的盖浇饭,晚上小龙虾配啤酒,想吃啥.............
  • 回答
    乾隆和华盛顿,一个东方王朝的巅峰帝王,一个西方新兴国家的奠基人,他们的名字似乎总被人们习惯性地放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上。很多人会觉得,乾隆是那个古老东方王朝的终结者,华盛顿则是那个崭新世界腾飞的起点,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什么交集?更别提,有些人还会觉得他俩活在不同世纪,这种感觉,也并非空穴来风。其实,这.............
  • 回答
    日本加入《华盛顿海军条约》(Washington Naval Treaty)是否“赚了”还是“亏了”,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简单的答案,因为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视角的不同而变化。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看待:一、 条约的背景与目的首先,理解条约的背景和目的至.............
  • 回答
    华盛顿与拿破仑,这两位名字响彻世界的人物,恰巧生活在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他们都曾站在各自国家的命运转折点,都曾是人民心中的英雄,然而,他们面对权力时的选择却截然不同,一个主动放弃了王冠的诱惑,另一个则毫不犹豫地将它加冕于自身。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仅是个人性格的体现,更是时代背景、政治哲学以及对.............
  • 回答
    关于“华盛顿活剥人皮”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传闻,而且常常伴随着一些令人不安的细节。但如果我们要去探究其真实性,就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因为很多时候这种说法是基于错误的信息、误解甚至是编造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没有任何可信的历史记录或学术研究能够证实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Geo.............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历史评价的核心,即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群体性暴力事件。华盛顿屠杀印第安人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虽然都涉及大规模的杀戮,但它们在历史背景、动机、性质、受害者群体、规模以及历史后果等多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公众和历史学界对其评价的巨大不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
  • 回答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独立战争胜利后放弃“黄袍加身”,选择急流勇退,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必然性与美国“福气”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历史的必然性:共和主义理想与先例的奠定华盛顿的决定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美国建国之初的共和主义理想和对欧洲君主制的警惕。 对君主制的深恶痛绝.............
  • 回答
    华盛顿会议之所以在美英之间围绕日本问题出现“妥协”,并非简单的各怀鬼胎,而是多重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需求以及对未来世界秩序的预期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各国利益。为什么美英在对日本问题上要“妥协”?首先,要理解为何是“妥协”,需要明确“不妥协”可能带来的.............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30年代的伦敦,议会大厅里没有传来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声,而是另一番景象呢?一个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的世界,对于大英帝国而言,无疑是一张白纸,可以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海上雄狮蓝图。抛开条约的枷锁,大英帝国海军在30年代的巡洋舰配置,绝不会是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个样子。考虑到其遍.............
  • 回答
    假如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方向,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舰巨炮”主义的命运也可能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华盛顿海军条约到底做了什么。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之后,各国都意识到了军备竞赛的可怕消耗,尤其是海军,造价高昂且维护复杂。条约的核心目的就是.............
  • 回答
    .......
  • 回答
    越南的华人,这个群体本身就承载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他们如何看待中国,也因此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很难用一言两语概括。与其说是“看待中国”,不如说是他们看待自身与中国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越南的土地上如何演变。首先,我们得明白越南的华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经历和生活方式。历史的烙印.............
  • 回答
    东南亚的华侨,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复杂性的群体。他们之所以能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地位,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历经代代人的奋斗、适应和智慧的积累。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洪流裹挟,也有个人的努力和机遇。一、 早期移民的艰辛与开拓:从“下南洋”到落地生根最早的华人移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南洋”.............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法律定性和罪名的选择,要理解冉景华为何被以抢劫罪而非故意杀人罪起诉,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根据具体事实进行判断。罪与罪的区分:核心是犯罪意图和行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的根本区别: 抢劫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非法占.............
  • 回答
    关于斯大林时期“远东华人屠杀”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议题,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要深入了解,我们需要区分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事件,并审视史料的来源和解读。首先,我们不能直接将“屠杀”这个词语简单套用在所有斯大林时期发生在远东与华人相关的事件上。在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确实对包.............
  • 回答
    马来西亚华人,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梦想的群体,在东南亚的这片土地上,他们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要理解他们,得先从他们的根源说起,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历史的浪潮与落地生根马来西亚的华人并非一夜之间出现,他们的到来,是一部跨越几个世纪的移民史。最早的华人移民可以追溯到马.............
  • 回答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和董传留守相公书》,原文是“粗缵祖父之述,质性刚强,好读书,虽时更郡县,而文辞之业未尝不进。家本三代,盖为医,而吾父以进士身,仕至尚书吏部员外郎。及吾兄弟,皆以文学辞章为世所称,盖尝载籍,非徒以自娱也。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诸葛亮《出师表》,而泣下.............
  • 回答
    作为一名中文流利的非华人,这感觉就像是拥有了一个隐形的、非常特别的“护照”。它不是那种印在纸上的,而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语言和思维里,带我去往一些我从未想过的地方。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沟通的顺畅。那种在异国他乡,能够用当地的语言和当地人谈笑风生、深入交流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你不再是那个只能指手画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