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好不容易完成贫困县的脱贫任务。可是好多地区的脱贫靠的是旅游开发。这种脱贫是非常脆弱的。毕竟有人来旅游就脱贫,没人来旅游,立刻返贫。
去康定旅游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如果想自驾游,则需要购买大排量汽车。为了促进国内大循环。买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因此上,帅哥是一定要看的,热搜是一定要追的。但是康定就不用去了。大排量汽车也不要买了。多看看《航拍中国》第二集就好了。
《航拍中国》第二集 - 《航拍中国· 四川》:四川位于中国内陆的西南部,它的西边是雄伟的山脉与高原,中部和东部则是深陷在群山中的盆地,其中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被誉为“天府之国”。我们的旅程从西北端的高原开始,然后深入高山峡谷,发现举世无双的人间仙境,翻越雪山,随滔滔江水,去见识一座奇迹般的古代工程。
说一个不相干的。
我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全班去看一个什么残疾人表演,然后一群白衣飘飘的小哥哥小姐姐在台上翻飞跳跃,非常灵活。
我也看他们表演完从我身边走过,俩人打手势,眉飞色舞的,姑娘笑得有些羞涩。
但是我记得最清楚的还是在台上表演时候身边此起彼伏的惊叹,一些同学再大声的讨论,好比[你看,他没有手]类似这种言论,而且台上大红条挂着,赤裸裸写着[残疾人表演艺术团]这类字眼。
我当时是非常不适的,只觉着扎眼,有点莫名心情不好,以至于看完写读后感写得比较批判,当然我忘了说了啥,就是感觉不对不好。
这些小哥哥小姐姐没有手,不会说话,或者长不高,但是也就那样了,然而为啥我看表演就像看马戏团一样。
后续我其实意识到了,尤其是在我看美国恐怖故事畸型秀的时候,我会感觉并无本质区别。
从很小的时候,学校就开始这么明晃晃得在强调一切跟主流不太一样的差异,借着善意的名头或者其他名头。
说一些[我们要尊重关爱残疾人][某某同学是满族的](当时我班就有过一个满族女同学,后续转走了)。
我日常感觉这种教育很有问题。
这类言论和氛围对我的影响不大,但是肉眼可见,对大部分人影响不小,起码他们长老大了,嘴上也会政治正确,一到网上还是私下还是本能的感觉[有一部分人就是跟我们不一样的存在],从而不能正常看待。
人老大了,看见点不一样的还会发出[你看,他们没有手]同样性质的感叹而不自知。
丁真的爆火就给了我这种熟悉的感觉,欣赏和赞叹里带着对异类的猎奇意味太明显。
其实我也欣赏和喜欢少数民族的男性,但是是一视同仁的喜欢:你得学历在线,条件尚可。
对外国人同理。
我首要在乎的是这个个体如何,除此之外,再去谈肤色民族特色这些差异性,这些固然能带给我新鲜感和吸引力,那特么都是浙江人我看见金华的跟咱宁波的方言伙食不一样还好奇呢。
好比丁真是个正常读书就业,从事某个稳定工作的男生,藏语和普通话都不错。
然后某天带朋友们去他家乡见识见识藏族的风情,他骑马奔腾了一圈以后跳下马背,对着大伙说:嗐,都好久没骑马了,记得我小时候啊,还老想着当赛马王子呢。
这种感觉。
就是民族和民族文化以及所谓的肤色是作为个人特色,用来点缀自身的一点点差异性,而不是狭隘的猎奇视角。
再回到丁真本身,帅的,但是其实除了肤色,也就是主流的帅。
并不感觉喜欢丁真就是喜欢粗犷而非小鲜肉了,他除了肤色以外这特么不还是标准小鲜肉脸吗,p图白一点就是Tfboys类型好伐,真就是肤色不一样就能野性的高级美了?
这就像很多腐女看耽美是挺嗨,那可不代表她接受同性恋支持lgbt啊。
还真以为能这么包容度这么多元审美啊。
所以说啥好呢,直接一点:所谓的让人惊艳的异域风情,本质是比主流审美多了一点点无伤大雅的小区别,类似外国人眼里有高级感的中国人脸,还是建立在老外喜好和刻板印象之上的[美]。
在喜欢网红小鲜肉基础上带点猎奇和一相情愿的脑补,比如人家是多么淳朴对外界多么一无所知要被现代资本污染了就可惜了等等。
污染啥,人家都20岁了,淳朴又不能当饭吃。
要不是因为没上学,像我室友的学校里藏族小伙子该打炮打炮该打架打架,谈对象还是刷抖音都一样一样的,不那么风吹日晒蹲教室的还能白很多,从你身边走过可能你都get不到他是藏族。
火了纯属运气好,然后想恰饭就恰饭,没准有钱了就去读书,没准还能开马场,搞好了就脱贫致富。
我希望丁真赚钱,帅不帅看看就差不多了。
我喜欢的风情和差异性是建立在大家条件差不多前提下的,然后这种差异性让他独具魅力,而很多人对丁真的喜欢就像:欧洲老太去冈比亚找巧克力小甜心玩真爱游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